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华平 郭太英:苏东剧变以来瑞典共产党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探索
瑞典共产党(SIP )成立于1917年,在瑞典工人阶级中有着深厚的基础和根源,它一直积极地参与争取和平民主以及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斗争。19世纪六七十年代,党的意识形态和党的性质发生改变,朝着机会主义方向发展。部分被驱逐或自愿脱离的同志决定重建瑞典的共产党,临时命名为瑞典工人党(共产党人)。1977年11月,瑞典共产党二十五大(原瑞典工人党一大)召开,会议通过了新的党章和党纲以及一系列重要文件,并选举出罗尔夫·哈格尔、阿尔夫·略文堡、阿赖·瑟德奎斯特等人为首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并规定每三年举行一次代表大会。19世纪80年代后期,由于对“左翼联合”、工运以及国际阶级斗争的问题的看法发生分歧,党内的部分党员,包括副主席阿尔夫·略文堡脱离出党,他们中的一部分后来加入了左翼党。1989年10月,该党召开了历史上第一次特别大会,本次会议对左翼做出部分妥协,强调要实现“左翼联合”,认为在任何情况下决不能解散共产党。“苏东剧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共产党纷纷摒弃了苏联模式,坚定地走上了各自探索本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新时期”。[1]1992年10月,瑞共三十大召开,本次大会对党的历史进行回顾与反思,同时探讨了当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工人运动所面临的困难和挫折,审议并通过了新的党纲,审时度势地调整了党的内外政策。1995年第三十一次代表大会决定改名为瑞典共产党。如今,瑞典工人党愿接过瑞典共产党这一名称,并以此为起点,总结历史经验,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变化,重建和壮大共产党的力量,坚持马克思主义,朝着社会主义的未来继续前进。
进入21世纪以来,瑞典共产党召开了多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新的党纲,坚定不移地探索本国的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道路即社会主义建设之路,瑞共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成果主要体现在其立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遵循本国国情,积极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对当代资本主义的虚伪本性进行了刻剖析和批判,客观地认识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在坚持斗争的基础上提出一系列关于实现社会主义会的主张构想,为瑞典共产党社会主义目标的实现指明了方向。
一、瑞典共产党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分析
资本主义自诞生以来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曾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2]经济危机全球蔓延表明,尽管资本主义的剥削方式在新时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阶级矛盾也随之有所缓和,但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无法消除。资本主义的未来必将印证马克思的“两个必然”理论。瑞共对当代资主义本质的深刻剖析,有利于其结合具体形式制定进一步的斗争策略,实现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
(一)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始终没有改变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3]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资本主义开始出现明显的变化,这种变化一直延续至今。但这种变化只是部分质变,本质未变。瑞典共产党认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存在不可避免地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诸如贫富分化、环境污染、种族和性别歧视等愈演愈烈。瑞共指出,尽管瑞典和其他发达国家的大部分人民物质生活较为丰富,世界各地创造的物质财富本应该可以满足所有人过上安全的生活,但是实际上仍有大部分人口生活在贫困和疾病之中,数百万儿童死于饥饿,战争的威胁与日俱增。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变得更为富有。他们会利用一切手段维护自己在社会中的经济和政治利益,最突出的手段是通过控制媒体,利用舆论。工人阶级创造了资本家声称归其所有的价值,伴随着利润的增长,工人们应该合理地享有增加工资、提高福利、减少工作时间等待遇。但事实并不是这样,社会财富日益集中到少数资本家手中,工人阶级及社会只能获得极少的利润。不仅如此,失业日益严重,人们的基本生活水平得不到保障。这种不平等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
