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王 淼:当代国外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民主的探索

来源:《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2年第3期 发布时间:2012-09-11
字体: 打印
分享:

  我们知道,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根本特征就是实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高度民主。然而,二战后苏东社会主义国家在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共产党的“一党制”领导过程中却没能重视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结果不仅导致了这些国家的政治体制与科学社会主义原则相去甚远,更使得未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人们在西方资产阶级的误导下产生了“专政”等同于“专制”、“一党制”等同于“一党专制”、“无产阶级专政”与“社会主义民主”相对立等错误的理解和认识,甚至当前许多西方媒体还时常“共产党的领导”与“专制”等同起来。冷战结束后,国外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他们不仅对苏东社会主义国家民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反思和总结,而且还结合新的社会历史条件提出了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新思路、新主张。

  一、冷战时期苏东社会主义国家忽视“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原因及后果

  回顾历史,在革命和战争的年代,苏联共产党作为革命的领导者需要采取一些特殊措施和纪律来加强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和管理权;但是,在社会主义和平建设时期,随着国家政权机器的逐步完善,一些管理国家的职能理应由国家政权机关来担负,这样才能有效地避免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现象,避免官僚主义、集权主义的错误。

  不幸的是,随着苏联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巩固和发展,脱离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的官僚特权现象和“民主缺失”的问题却逐步出现了。以斯大林为首的苏共中央在强调无产阶级专政的时候,虽然肯定并坚持了党的领导这一原则,但是他们却把“党的领导权”推向了极致。斯大林强调:“在我们苏联,在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里,我们苏维埃组织和其他群众组织,没有党的原则性指示,就不会决定任何一个重要的政治问题或组织问题——这个事实应当认为是党的领导作用的最高表现。”①这样,斯大林就把党指挥一切、包办一切的做法从理论和制度层面上确定了下来。党的“日常工作”机关——政治局、组织局和书记处成为凌驾于全党之上的最高权力机构,这种权力高度集中的体制以及后来斯大林大搞“个人崇拜”导致了苏共一系列决策的偏差与失误。此外,对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与“真正民主”相统一的思想,斯大林不仅在理论上没有强调,而且在实践中对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带来了严重的危害甚至灾难——不加分析地把党内意见分歧同阶级斗争挂钩、阶级斗争盲目地扩大化、大规模肃清的政治模式不仅违背了社会主义民主、曲解了无产阶级专政、丑化了社会主义制度本身,更误导和强化了人们对“社会主义”与“民主”之间关系的对立化理解。

  尽管斯大林之后的领导人试图通过社会主义改革来扭转局面,但是僵化的政治体制模式早已被固定了下来,而且积重难返、难以纠正,因而改革收效甚微。戈尔巴乔夫上台后进行的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为纲领的改革虽然主张抛弃以往的专制极权和行政命令的官僚体制,把社会主义和民主结合起来,但它推行的民主却不是广大劳动人民的民主,而是新生资产阶级的民主,这从根本上改变了苏联社会主义的方向,并最终葬送了苏联社会主义的前途。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方面由于或多或少地追随和借鉴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因而到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这些国家政治体制的弊端也逐渐地暴露了出来。虽然这些国家的共产党意识到苏联模式的政治体制缺乏民主的问题并采取了相应的改革措施,比如:1956年,匈牙利卡达尔上台后提出了民主政治建设,重视调整党群关系,保障党内民主和政治民主等;捷克斯洛伐克中央在1968年“布拉格之春”后通过了《捷克斯洛伐克通向社会主义道路的行动纲领》,主张在政治上扩大民主,要求大力推进政治民主进程,以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过去的专制方式,实行党政分开;除阿尔巴尼亚外的其他几国也都进行了改革,但是这些改革措施均未能摆脱旧有政治体制的影响,也未能对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作出实质性的贡献。

  不过,在此需要说明的是,苏东社会主义国家在建国伊始还是比较重视团结群众的,只是随着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在苏东社会主义实践中的片面运用与发展以及多党制的废除与一党制的建立,情况才逐渐发生转变,缺失民主的问题愈演愈烈。不少党的领导人不再谦虚谨慎,官僚主义作风开始泛滥,腐败严重;党内政治生活不民主也导致了大批的冤假错案,如:捷克斯洛伐克事件后50万名党员被开除党籍或除名,阿尔巴尼亚劳动党以残酷斗争的手段清除“反党集团”等;领导人的个人专断使得党的政策脱离了群众,党的政策路线已经不能代表人民的利益,党群关系越来越紧张……毫无疑问,这些缺失民主的做法为苏东国家社会主义制度的坍塌埋下了祸根。

