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思想政治教育

冯颜利等:马克思主义诚信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来源:《贵州社会科学》2011年第11期 发布时间:2012-02-22
字体: 打印
分享:

  中国共产党一直重视思想道德建设,并把诚实守信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1]党的十六大以来,更是将诚信建设上升到新的高度。党的十六大提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将诚实守信作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专门强调,“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都要把诚实守信作为基本行为准则。”[2]再次将“诚实守信”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2005年,胡锦涛总书记又进一步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3]706,把“诚信友爱”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基本要求。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事业的不断推进,建立社会诚信体系日益上升到国家战略地位,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诚信理论,对于建立社会诚信体系,进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4]当前指导我国思想道德建设的诚信理论既是我党充分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果,更是对马克思主义诚信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诚信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都没有就诚信进行过专门的论述,也没有形成完整的诚信理论,但他们在对包括资本主义社会在内的各种阶级社会进行考察的时候,特别是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反动性进行揭露的过程中,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阐述了什么是真正的共产主义的道德和诚信,并认为经济信用是整个社会经济体系同时也是诚信体系的基础。

  第一,马克思恩格斯对诚信涵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界定。“‘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5]换言之,社会存在决定了包括道德在内的社会意识。尽管在阶级社会,“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益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6]275但是,不同阶级和同一阶级的不同个体之间还是有形式上的契约、法律等规则。其次,他们通过考察人类历史发现,人是社会的人,人的道德只有通过在社会生产实践中与他人交往,实现相互作用、相互理解才能克服个别性,片面性,实现社会性,成为某一阶级的道德。[7]但是,“迄今为止的一切交往都只是一定条件下的交往,而不是单纯的个人交往”[6]127,同时,他们还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人民是包括道德领域在内的历史活动的创造者。据此,马克思恩格斯对诚信做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界定,诚信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体现人与人之间利益平等关系和的社会准则。

  第二,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经济信用是整个社会诚信体系的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在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考察时发现,随着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建立,资本主义的生产和经营方式有了重大变化,“大工业看起来也有了某些道德准则”,资本家开始守法律、讲诚信,但出现这种情况并不是资产阶级的道德水平提高了,也不是“出于伦理的狂热,而纯粹是为了不白费时间和劳动”,因为“事业的发展已经不允许再使用这些低劣的谋取金钱的手段”,因此,“资本主义生产越发展,它就越不能采用作为它早期阶段的特征的那些小的哄骗和欺诈手段”[8]419,越要建立能维护资产积极共同利益的经济信用,“信用作为本质的、发达的生产关系,也只有在以资本或以雇用劳动为基础的流通中才会历史的出现。”[9]资本主义社会是以社会化大生产为主要特征的商品经济社会,诚信对于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资本主义经济信用的发展,有利于资本主义整个社会的发展,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一种异化了的生产方式,资本主义越发展越是加速它的灭亡,所以说它又是孕育社会主义的胎胞。[10]

  第三,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共产主义诚信是诚信发展的最高阶段。正如马克思自己所主张的,“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在阶级社会,“道德始终是阶级的道德;它或者为统治阶级的统治和利益辩护,或者当被压迫阶级变得足够强大时,代表被压迫者对这个统治的反抗和他们的未来利益。”[11]人与人之间是相互对立的,只有强取豪夺,没有平等互利,就算到了资本主义社会,有了形式上的鼓吹人生而平等的法律,但广大的无产阶级处于被剥削的地位,形式上的平等、契约和法律掩盖不了实质上的剥削。[12]而到了共产主义社会,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劳动产品极大丰富,能够满足人们的要求,私有制已经没有必要,这时候,人们的道德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劳动不再成为手段而成为需要,人们的交往关系不再由利益决定。每个人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诚信是自然而然,或者说,是不需要关心的问题,“共产主义者不向人们提出道德上的要求”,“共产主义者根本不进行任何道德说教。”

  二、列宁的诚信思想

  相对于马克思和恩格斯而言,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创立者和领导者,列宁和斯大林面对着各种各样的实践难题,他们在继承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同时,也根据建设社会主义的实际情况,创新和发展本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就诚信思想来说,他们在继承的基础上也有很多的创新。