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写道:“资产阶级生存和统治的根本条件,是财富在私人手里的积累,是资本的形成和增殖;资本的条件是雇佣劳动。雇佣劳动完全建立在工人的自相竞争之上的。资产阶级无意中造成而又无力抵抗的工业进步,使工人阶级通过结社而达到的革命联合代替了他们由于竞争而造成的分散状态。于是,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是不可避免的。”[4]瑞典共产党在2013年通过的新党纲中指出,“资本主义是违背常理的,它导致了危机和混乱。这一体系必须被新的制度所代替”[5]。只要压迫者和被压迫者存在,只要资本主义存在,环境就会受到威胁,人们就需要为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而斗争。
(二)全球化是当今帝国主义的具体形式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使反动派大为惋惜的是,资产阶级挖掉了工业脚下的民族基础。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了,并且每天都还在被消灭。它们被新的工业排挤掉了,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有关的问题;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及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旧的、靠本国产品来满足的需要,被新的、要靠极遥远的国家和地带的产品来满足的需要所代替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相互往来和各方面的相互依赖所代替了。”[6]马克思恩格斯所揭示的资本主义国际化的进程自19世纪中叶以来不断发展。
瑞典共产党认为,“今天的资本主义是帝国主义全球化和新自由主义”[7]。自19世纪后期开始,自由资本主义逐渐被工业生产的集中和垄断所代替。这种集中导致大公司控制部分生产部门,进而逐步控制整个市场,奠定了其对生产和所有权的垄断地位。自由资本主义的特点是商品输出,但资本主义的现代特征是由于过度积累引起的资本输出。资本输出方式也各不相同,通常以商业、政治或军事上的贷款和投资为特征。随着世界经济格局和政治格局的分化,国际金融寡头和政客逐步联手形成垄断。国家规定利润实现资本利益的压制性手段,并用它们来防止资本的抵抗,它的功能是通过权力或者协议来保障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这一阶段被称为“垄断资本主义”或“帝国主义”。列宁将之描述为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瑞典共产党指出,进入新世纪以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特别是信息、通信和运输技术的发展,为资本主义和全球化的扩张和发展开辟了新的机遇。经济生活的全球化和国际化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本质。以美国为首的世界主导力量试图根据他们制定的规则对原料资源、市场和权力进行重新瓜分。在新的全球化条件下,私有化浪潮席卷全球。作为所有者或企业的国家的作用正在逐步淘汰。这就消除了收入和其他社会资源行使民主权利的影响。然而,今天仍有许多政府支持的垄断形式,比如利益和发展研究行业的税收减免、补贴等,这是国际垄断行为的代表。据此分析,瑞共指出,在全球化背景下,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呈现出新的特点,让人更加防不胜防,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得更加难以控制和预测,因此需要建立有效的国际资本监管体系来制衡资本主义世界经济。
二、瑞典共产党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分析
(一)关于苏东剧变
苏东剧变是20世纪末最重大的历史事件,对整个世界的格局和人类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一方面,它是战后改革大潮中的‘漩涡’,使世界社会主义发展遭遇了严重挫折,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深深的谷底;另一方面,它以特殊的方式反映了战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逻辑和趋势,又促进了对社会主义的反思,加速了世界社会主义的理论更新、政策调整和模式的转换。”[8]如何正确认识苏东剧变的原因及其教训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必须回答的一个重大问题。
瑞典共产党认为,瑞典的社会主义建设需要从历史中汲取经验。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之路。到鼎盛时期,社会主义阵营已涵盖世界上15亿人口。苏东剧变是世界工人运动的巨大失利。瑞共指出,苏东地区社会主义国家的解体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制度设计的先天不足。苏联建立代替性社会制度的目的是对资本主义的反击,建立之初就受到法西斯主义和二战的干预。虽然苏联这一制度对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但是战争致使苏联的人力和物力资源极度匮乏,给其战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的社会主义建设带来无法估量的消极影响。这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导致社会主义民主的停滞,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缺乏活力。其次,制度建设的后劲不足。冷战是帝国主义对日益发展壮大的社会主义的正面攻击。这一时期,为了同资本主义制度相抗衡,把不同国情、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历史的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外交政策和军事上实行高度的一体化,导致社会主义模式的僵化。同西方的军备竞赛迫使苏联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一个高度集中的国家解决问题往往更加行之有效,党对于国家的领导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发展到后来,苏东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逐渐出现以党代政、党政不分的局面,致使国家内部出现严重混乱,最终出现这一历史悲剧。
