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前民主德国党的总书记克伦茨谈苏东剧变

来源:《科学社会主义》2011 年第 4 期 发布时间:2012-07-30
字体: 打印
分享: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于2011年4月23 日在北京召开了“苏联解体20 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邀请了原东德社会统一党总书记、人民议院主席、国防委员会主席埃贡•克伦茨,就民主德国与苏联的关系作了主题发言。之后,克伦茨同志又应邀在 4 月 24 日和 25 日的两次小型学术会议上做了长篇发言。现将克伦茨同志在几次谈话中关于苏东剧变的内容作一概括。

  戈尔巴乔夫是社会主义的叛徒吗

  克伦茨说,在与戈尔巴乔夫认识的这些年中,看到他是一步步地由一个忠诚的社会主义者,变成一个社会主义叛徒的。他的转变有一个过程。1985 年契尔年科去世,我和昂纳克到莫斯科参加葬礼。3 月 12 日,我们到莫斯科的列宁山宾馆后,戈尔巴乔夫给昂纳克①打来电话,我做的翻译。戈尔巴乔夫在电话里主要说了三点: 一是苏共政策不会改变,要继续走十月革命确立的道路;二是社会主义国家内部不能出现分裂,必须团结一致; 三是各国要尽快签约,延长华约的时间,因为 1985 年华约就到期了。戈尔巴乔夫向各社会主义国家提出,希望把华沙条约再延长 20 年。

  克伦茨解释说,我为什么说这件事呢,因为我想证明戈尔巴乔夫现在是在撒谎。戈尔巴乔夫现在说,85 年上台后,他就开始给每个社会主义国家自主权,主张要用新思维看待世界。但事实上根本不是这样的。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联系的纽带有两个,一个是经互会,一个是华约。这种互相帮助的机制不可能给每个国家完全的自主权。实际上,戈尔巴乔夫在上台时,一直想维系和加强苏联与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联系。戈尔巴乔夫一直阻止昂纳克访问西德,改善两德关系。戈尔巴乔夫是后来慢慢背离了他的原则,并且在后来政策转变的过程中,他并没和其他盟国磋商。

  1989 年 11 月,克伦茨曾与戈尔巴乔夫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克伦茨问戈尔巴乔夫,苏联是否还愿意做民主德国的父亲般的监护人? 戈尔巴乔夫说了一些保证的话,说苏联不会放弃自己的盟友,不会抛弃民主德国的。但是,戈尔巴乔夫一方面和我在克林姆林宫进行会谈,另一方面我知道,他们同时也在和科尔谈判。戈尔巴乔夫就是做这种两面的事。

  克伦茨说,这次在北京,中国同志多次问我,怎样评价戈尔巴乔夫。在接触中,我感觉戈尔巴乔夫身上主要有三个特点: 第一,戈尔巴乔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不高。夸夸其谈多,实际掌握精髓不够。这导致他领导苏联改革的方向上出了偏差。第二,戈尔巴乔夫没有做好担任苏共最高领导人的准备。他拥有能够吸引电视、吸引年轻人的能力,可以自由演讲,表面的东西做得很好。许多西方国家包括社会主义国家的人们觉得他是个全新的人,和以前的苏联领导人不一样了,对他抱有很大的希望。第三,戈尔巴乔夫过度虚荣,他把西方对他的表扬看得比自己同志的表扬还要重要。戈尔巴乔夫上台不久,民主德国的一些同志就对戈尔巴乔夫的政策充满了疑问。但是,民主德国长期习惯了苏联做什么我就做什么的思维方式,学习苏联任何东西,哪怕是不好的东西。今天我在这里可以说是批评戈尔巴乔夫,但刚开始我还是非常信任他的,认同他的改革道路的。

  克伦茨认为,戈尔巴乔夫是苏联社会的产物,他在党的各级领导职位上担任过领导干部,受过很多人的提拔培养,仅 52 岁就担任苏共书记,参加过苏共中央后期所有的决议,包括进军阿富汗。戈尔巴乔夫最大的缺点就是虚荣,依我个人对他了解,正是他自身的缺点使他成为社会主义的叛徒,但我负责的说,这并不是他个人的问题。

  苏东剧变的原因

  克伦茨说,有人问我苏联、东德灭亡的深层原因是什么。我认为不只一个原因,应有很多原因:如政治经济军事历史道义理论等因素,当然有些是可以避免的,有些是不可避免的。马恩在他们的论述中预见共产主义将首先在发达国家取得胜利,但却在苏联取得了胜利。这个历史问题使人们认识到在农业国可以建设社会主义,列宁不能等待生产力发达了才建立社会主义,历史是不能等待的。我认为欧洲共产主义的失败是在冷战中的失败。我们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我们没听列宁的话。他说只有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才能获胜。我在德国经常和原来的同志讲: 89 年到 91 年并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失败而是苏联模式的灭亡,社会主义思想及实践依然存在,社会主义只是遭受了挫折,而不是失败。

  克伦茨还说,其实在 20 世纪 70 年代末,勃列日涅夫就与昂纳克谈到苏联国内的情况很危急,其程度甚至不亚于 1918 年的情况。安德罗波夫也曾谈到过类似的看法,比如劳动生产率低下,苏联深陷阿富汗战争,经济发展缺少动力,等等。具体地说,我认为,苏东剧变是三个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即苏联、西方国家、东欧国家。比如,中国和东德差不多同一时间建立,中国是 1949 年 10 月1 日,东德是 1949 年 10 月 7 日,中国建国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率领中国人民打出来的国家。而民主德国是二战的产物、冷战的产物,我并不是对这件事做消极的评判,只是讲述一个事实。可以说民主德国从一开始就是苏联政治上的孩子。我对民主德国的消失并不孤立地看待,我认为是当时戈尔巴乔夫实行改革的一部分。所以,民主德国从一开始,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他的命运是与苏联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

  克伦茨也没有讳言自身的失误。他说,1989年夏天,在人民不满情绪爆发的时候,我们错过了和人民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从那时起,我就认识到,脱离人民就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现在回忆起当时一个研究所的报告分析提出了人民不满的12 点,一是没解决旅行问题,二是物质匮乏,尤其是汽车的供应,老百姓要想买到汽车要等待 10 到15 年,三是人们想参与科技化知识化的成果如彩电、电脑。可惜的是,德国统一社会党对此情况没有过多的关注,而只是想先把 40 年国庆办好再解决此事。忽略了民众的要求,就必然被民众所抛弃,这是非常沉痛的教训。(孙劲松根据录音整理)

  注释:

  ① 埃里希•昂纳克在 1971—1989 年期间,担任民主德国统一社会党的总书记。1989 年 10 月 18 日,埃里希•昂纳克被迫辞去党和国家的一切职务。后因病,在苏联接受治疗并寻求政治庇护。1992 年 7 月 29 日,埃里希•昂纳克被俄罗斯遣送回德国,接受审判。由于身患癌症,埃里希•昂纳克被德国宪法法院宣布释放。1993 年 1月 13 日埃里希•昂纳克飞往智利,与他的夫人、女儿及智利女婿和外孙团聚。埃里希•昂纳克于 1994 年 5 月29 日患肝癌在智利圣地亚哥逝世,终年 81 岁。



  网络编辑:张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