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运麟: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党纲对苏东剧变的分析
苏东剧变是 20 世纪最为重大的历史事件,如何正确认识苏东剧变的原因及其教训,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一个重大问题。因此,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都对苏东剧变进行了持续的研究,并在其纲领中作了专门的论述,有的还对苏东剧变作出了专门的决议。
一、对 20 世纪社会主义历史成就的总结
当前,苏东剧变这一历史事实,已经成为垄断资本发动的反共反社会主义运动新的出发点,它们从其自身的阶级利益出发,断言社会主义是从马克思头脑中杜撰出来的,苏东剧变是社会主义历史的终结。对此,资本主义各国共产党进行了严厉的批判,表达了与之根本对立的观点。
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认为,社会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20 世纪社会主义既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了艰辛的探索,又对世界文明和人类的进步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1]
第一,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开始了。在俄国,工农劳动群众第一次掌握国家政权,开始建设一个没有剥削和压迫、不以追逐利润为目的的新社会,从而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揭开了人类历史的新篇章。
第二,社会主义根本改善了劳动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状况,将贫穷落后的国家建设成为世界强国。苏维埃国家消灭了封建残余,迅速实现了工业化,取得了经济、政治、文化和科学领域的全面进步,铲除了贫困和文盲,消灭了失业,在医疗、教育、住房等方面建立了社会保障体系等等,这些开创性成就,使广大人民群众过上了新的生活,劳动人民的社会地位得以提高,并使苏联最后发展成为世界强国。
第三,社会主义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艺术的繁荣。社会主义各国完备的教育体制和职业培训制度,保证了科学技术的进步与艺术创作的繁荣。科学技术是发展经济和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基本手段,受到社会主义国家的普遍重视,从而使其科学技术水平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社会主义国家在空间技术、核能利用和基础科学研究等领域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成为当时各国效仿的榜样。
第四,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社会主义国家在国内各民族之间确立了团结、互助和平等的新型民族关系,以前受剥削和受压迫的民族成为国家的主人,过着全新的生活,他们的政治权益得到保护,经济走向振兴,民族语言和文化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第五,社会主义国家维护了世界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在击败德国法西斯主义方面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政治、军事上与帝国主义国家形成了一定的战略平衡,从而遏制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力量,使世界和平得到了有效的维护。
第六,社会主义促进了妇女解放事业的发展。社会主义国家克服了重重困难和障碍,制定了保护妇女权益的法律,为废除对妇女的压迫奠定了制度性基础,并保证了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享有基本的平等权利。这与当时资本主义世界广大劳动妇女受压迫、受剥削、无权利、无地位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从而极大地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妇女为争取自身权利和解放的斗争,促使资本主义国家妇女的地位得到提高。
第七,社会主义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和殖民地附属国人民争取自身解放的斗争,促进了社会进步。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对资本主义国家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工人阶级在文化教育、物质福利和社会保障等方面所获得的巨大进展,与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的状况形成强烈的社会反差,促进了西方国家的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为争取自身权利的斗争,并迫使资产阶级政府作出让步,逐步建立并完善了公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从而改善了劳动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状况。[2]同时,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平等的民族政策,给殖民地附属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从而推动了被压迫民族解放斗争的迅猛发展。在争取和平、民主、进步和社会主义运动强有力的支持下,世界殖民体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逐步土崩瓦解,被压迫国家人民纷纷赢得了民族独立。