  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无产阶级专政”与“社会主义民主”关系的认识

  苏东社会主义国家的垮台表明:没有社会主义民主的保证,就会导致社会主义制度生命力的衰竭,无产阶级专政也就蜕化为集团统治的工具。

  在苏东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影响下,人们往往把“社会主义民主”看作是“无产阶级专政”、“一党制”的对立物。事实上,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强调“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和强调“党的领导作用”的同时,也同样重视和强调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作用。

  马克思的民主思想与他的共产主义目标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认为,真正民主制的实现就是共产主义的实现,因而在《共产党宣言》中对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进行了描述:“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②马克思敏锐地觉察到巴黎公社进行了一些克服资本主义政治原则的有价值尝试,体现出了真正民主制的萌芽。他认为:“公社给共和国奠定了真正的民主制度的基础”,“公社完全是一个具有广泛代表性的政治形式”。③恩格斯在1891年为《法兰西内战》所写的《导言》中指出:“先生们,你们想知道无产阶级专政是什么样子吗?请看看巴黎公社。这就是无产阶级专政。”他还强调:无产阶级专政就应该是“新的真正民主的国家政权。”④列宁进一步发展了社会主义民主理论,指出:“只有无产阶级才能彻底实现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的民主化,因为实行这种民主化,就会使工人成为这个制度的主人。”⑤不实现民主,社会主义就不能实现。列宁还强调无产阶级专政就是最高的新型的民主形式,“无产阶级民主比任何资产阶级民主要民主百万倍”⑥。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眼中,“无产阶级专政”与“民主”之间不仅不存在对立,而且还是辩证统一的。许多马克思主义者、即便是与列宁就民主问题发生过多次争论的波兰裔女共产主义革命家罗莎•卢森堡在对社会主义民主的理论认识上也是与列宁一致的,她同样也反对把“专政”和“民主”对立起来。卢森堡认为,无产阶级专政就是实行社会主义民主。“无产阶级的历史任务在于,当它走向政权时,在资产阶级民主的位置上,创造出社会主义民主以代替之,而不是取消一切民主……社会主义民主不是别的,它就是无产阶级专政。”⑦事实上,列宁对卢森堡的批评是就其政策层面展开的,而并非否定社会主义民主本身,所以我们不要对此产生片面的理解。

  苏东社会主义国家由于长期忽视民主政治建设,教条化地理解“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把“一党制”的政党制度中党的领导作用推向极致,才导致了广大社会主义制度内的人民群众在反动势力的蛊惑下把目光投向西方民主价值观念,也导致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民主产生越来越强烈的质疑,但这种质疑无论如何都不能归罪于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本身。所以,苏东社会主义严重缺失民主的根源也同样不是理论层面的问题,而是政策和实践层面的问题。

  三、冷战后国外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民主的新思考

  冷战结束后,世界各国共产党在反思苏东社会主义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社会主义民主”的目标、性质、作用、实现途径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具体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越、老、古三国共产党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改革。

  越南的民主改革始于1986年党的“六大”。“六大”以来,越南共产党修改了宪法,提出党的领导是要发挥政府的效率,而不是包办、代替;运用法律武器同贪污腐败及其他社会弊端作斗争,强调建设一个法制国家。“九大”政治报告中指出,要完善选举制度,推进社会政治生活民主化。选民们积极参与国会代表的选举,采取差额当选制,代表与选民交流频繁、关系密切,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受到尊重。“十大”指出,越共是执政党,尊重、发挥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并接受人民监督。在2011年1月的“十一大”上,越共又对“十大”强调的社会主义目标作出了重新修订——把原来的“民富、国强、社会公平、民主、文明”修改为“民富、国强、民主、公平、文明”——进一步突出和强调了“民主”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性。

  老挝在1991年改革了选举制度,国会议员由群众直接选举产生;1997年,老挝颁布《国会议员选举法》,通过差额选举产生国会议员;此外,老挝人民革命党在2006年3月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党章》中明确规定:尊重和发扬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2011年3月召开的党的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强调2011—2015年的奋斗目标之一是:在以老党为领导核心的基础上,完善人民民主制度,并逐步成为民有、民享、民治的法治国家,这表明老党正一步步地推进着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进程。

  在现存社会主义国家中,古巴是民主建设做得相对较好的国家。早在《1959年根本法》中就曾明确规定共和国的主权属于人民,一切权力属于人民;1976年宪法又重申:古巴的一切权力属于劳动人民;冷战后,古巴在面对失去苏共依托、美国高压封锁的重重危机下于1992年又修改了宪法,将省人大代表和全国人大代表从间接选举改为直接选举,实现了所有人大代表的直接选举,人民群众直接参与国家大事的讨论和重要法律的制定;此外,古巴共产党和政府还千方百计解决人民的就业、基本生活需求、住房等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始终坚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了党和政府的向心力,使古共领导古巴人民经受住了大风大浪的考验;在古共六大的后继会议——首次全国会议上,古共废除了领导人终身制,这不仅有利于破除“党政不分”弊病、防止权力过度集中,也极大地推进了民主建设。

