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董树彬 罗原生: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式民主:发展向度、结构体系与世界贡献

发布时间:2024-06-05
字体: 打印
分享:
  现代化是一个世界性潮流,是人类社会发展内蕴的普遍趋势。在人类现代化发展的宏大谱系中,中国共产党依据中国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和资源禀赋,在借鉴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展现出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崭新图景。民主作为现代国家的重要表征,已然成为衡量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在中国语境下,中国式民主就是人民民主,与现代化具有天然联系。“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随着全过程人民民主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出场和推进,习近平总书记站在现代化国家建构的战略高度,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系统阐述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式民主的发展向度、结构体系以及世界贡献,以守正创新、开放拓展的姿态,通过中国式民主的整体发展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以及促进人类政治文明进步具有深远意义。
一、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式民主的发展向度
  在现代化与民主发展的全球图景中,西式现代化的弊端日益凸显,西式民主与良政善治间的危机加重,转型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与民主发展并未像预期那样高歌猛进。后发国家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民主形式实现政治现代化并反哺现代化建设?对此,沿着非西方道路独立进行现代化建设和民主道路探索的中国给出了答案,实现了现代化与民主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
  (一)中国式民主道路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与民主化浪潮中独立探索
  人类现代化的界标可追溯到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所带动的工业化、城市化等一系列剧烈变革。由于较早在西方国家开展,现代化又多被冠以“西方化”等称谓,并在不同领域表现为不同形式。伴随着世界范围内现代化的发展,在政治现代化领域,西方国家率先建构起所谓支撑现代化发展的“最为有效”的民主形态,加之强势向外输出西式民主,第三波“民主化”浪潮逐渐改变二战后的全球政治图景。对于后发型现代化国家而言,盲目效仿西方现代化、移植西方民主及其制度,很可能在国家建构中走向衰败。中国共产党坚持“两个结合”,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探索出中国式民主发展道路。民主必须尊重特定的历史条件、基本国情和政治实践。中国民主道路探索为世界的现代化建设和民主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一方面,中国共产党构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走出了中国式民主发展的创新之路。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准确诠释了现代化建设与民主发展的内在联系。党的二十大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构的高度,描绘了中国式现代化所追求的政治图景。
  (二)全过程人民民主指明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方向
  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在政治现代化中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式民主的时代表达,与中国式现代化所蕴含的价值原则相契合,将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以自身的全面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凝聚磅礴力量。首先,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人民民主的时代升华,继承并发展了中国式民主的核心要义。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党推动人民民主不断发展的整体性升华,成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其次,全过程人民民主与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原则相契合,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人民性是全过程人民民主与中国式现代化共同遵循的主体价值性;社会性是全过程人民民主与中国式现代化共同遵循的客体价值性。最后,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独特的民主观,为全面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标明了实践进路。从宏观上看,中国式现代化拓宽了人类对现代化认知的单维向度,揭示了世界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特定民族探索、选择和实现现代化的一般规律。从微观上看,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人类民主发展的重大创新,构建了中国式民主体系的基本轮廓,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标明方向。
二、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式民主的结构体系
  中国式民主发展将坚持独立自主与人类政治文明互鉴交流相结合,在社会主义政治实践中探索形成包括民主本质、原则、价值、制度、标准以及保障等在内的结构体系,并在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协调发展中彰显中国智慧。
  (一)民主本质:坚持工具价值与目的价值的有机统一
  中国式民主以人民当家作主为价值旨归,实现了民主工具价值与目的价值的有机统一。中国式民主对内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将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落实到政治实践之中,实现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的有机统一;坚持科学有效的组织设计和制度建构,实现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的有机统一;坚持聚焦民主链条的完整性,实现了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的有机统一;坚持人民至上,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内嵌在政治运行之中,实现了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的有机统一。中国式民主对外坚持民主政治文明互鉴交流,追求以科学有效的办法跨越时空与国界解决国家间的矛盾与争端,在现代化进程中发扬民主精神、共谋合作。
  (二)民主原则:坚持根本原则与基本准则的有机统一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全面发展中国式民主所遵循的根本原则。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要充分发挥党的全面领导这一根本优势,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确保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战略目标能够有效实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发展中国式民主所遵循的基本准则。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贯彻以下三条重要经验。一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二是坚持独立自主。三是必须充分发挥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特色与优势。
