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邓务贵: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西方现代化的迷思

发布时间:2023-08-07
字体: 打印
分享:

  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是对西方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超越,洞穿了“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幻象。

开拓了世界现代化理论的新境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突破了西方现代化理论的固有局限,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了理论指南,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走向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

  坚持“人民至上”的理论逻辑。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人民至上”,迥异于西方现代化所遵循的“资本至上”。人民性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鲜明理论品格。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核心意涵是人的现代化,是在现代化过程中不断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贯穿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内在逻辑。

  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本质。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一方面,社会主义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本质属性,规定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必然不同于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开创、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坚持“两个结合”,特别是在第二个结合过程中,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倡导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超越了盲目傲慢的西方中心主义现代化理论。

  具有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理论意义。中国式现代化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向世界展示了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彻底粉碎了“历史终结论”的呓语,超越了少数人支配和奴役大多数人的西方现代化,表征着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中国式现代化为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提供了重要启示,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的重大创新,具有重要的世界历史意义。

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

  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五个方面的中国特色源于对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总结提炼,展现了人类现代化的实践新图景。

  立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实践原点。在一百多年的伟大奋斗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己任。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式现代化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探索过程。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的中心任务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心任务充分彰显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具有鲜明的人民性。

  致力回答“人类向何处去”的实践逻辑。中国式现代化扎根于中国大地,立足于中国国情,是从实践中探索出来的,致力于回答“人类向何处去”的问题。在成功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与西方现代化实践所导致的社会对立与动荡不同,中国式现代化实践致力于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与西方现代化实践所导致的贫富差距不同,中国式现代化实践致力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与西方现代化实践所导致的生态危机不同,中国式现代化致力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与西方现代化实践所导致的世界冲突与不安不同,中国式现代化致力于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遵循统筹兼顾、系统推进的实践要求。中国共产党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坚持系统思维,进行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注重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等关系,使中国式现代化有目标、有规划、有战略,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向前推进。

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新方案

  制度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问题,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中国用短短几十年时间实现了西方国家几百年才达到的现代化成就,离不开我们形成、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鲜明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从多维度彰显了中国特色。在理论渊源上,它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的制度体系。马克思主义保证了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植根中国大地意味着这一制度是从中国土壤生长出来的,深厚的中华文化根基为其注入了中国文化基因。在创造主体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创造的自主制度体系,是我们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在制度上的体现,是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意志在制度上的表达。在形成过程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在应对国内外纷繁复杂挑战的艰辛探索中得来的,是对中国经验进行制度总结、对解决中国问题作出制度安排的产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明显优势。衡量一种制度是否有优势,要看它是否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否能保持长期和谐稳定。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党领导人民锚定目标、团结奋斗,从根本上超越了资本主义国家政党纷争、党派偏私、政策朝令夕改的弊端。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形成鲜明对照,实质是两种制度效能的比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显著优势的生动注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自我完善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不断完善、开放发展的制度体系。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形成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等在内的一整套制度体系,为中国式现代化稳步前行提供了坚强制度保证。在未来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党将带领人民继续把坚定制度自信和推进改革创新统一起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永葆生机活力。

  (作者:邓务贵,系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光明日报》( 2023年08月07日 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