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如何建设一个领导我们事业走向兴旺发达的大党,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毛泽东同志是我们党党的建设理论的奠基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就大党建设问题进行了艰辛探索,其中蕴藏的宝贵经验和思想智慧,对于我们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增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一、毛泽东对大党建设问题的深入探索
在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科学分析世情国情党情,不仅明确提出“建设一个大党”的目标,而且有效破解了不同时期党面临的多项建设难题,使党不断发展壮大,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一)深刻把握中国共产党“使中华民族来一个大翻身”的历史任务,鲜明提出“建设一个大党”的目标
着眼于民族复兴,是毛泽东思考大党建设问题的一个突出特点。鸦片战争以后,由于西方列强入侵和封建统治腐败,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那时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成为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以改造中国为己任,义无反顾肩负起这个历史任务,并将其与实现党的远大理想紧密结合起来。
党的一大通过的第一个纲领,旗帜鲜明地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规定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强调“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党的二大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并通过第一个党章及相关决议案,对党的建设目标作出明确规定,强调要建设一个“能够实行无产阶级革命大的群众党”,能够“为无产阶级做革命运动的急先锋”。
1925年 12月,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指出:“革命党是群众的向导,在革命中未有革命党领错了路而革命不失败的。”1937年 5月,他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进一步强调:“指导伟大的革命,要有伟大的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实现共产主义、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革命,不同于以往中国历史上的所有革命。毛泽东突出强调了党的领导及党的建设对于革命事业和民族复兴伟业的重要意义,为党在领导和推进伟大事业中不断发展壮大指明了方向。
在此基础上,毛泽东鲜明提出“建设一个大党”的目标任务。1939年 5月,他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中国共产党“现在担负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建立新中国的任务,需要我们建设一个大党”,“不是一个‘乌合之众’的党,而是一个独立的、有战斗力的党”。此后,毛泽东始终围绕“使中华民族来一个大翻身”,“使中国人民来一个大解放”的使命任务,把建设大党这个目标摆在突出位置,体现了他对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一个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定位。
(二)深刻分析党的队伍发展壮大并成为“全国性的大党”的客观形势,创造性提出和推进党的建设“伟大的工程”
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后,随着全民族抗战的广泛开展,党的活动范围迅速扩大,党组织和党员队伍迅速发展。到 1938年底,全国党员人数从全民族抗战爆发时的 4万多人增加到 50多万人。与此同时,由于队伍迅速扩大而带来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问题日益凸显。1939年 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作出《关于巩固党的决定》,强调“以整理、紧缩、严密和巩固党的组织工作为今后一定时期的中心任务”。
两个月后,为了推动全党更好地适应形势变化,更好地解决党内存在的问题,党中央创办了机关刊物《共产党人》。毛泽东在为刊物所写的发刊词中,明确提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党在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并联系实际情况,深刻阐述了党的建设问题。他要求全党同志充分认识党已经“不是从前的样子”,已经“成为全国性的大党”,深刻理解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一个“光荣而又严重的任务”,并把党员数量的发展与质量的提高紧密结合,把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紧密结合,提出“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的总目标、总任务。
为了推进这项“伟大的工程”,中国共产党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了整风运动,开创了通过党内集中教育加强党的建设的先河。经过这次普遍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教育运动,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深入人心,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更加团结统一,为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重要的思想政治基础。把党的建设提高到“伟大的工程”的高度,并以党内集中教育来推进这个“伟大的工程”,表明毛泽东对大党建设的认识更加自觉和深刻,这是他结合党的建设的实践经验,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重要成果。
(三)深刻洞察执掌全国政权的新形势新任务,把社会主义大国建设与马克思主义大党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新中国成立前夕,着眼于即将在全国执政的新形势,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向全党发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即“两个务必”的告诫和要求,提醒全党不能因地位变化而丧失革命意志,要警惕骄傲自满、贪图享乐、以功臣自居等情绪的滋长,要经得起资产阶级“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注意加强自身建设,为建设新中国作好准备。
新中国成立后,党所处的地位、环境、方位以及面临的任务发生了根本变化。如何继续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确保党始终成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进而团结带领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奋斗,就成为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重大问题。毛泽东站在党和人民事业全局和长远发展的角度,紧紧抓住大国建设与大党建设的关系,积极探索执政党建设规律,对这一重大时代课题进行了深刻思考和谋划,旗帜鲜明地把提高执政能力和防止腐化变质作为党的建设的两个关键问题。
建设社会主义大国,巩固党的执政地位,首先要努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毛泽东一再要求全党加强学习,尽快学会经济建设和治理国家的全新本领,强调“严重的经济建设任务摆在我们面前。我们熟习的东西有些快要闲起来了,我们不熟习的东西正在强迫我们去做”,“我们必须学会自己不懂的东西”。在领导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毛泽东号召全党深入了解情况、掌握实情,要清醒认识“中国是一个大国,情况极为复杂”,要“经常想到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大国,但又是一个经济落后的穷国”。他还对一些具体问题提出明确要求,如强调要“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认为“这对于我们这样的大国大党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建设社会主义大国,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还要持续推进自我革命,防止党腐化变质。毛泽东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领导开展了“三反”“五反”运动,重典惩治了刘青山、张子善等腐化分子。为了适应党的建设特别是反腐败斗争的需要,在毛泽东的指导关心下,我们党还在制度建设、作风建设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特别是成立了中央及各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负责检查、处理中央直属各部门和各级党的组织、党的干部及党员违犯党的纪律的行为。
