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思想政治教育

王超品 扣兰迪:“四史”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历史发展探索

发布时间:2021-09-01
字体: 打印
分享: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成功的法宝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历史教育相结合。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首次提出“四史”教育,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四史”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探索“四史”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历史发展进程。

一、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对历史教育的重视

  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前,历史教育发展一直很缓慢,合适的历史教材是很难找到的。直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我们党十分重视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历史教育。中国人民大学的前身陕北公学于1937年7月创办,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创办的一所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学校,创校初期开设的“社会发展史”课程,以马克思主义真理培养学员。1938年4月10日,鲁迅艺术学院(以下简称“鲁艺”)成立。从成立之日起,“鲁艺”就十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坚持党的纲领,根据实际需要,开设了“中国近现代史”“西洋近代史”“文艺思潮史”等历史专题课程,学习具体历史文化知识,为中国革命事业培养了大批的合格人才。

  为了加强历史教育特别是党史教育,我们党采取一系列有效举措。在延安整风时期,毛泽东同志主持编写《六大以前》《六大以来》《两条路线》等重要学习资料,推动党史教育在党内系统化、理论化、常态化。1939年7月20日,中国女子大学在延安举办开学典礼,毛泽东在开学前捐出薪水帮助学校购置图书,并为其题字,学校开设“社会发展史”为必修课,虽然物质条件十分艰苦,但师生在精神上很富有。1941年,抗日战争形势严峻,急需培养抗战干部,中共中央决定在延安创办一所正规大学,同年9月22日,延安大学举行开学典礼。延安大学十分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并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看作是一项长期任务,同时还将“中国革命史”等政治课列为全校的共同课,此外,还开设了“社会发展史”“中国革命运动史”等课程。由此可见,党从建立之初,就开始重视“社会发展史”教育,这也是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延安时期党对历史教育的重视能够帮助学生总结历史经验,引导学生坚定政治立场,面对错误言论,敢于与其做斗争,有助于培养拥有马克思主义坚定立场的党的干部。

  新中国成立初期,处于新民主主义过渡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中国,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社会上还存有封建主义、官僚主义等腐朽思想的残余,还存在非科学、非民主的旧思想,思想政治素质参差不齐。要改变这些问题,就需要借助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引导学生、群众等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曾提出研究历史的重要性。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初期,华北人民政府高等教育委员会颁布了《各大学专科学校文法学院各系课程暂行规定》,把“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包括社会发展简史)“新民主主义论”(包括近代中国革命运动史)等列为文学院、法学院的公共必修课,并明确指出“当前课程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加强政治课学习”,开始确立了政治理论课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地位。1953年,增设“马列主义基础”课程,专修科只开设一年“新民主主义理论”;同年6月,正式将“新民主主义理论”改为“中国革命史”;1955年,高等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了《中国现代革命史教学大纲(初稿)》;1958年,“马列主义基础”课程代替“苏共党史”和“中国革命史”;1961年,本科开设“中共党史”课程;1964年,“中共党史”成为今后高等学校共同政治理论课。由此可见,对党史教育的重视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教育方针。

二、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党对高校思政课课程设置与历史教材的探索

  改革开放初期,国内生产力发展水平落后,社会主义制度不够完善,与发达国家之间还存在较大的差距等,迫切要求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要解放思想、发展生产力就需要发展和创新高等教育。高校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教育与“中国共产党史”教育紧密结合就显得尤为重要。1978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马列主义理论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各类高等学校的必修课;同年6月,高等学校文科教学工作座谈会召开后,教育部组织有关专家编写了“中国共产党历史”“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四门理论课程的教学大纲。高校一般开设“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共产党党史”三门课程,文科可加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课,或加开“中国共产党党史”课,视情况而定,教育部暂时未做统一规定。1980年,所有专业必须开设“中国共产党党史”等三门课程,文科同时加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或“科学社会主义”;同年5月,教育部重新修订《中国共产党历史教学大纲(征求意见稿)》上编,并发行。

  1981年3月27日,邓小平在《关于反对错误思想倾向问题》中指出,要抓教育,搞学习,“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和毛泽东同志的著作,这个学习必须联系中国革命的历史。”1984年形成的《中国共产党历史教学大纲(修订本)》(文科版)和《中国共产党历史教学大纲(试用本)》(理科版),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1985年8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即“85”方案),要求各类高等院校都要“进行以中国革命为中心的历史教育”,正式拉开了高校思想理论教育改革的序幕,将马列主义理论课程设置调整为“中国革命史”等新四门课程,各高校逐步将“中国共产党党史”课改为“中国革命史”课。1986年,国家教委颁发《关于在高等学校进一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的意见》,决定从1986年起,用3-5年的时间进行“两课”教学改革工作,开设新课程。1987年2月18日,邓小平在题为《用中国的历史教育青年》的谈话中指出,了解自己的历史很重要。我们要用历史教育青年。1987年,本科专业可根据情况开设“中国革命史”等三门课程,三年大专开设“中国革命史”等两门课程。1990年4月7日,邓小平在同外宾谈话时明确指出:“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他的这一重要命题,把了解历史同社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深刻揭示了历史对社会发展的精神推动作用。