第八,社会主义创造了劳动群众代表苏维埃和苏维埃各民族联盟这样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前所未有的国家和社会制度。这种制度把议会民主与人民群众的直接参与民主结合起来,推动着劳动群众对国家的认同和政治文化的发展。正是苏维埃制度为实现诸如劳动权、免费教育、医疗保健、休息和住房权等基本人权提供了可靠的政治保障。
第九,十月革命在国际关系中开创了国家、民族之间兄弟般平等互助合作的新型关系,并为解决国家和民族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提供了新思路。
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认为,20 世纪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对世界各国人民是一个巨大的鼓舞,它证明了建立一个新的社会制度是可能的,证明创建一个没有剥削和压迫的无阶级社会是可能的。
二、对苏东剧变原因的多视角分析
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都认为,苏东国家剧变的原因是由于复杂的内部和外部的、主观和客观的、历史和现实的以及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思想的、社会的多方面综合因素所造成的。其中最重要的是以下三方面的因素。
( 一) 苏东剧变的基础性因素: 传统社会主义体制的僵化
当前,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大多从社会主义历史发展的宏观视野研究问题,认为模式的僵化、体制的弊病等所造成的生产力落后和社会僵滞,是苏东国家剧变的基础性原因。
1. 传统社会主义体制的五大弊病
葡萄牙共产党认为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的失败,既有恶劣的外部环境这一客观原因,也有在后来的改革中迷失了正确方向这一主观原因,但更为根本的是这些国家建立了一种“背离了共产主义理想”甚至与之相对立的社会主义“模式”这一体制性原因。葡共指出,这种“模式”偏离共产主义理想的基本内容甚至与之对立,具有五大“弊病”: 第一,“政权不再是人民的权力,而成为一种过分集中在官僚手中,容易偏离人民群众的参与和意愿,不受监督机制约束的权力”; 第二,“不是深化政治民主,而是强调国家的集权”; 第三,“不是通过主要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来搞活经济,而是实行一种过分国家化的经济,从而使劳动者的积极性被逐步耗尽,生产力逐步下降”; 第四,“不是在党内实行民主机制,深深地扎根于群众并从群众中获得革命的能量,而是在党和国家内部实行以行政指令为基础的官僚集中制,这种集中制由于党政职责不分而更加严重”; 第五,“不是实行灵活的有创造性的理论,而是将理论教条化和工具化。”[3]正是这种弊病丛生的体制导致了苏东剧变。
2.“政治权力过度集中的社会主义体制”没有能创造出高于资本主义的生产力
英国共产党认为,造成苏东剧变的根本原因是“官僚主义命令体制”不能利用新科技革命的成果,创造出高于资本主义的劳动生产率。英共纲领指出,二战后至 60 年代中期的 20 多年时间里,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超过了资本主义世界。但此后却增长乏力,在“70 年代中期后,苏联和东欧开始在生产力的质量和增长率方面落后于资本主义,特别是日本和德国”,这就暴露了苏联社会主义体制的严重弊病。英共纲领强调指出: “‘实际存在的社会主义’的官僚主义命令体制证明,它不能利用战后的科学和技术革命使各种社会生产力比资本主义更有效率。”“在同帝国主义的竞争中,未能收获科技革命带来的全部好处,是苏联及其他仿效苏联模式的中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垮台的根本原因。”[4]
俄罗斯联邦共产党纲领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认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严重失误,就是没有创造出高于资本主义的生产力。俄共党纲写道: “苏联由于以老化的生产力发展模式为样板,不加批判地模仿西方社会在生产和消费方面的早期模式,致使生产力的特点同资本主义相比变化不大。”在高度集中和国有化的条件下,在赶超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思想的指导下,生产力的发展带有“被迫性”的特点,它使“人们自己首创的自由的组织愈益受到限制,劳动群众的社会热情和主动精神受到歧视”,没有创造出高于资本主义的生产力,这使社会主义不仅在经济领域,而且在很多方面丧失了历史的主动性。一方面,使社会主义经济注定扮演从属者的明显失败的角色,另一方面又放慢了解决社会主义主要任务的速度。[5]
3.“行政极权的社会主义模式”不能给社会主义注入新的革命发展动力,使整个社会僵化
德国共产党对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剧变有深切的体验,它从传统社会主义体制不能给社会主义提供新的发展动力,从而造成整个社会日益僵化的新视野,论述了苏东剧变的基础性因素。