为了解决党政机关内部存在的贪污、浪费现象和官僚主义问题,毛泽东还领导开展整风和整党运动,用实际行动向全国人民表明中国共产党绝不容忍利用执政地位谋取私利的腐败现象。经过努力,党不仅保持了革命战争年代的艰苦奋斗作风,保持了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而且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治理国家的能力,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作为马克思主义大党,“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而且“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能够“进行同过去时代的斗争形式有着许多不同特点的伟大的斗争”。
二、毛泽东关于大党建设的基本思路
“毛泽东同志带领人民锻造了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解决了在中国这种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建设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把党建设成为用科学理论和革命精神武装起来的、同人民群众有着血肉联系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大党建设问题上,毛泽东进行了不懈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积累了丰富经验。其基本思路,大致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强调大党要有大担当,确保党成为领导事业发展的“核心力量”
毛泽东关于大党建设问题的思考,始终紧密围绕党的使命任务展开。1938年 10月,他在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专门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要求全党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战争和建设新中国的重大责任,“在全国人民中形成一个坚强的核心”。他在当时明确提出的“建设一个大党”的要求,同样紧扣抗日战争的任务,就是要克服“投降、分裂和倒退的危险,尽可能地保持民族统一战线,保持国共合作,而争取继续抗日、继续团结和继续进步”。1939年 12月,他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再次强调,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这样两个伟大的革命到达彻底的完成,除了中国共产党之外,是没有任何一个别的政党(不论是资产阶级的政党或小资产阶级的政党)能够担负的”。1948年 11月,毛泽东为纪念十月革命 31周年撰写文章,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视野,深刻指出“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党”,“没有一个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建立起来的革命党,就不可能领导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战胜帝国主义及其走狗”。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这是把我国建设成为伟大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保证。1956年 9月,他在党的八大开幕词中指出,中国共产党较之以往更加巩固了,已经成为“团结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力量”。1957年 5月,他在接见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全体代表时强调:“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没有这样一个核心,社会主义事业就不能胜利。”实践充分证明,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自觉肩负起人民解放、民族复兴的大担当,是激励中国共产党把自己建设成为强大政党的不竭动力,也是党能够充分调动和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不断夺取胜利的重要原因。
(二)强调大党要有大情怀,始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庄严宣告:“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毛泽东强调,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必须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1941年 11月,他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演说中郑重指出:“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1943年 7月,他在《中共中央为抗战六周年纪念宣言》中再次强调:“共产党员是一种特别的人,他们完全不谋私利,而只为民族与人民求福利。他们生根于人民之中”,“总是以群众的利益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1945年 4月,他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进一步指出,共产党的工作出发点就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革命胜利之后,毛泽东一如既往地强调这一点。1949年 10月,他在一次谈话时说,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的利益,“打仗,是为人民求解放;和平解放,团结改造,也是为了人民的利益”。1957年 3月,他在济南党员干部会议上讲话指出,共产党“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为人民服务”。也正因为如此,毛泽东一贯反对官僚主义,认为这“在人民面前把共产党表现得不像样子,大大损害了共产党的威信”。
情怀的大小决定了格局与境界,决定了一个政党能走多远。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大情怀,是中国共产党把自己建设成为强大政党的力量源泉,也是中国共产党得到人民群众拥护、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所在。
(三)强调大党要有大原则,坚持和发扬“革命的与布尔什维克的传统”
在中国近代的政治舞台上,先后出现过大大小小 300多个政党和政治团体,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脱颖而出,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行动指南,坚决同党内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作斗争。毛泽东从具体国情出发,高度重视从思想上建设党,这是他思考大党建设问题的一个鲜明特点。
1928年 11月,他在写给中央的报告中提出,加强无产阶级思想领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否则“其趋向是会要错误的”。1929年 12月,他在古田会议决议中详细分析红军党内的政治思想状况,指出个人主义、主观主义等错误思想“对于执行党的正确路线,妨碍极大”,若不彻底纠正,必然担负不起中国革命斗争的任务。1937年 6月,他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指出,必须深刻认识党的路线和传统问题,“革命的与布尔什维克的传统,这是我们党的正统,包括政治上的、组织上的、工作作风上的一切好的东西”,这使得我们“能够维持党,团结党,巩固党,克服党内错误,并同敌人作坚决战斗而得到革命的成绩,造成阶级及人民信任的大政党的地位”。