瑞典共产党并没有被苏东剧变的困难所击倒。瑞典共产党认为,尽管苏东地区的社会主义建设失败了,但这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本身的失败,社会主义的错误和缺陷是可以纠正的,苏东剧变是复杂的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无须因为这一事件改变意识形态。在过去的20年里,反社会主义者一直声称社会主义已经“死”了,但事实上,现在整个世界的社会主义运动出现新的生机,这足以证明社会主义思想是“活”的。在南美洲,国际主义和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已经发挥作用。古巴和该地区其他国家爆发的社会运动是社会主义解决方案的一种具体形式。相反,世界范围内频繁发生的经济危机及其带来的大规模失业、贫困的结果证明,资本主义已经进入其发展的最后阶段,社会主义必将代替这一制度。
(二)关于瑞典的劳工运动
瑞共的最新党纲中着重对瑞典的劳工运动进行分析,集中阐述了瑞典劳工运动的历史演变以及瑞典劳工运动分裂的现状。瑞共指出,瑞典的劳工运动的发展主要分为四个阶段:[9]
1.萌芽期。瑞典的工人阶级诞生于19世纪下半叶。在争取权利的斗争中,他们意识到必须联合起来,工人们组织了自己的工会。1889年,瑞典工会联合会成立,标志着瑞典工人运动的兴起。随后,工人阶级进行了有组织的工会运动。但是由于对资本主义制度以及如何成功地进行斗争缺乏清晰的认识,这些运动最终均以失败告终。
2.发展期。随着社会运动的深入发展,历史实践证明,工人阶级只有将科学社会主义作为其思想武器,才能为其斗争指明方向。当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结合时,社会主义运动向前发展,社会民主党在欧洲应运而生。社会民主党成为领导工人运动的主力。
3.鼎盛期。随着工业发展的良好态势以及一战前的军备竞赛,工人阶级政党和社会民主党内部出现无形的紧张局势以及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必要性的争论。工人阶级试图不通过革命的手段剥夺资本主义的经济和政治权力。瑞典共产党认为,如果能够实现“全世界的工人联合起来”,坚持国际工人的原则,这一争论也是正确的。但是实际上,大多数国家的工人政党在战争中支持各自国家的帝国主义政府,工人运动逐渐分裂。争取和平、反沙文主义和激进民族主义的斗争成为工人运动的分水岭。一战后,社会民主党内部分裂成左翼和右翼,左翼坚持运动的社会主义目标、国际原则和一贯的和平政策。1921年第三国际成立,左翼党派称自己为共产主义政党。随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迈进,瑞典的资本主义对于经济的干预进一步增强。20世纪30年代,垄断资本主义制度要求建立新的机制来缓解和控制危机,同时保证垄断资本的利润。在这种背景下,社会民主党的领导人有意建立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合作,1938年萨尔特舍巴登协议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1932年的大选中,瑞典共产党获得一定的合法席位,成为领导工人进行反阶级合作、对工作时间的要求和实现社会主义的长期目标斗争的领导力量。
4.衰败期。二战后,由于对资本主义和阶级斗争的态度出现分歧,劳工运动继续分裂。通过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反垄断,瑞典共产党认识到它的主要任务是在斗争中吸引广泛的社会阶层,这些阶层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资本主义制度的压迫。冷战时期,帝国主义试图通过欧元共产主义来离间共产主义运动。他们的诡计一定程度上得逞了。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西欧国家间渐行渐远,苏联共产党内部也分裂成不同派系,逐渐融入资本主义体制之内。1964年,瑞典共产党更是放弃一贯坚持的社会主义和国际主义路线,1967年更名为瑞典左翼党。今天,自称为左翼政党的政党已向改良主义发展。新自由主义不能再为资本主义社会提供合理的范式。
(三)关于欧盟
瑞典共产党充分表达了对于欧盟的批判与反思。欧盟列车已经从自由贸易区开往至共同的农业政策、内部市场、共同的货币、共同的外交政策和被称为“部署部队”的共同军队,并将在世界一切地方为欧盟争取利益。瑞典共产党指出,随着欧盟领导人每一个新决定的出台,欧洲正朝着合众国迈进。在这个超级国家中,社会差距正在扩大,精英正在瓦解民主结构。当政府首脑谈论更大的繁荣和更多的对公民的影响时,欧盟成员国已经失去了他们的主权、他们的民主影响力以及他们的社会权利。
瑞典共产党认为,“欧盟不是美帝国主义的对手,欧盟本身就是帝国主义”[10] 。实际上,在欧盟内部,反应迟钝的权力精英做出各项无视人民抗议及民主要求的决议。不仅在瑞典,整个联盟内,人们对欧盟领导人失去信心。变化中的欧盟源于这样一个事实:工会基本是不民主的。正取代民族主权的快速增长的超民族国家主权是不会固守民间组织或大众的需要。相反,它正在制约民主权利和机会。选举和公民投票,一直被政治家和理论家誉为民主的核心。瑞典共产党认为,欧盟议会的选举和投票完全沦为门面装演的工具,变得可笑。以爱尔兰人民公投为例,在哥德堡会议之前,爱尔兰人民进行全民公投,否认了尼斯条约。然而,欧盟领导人立即要求进行新一轮公投,直到得到一个可以接受的结果。欧盟议会选举充分反映了人们的不信任。只有不到一半符合资格的选民参加了选举,在一些国家,选民的参与率仅仅略高于20%。瑞典共产党指出,“由于欧盟在瑞典的准入和实验的从属地位,以及新自由主义和大规模的反动政治,瑞典的劳动力市场完全崩溃”[ll]。根据欧盟的立法,瑞典的集体协议必须适用于劳动力市场是违反人权的。