  (三)民主价值:坚持人民主体与参与共享的有机统一
  民主通常释义为“人民的统治”,内蕴“谁的民主”“如何实现民主”“民主成果由谁共享”三个基本问题。首先,中国式民主坚持人民主体的政治理念,回答了“谁的民主”的基本问题。真正摆脱了以某些因素束缚人民群众拥有民主的枷锁。其次,中国式民主通过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彰显人民广泛参与的治理理念,回答了“如何实现民主”的基本问题,从根本上满足了人民参与国家治理的民主诉求。最后,中国式民主坚持人民共享现代化成果的共同富裕理念,回答了“民主成果由谁共享”的基本问题,将民主拓展到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
  (四)民主制度:坚持制度优势与治理效能的有机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构始终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同向同行,围绕人民当家作主在现代化进程中建构了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一是人民代表大会根本政治制度。为实现人民意志、党的意志与国家意志的有机统一提供根本保障。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一方面是展现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创新的新型政党制度;另一方面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三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极大地调动了各民族共创共享中国式现代化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四是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基层民主实践也扮演着民众政治训练的“练兵场”,极大地提升了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和能力。
  (五)民主标准:坚持“八个能否”与“四个要看”的有机统一
  中国式民主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既契合全人类共同的民主价值,又以中国民主实践形成了逻辑自洽的民主评价标准。一方面,“八个能否”成为标示中国式民主真实有效的重要标准。“八个能否”深化了社会主义国家对民主政治发展规律的认识,对于建设“什么样的政治文明”在制度层面提供了判断依据。另一方面,“四个要看,四个更要看”成为检验中国式民主真实有效的另一重要标准。“八个能否”“四个要看,四个更要看”彰显了中国式民主真实性、广泛性与效能性,为广大后发国家判断“何为有效民主”提供了重要判断依据和经验借鉴。
  (六)民主保障:坚持法治保障与良政善治的有机统一
  法治以民主为基石,民主以法治为保障,成为现代政治文明的鲜亮底色。中国式民主的发展离不开法治建设,建立良政善治的公共秩序依赖系统完备法律体系。一方面,民主建设与依法治国的协调发展取得重要成就,切实保障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另一方面,弘扬法治精神、强化民主保障,切实实现法治建设“一切为了人民”政治理念。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被纳入法治化轨道,我国的立法工作、执法工作以及普法工作始终将人民至上作为核心价值理念。
三、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式民主的世界贡献
  中国式民主是在世界现代化浪潮中独立探索的智慧结晶,在积极吸收人类民主有益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了独具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结构体系。中国式民主将在话语体系建构、民主形象塑造以及人类政治文明提升等方面主动承担起历史和时代责任,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多贡献。
  (一)为当代民主话语体系的建构贡献中国范式
  构筑中国民主话语和叙事体系,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政治领域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坚持守正创新,在现代化进程中对人类民主发展成果进行深入反思和深度解构,所建构的中国式民主话语体系,为当代世界各国提供重要参照。其一,中国式民主坚持以人类民主共同发展看待民主形式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有效破除了西方中心主义对民主话语的绝对垄断。世界各国要立足大历史观,以平等的、发展的眼光看待世界上的不同民主形式。其二,中国式民主超越“民主—威权”二分法的框架束缚,增强了非西方国家依据本国国情独立探索民主道路和建构民主话语的自信心。要树立正确的民主观,跳出民主发展的单维向度思维,破除西式民主迷思。其三,中国式民主以自身话语建构超越西式民主的“话语陷阱”,为后发国家的民主建构提供全新选择。中国式民主建构的一系列原创性话语理论,展现出独具中国民主的感召力和引领力,为后发国家民主建构提供全新选择。
  (二)为世界各国民主形象的塑造贡献中国方案
  民主形象是现代国家政治文明程度的集中展现。以全过程人民民主为核心的中国式民主塑造了与本国国际地位的相匹配的民主形象,为世界各国塑造适合本民族基因的民主形象提供更多方案。其一,中国式民主塑造的“人民至上”形象超越了西式民主“金钱赋权”形象。中国式民主坚持将人民至上作为民主最初设计的价值旨归,充分契合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本质理念。其二,中国式民主塑造的“良政善治”形象超越了西式民主“制衡竞争”形象。中国式民主既能保证充分发扬民主,又能避免无限制民主协商而不能达成共识的低效率,在政治实践中达到了民主与效率的动态平衡,达到国家治理的良政善治。其三,中国式民主塑造的“全过程参与”形象超越了西式民主“断点式”形象。全过程人民民主在空间上打破了地域限制,在时间上打破了形式限制,使人民能够切实参与到民主实践的过程之中。
  (三)为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进步贡献中国智慧
  政治文明是人类总体文明的重要组成,全人类共同价值更是世界各国的交往理念。中国式民主为人类民主事业的发展、政治文明的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其一,中国式民主打破了西方现代化与政治文明的对抗悖谬,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中国式民主吸收借鉴了人类民主政治文明发展的优秀成果,对内适应本国国情,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对外克服了西式现代化与政治文明的对抗悖谬,弘扬全人类价值,主动担当起引领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时代重任。其二,中国式民主尊重世界各国民主实现形式的多样性,倡导政治文明之间的互鉴交流。中国式民主主张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形态以及不同民主制度模式之间,可以增强民主交流合作。多元文明竞相绽放,多样民主共同交流,才能进一步实现人类民主的繁荣发展。其三,中国式民主不断开辟推动世界民主事业进步的新渠道,为人类政治文明增光添彩。全过程人民民主以“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为外在特征,以“团结性、共识性、系统性”为内在特质,以“全新性、高效能、高质量”为总体特点,丰富了人类政治文明的全新版图。
  (作者简介:董树彬,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罗原生,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4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