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李佑新:深化毛泽东调查研究思想研究的一部力作

——《毛泽东调查研究方法》评介

发布时间:2024-06-04
字体: 打印
分享:
  在人民出版社推出的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系列重点主题图书中,由周批改教授独著的《毛泽东调查研究方法》是一部难得的精品力作。该著从方法角度总结毛泽东同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深刻阐释了毛泽东调查研究方法当时行、现在行、未来依然行的道理,对于我们科学和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牢固树立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自信、加强新时代新文科建设具有不可忽视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第一,聚焦“方法”,既是对毛泽东社会调查历史的全景式考察,也是对其调查研究路径的概念化提炼。
  毛泽东调查研究方法与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密切相连,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关于毛泽东思想的研究成果很多,关于毛泽东社会调查的研究成果也不少,但具体阐释毛泽东调查研究方法的成果却不多见。《毛泽东调查研究方法》一书从毛泽东调查研究方法的产生基础、演进轨迹、结构体系、理论品质、当代价值、继承发扬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全面又聚焦集中的研究,提炼了毛泽东调查研究方法的概念和命题,展示了毛泽东调查研究方法的深刻内容,成为社会研究方法领域绕不过的一座山峰,具有的原创价值对于马克思主义认识方法具有基础性支撑作用。
  第二,将毛泽东调查研究方法置于中共党史和国际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发展史的双重学术史中进行分析,论及了认识中国社会的一个关键命题。
  该著贯穿着对“毛泽东调查研究方法为什么行?”,“中国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根在哪里?”“认识中国社会的正确方法是什么?”等问题的深度探索,论及了认识中国社会的一个关键命题:毛泽东调查研究方法是根本方法,统计学等是有用技术,大数据等是强大工具。该书提出,因应全球化、智能化快速发展的形势,在坚持毛泽东调查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借鉴西方调查统计技术,综合运用网络时代的信息交流工具,结合大数据,形成适合新时代发展需要的调查研究方法体系。这展示了作者开阔的研究视野,有助于使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中国共产党调查研究方法成为国内外广泛认可的科学方法和认识工具。
  第三,着眼中国新文科建设的需要,摆脱“言必称希腊”的学术依赖,是新阶段构建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尝试。
  正如李捷在序言中所言,中国新文科建设需要正本清源。该著从国际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演变的大趋势出发,分析了西方的实证主义、人文主义方法面临的科技革命带来的挑战,指出一些所谓经典的研究范式越来越难以解释迅速变化的现代社会。在国际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挖掘毛泽东调查研究方法这个宝库,无疑有助于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领域形成中国的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作者以科学的理性直面当代中国学界中的西方话语霸权,摆脱“言必称希腊”的学术依赖,找到了中国共产党调查研究的信心基点,在构建中国学术话语、建设新文科的道路上向前踏进了一步。
  第四,立足扎实史料,践行“用脚做学问”,具有难得的理论、技术和实施路径相结合的特点。
  周批改教授长期学习、研究和实践毛泽东调查研究方法。他二十多年前在湘潭大学读研究生的时候就写作《下马看花、走马看花 --关于毛泽东社会调查方法的思考》一文,在《毛泽东思想研究》上发表。他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攻读了社会学与政治学两个博士学位,曾在毛泽东主席的家乡韶山市政府担任领导工作,还沿着毛主席当年调查研究的地点一个一个走访,切身践行“重走毛泽东调研之路”。特别的学术背景和工作实践经历使得作者能将理论、技术和实施路径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这部专著。该著系统地分析了毛泽东搜集资料、分析资料的具体方法,揭示了毛泽东社会调查的实践过程,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成功植入了当代先进信息技术和工具,使毛泽东调查研究方法适合实践操作的需要。
  第五,总结本领域的新近研究观点,依据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系统阐释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传家宝。
  “始于科学,成于实践,为了人民”,毛泽东调查研究方法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血与火的斗争中艰苦探索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人弥足珍贵的传家宝。该书是对中国共产党调查研究传家宝生成过程的系统总结,揭示了这个传家宝的基本特征及路径:以人民为中心,追求实事求是,注重深入实际、深入群众,通过亲身感受和直接观察来获取真实信息。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党中央倡导大兴调查研究,要求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优良作风,改进调研方法,把调查研究成果转化为推进工作、战胜困难的实际成效。《毛泽东调查研究方法》一书切合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形势要求,对于凝聚起大兴调查研究的共识和力量,推动新时代调查研究工作走深走实、见行见效,将 发挥积极作用。
  总的来看,该著比较清晰地阐述了毛泽东调查研究方法这个主题,系统论证了中国共产党调查研究传家宝的科学性,基本史实准确,文献引述严谨,行文符合学术规范,是一部具有创新性的学术著作。这部著作深化了毛泽东调查研究方法的研究,对于新时代如何继承发展毛泽东的调查研究思想,做好我们的各项工作,都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作者简介:李佑新,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