(四)关于北约
瑞典共产党表达了对世界各地越来越多潜在的战争危险的极大关注。瑞典共产党认为,“美国、北约和欧盟正试图利用他们的一切手段在世界各地加强帝国主义,以确保其拥有的全球资源,并抑制对霸权的抵抗。[12]
瑞典共产党指出,瑞典在协议上保持中立和不结盟在不久将变成一个回忆,瑞典几十年前就与北约合作的事实已经被揭穿了。尽管公众舆论仍然支持不结盟这一事实,但是政府的一贯企图就是与北约建立一种“偷偷的联系关系”(这种关系在利比亚战争后以及瑞典参加对利比亚的航空管制之后上升了[13]瑞典自2002年起就为阿富汗战争贡献了一支由500人组成的军队,这支军队处于北约的指挥之下。一个显著的例证是,和平伙伴关系计划(The Partnership for Peace)在参与国家间的协调、为未来的危机治理而准备和训练他们的部队中, 已经成为一个特别重要的工具。
如果我们要对利比亚大屠杀背后的全部的和不公正的原因进行全面理解,很明显的,这是一次“危机管理的操作”。北约试图招募芬兰和瑞典为其成员国家作为其“北翼”,其目的是为了逼近俄罗斯,并且是将他们作为美国在欧洲国家部署所谓的导弹防御系统的一个补充。这代表着一场危险的和非常不可取的安全政治的进展。瑞典共产党要求从北约中脱离出来,停止与北约采取联合军事演习,捍卫瑞典的军事中立。
三、瑞典共产党在新时期的斗争目标、原则和任务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指出:“只有认清中国的社会性质,才能说清中国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任务、中国革命的动力、中国革命的性质、中国革命的前途和转变。所以,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14]这一段论述充分反映了一般的认识规律。瑞典共产党对于社会主义的探索,也是从分析瑞典的基本国情开始的,以此制定出瑞共在新时期的斗争目标、原则和任务。
瑞典共产党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一部分,并积极参与国内工人运动和国际会议。瑞共党纲指出,瑞典共产党本质上是一个阶级政党,它代表着整个阶级的利益,但同时支持站在工人阶级立场的其他阶层中组织和队伍,并积极参与他们的斗争。瑞典共产党以共同的理论—马列主义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为基础团结其他的兄弟党,也就是说,遵循阶级团结、相互支持和尊重党际之间相互独立和平等的原则。瑞典共产党采取行动,加强和促进与世界上所有为争取和平和自由、经济和社会进步以及社会主义的力量之间的团结,并把此当成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党的任务是立足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在打击敌对分子、反对垄断资本上团结工人阶级及其盟友,开创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道路,建立由人民支配、生产资料归人民所有的社会主义社会。党的目标是成为领导工人阶级完成其历史使命的先锋,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最终实现无产阶级的共产主义社会。一个组织上和思想上强大的共产党意味着工人阶级的成功,反之亦然,一个弱势的政党意味着工人阶级权利斗争的不充分,这也是瑞典现在的事实。
瑞典共产党以民主集中制为工作原则。党的力量的先决条件是可以采取一致行动。只有以民主的方式对不同的意见和建议进行集体的比较和讨论,得出的决定才能对所有党员具有约束力。党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式不断检讨自身行动,以发现错误,从错误中吸取经验,改善党的工作。这种方式是党保持活力,领导工人阶级抗争,免于陷入腐败的保证。瑞典共产党制订了独立的政治路线、策略和战术。他们的斗争以瑞典和各国工人阶级的优良传统为基础。同时,受益于其他共产党的经验。
四、瑞典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发展前景的憧憬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关于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认识的基础之上的”[15]。瑞典共产党也不例外。瑞典共产党指出,对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斗争是共产党人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当前形势下,瑞典共产党强调了资本主义的历史局限性以及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必要性。瑞共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和剖析瑞典国情的基础上,提出的关于未来社会主义的构想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以公有制为基础的计划经济体制
瑞共新党纲指出,资本主义不能解决人类遇到的问题,资产阶级的民主永远是统治阶级的,这就需要工人阶级通过斗争实现无阶级的共产主义社会,因为社会主义民主是服务于工人阶级的。瑞典共产党认为,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之下,大企业、银行、金融和保险公司控制着瑞典的经济,他们占有全部的生产资料。瑞典的社会现实是,随着私有化进程的加快,学校、医疗领域、公共交通领域的公共资本和税收逐渐转化成利润,这已给很多领域造成混乱。相反,公有制是民主控制下的事业单位和生产者都有机会参与公司治理,它的基本特点是覆盖城乡所有地区,社会各阶层广泛参与对生产的领导、计划和控制,因而是民主的、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因此,瑞共主张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使生产资料掌握在实际创造价值的工人阶级手中。
