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关乎国本、国运。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重大命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学界的深入探讨。这里围绕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语境、内涵与逻辑做一点探讨。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时代语境
为什么要提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关于该命题的时代语境,有几种思考的角度。
第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提出,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基,尤其是文化根基的思考。2021 年 3 月,习近平在福建考察时谈到:“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换言之,如果不了解五千年的文明,就不了解中国特色;如果不了解中国特色,就不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并不仅仅是就文明本身而谈文明,这一命题提出的语境涉及到中华民族的发展和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理念提出的基本语境。
第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理念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人从历史和现实相统一的角度对中国式现代化文化根基问题的思考。世界现代化的普遍规律之一,就是随着经济建设和政治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文化的问题会更凸显。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是要进行新的思想解放,一是要破除“西方中心论”、西方文化霸权或话语霸权,反对“洋教条”;二是要克服轻视甚或否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态度。在对传统文化研究中曾经也存在某种“认识禁区”。事实上,我们党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现实中,始终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毛泽东早就讲过,“对中国的文化遗产,应当充分地利用,批判地利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主要是封建时代的文化,但并不全是封建主义的东西,有人民的东西,有反封建的东西”。而我们在一定时期却存在一种误解,认为凡是讲旧的文化、传统的文化,就都是封建的、糟粕的,这是一定时期存在于一些人头脑中的认识禁区。总之,我们要看到,一方面文化研究中存在“不说中国话”,而“只说西方话”的现象;另一方面,存在着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认识上的误解或认识禁区。因而,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弘扬文化主体性的过程中,在以“两个结合”构建新的文化生命体过程中进行的新的思想解放具有丰富内涵。
第三,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怎么继续走下去,是习近平思考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语境。他说过,“我一直在思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个重大问题”。习近平还有很多其他论断,例如,“中国式现代化是赓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而不是消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是文明更新的结果,不是文明断裂的产物”,现代文明往前走,不是把民族的根、血脉、基因、精神家园放弃了,而是要在赓续优秀传统文化中构筑精神家园、精神支撑。他还讲,“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这些论断,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紧密联系,为现代化寻求一种文化根基,以一种站位更高的文明的视野来看中国的现代化问题,看中国道路的问题。随着现代化在世界历史进程中的深化,现代化的民族性问题也在凸显,而民族性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文化,这是当前思考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命题重要性的又一基本语境。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核心内涵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明的重要内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华文明的现代形态。中华文明是“大文明”的概念,相对而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小文明”。中华文明的“大文明”是指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文明和现代文明的总和。在多数语境中,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所指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脉传承下来的现代文明,或者是中华传统文明的现代转换。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核心内涵是一种文化思想。换言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概念主要强调或凸显的是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文化思想,而不是指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五个文明”在内的“大文明”概念。有两句话可以印证这一理解。习近平在江苏考察时强调,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一“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二“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我们现在探讨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核心思想时,要充分注意其民族的文化精神、现代的文化思想等维度,关注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现代文化形态。
从“两个结合”来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由几大要素构成。其内在要素是马克思主义的“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内容。习近平多次用过“魂”和“根”的比喻。他指出,对中华民族而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魂”和“根”;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而言,马克思主义是“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根”。这一比喻的两个用法的语境不同,但都非常贴切和重要。总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核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思想,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现代形态、创新形态。这一文化形态内含马克思主义的“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核心内容。同时,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确立与发展离不开人类文明发展大道。因此,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也是民族文化与世界优秀文化成果相融合的结晶。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其他文明范畴的逻辑关系
把握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含义,还需要把握它与其他几个相关联范畴的逻辑联系。
第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关系。这两个概念经常连用,二者都是和中华民族联系在一起的。但是二者之间还是存在差别的。首先,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有确定的含义,是指中华传统文明的现代转换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而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另一种表达,或者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表达。习近平在 2021 年“七·一”讲话中首次提出“中国式现代化”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概念。他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段话表达了这样的思想,即人类文明新形态是涵盖了物质、政治、文化、社会、生态这五个文明的总体性概念。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着重讲的还是精神文化方面的内容,这是二者内涵上的差异。
其次,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逻辑线索不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沿着一种历史的逻辑线索,即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线索。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到中华文明具有“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这五个突出特性,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年的发展,到了今天需要实现现代转化。习近平多次提到我们国家的考古发现,实证了中华民族具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而我们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当不是这种“一万年文化史”意义上的大文化,而是五千年的文明史的成果。在这里我们采用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的思想,即不是单纯用文字来衡量人类的文明,而主要是用生产力或经济生产、贸易发展和城市出现、阶级和国家的产生等来作为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准,这里涉及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自主知识体系来解读中华文明的五千年的历史。当然,如果哪个地方考古发现了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字记载,那就是更大的考古突破了,但是现在这一突破暂时还未出现。
相比之下,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逻辑线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这是从全人类文明整体的历史发展来谈的,体现的是社会形态演进层面的文明发展的逻辑。质言之,人类文明新形态是跟资本主义文明形态加以比较,是对资本主义文明形态的超越。“新”是从社会形态演进逻辑的视角来比较的。从这一角度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两个范畴的逻辑线索不太一样。
第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的关系。中华民族传统文明在一定意义上可被视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义词。“传统”与“现代”是现代化建设里面最基本的关系。传统的社会、传统的文化如何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问题,传统文明如何向现代文明转换是习近平文化思想中的重要内容。要对习近平文化思想当中的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现在用于概括习近平文化思想特征的“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等概念,是用传统的话语来解释现代文化建设的一种尝试。习近平也用“旧邦新命”这一总体性的概念形容中国式现代化,讲“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的旧邦新命”,这也是一种传统与现代结合尝试。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的“自然延续”,而是在新时代的“守正创新”。
第三,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或“新的文化生命体”的关系。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或“新的文化生命体”三者是一致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相互契合、相互奔赴、相互成就、相互融合,进而形成新的文化生命体或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既要从习近平讲的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的“六观”,即“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中来把握,也要从“六观”在“第二个结合”中的体现中来把握。要研究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出什么样的文化诉求,研究这种文化诉求与“六观”的逻辑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诉求是什么,传统文化又凭借什么跟现代化相适应,我们要把这个逻辑关系、这层因果关系打通,同时要进一步研究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有哪些基本特征。
总而言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确是一个重大的问题。它之所以是重大的,就在于它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关乎中国式现代化的顺利推进,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从时代语境、核心内涵、内在逻辑等维度全面把握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2024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