  第二,一些发达国家的共产党强调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因素。

  法国素来以“自由与民主”的象征自居,因而法共在社会主义民主方面的探索也一直走在欧洲各国共产党人的前列。1994年法共二十八大强调:把民主放在压倒一切的优先地位;1996年法共二十九大上,多数党员认为应该实现民主的飞跃,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扩大民主的影响,并对宪法和国家体制进行新的思考,采取司法改革来维护个人的权利和平等;2001年法共三十一大指出:共产主义的目标是要尽最大的努力对全部社会生活实行民主化,赋予公民更多的权利;2006年法共三十三大文件中进一步强调:共产党人将促进人民干预——即民主的历史性进步——确定为党的工作重心,为争取一个更公正、更人道的社会和世界,共产党人应该用各种可能的形式推动和弘扬自由、平等、博爱与和平。

  葡共1992年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党纲》中指出:葡共倡导在葡萄牙建立21世纪初的先进民主,规定了民主不可分割的四个方面内容:“政治民主、经济民主、社会民主和文化民主”,而且认为“加强葡共的社会、政治和选举影响力,参与政府执政,是建设21世纪初先进民主的决定性条件”。⑧1996年2月,葡共前总书记卡洛斯•卡瓦略斯到我国访问时谈到:葡共努力在葡萄牙建立一个先进的民主制度,把葡萄牙建成一个自由的独立自主的国家,把欧洲建成一个和平与合作的欧洲。

  美共在苏东剧变后开始进行“权利法案社会主义”的新探索,2005年党的第二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强调:“权利法案社会主义”的核心是民主,美共无论是开展民主斗争还是阶级斗争都必须高举民主旗帜,为维护和扩大人民的民主权利而斗争。捍卫和扩大民主的斗争是通向社会主义的唯一途径,其他途径注定会失败,也难以抵挡政治攻击。⑨

  此外,西共、希共、意重建共、澳共、日共等国家的共产党也都认为社会主义的本质上应该是民主,而且根据“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特点以及人民群众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安定生活的向往初步论证了通过和平民主道路实现社会主义的构想。

  第三,发展中国家和原苏东地区共产党高度重视民主的作用。

  1990年,时任南非共产党总书记的乔•斯洛夫发表了题为《社会主义失败了吗?》的长篇文章,文中提出了“民主的社会主义”的概念,斯洛夫在总结苏东社会主义失败教训的基础上认为“民主的社会主义”是党的前进方向。此后,在南非共第八、九、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都把“民主”概括为社会主义基本价值之一:对南非共产党而言,社会主义意味着彻底深化民主并将之推广到社会各个领域。印共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机会均等,人人享有民主权利,并且将终结所有形式的剥削,由大多数人创造的财富不再被少数人独享。印共主张建立一个民主、人道的和公正的社会主义社会。以色列共产党认为,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的社会,社会各方面享有高度民主。塞浦路斯劳动人民进步党认为一个公平的、人道的社会主义社会是能够实现的。

  原苏东地区的共产党也普遍把民主作为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之一。俄罗斯联邦共产党的新《党纲》中指出:“完全的社会主义是没有人剥削人的……能够促进个人创造积极性和劳动者自治的社会,是个真正民主的和精神文化发达的社会。”⑩乌克兰共产党、摩尔多瓦共产党人党都在新党章中指出:它们着眼于人类文明进程的历史前景,主张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在社会中确定人道主义、民主、集体主义精神、法律至上原则,保障各民族公民的权利平等。

  此外,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国外共产党还提出了许多新的思路和新的主张:在社会主义实现途径上,鉴于目前革命形势尚不成熟等具体条件,大多数国家的共产党提出了通过“议会民主斗争”而和平民主地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构想;在民主政治体制建设上,迫于艰难的生存环境以及避免人民群众受苏东影响而对“专政”、“一党制”产生的反感情绪,一些非执政的共产党如法共、西共等先后在党纲中放弃了“党的领导”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提法,代之以“工人阶级领导权”和“社会主义民主”的主张;在党内民主建设方面,鉴于苏共使民主集中制名誉扫地的缘故,一些党如意重建共、西共等放弃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以保障党员在党内享有充分的民主自由。通过这些主张我们可以看出,各国共产党人正在努力走出苏东社会主义“缺失民主”的阴影,也正在根据各国不同的国情探索适合本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独立发展之路,这一点是值得我们肯定的。