在延安整风中,毛泽东进一步强调要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水平,同时总结党的历史,对如何使党“更加布尔什维克化”进行了深入思考。1942年 11月,他在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上讲解斯大林的《论布尔什维克化十二条》,强调“中国共产党从它的路线、工作、经验、觉悟程度、同群众的联系来说,是一个布尔什维克党”,并结合党的历史和革命实践,从政治、思想、纪律等几个方面就如何使中国共产党更加布尔什维克化进行了阐发。毛泽东之所以如此重视这个问题,原因在于这是建设一个大党的根本所在。1956年 9月,他在党的八大开幕词中再次强调:“我国的革命和建设的胜利,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胜利。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密切地联系起来,这是我们党的一贯的思想原则。”
实践充分证明,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力量。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把自己建设成为强大政党的一条根本原则,也是党在胜利和顺境时不骄傲不急躁,在困难和逆境时不消沉不动摇的精神支柱。
(四)强调大党要有大团结,“使党铁一样地巩固起来”
为了提高无产阶级政党的战斗力,为了战胜强大的敌人,马克思主义一贯强调以铁的纪律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列宁深刻指出:“保持党的统一和实现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意志的统一是保证无产阶级专政胜利的基本条件。”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长期处于敌强我弱态势,更加需要保证党的团结统一。1937年 8月,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指出:“一个政党要引导革命到胜利,必须依靠自己政治路线的正确和组织上的巩固。”1943年 8月,他在中央党校第二部开学典礼上语重心长地说:我们的任务很艰巨,必须“使我们党更统一”,“结成一个大党”;要使“每一个人都能够不怕牺牲,能够无限忠心,能够联系群众,能够独立工作,能够遵守纪律,团结一致地坚决地向敌人斗争”。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凝聚全党力量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毛泽东同样强调加强和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比如,1957年他在青岛召开的省市委书记会议期间强调,要贯彻好党的民主集中制,努力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这样“党和国家较为巩固”,也“利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同时,他还强调要正确对待党内斗争,努力以斗争求团结。1958年 3月,他在成都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只讲团结一致,不讲斗争,不是马列主义”,要科学认识团结与斗争的辩证法,注意“经过斗争,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
实践充分证明,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胜利。不断巩固全党的大团结,不断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领导力、号召力,是中国共产党把自己建设成为强大政党的重要原因,是党领导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
三、对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现实启示
2022年 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的重大命题。2023年 1月,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党是在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指导下、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起来的世界最大政党,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长期执政,历史久、人数多、规模大,既有办大事、建伟业的巨大优势,也面临治党治国的特殊难题。”他还进一步用“六个如何始终”概括了大党独有难题的主要表现及其破解之道。
解决大党独有难题,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中国共产党大党建设的关键议题。把历史和现实相结合,重温毛泽东关于大党建设问题的探索及其成果,对于我们深刻认识大党独有难题的主要表现及其破解之道,具有重要启示价值。
(一)坚持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始终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毛泽东指出:“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面对黄炎培提出的跳出周期率的历史之问,毛泽东更是明确回答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这就是“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
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之所以能够从 50多名党员发展壮大到拥有 9800多万名党员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根本原因就在于所有工作都以人民利益为根本考量,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党就坚决纠正什么、防范什么,从而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我们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强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并从思想和制度两个方面同向发力、同时发力,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始终保持共产党人政治本色。这启示我们,解决大党独有难题必须始终坚守党的理想信念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坚决防范一切违背初心和使命、动摇党的根基的危险。
(二)坚持掌握思想教育,始终做到“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
毛泽东指出:“我们一定要建设一个集中的统一的党”,“使我们全党的步调整齐一致,为一个共同目标而奋斗”。他强调,掌握思想教育“是我们第一等的业务”,“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他把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比喻为党内“共同语言”,反复强调“学哲学(宇宙观,方法论)极为重要”,“有了辩证唯物论的思想,就省得许多事,也少犯许多错误”。
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每逢重大历史关头,都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统一全党思想,每次党内集中教育都坚持把理论学习作为首要任务并贯穿始终,为全党团结统一奠定坚实思想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思想上的统一是党的团结统一最深厚最持久最可靠的保证”,持续推动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共同把党锻造成“一块坚硬的钢铁”。
这启示我们,解决大党独有难题必须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特别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熟练掌握这一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努力“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推动全党“在重大问题、严峻形势面前始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做到凝心聚力、众志成城,确保全党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步调一致向前进”。