德共指出,二战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在很大程度上都采用了“行政集权的社会主义模式”,“如果说这种社会主义模式起初能够取得巨大经济成就,那么后来它证明自己不能及时领会科技革命的新要求,不能灵活地对此作出反应。结果是,社会主义国家在劳动生产率和物质生活水平的发展方面越来越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此同时,思想意识形态工作也僵化了,“社会科学失去了其通过有科学根据的预测,为解决正在发展的矛盾和社会主义社会的继续发展确定可靠发展方向的力量。党和国家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的能力。”专制措施取代党内民主,党的政治和组织原则越来越不起作用,个人的积极性因国家渗透到所有社会领域而受到阻碍,“党的信誉日渐下降,最后失去统治地位。”因此,德国共产党的结论是,在“行政集权社会主义模式”下,“社会主义国家未能成功地建立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新生产力发展模式。社会主义的价值观也未能长期和全面地得到贯彻。”所以,“欧洲现实社会主义失败的主要内在原因在于社会状况日益僵化。它不能根据其自身的基础,即根据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经常给社会主义注入新的革命发展动力。”[6]
( 二) 苏东剧变的关键性因素: 执政党的蜕化变质
不少国家的共产党认为,虽然传统社会主义特征的弊病对苏东剧变起着基础性作用,但体制是可以改变的,同样类型的社会主义体制,如中国、越南和古巴等社会主义国家就没有出现悲剧性结局,在这里,关键的或根本性的因素是党的性质和作用。
俄罗斯联邦共产党是苏联共产党在俄罗斯的继承者,它在党纲中指出: 尽管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犯有严重错误,但剧变不是不可避免的。造成苏联剧变的主要原因是党的蜕变。俄共党纲写道: “摧毁苏联社会的剧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几十年来执政党的尖锐转变所致。”
俄共认为,使党蜕变的思想上的原因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党纲写道: “从一开始,苏共就存在着无产阶级与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与官僚主义的对立倾向。它们之间的斗争在十月革命后更激烈了。正像弗·伊·列宁所警告的,在执政的共产党内混入了不少假革命者和缺乏思想性与原则性的投机钻营者。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具体代言人以其蒙骗性和长期性在过去和现在都是社会主义的主要危险。他们把国家和国家财产视为可以瓜分的战利品。他们的目的最初被虚假的、托洛茨基式的苏维埃国际主义义务的解释所掩饰。假共产主义者号召年轻的共和国变成输出革命的基地,变成世界火焰的热源。”更为严重的问题是,党的领导人对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失去警惕,俄共党纲写道: “许多党的领导人对小资产阶级的影响估计不足、对权力和意识形态的垄断、专横跋扈等,把苏共推向‘狂妄自大的党’的境地,上层领导越来越脱离千百万党员群众。”俄共认为,使党蜕变的组织上的原因是党内部的分裂,由于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苏共内形成了两翼,实质上形成了两种流派,相互之间纷争不休,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各自奉行的政治路线。”
俄共认为,苏共的蜕变之所以能够变为现实,是因为党内缺乏正常而有效的监督。俄共党纲写道:“党追求党员的数量,缺乏领导干部有序的轮换与年轻化机制,导致党员不能坚持对党的领导干部实行正常监督的合法权力。不能防止越来越多的投机者钻入党内。党历史上的主要失误与不幸就在于此。”俄共认为由于党已经蜕变,所谓的“改革”也必然变质。俄共党纲写道: “社会先进阶层进行的条件早已成熟的改革和使国家进入新境界的夙愿,被腐败无能的国家领导以欺骗的手段用于反人民反国家的目的。口头上假仁假义地宣布各种形式的所有制平等,事实上千方百计地破坏最具生命力的公有制的作用。合作化的实质与形式被歪曲。”从而导致改革变为苏联的解体和东欧的剧变。
俄共党纲最后指出戈尔巴乔夫和雅科夫列夫等人在苏共蜕变和苏联解体中的历史责任,指出: “戈尔巴乔夫、雅科夫列夫、叶利钦和谢瓦尔德纳泽应对背叛党、无视民族利益、毁灭我们的祖国承担个人责任。腐朽透顶的头面人物及其帮凶决定把权力交换成财富”[7]。澳大利亚共产党与俄罗斯联邦共产党持有类似的观点。澳共强调指出,苏东剧变是复杂的内部和外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然而“导致苏东剧变的根本原因”却是“苏东社会主义国家对于过度集中的制度没有及时进行改革”,并指出,传统社会主义体制的问题不是社会主义所固有的,是可以避免的,是可以改变的。现存的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就避免了这些问题,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也可以避免这些问题。[8]
日本共产党也认为: “苏联及其附属的东欧各国的统治体制于1989 1991 年先后崩溃,这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而是与社会主义道路背道而驰的霸权主义、官僚主义的破产。这些国家革命的出发点是以社会主义为目标的,但是领导集体引导国家走上了错误的道路,其结果走了与社会主义截然不同的压制人性型的社会,最终导致解体。”[9]
( 三) 苏东剧变的重要因素: 帝国主义的干涉和颠覆
