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中国故事是树立当代中国良好形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战略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当前,中国正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讲好中国故事的关键是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精彩故事,生动展现其背后坚强的领导力量、深厚的文明底蕴和共赢的发展理念,让世界更好地读懂中国式现代化,不断提升中国话语影响力,为世界现代化进程贡献更多中国智慧。
一、讲好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这一不同于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全新道路,为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精彩故事指明了方向,确立了主题。
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前,没有任何政治力量能够担负起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直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中华民族才终于迎来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曙光。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明确指出,“三次革命的经验,尤其是抗日战争的经验,给了我们和中国人民这样一种信心: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也是不可能的”。 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消灭一切剥削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现代化建设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向着“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奋斗前行,取得了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长征。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我们党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大力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障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啃下了不少硬骨头,闯过了不少急流险滩,开创了以改革开放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新局面,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强大的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立足百年探索的宝贵经验,系统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初步构建起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把我们党对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新征程上,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党作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部署,为中国式现代化开辟广阔前景。
纵观百余年征程,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领导人民长期探索和实践的重大成果,党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信仰信念、政策主张等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和前进方向。这与西方现代化有着根本的不同。我们党一开始就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并没有像一些发展中国家那样亦步亦趋地跟在西方国家后面简单模仿,而是强调从中国实际出发,走自己的现代化道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力量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
由此,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精彩故事,必须以党领导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和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总结概括为主体,讲清楚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和突出优势,党领导下的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和“西方中心论”的傲慢,也一定能够有效应对新的风险和挑战,继续开拓创新、在正确的轨道上顺利推进。
二、讲好中华文明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
人类社会创造的各种文明,都闪烁着璀璨光芒,为各国现代化积蓄了厚重底蕴、赋予了鲜明特质,并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共同为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现代化发展进程从来都不是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总是在最深层次上影响着这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作为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经由“两个结合”,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中国式现代化是赓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而不是消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是从中华大地长出来的现代化,不是照搬照抄其他国家的现代化;是文明更新的结果,不是文明断裂的产物。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的旧邦新命,必将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只有讲好古老文明的历史根脉,展现中华文明创新发展的时代果实,才能让世界读懂中国式现代化这一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
现代化进程起始于18世纪的西方国家,当今世界实现工业化的发达国家主要是欧美国家和深受西方文明影响的资本主义国家。一些人由此认为,西方“现代工业社会”是整个非西方世界的模板,西方文明就是现代文明。而中国式现代化取得的辉煌成就展现出一幅全新的人类文明图景,向世界表明,各国探索现代化的路径并不唯一,人类文明仍在不断演进,每个国家都要探索基于自身国情的现代化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摒弃了把“现代”与“传统”作为两种对立甚至对抗的价值特征的偏见,于两者的接榫之处,开辟了一条中华文明与现代化一体两面、相互成就的新路径。一方面,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华文明的内在生命力,尤其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富民厚生的经济伦理、万物并育的生态理念、讲信修睦的交往之道等思想理念,创新发展为与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新的文化形态,造就出新的文化生命体,使其再次迸发出强大精神力量。另一方面,绵延千年至今的中华文明,形成了中华民族所独有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等日用而不觉的价值体系,使我们在现代化建设实践中,遵循市场化、工业化、经济全球化等现代化共性规律的同时,兼具对自然的敬畏、共同富裕的追求以及人类福祉的提升等人文关怀。中国式现代化既有着各国现代化的普遍特征,更因其深厚的文明底蕴而有着独特的人文魅力。