  第一,诚信是共产主义道德和纪律的主要内容。列宁和斯大林都十分强调共产党员的道德和纪律,他们认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共产主义的道德和纪律关乎社会主义建设的成败。关于共产主义道德,列宁有过经典论述。“为巩固和完成共产主义事业而斗争,这是共产主义道德的基础,”[8]292而共产主义道德的内容,在共产主义者看来,“全部道德就在于这种团结一致的纪律和反对剥削者的自觉的群众斗争”。列宁经常强调,共产党员要有严格的纪律,他认为,如果没有统一的意志把全体劳动者团结成一个象钟表一样准确地工作的经济机关,很多事情就无法正常进行,也就谈不上实现社会主义了,“在这里,纪律、忠诚和统一的意志一定会取得胜利。”在这里,无论是纪律、意志和忠诚莫不与共产党员的诚信品质密切相关,只有诚实信用的人,才可能承担社会主义事业。从这个角度讲,诚信既是共产党员个人品质的核心,也是共产主义道德和纪律的基础。

  第二,诚信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以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忠诚为基础的道德品质和纪律要求是共产党员必备的基本素质,也是对全体劳动者的要求。“如果没有统一的意志把全体劳动者团结成一个象钟表一样准确地工作的经济机关……那末也就谈不上实现什么社会主义了。”[13]道德建设是社会其他建设的重要保障,而且,经济条件的改善,政治体制的更新,也要求人民群众的道德素质有质的飞跃,具备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相一致的共产主义道德,总的来讲,“我们将努力消灭‘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这个可诅咒的准则……努力把‘大家为一人,一人为大家’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准则渗透到群众的意识中去,……坚持不懈地推行共产主义纪律和共产主义劳动。”[14]

  第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诚信建设的重要措施。正如列宁所指出的,社会主义的道德是从无产阶级斗争的利益中引申出来的,完全服从无产阶级阶级斗争的利益。我们要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把劳动者团加在共产党周围,为创立共产主义新社会而服务。列宁认为,只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培养新一代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把社会主义建设者培养成“有修养”的人。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也是有一定的原则的,要把培养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道德放在首位,并着重加强无产阶级的革命纪律。除此之外,还要“因材施教”,同时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物质利益相结合,最终将社会各界都团结起来,成为社会主义有“统一意志”的劳动者,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就算资产阶级的专家们,“当他们实际看到无产阶级吸引愈来愈多参加这种事业的时候,他们就会在精神上完全折服,而不仅在政治上和资产阶级割断关系。”这种效果的取得,不仅建立在共产党共产主义事业忠诚的基础上,还与共产党对其他阶层的真诚和诚信密切相关。

  三、毛泽东的诚信思想

  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他一贯主张要谦虚学习并勇敢创新:“学习我们的历史遗产,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给与批判的总结,是我们学习的另一项任务。……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15]533-534诚信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将其进行了马克思主义的改造,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诚信思想。

  第一,诚信是党员各种优良作风的基础。“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因为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15]522。毛泽东十分重视党员的道德修养和纪律要求,道德和纪律的鲜明体现就是党员的作风,共产党员的作风包括很多方面,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理论联系实际,批评与自我批评,密切联系群众三大优良作风。毛泽东常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中国的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16]。只有老老实实的、切切实实地从人民群众出发,从实际出发,才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同时,只有敢讲真话,具有老老实实的态度,才能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共产党员的三大优良作风,无一不需要党员对自己、对党、对国家的诚信态度。

  第二,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应当是诚信的典范。毛泽东说,“讲真话,每个普通的人都应该如此,每个共产党人更应该如此。”[17]敢讲真话的人,于人民事业有利,于自己也不吃亏。爱讲假话的人,既害人又害己。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肩负重任,只有敢讲真话、敢做实事,才能做出贡献,也只有言而有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得到群众的信任和信赖,也才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有利于巩固党的领导。他还对党员和领导干部的诚信品质做了具体要求,共产党员,“应该是襟怀坦白,忠实,积极,以革命利益为第一生命,以个人利益服从革命利益;无论何时何地,坚持正确的原则……”[15]361;而领导干部则应该“无限忠心,联系群众,有独立工作能力,遵守纪律”。

  第三,诚信的最高要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共产党员个人应该“关心党和群众比关心个人为重,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而作为一个党派,“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他本身决无私利可图”[18]。党领导人民千辛万苦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其根本宗旨是为了人民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作风建设,其宗旨依然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员、领导干部只有始终忠于党和人民这种诚信品质的最高体现和最高要求,只有诚心诚意、真心实意为人民服务,才符合并体现党的宗旨,而以权谋私、腐化堕落,最终会损害人民的利益,进而违背党的宗旨。[19]只要党员和领导干部时刻谨记党的宗旨,恪守诚信和记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社会主义事业就是稳步向前的。