美国共产党对不断揭密的美国中央情报局策划苏东剧变的材料有透彻的了解,他们认为苏东剧变是多种因素综合造成的,其中帝国主义的压力对苏联、东欧的剧变起了重要作用。2005 年修改通过的美国共产党的纲领指出,苏东剧变,“这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军备竞赛的压力,冷战,来自帝国主义的其他经济、政治和意识形态压力在这里起到了主要作用。原因还包括在发展社会主义所有制和适应生产方式的经济组织形式时所犯的错误、管理和政治工作界限不明、政治和意识形态工作薄弱、一些国家背负越来越多的跨国银行和其他资本主义借贷组织的债务。”[10]
德国共产党也认为: “冷战期间的禁运政策和消耗力量的军备竞赛使外部攻击的战线继续延伸,核威胁使外部攻击得到加强。帝国主义国家千方百计……直到制定反革命战略……破坏社会主义,使社会主义变得不稳定。”[11]
但希腊共产党不主张过分强调苏东剧变的外部因素,认为“使社会主义国家发生资本主义复辟的行动始于内部,来自上层,而不是帝国主义的强制干涉……”[12]这里要强调的是,各国共产党都不把自己关于苏东剧变问题的见解看成是最后的结论,他们表示要继续深入地对此展开研究,如德国共产党就明确表示,“迄今为止我们还没有对此作出最后说明。德国的共产党正在对此展开讨论”[13]。美国共产党也明确表示: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美共仍在学习、讨论、并对比这些社会主义国家失败的多种原因,以为前车之鉴。”[14]
三、苏东剧变与共产党工人党对社会主义的反思
苏东剧变的严酷事实,引发了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以及如何推进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等基本问题进行再思考,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思想和观点。
1. 社会主义是一个长期发展的历史过程
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认为,苏联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对社会主义发展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认识不足,犯了超越社会发展阶段的错误,这是导致苏联社会主义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早在 20世纪30 年代中叶,苏联就宣布建成了社会主义。1959年苏共第21 次代表大会宣布苏联已经取得社会主义的完全胜利。1961 年苏共第 22 次代表大会制定了苏共第三个党纲,被称为建设共产主义的纲领,纲领规定: 在第一个十年( 1961—1970) 里,苏联在建立共产主义物质技术的基础时,在按人口平均计算的产量方面将超过最富裕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 在第二个十年( 1971—1980 年) 结束时,苏联将基本上建立共产主义社会。1971 年苏共 24 大宣布苏联已建成发达社会主义社会。但历史和现实都表明,苏联建设共产主义的纲领是完全脱离实际的,认定苏联已经建成发达社会主义社会的结论远远超越了苏联社会主义的实际发展阶段。因此,它不可能起到鼓舞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的作用,反而挫伤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败坏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声誉。其他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也跟着苏联一起相应地犯了超越社会发展阶段的错误。因此,澳大利亚共产党和希腊共产党都明确指出: 苏联东欧国家“低估了过渡时期的长期性”。印度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 纲领也明确指出,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所犯的重要错误之一,就是“未能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
苏东剧变使 20 世纪社会主义者迅速地建成社会主义的幼稚想法被彻底击碎了,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都在自己的党纲和纲领性文件中重新论述了社会主义的长期性问题。印度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 在党钢中指出: “社会解放和社会主义变革将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进程。历史已经表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变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即使在取得政权以后也要经历一个长期激烈的阶级斗争时期。”巴西共产党在 2009 年制定的党纲中得出“社会主义建设要经历一个包括着不同步骤和阶段的过渡时期”的结论。这些都是对社会主义发展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认识的具体化和重大进步。
2. 不存在统一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必须依据本国的实际、采取特殊的方式和方法来建设社会主义