西方现代化发展至今,其“资本至上”的内在逻辑,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正如马克思指出的,“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对自然界的独立规律的理论认识本身不过表现为狡猾,其目的是使自然界(不管是作为消费品,还是作为生产资料)服从于人的需要”。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面对满目疮痍的世界,很多人已经认识到西方文明的缺陷,并寄希望于东西文明调和之后的新文明的诞生与崛起。比如,李大钊就曾指出,“东洋文明与西洋文明,实为世界进步之二大机轴,正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而此二大精神之自身,又必须时时调和,时时融会,以创造新生命而演进于无疆。由今言之,东洋文明既衰颓于静止之中,而西洋文明又疲命于物质之下,为救世界之危机非有第三新文明之崛起不足以渡此危崖”。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创造了不同于东方古老农耕文明与西方现代工业文明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代表着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
由此,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精彩故事,必须立足波澜壮阔的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结合独特的历史命运与文化传统,讲清中国道路的历史必然、文化内涵与独特优势,特别是要讲清中国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坚持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倡导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的现代化道路,主张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携手解决全球性重大问题,为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凝聚了全球共识。
三、讲好世界现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追求的不是中国独善其身的现代化,而是期待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各国一道,共同实现现代化。世界现代化应该是和平发展的现代化、互利合作的现代化、共同繁荣的现代化。” 作为世界现代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式现代化从来没有对外输出过战争动乱和殖民苦难,也绝不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来谋取自身发展,而是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以自身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在国际话语权依然“西强我弱”的背景下,只有讲清世界现代化的本质,讲清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实践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的重大创新,才能从根本上打破西方对于“现代化”话语的垄断。
近代以来,西方现代化给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深重苦难。马克思指出:“当我们把自己的目光从资产阶级文明的故乡转向殖民地的时候,资产阶级文明极端伪善和它的野蛮本性就赤裸裸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它在故乡还装出一副体面的样子,而在殖民地就丝毫不加掩饰了。”16世纪到19世纪,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列强,依靠巧取豪夺、强权占领、殖民扩张,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殖民体系之中——“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都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它们通过“黑三角贸易”等残忍手段加快资本原始积累,加速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爆发的同时,却使非洲丧失了将近一亿精壮劳动力,并造成大量种族和政治冲突,致使许多国家至今仍陷于战乱和贫困的泥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启动新一轮资本全球扩张。美国作为世界头号强国,借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依靠其在金融、科技、文化、军事等领域的霸权手段,将“华盛顿共识”、“普世价值”等散布至世界各地,致使许多后发国家“水土不服”,或陷入依附性发展的陷阱,或陷入持久的冲突与战乱。
进入21世纪,西方国家的内在制度性矛盾持续激化,经济衰退、政治极化、社会撕裂、生态恶化等问题不可调和。美国通过强推单边制裁、挑动对立对抗等方式来转嫁自身种种危机,特别是针对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大肆炮制“文明冲突论”、“文明优越论”等论调,以打压遏制别国现代化进程来维护自身发展,致使全球地缘政治竞争日趋激烈、冷战思维沉渣泛起,严重危害世界和平稳定和各国民生福祉。
中华民族曾饱受西方列强的欺凌和压迫,深知以不平等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对发展中国家追求现代化的阻碍与戕害。中国式现代化不走殖民掠夺的老路和国强必霸的歪路,更不会争夺所谓“领导地位”、谋求“单极统治”,而是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努力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尽管当前世界变乱交织,逆全球化思潮抬头,相关产业领域脱钩断链的风险加大。但更要看到,现代化所需的市场、科技、资金等业已高度全球化,一国现代化的建设与他国现代化的发展之间绝非零和博弈,而是越来越利益交融、安危与共,各国只有开放包容、互联互通,才能相互助力、互利共赢。
由此,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精彩故事,就要将其置于世界现代化的历史背景和时代潮流之中,运用好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落实“三大全球倡议”、支持“全球南方”合作八项举措等参与国际事务、推进国际合作的鲜活案例,讲好中国式现代化作为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的典范,所倡导的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理念与推动世界现代化进程、谋求各国人民福祉的故事,引导国际社会更好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理念和发展道路,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探索现代化道路提供全新选择。
(作者: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南京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红旗文稿》2025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