  四、改革开放以来的诚信思想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崭新的阶段,伴随着经济建设的深入,物质文明的提高,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也上随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诚实信用”日益上升为道德建设的重点,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一,时代的变化对诚信提出了新的要求。改革开放至今,我党对道德建设的要求不断提高,而尤其对诚信建设的关注日益增多。这是由国际和国内两个环境所决定的,从国内来说,首先,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生产之间的主要矛盾未变,党和政府亟需取信于民,“第三代的领导要取信于民,要得到人民对这个集体的信任,使人民团结在一个他们所相信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周围。”[20]298同时,“真正干出几个实绩,来取信于民”,政治诚信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其次,伴随改革开放而来的资本主义腐朽文化和传统糟粕文化冲击着已经形成的良好的道德基础。从国际环境来看,改革开放必然要求市场化和国家化,而国际化和市场化必然要求以诚信作为基础和保障,“抓紧浦东开发,不要动摇,一直到建成。只要守信用,按照国际惯例办事,人家首先会把资金投到上海,竞争就要靠这个竞争。”[20]366加强诚信建设的口号一再更新,内容一再丰富,这是我党顺应时代变化而做出的新的要求。

  第二,诚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前提和保证。诚信是信用体系的重要道德基础,现代社会的市场经济须臾离不开诚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竞争和资源自发调配等特征,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竞争作用的正常发挥,经营利润的获取,都需要公平交易的秩序,使市场行为在知情、平等和互利的基础上进行。只有诚信,经济活动才能正常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能健康有序发展。市场失信会造成运行成本增加,市场风险加大,秩序的混乱,效率和质量低下,要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就必须要求各种市场主体必须恪守诚实信用原则。因此,诚信是维系市场经济运行的内在需求,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基础,遵守诚实守信原则的市场经济是现代文明的重要基础和标志。

  第三,诚信是社会和谐的基本特征和要求。诚信不但是规范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还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基本要求。在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中,把“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作为其重要内容之一,在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想中,把“诚信友爱”作为六大基本特征之一,“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3]706,诚实守信已经由道德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再由道德领域和经济领域扩展到社会整个层面,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但要加强经济建设,还有加强政治建设、道德建设等等,而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道德建设中,诚信始终处于基础地位,因此,诚信同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途径和基本要求。

  五、马克思主义诚信思想的当代价值

  由马克思恩格斯所开创的社会主义的诚信思想,在社会主义实践中不断得到检验和创新发展,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更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的诚信思想。当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一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还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从建设社会主义的社会诚信体系入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各界的共识,重温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诚信的思想,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诚信思想,对于当前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家族和启示作用。

  首先,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和经典作家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明确了诚信与现实利益的关系,指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就告诉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立社会诚信体系,一定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特点,了解他们的需要,满足他们的利益,只有这样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才大有希望。空谈理想和目标,或者言行不一,是不可能取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的。

  其次,就当前来说,资本主义还处在进一步的发展阶段,批判地借鉴发端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先进经济信用理论,对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大有裨益的,并且,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诚信也是建设社会诚信体系的基础工程。

  再次,马克思主义诚信思想告诉我们,当前必须只有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才能不断推进诚信建设。事实证明,在尽可能满足人民需要的前提下,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对广大党员进行诚信和纪律教育,是提高党员和人民素质的重要手段。当前,要将领导干部和经济活动中的生产经营者作为重点,进行诚信教育。

  最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诚信思想告诉我们,推进政治诚信建设势在必行。政治诚信在社会主义诚信建设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只有广大干部和政府诚实守信,才能凝聚人心、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也只有首先做到政治诚信,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加速社会发展。当然,马克思主义的诚信价值告诉我们的还远远不止这些,建设社会诚信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但要发掘先人们的智慧,还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作为历史创造者和社会主义社会主人翁的地位,不断发挥人民群众的聪明和财富,建设“以人为本”的社会诚信体系和“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杜军林.科学发展观视域中的中国社会主义纵论[J].甘肃社会科学,2010(2):119.

  [2]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3-10-21.

  [3]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4]王正平,徐铁光.科学发展观的伦理价值[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73.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2.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许大平.马克思的生活世界批判及其存在论意义[J].河南社会科学,2009(1):24.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534.

  [10]炎冰.论马克思思想研究中的几个基本的方法问题[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11):72.

  [1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35.

  [12]秦宜,郭跃军.论马克思恩格斯的时代观[J].江西社会科学,2009(1):54.

  [13]列宁全集:第2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194.

  [14]列宁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100.

  [15]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6]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11—115.

  [17]毛泽东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349.

  [18]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09.

  [19]刘乃勇.马克思的思想原点[J].江汉论坛,2010(2):46.

  [20]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作者简介:冯颜利,中国社科院马研院;张荣军,铜仁学院法政系副教授)

  

  网络编辑:张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