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研究项目简报(第8期)

发布时间:2014-04-15
字体: 打印
分享:
  

  

一、关于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相关概念与研究思路

  

根据课题分工,潘西华负责导论部分的撰写。潘西华就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课题基本概念的界定及其相关问题、逻辑思路与基本内容、研究方法等问题进行了说明。

  

首先,潘西华结合国际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大背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要求、国内相关问题研究的稀缺(关于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基本概念、关于苏东国家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历史经验与教训、关于现实社会主义国家的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探索与启示)等视角介绍了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强调本课题组将站在时代的高度,以历史的眼光,根据新的研究框架和新的资料,对国外具有代表性的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理论形态和实践模式进行个案和综合研究,力争从中总结出可资借鉴的马克思主义本土化和社会主义多样性的经验与启示。

  

其次,潘西华结合国内外学界现有的研究成果,深刻剖析了“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国际经验与启示”这一课题所包括的“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本土化”两个基本概念及其相关问题。其指出,作为这一课题研究基点的马克思主义是在狭义层面使用的,即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理论和学说的体系。具体的讲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哲学的观点、社会学理论和政治学说,是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马克思主义本土化”则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或普遍原理同各国一定历史阶段所处的国际环境、时代背景和本国传统相结合,从而形成各具本国特色的不同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本课题探寻的正是狭义的马克思主义在国际范围内本土化形成广义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形成的经验与启示。期间,她还详细辨析了马克思主义本土化同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民族化”、“本国化”、“具体化”概念的异同;介绍了判断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标准以及在马克思主义本土化过程中应该处理好的两对关系(马克思主义本土化与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本土化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接着,潘西华介绍了课题研究的逻辑思路与基本内容。课题将按照由史到论的逻辑顺序,首先沿着历史发展的脉络,结合时代特征考察对象国(或地区)的历史背景、基本国情,分析马克思主义在对象国本土化的可能性与可行性,为研究马克思主义在对象国(或地区)本国化的提供历史起点;其次,结合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史,梳理马克思主义在对象国(或地区)传播、与实际结合以及本土化的过程,包括理论探索与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探索。最后,反思马克思主义在对象国(或地区)本国化过程中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阐述其社会主义失败与对待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得出其马克思主义本土化得失的经验教训和启示。按照这一逻辑思路,课题在内容上设计了三个模块,将分别从原苏东社会主义国家、国外现实社会主义国家和欧洲与拉美地区三个方面探索国外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理论形态、实践模式、成败原因、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贡献、对当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启示、对未来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的意义。

  

最后,潘西华介绍了课题研究思路。指出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综合运用历史分析法、归纳演绎法、比较研究法和综合研究法,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文本解析与调研相合。为了更为全面深入地了解研究对象国(或地区)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历史进程、剖析其历史经验与启示,课题针对不同模块,将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

  



  

二、国别研究的相关情况介绍

  

康晏如、荀寿潇、贺钦、潘金娥分别介绍了各自负责撰写部分情况汇报。康晏如介绍了苏联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历史经验与教训的研究思路。她将打破传统研究按照历史发展脉络研究的范式,尝试以斯大林模式为主线,将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传播、列宁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斯大林模式的基本内涵及影响、后斯大林时代的政策路线等穿插在一起,以全新的视角来综合考察马克思主义在苏联本土化的经验教训。

  

荀寿潇结合国内外朝鲜问题的最新研究资料,提出马克思主义在朝鲜本土化过程的“主体性”“独立性”的特征。认为不管是作为朝鲜劳动党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指导思想的“主体思想”还是作为基本政治路线的“先军政治”,都十分强调独立自主性。朝鲜坚信其现行政策与制度是最好的,完全抛开对国外先进成果和经验的学习与借鉴。

  

贺钦结合对古巴社会主义的梳理,试图揭示马克思主义在古巴本土化过程中的作用究竟是什么?古巴又是如何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为什么古巴将法拉本多马蒂的思想同马列主义并列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古巴是不是对马克思主义采用了实用主义态度,马克思主义在古巴社会主义建设过程是不是发挥了标签作用等等。

  

潘金娥研究员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在越南本土化的情况。认为马克思主义在越南传播及本土化的过程具有鲜明特征。首先,胡志明是从列宁关于殖民地的讲话中获得灵感,因此把越南马克思列宁主义当成民族独立和解放的“锦囊妙计”,并且获得了成功。越南的成功经验对包括古巴等在内的世界其他殖民地国家产生了重要影响。在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过程中,始终强调解放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同本国国情相结合、把社会主义与民族的解放和发展相结合、与时代特征相结合等。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方面,越南积极倡导对外开放、学习和借鉴包括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内的全世界发展经验。越南在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的过程中对本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也做出明确定位,确定本国处于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并形成了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理论与社会主义法权国家理论。越南对本国的定位还对老挝产生了重要影响。此外,越南共产党中央理论委员会对马克思主义在越南的传播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庞晓明副研究员结合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史,对作为附录的欧洲马克思主义本土化部分提出自己的见解。认为可以结合19世纪、20世纪的一些历史背景,对马克思主义在欧洲的传播加以梳理。老挝语研究生谢泽鑫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在老挝传播的特点。认为马克思主义在老挝运用的理论表现是老挝人民革命党的党章上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党的经验作为党的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在老挝的传播,深受越南影响。此外,佛教也是老挝本国文化的特色,研究马克思主义本土化应注意结合这一民族因素。

  

之后,潘金娥对课题组成员的汇报作了总结,并对下一步撰写工作提了几点指导意见。认为各部分在撰写过程中既要体现导论部分的逻辑思路和内容要求,又要突出各自研究对象国(或地区)的特点,实事求是地体现马克思主义在各国本土化过程中形成的多样性特征。

  

最后,会议就本年度的会议计划和经费预算进行了商讨。要求项目组成员认真研读《中央和国家机关差旅费管理办法》、《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的细则,做好本年度经费预算。

  

项目组计划于20144月下旬召开专家咨询会,邀请相关专家为课题内容再次把脉。

  



  

(主编:潘金娥,执行编辑:潘西华)

  



  

网络编辑:张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