苏联曾经宣布自己的革命和建设道路,是各国人民必须遵循的唯一正确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当时,所有根据本国具体国情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尝试,都会被其他社会主义者看成是异类,受到国际共运的“中心”的打击和迫害。然而,模仿苏联模式的中东欧国家都失败了,其他模仿苏联的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取得成功,连苏联自身也没有逃脱解体的命运。相反,“中国、越南、古巴、朝鲜和老挝这些现实社会主义国家根据各自国家的情况,顽强地通过改革和革新,仍然高举社会主义旗帜。”这就使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清楚地认识到,社会主义不仅不能照抄照搬什么统一的模式,而且还必须根据本国的国情建设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因此,巴西共产党的纲领指出: 世界上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社会主义建设和革命的模式”。“社会主义建设要根据每个国家特殊的历史、经济、社会、文化、种族等具体情况以及全球权力体系中的力量对比情况,采取特殊的具体的方法和方式。”这是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对社会主义的崭新认识,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3. 不存在一条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路径和方法,必须要通过迂回曲折的道路过渡到社会主义
十月革命以后,列宁曾经想用战时共产主义的办法,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在经历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失败后,列宁在 1921 年承认: “我们犯了错误: 决定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当时我们认定,农民将遵照余粮收集制交出我们所需数量的粮食,我们则把这些粮食分配给工厂,这样,我们就是实行共产主义的生产和分配了。”[15]1921 年春苏维埃国家在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转而实行新经济政策,即通过市场关系,运用商业渠道,使用国家资本主义的办法来发展国民经济,结果使受到重创的苏维埃国家经济得以恢复和振兴,工农联盟得到巩固。因此列宁非常坚定地指出: “我们不应该指望直接采用共产主义的过渡办法。必须以同农民个人利益结合为基础。”[16]
然而,苏维埃国家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宝贵经验并没有被后来的苏共领导人所重视,他们结束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建立了高度集中的排斥商品和市场的计划经济体制,虽然也取得了一段时间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但其严重的体制性弊病最终导致了苏联东欧的覆灭。中国、越南等社会主义国家吸取了列宁新经济政策的经验,总结各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和教训,进行了全面的改革,特别是进行了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把计划经济的长处和市场经济的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社会主义事业获得了新的更大的发展。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从苏东剧变的教训、列宁新经济政策的经验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功中清楚地看到,并没有一条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直接路径和方法,必须通过迂回曲折的道路,即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正如巴西共产党所指出的: 事实上,“也没有一条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直接路径和方法”。这是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崭新认识,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理论与实践具有重大的意义。
4. 建设社会主义必须进行反对两种倾向的斗争,特别是反对“左”的倾向的斗争
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工人党认为,在二战期间,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出现了两种偏离马克思主义的主要趋势: 左倾宗派主义和教条主义,以及右倾机会主义和修正主义。左倾宗派主义和教条主义过高估计运动的发展水平,急躁冒进,超越实现目标所必需的发展阶段,从而导致冒险主义。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估计就是如此。
与此相联系的是,左倾宗派主义和教条主义又低估了资本主义运用新科技推动生产的能力及其自我调节的能力,对资本主义即将崩溃的预期作了过高的估计等等。在这个过程中,资本主义发展中出现的复杂问题被忽视,资本主义危机现象被绝对化了,资本主义制度将瓦解的观点被简单化。澳大利亚共产党认为,“左倾宗派主义和右倾机会主义都根源于资产阶级思想。这两种倾向导致相关政党的孤立和分裂,并使执政党的政策失败,甚至摧毁了社会主义社会。两者经常出现在一党或一个人身上,必须反对这两种倾向。”
5. 社会主义是一个不断改革和发展的社会,社会主义国家在改革中应该警惕两种“危险”