同时,瑞共的新党纲指出,在当今全球化的贸易体系之中,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拥有支配性的话语权。瑞共主张,必须建立新的国际贸易体系,使得亚非拉广大的发展中国家有权决定自己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和交换方式,各国之间进行平等互惠的交流。
(二)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终极目标
瑞典共产党的目标是建立一个由广大人民的利益和需求所支配的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以平等、社区和团结为基本特征,在那里,满足人们基本的产品和服务需求,使他们生活得有尊严是每个人都应享有的一项权利,而不应该像资本主义社会一样,是一种特权。因为,这是人们通过自己的工作生产创造的机会。社会主义将实现从消费主义观到真正的健康的物质和文化观。每一个人都有工作的权利和机会,失业的情况将不复存在。瑞典共产党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将为人们提供合理成本的良好住房,免费的医疗保健和儿童护理,丰富的文化生活以及健康的娱乐休闲机会。所有人,不论年龄、性别、收入、民族的差异,都将获得平等而相互尊重的教育机会。
瑞共所追求的社会主义社会是对当前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性否定,是一种根本性的转变。在这个社会里,资产阶级和所有阶级都将消亡,剥削和压迫也就失去了基础。这样一个社会是建立在科学技术、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之上的。社会产品的分配原则将按照《共产党宣言》所说的,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在这样的无阶级社会里,所有人将实现真正的自由,民主、正义、团结将完全渗透,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
五、结语
瑞共在新世纪对社会主义探索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深刻地分析了党当前面临的国内外政治形势,对国际重大事件和问题阐明了自己的立场,更为瑞典共产党的社会主义斗争指明了方向。从客观上讲,苏东剧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瑞共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并不理想,发展还面临着诸多挑战。瑞共的支持者主要来自工人阶级,其自身力量还比较薄弱,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难以问鼎政权。现阶段,瑞共的主要任务是调整党内政策,扩大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力量,带领广大群众积极开展反垄断、反帝国主义的斗争,在斗争中发展壮大,不断为广大人民争取最广泛的民主政治权利。瑞典共产党关于社会主义的构想在坚持公有制、计划经济,以及对民主、自由、平等、正义等社会主义的普遍特征的基础之上体现出本国的特色,这也说明了社会主义不存在千篇一律的模式。这种差别的根源在于瑞典的经济较为发达,资产阶级民主发展较为充分以及独特的民族风俗、习惯和传统。总之,瑞典对于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腻而就。尽管瑞典共产党的力量比较弱小,但仍是当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15]聂运麟.新时期新探索新征程—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4.9 , 209.
[2][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6 , 592.
[4][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6,284.
[5][7][9]PARTIPROGRAM FOR SVERIGES KOMMUNISTISKA PARTI(EB/OL}.http://skp.se/partiet/partiprogram/.
[8]胡振良.苏东居q变20年与当今世界的发展态势〔J〕科学社会主义,2011(4):21-24.
[10][11〕 The Communist Party of Sweden demands order on the labour market (EB/OL}.
http://skp.se/english/the-communist- party-of-sweden-demands-order-on-the-labour-market/.
[12][13]Defend the military neutrality of Sweden(EB/OL}.http://skp.se/english/defend-the-military-neutrality-of-sweden/.
[14]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33.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政党研究中心)
网络编辑:张剑
来源:《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4月20日
版权所有: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地址: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 邮政编码:100732
E-mail:myywlbjs@163.com 京ICP备0507273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