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现实社会主义模式的健康发展——第二届“中越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论坛”要述
2011年4月25-26日,第二届“中越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论坛”在越南海防市举行。此次论坛由越南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共同主办。参加此次论坛的越南方面的研究人员有越南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陈德强、哲学研究所所长范文德、中国研究所所长杜进森、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陈廷天、法律与国家研究所所长阮如发,越共中央理论委员会原秘书长杨富协、越南祖国统一阵线原中央委员陈厚等30余人;中国方面的研究人员有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侯惠勤教授等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专家学者12人,中共中央党校1人,国家新闻出版总署1人,外交部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1人;老挝方面参加会议的研究人员有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委员、社会科学院院长坎培,政治学所所长坎蓬。
在开幕式致词中,侯惠勤教授提出,社会主义事业是世界性的事业,需要世界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中越两国马克思主义学者的交流必定会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而扩大,我们应当集中全世界马克思主义学者的智慧,共同服务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范文德教授指出,中越两国的改革开放、革新开放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成果,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把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国情结合起来,而任何教条主义和照搬他国经验都是违背马克思主义精神的,都会给革命和建设带来损失。
这次论坛的主题是:“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理论与实践”。在两天的研讨中,进行了六场专题讨论,先后有近20位学者作大会发言,有10多位学者作提问发言。讨论的气氛热烈,成果丰富。讨论的内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三国各自社会主义特征的概括
中国学者介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大特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相结合的社会主义,人民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社会主义,高于资本主义精神文明的社会主义,独立自主、对外开放的社会主义,“一国两制”的社会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的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和谐的社会主义。
越南学者介绍了越共十一大通过的对1991年纲领的补充和发展草案,新的纲领把越南社会主义的八个基本特征表述为:越南正在建设的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民富、国强、民主、公平、文明的社会;人民当家作主;具有以现代生产力和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为基础的高度发达的经济;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先进的文化;人们生活温饱、自由、幸福,并具备了全面发展的条件;全体越南各民族平等、团结、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共同发展;建立了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的属于人民、来自于人民和为了人民的社会主义法权国家;与世界各国人民建立了友好与合作关系。
老挝学者介绍了老挝人民革命党九大对社会主义特征的论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协调基础上的经济发展,各民族团结发展,有共产党领导的法权国家,实行民主集中的制度,逐步稳定推进革新开放。老挝社会主义在经济上强调政府的宏观调控,在社会方面强调民族团结和睦,重视民生,实行多种形式的福利制度,在政治方面强调人民革命党的一党领导。老挝党九大还对过去5年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并提出2011-2015年的奋斗目标,力争在思想、发展力、所有制问题和解决贫困问题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2.关于社会主义特殊与社会主义一般的关系问题
讨论中有越南学者提出,一个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总体之间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吗?对此,侯惠勤教授回应说,中国共产党一贯明确地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社会主义总体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也是继承和创新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给了我们世界眼光,给了我们超越资本主义的眼界;中国的历史和现实表明,用资本主义方法解决不了中国的问题,只有开辟超越资本主义的道路才能发展中国。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条件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就产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陈厚副教授则谈到,民族独立是越南社会主义的第一个特征,在越南,如果没有取得民族独立就不可能实现社会主义理想。越南的社会主义就是从马克思主义主要原理出发,与国家利益结合起来,与国家的特点联系起来,与国家的历史结合起来。
3.关于中国模式的特征问题
侯惠勤教授指出讨论中国模式的方法论前提,就是不能用“普世价值”看待中国模式,否则就会作出许多误判;不能用抽象的数字和公式来看待中国模式,否则会失之偏颇。有中国学者提出,中国模式是一个多面的立体模式,站在不同的角度或不同的时间节点来看待它,会有不同的答案。从巴黎公社成立140周年的角度看,中国模式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模式,在经济上体现为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把巴黎公社原则与市场经济规则有机结合起来;从辛亥革命100周年的角度看,中国模式就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道路;从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角度看,中国模式就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发展模式;从苏共亡党20周年的角度看,中国模式的特点就是人民创造、人民建设、人民享有的模式;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10周年的角度看,中国模式是有着明确发展目标与实现举措的模式。
4.关于中国模式的国际意义问题
有中国学者提出,中国模式的热议彰显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争夺与维护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重要意义,做好中国模式的正确解读与宣传,消除世界对中国的偏见,为中国模式在世界范围内赢得更多理解与发展空间。还有中国学者提出,从理论层面上看,中国模式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加深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从实践层面上看,中国模式对社会主义国家和后发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一些可资借鉴的方法与思路,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对于中国学者提出的中国模式的国际意义,越南学者范文德表示赞同。他不同意中国模式完全是中国的说法。他说:有人讲“中国模式,越南学不了,也不应该学”,我们对此不甚赞同。中国模式诚然不可照搬,但确有可供借鉴的地方。
5.关于中越、中老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和发展模式比较问题
有中国学者比较了中越两国对本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定位,提出中越两国对本国当前发展阶段的认识既有相同点,又有差异。就共同点而言,中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越南的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本质上都属于马克思所指的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从时间上看,越南的过渡时期到本世纪中叶结束,目标是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而中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是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差别在于:中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特指中国在生产力落后、市场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越南的过渡时期的社会主义则泛指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提出的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
另有越南学者进一步论述了过渡时期社会主义的内涵,包括:坚持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集中力量搞好经济革新,把扩大和发扬民主与遵守纪律、法治结合起来,发挥党对全社会的领导作用等。也有中国学者对中国与老挝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进行了比较,指出在发展道路上,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老挝走的是革新道路;从奋斗目标上看,中国的定位是到205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老挝是到2020年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2001年翻三番;从发展阶段看,中国已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老挝则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初期。总的来讲,两国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大方向是一致的。对于这一比较,有的越南学者提出质疑,问是否符合老挝的实际?老挝是否认为有自己的社会主义模式?中国学者进行了回应。
6.关于对各种社会主义模式的认识
有中国学者介绍了历史上存在过的社会主义模式: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时期对社会主义的新认识,斯大林模式,南斯拉夫自治社会主义模式,匈牙利计划与市场结合的社会主义模式。还有中国学者介绍了朝鲜社会主义的特点,认为朝鲜式社会主义是坚持主体思想、坚持朝鲜劳动党领导、先军政治的社会主义。还有中国学者介绍了当代欧美的三大社会主义流派:民主社会主义、市场社会主义、生态社会主义,并深刻揭示了其实质。越南学者对于中国学者的介绍很感兴趣,认为社会主义模式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丰富,应当加深对不同模式的研究。
另外,还有中国学者从党的新闻出版工作的角度分析了提高中国共产党在意识形态领域执政能力的主要举措,这引起了越南学者的共鸣。
从此次会议争论的问题看,西方价值观的渗透决不能忽视。在民主问题、公民社会问题、法和党的关系问题上,不同观点的争论还比较激烈。不久前召开的越共十一大重申“反和平演变”并提出防止“自我演变”并不是无的放矢。
此次中越马克思主义论坛由于讨论的问题比较深入,在越南理论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4月25日,越南中央电视台的新闻频道在其黄金时间播出了长达4分钟的画面,介绍了这次研讨会的主要内容及观点。会议期间,侯惠勤教授还接受了越南电视台的独家专访,就普世价值、民主、社会主义的出路等有关理论与现实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中越马克思主义论坛的国际影响力在不断扩展,本次研讨会,老挝社会科学院已经加入,下一届论坛计划于2012年在中国举行,预计将会有更多国家的马克思主义学者参与研讨。
(编辑:汪世锦)
网络编辑:张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