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沈江平:“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的科学内涵与实践探索

发布时间:2023-12-13
字体: 打印
分享: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是自信自强的前提和基础。“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这一重要论断,蕴含强烈的文化主体意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守正创新的现实诉求,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指明了正确方向,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提供了精神指引。新时代,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伟大实践,坚定历史自信,继续推进精神上的独立自主。
“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的内涵阐析
  精神是价值观念、理想信念、意志品质、文化传统的系统凝结,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斗、蓬勃发展的内在灵魂。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提出的“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是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物质文明建设得到高度重视,生产力水平得到巨大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得到较大的提升,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物质上的独立自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转变体现出,不仅是“物质上的独立自主”需要关注,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精神上的独立自主”不可或缺。精神上的独立自主,要求在文化发展过程中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具体表现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守正创新。
  “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源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彰显的文化主体性。长期以来,文化领域的西方中心主义甚嚣尘上,西方国家利用其国际关系中的优势地位,试图构建用“普世文明”的外衣包装的西方文明,窒息了其他国家和民族文化发展的独立性和创新性。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文化发展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独立自主的文化实践守住了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滋养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世界,形成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这条发展道路既不是打着复兴传统文化旗号拒斥马克思主义的保守主义,也不是用现代文化全面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通过该文化发展道路塑造了新的文化形态,孕育了有机统一的新文化生命体,增强了文化主体性,彰显着中华民族文化创造的主动精神基因。文化主体性本质上是人民群众在文化创造、发展、实现上的主体性,只有坚持文化主体性,才能获得精神上的独立,才能建构共有精神家园和赓续文化生命,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就是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科学指导,熔铸中华民族精神的文化基因,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汇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社会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在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实践打开的理论创新空间。“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在19世纪欧美资本主义社会中孕育而生的马克思主义,是对时代中蕴藏的科学精神与人道精神的系统性凝结,反映了对于社会条件、历史环境和文化传统的深层次把握。马克思主义既是那个时代的精神精华,又是整个人类精神的精华。秉持改变世界的决心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使得中国共产党人在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开启中华民族实现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的历史新征程。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关键在于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百余年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大理论成果。持之以恒的理论创新为实践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养分和奋进力量,开拓进取的实践创新为理论创新打开了丰富多样的问题域界和生长空间,这是实现精神上独立自主的可靠根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为此,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是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将其转化为科学解答世界之问、历史之问、时代之问的强大力量。
  “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植根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守正创新开启的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使命。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中断的文明,中华文明在几千年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出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为我们提供了巨大的精神宝库和宝贵的精神家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革旧鼎新的创新精神、天人合一的自然精神、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讲信修睦的诚信精神等,不仅体现了中华文明的精神要义,而且成为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保持民族性,关键是要植根于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中国人民在日常生产生活实践之中,形成了一套独属于中华民族的思想、观念、艺术、文学等精神文明,至今仍深刻影响着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构成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特质。它在实践中转化为精神力量,是古老的中华文明能够绵延数千年而不衰绝的重要原因。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民经历不同时代的社会实践,面临不同的时代问题,对中华文化的内容和形式不断创新,形成了灿烂而悠久的中华文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几千年实践的产物,它集中代表了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和思想观念,其中很多与当前的实践理念相契合。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中华文明智慧结晶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中所蕴含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要秉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正创新,以具有文化底蕴的精神力量塑造新时代中华民族的民族品格,彰显民族文化的自主性、创新性。
“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的实践探索
  “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既要赓续历史文脉,也要谱写当代华章。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本身就是不断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的过程。党百年奋斗所取得的一切成就和经验总结、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是不断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的集中表现。新时代,“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
  坚定历史自信和推动理论创新,构筑精神上的独立自主的民族基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根脉,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需要在马克思主义这条魂脉指导下守护好根脉。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推进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具有现代性的文化内核,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宝贵且丰沛的中国价值、中国智慧和中国精神激活并有效运用起来,为自主解答今天的时代课题提供智慧和启示。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第二个结合”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这本身就是独立自主,就是创新,开启了广阔的理论和实践创新空间,既是精神上独立自主的产物,也构筑出了精神上独立自主的民族基因。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要深刻体悟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坚持守正创新,以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激活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求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塑造精神上的独立自主的思想灵魂。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关键要实现理论上的独立自主。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既引发了中华文明深刻的变革,也走过了一个逐步中国化时代化的过程。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也是中华民族追求精神上的独立自主的过程。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不懈进程中独立自主地指导中国人民信心百倍地推进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形成了从毛泽东思想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再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大理论成果,锻造出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使物质上的独立自主、理论上的独立自主、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有机结合起来,引领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创造史。这种独立自主的探索精神,坚持走自己路的坚定决心,是中华民族不断从挫折中觉醒、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真谛。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深刻认识到,只有持之以恒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才能独立自主地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构成了我们政治上的定盘星、精神上的主心骨、话语上的主动权。要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归根到底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要塑造精神上的独立自主的思想灵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向前发展。
  走好中国道路,夯实精神上的独立自主的实践基石。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实践具有能动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的实践产生伟大的精神。任何精神形态的出现和存在,都有一定的实践基础和历史条件。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有赖于我们以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从当代中国的实践、中国道路的发展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加强当代中国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加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等领域的分析研究,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阐释,提炼出学理化、体系化的新理论、新思想,夯实精神上的独立自主的实践基石。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取决于独立自主选择发展道路、自主选择现代化道路。实践昭示,只有从本国实际出发,独立自主探索适合本民族发展的现代化道路,才能摆脱现代化发展路径依赖,推进本国现代化,振奋民族信心和自尊,进而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据此,我们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在统筹“两个大局”中,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研究”(23ZDA012)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2023-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