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也并不是完全没有进行改革,但他们的所谓“改革”不仅没有取得成功,反而最后葬送了社会主义,这是因为他们的改革犯了两个根本性的错误: 一是苏联在改革的发展方向上盲目“照搬西欧的政治经济发展形式”,搞所谓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二是苏联在改革发展的步骤上,采取激进冒险的步骤和方法,这样,“苏共变革的速度导致它丧失了对于形势的控制,威胁着它在苏联的领导地位,威胁着苏联的完整统一和社会主义的存在。”因此,澳大利亚共产党认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应该吸取苏联东欧所谓“改革”的历史教训,警惕上述“两大危险”。这就要求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一是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不照抄照搬别国的发展模式,走具有本国特征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二是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和方法进行改革,要像中国、越南等社会主义国家那样,对改革采取谨慎的态度,“摸着石头过河”,反对用急躁冒进的步骤和方法来进行改革。
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除了对社会主义进行了再认识以外,还对苏东剧变的历史教训进行了总结,主要是: 必须保持共产党的先锋队地位,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 必须坚持“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原则,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必须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和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 不能忽视同帝国主义的阶级斗争,特别是同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进行斗争; 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坚持民主集中制; 必须重视社会主义内部的非对抗性矛盾,不断解决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必须重视社会主义内部的阶层变化,不忘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 必须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 必须加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团结等等。
综上所述,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工人党在苏东剧变问题的认识上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他们总结了社会主义的历史成就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所作出的伟大贡献,分析了苏东剧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对社会主义进行了全面的反思,总结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所有这一切对各国共产党今后的发展以及整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不过,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工人党对苏东剧变问题的认识并非尽善尽美,随着时间的推移,对该问题的认识还将会不断深化。
注释:
[1]参见印度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 2000 年 10 月修改通过的党纲; 俄罗斯联邦共产党 2005 年 10 月修改通过的党纲; 德国共产党 2006 年 4 月通过的党纲; 巴西共产党 2009 年通过的党纲等。有的党还对苏东剧变作出了专门的决议,如澳大利亚社会主义党( 1996 年在其八大上改名为澳大利亚共产党) 在 1990 年 9 月28 日至 10 月 1 日召开特别会议,形成了有关苏东剧变问题的决议; 希腊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1995 年 3 月通过了有关苏东剧变问题的决议等等。
[2][3][4][5][6][7][9][10][11][13][14]刘宏才主编. 当代世界共产党党章党纲选编[C]. 北京: 当代世界出版社,2009: 253-254,563,692-693,487-488,442-443,487-488,120,899-900,443,442,900.
[8]1990 年 9 月 28 日至 10 月 1 日澳大利亚社会主义党中央召开特别会议发表的《政治声明》.
[12]欧洲社会主义制度覆灭的原因探析——社会主义的现实意义和必然性[Z]. 希腊共产党中央委员会1995 年 3 月通过.
[15][16]列宁全集[C].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87( 42) :182,190.
网络编辑:张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