  20世纪90年代,青年大学生大多受到多元化社会思潮的影响,因此,急需全面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党中央开始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探索。1991年3月9日,江泽民同志致信当时国家教委主任李铁映、副主任何东昌指出要“坚持不懈地进行中国近代史、现代史及国情的教育”,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提高学生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尊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为培养下一代社会主义接班人做准备,具有重要意义。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要加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培育“四有”新人。1998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毛泽东思想概论教学要点》《邓小平理论概论教学要点》丛书,高校开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共四门教学课程。

  2003年2月,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的通知》,将“邓小平理论概论”课程调整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2005年3月,中宣部、教育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确定了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方案,增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并出版发行教材;同年12月发布的《关于调整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的通知》中,思想政治教育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设的其中一个二级学科。2006年,胡锦涛同志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党史是党员干部坚持实事求是,推进理论创新的生动教材。2007年8月,中央批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编写教材总体规划》,明确可供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不同层次学生选用的历史教材包括《中国革命史》《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中国近代史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国共产党史》《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中国哲学史》《中国近现代史》《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国古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等。2008年,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下增设“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二级学科;同年8月,教育部决定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改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课程体系于2008年基本确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4门课为必修,“形势与政策”课为选修课。至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体系为“4+1”模式,沿用至今。

三、十八大以来:“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落实推进

  2013年6月25日,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2周年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进行第七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始终保持清醒,不断提升自己的执政能力和领导能力。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2019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党史、国史是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领导中国人民为了实现中国梦的探索史、奋斗史、创业史和发展史。”201 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各高校要重点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开设系列选择性必修课程。201 9年1 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专门指出,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让初心薪火相传,把使命勇担在肩。

  2020年1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至此,“四史”首次被提出,真正意义上进入大众视野。2020年4月,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明确提出将“四史”教育更加全面、具体地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2020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的意见》,并将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专题教育作为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和党性教育的重要方式。再次强调了加强“四史”教育的重要性。2020年10月,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四史”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教育部发布通知:正式启动“四史”大学生读本编写工作,“四史”大学生读本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将于2021年春季学期全面投入使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长远眼光和深远视野对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不懈奋斗史、理论探索史、自身建设史进行了新的科学总结,代表着中国共产党人对自身历史认识的新水平。当前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环境日趋复杂,国内社会主要矛盾改变,我国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和发生了历史性变革,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都有更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国际上,力量对比的变化,国际格局、国际秩序的调整,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要求我们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十四五”规划中也明确提出,为了提高社会文明程度,要“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四史”教育,有助于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培养历史认同感,坚定“四个自信”;有助于增强政治担当、使命担当,为下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添砖加瓦;有助于充实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面对网上庸俗虚假的信息、错误的舆论导向,保护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更是不容忽视。“四史”是融入高校思政课的重要内容,“四史”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的基础上,汲取智慧和力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提升历史思维,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强化历史担当。一方面,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由于条件受限,传播面小,成效低,而在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信息的时效性、传播性都有着传统媒体无可比拟的优势,“四史”教育进高校思政课,可以有针对性改进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工作;另一方面,在无国界的文化传播下,大学生容易受到历史虚无主义的负面影响。历史虚无主义是文化侵略的表现,是否定我国历史和中国传统文化,反对党的领导、动摇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手段,“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课堂,可以有效利用网络技术,抓住先机,坚定正确的教育方向、政治方向、历史方向,有的放矢,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坚持用历史的观点理解历史与现实的关系。

  目前,教育部正式发出通知,“四史”大学生读本将于2021年春季学期全面投入使用。面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的这一重大创新发展,更要加强“四史”教育教学。高校思政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要途径,充分发挥“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力量,推动高校思政课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努力推动新教材进学生头脑,使学生真正了解历史、学习历史,领会理论的实质,并将其与历史经验结合起来,与实现“两个一百年”结合起来,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际联系起来。

  从“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历史进程来看,“四史”教育具有显著鲜明的政治性。“四史”教育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中国从弱到强、改革开放从试点到全面、社会主义从创立到完善的历史过程,可以使学生了解党是怎样领导革命的,中国革命是怎样成功的;了解党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为什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明白党的领导地位,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建设的来之不易。1978年4月22日,邓小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学生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四史”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总结历史经验,引导学生坚定政治立场,面对错误言论、虚假谣言,敢于与其做斗争;对党忠诚,增强政治担当,提高政治意识和政治眼光,升华爱国主义情感,坚定初心和使命。201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坚持党性,核心就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坚决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要努力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好“四史”教育工作,要努力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党性教育,为中国应对世界未有之百年大变局,为顺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应有的力量。

  总而言之,由于高校的学科和专业设置不同,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对于“四史”的重要性、对教学方式和途径的理解方式也不同。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引导,拓展“四史”教育传播渠道,利用新媒体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积极性和参与性。与此同时,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主动落实和完成好“四史”教育要求,处理好教学与教材的关系,始终围绕学生,以学生为中心,以党的方针政策为指引,更好承担起“四史”教育的重任,培养好懂“四史”的时代新人。加快推进实现中国梦,抓好高校思政课堂这个主阵地,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课堂,真正推进“四史”进学生头脑,培养时代所需之才,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之举。

  (作者:王超品,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扣兰迪,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2020级硕士研究生)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北京教育(德育)》2021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