(三)坚持克服本领恐慌,始终做到“具备强大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毛泽东指出:“我们要建设大党,我们的干部非学习不可。”领导干部要边学边干,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如果不加强学习、提高本领,“就不能领导工作,不能改善工作与建设大党”。毛泽东明确强调,“共产党人就应该懂得各种各样的事情”。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抓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学习,在创造性学习中提高本领、适应变化、掌握主动,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强调“好学才能上进”,“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
他明确要求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一刻不停地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
这启示我们,解决大党独有难题必须重视学习、善于学习,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实践、实践、再实践,努力“具备强大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与时俱进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克服干部队伍中存在的能力不足、本领恐慌,确保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做到政治过硬、本领高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
(四)坚持永久奋斗,始终做到“保持干事创业精神状态”
毛泽东指出,“共产党就是要奋斗”,“一万年以后,也要奋斗”。他强调,共产党员要“在各方面起其先锋的模范的作用”,要“具有政治远见”,“充满着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在困难面前总是坚定的,勇敢向前的”。百余年来,正是因为党员干部始终冲在前、干在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广大群众攻坚克难,我们才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强调要发扬斗争精神,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习近平指出:“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他多次告诫全党同志不能在一片喝彩声中迷失自我,必须清醒认识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这启示我们,解决大党独有难题必须发扬将革命进行到底的精神,“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精神状态”,“始终保持艰苦奋斗、奋发有为的精气神”,始终保持革命的斗志、“赶考”的清醒,“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不断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五)坚持自我革命,始终做到“及时发现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
毛泽东指出:经常地检讨工作,“是抵抗各种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侵蚀我们同志的思想和我们党的肌体的唯一有效的方法”,如果不及时纠正缺点,“就无法使我们的工作更进一步,就无法使我们在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互相结合的伟大事业中更进一步”。
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也出现过曲折和失误,但从不讳疾忌医,而是敢于直面问题,运用自我革命的武器来解决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强大的政党是在自我革命中锻造出来的”,“必须以正视问题的勇气和刀刃向内的自觉不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并以作风建设为切入点从严治党管党,集中解决党内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刹住了一些多年未刹住的歪风邪气,解决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顽瘴痼疾,清除了党、国家、军队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
同时,党中央还明确强调,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将长期存在,党的建设特别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不少顽固性、多发性问题,决不能有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情绪。这启示我们,解决大党独有难题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及时发现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始终顺乎潮流、顺应民心,发扬经验、吸取教训”,把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把自我革命进行到底,“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朝着正确方向前进”。
(六)坚持整顿党的作风,始终做到“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毛泽东指出:“只要我们党的作风完全正派了,全国人民就会跟我们学。”整顿党的作风,主要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他还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概括为党的三大作风。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从事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高度,一以贯之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并形成了讲政治、讲大局、守规矩、守纪律等优良传统。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强调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是伟大斗争、伟大工程的题中应有之义,是我们党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重要法宝”,将其作为党的建设中带有根本性、基础性的问题抓紧抓好,推动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党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党群关系明显改善。这启示我们,解决大党独有难题必须不断加强作风建设,努力“涵养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持续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汇聚激浊扬清的强大正能量”,不断增强党内政治生活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
回顾历史是为了更好地走向未来,“对毛泽东同志的最好纪念,就是把他开创的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重温毛泽东关于大党建设问题的探索及其经验,就是要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新征程上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不断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确保党“大就要有大的样子”,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不断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推向前进。
(作者:毛胜,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党的文献》2024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