  四、从国外共产党的理论探索中正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民主”问题

  综上所述,我们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著作和论述中,找不到任何社会主义民主与无产阶级专政相背离的“依据”,更找不到任何专制主义、极权主义的“踪影”。不仅如此,我们还能够清楚地体会到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论述的“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之间的统一性:共产主义政党的领导就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更好地代表、满足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社会主义民主是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劳动人民的民主和对少数剥削阶级残余势力的专政——给予人民群众以广泛的民主权利,把剥削阶级把持的少数人的民主变成工人阶级、劳动人民拥有的多数人的民主,坚决剥夺任何敌视、破坏社会主义的剥削阶级残余分子和反革命分子、严重刑事犯罪分子的民主权利——把剥削阶级社会实行的对多数人的专政变成对少数人的专政。

  冷战时期,苏东社会主义国家长期忽视“缺失民主”的实践导致其最终覆灭,这留给各国共产党人一条宝贵的教训:社会主义应该比资本主义具有更加广泛、更加充分的民主,这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具体体现之一,更是各国共产党人努力奋斗的目标。

  近20多年来,国外共产党人不仅在政治制度建设和改革中注重加强民主制度建设,而且还把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落实到了制度化和法制化层面上,这很好地体现了社会主义法制对社会主义民主的法律保障作用,也是值得我们肯定的积极方面;另外,发达国家和原苏东地区的共产党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时,十分强调民主对社会主义的作用,这是它们对苏联的历史和模式进行深刻反思的结果,这些主张能够使普通人民群众摆脱对社会主义“民主缺失”、“专制盛行”的错误认识,也能够使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制度产生信赖并予以支持。

  但是,我们也必须清楚一点:科学社会主义所主张的“民主”既是目的,又是手段: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上层建筑,社会主义民主归根到底是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生产力的发展服务,因此它是一种手段;而从社会主义民主在社会主义建设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来看,它又是工人阶级、劳动人民为之奋斗的政治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一项根本任务。

  然而,非执政的共产党过于强调民主对社会主义的极端重要性,仅仅把民主视为唯一的目的。在他们看来,民主就等于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就是民主,这显然与社会民主党的主张极为相近。还有一些非执政的共产党由于苏东剧变后生存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为了尽早地摆脱窘境、吸引更多的群众信任和支持,放弃了党的领导作用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原则,把西方资产阶级一贯吹捧的“议会制”、“多党制”等民主模式纳入了社会主义理论发展之中,这种把西方民主模式直接嫁接到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中的做法显然是不妥当的,也让人难以苟同。事实上,西方资本主义所鼓吹的“自由”、“民主”并非人间天堂,它只是为少数资产阶级享有的民主权利提供保障,是反动的资产阶级蒙骗广大群众、掩盖其贪婪与剥削的工具。如果非执政的共产党尤其是目前生存环境艰难的发达国家的共产党全盘接受、不加扬弃地把这些内容吸纳到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中,就会为西方资本主义世界推行的“民主化”打开缺口,为资本主义“一统天下”提供可乘之机,对此各非执政的共产党应从戈尔巴乔夫推行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主张中汲取教训,不要重蹈东欧、苏联“亡党”的覆辙!

  对于中国来讲,虽然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实行了人民民主专政这一无产阶级专政的特殊形式,而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是西方资产阶级却并没有停止对“无产阶级专政”的对抗与攻击——它们不仅把自由、民主、人权、人道主义说成是普遍性的东西,还把这些说成是任何时代、任何民族都应奉行的“普世价值”,其目的无非是利用资产阶级的民主价值观念来动摇和干预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进程,实现“分化”、“西化”我国的图谋。因此,对于西方世界鼓吹的“民主”模式以及它们推行的“民主”观念,我们党和人民都要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和清醒的头脑,在坚决划清界限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本国实际来丰富和发展民主,这才是我们对社会主义民主的正确理解与把握!

  注释:

  ① 《斯大林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15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3页。

  ③④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57页,第111页。

  ⑤ 《列宁专题文集——论无产阶级政党》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3页。

  ⑥ 《列宁专题文集——论资本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43页。

  ⑦ 《国际共运史研究资料》第4辑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45页。

  ⑧ “PortugalAn Advanced Democracy on the Threshold of the 21st Century”, see from http://www.pcp.pt/pcp_programme.

  ⑨ “The Road to Socialism USA: Unity for Peace, Democracy, Jobs and Equality”, see from http://www.cpusa.org/partyprogram.

  ⑩ 刘洪才主编《当代世界共产党党章党纲选编》当代世界出版社2009年版第489页。

  (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网络编辑:张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