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王广:如何正确理解大历史观

发布时间:2024-12-30
字体: 打印
分享:

  大历史观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个具有标识性的重要理论范畴,立意高远、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为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如何研读历史、观察世界、走向未来,确立了思想指引、提供了根本遵循。 

  当前学界不少研究认为,大历史观的基本内涵,是站在纵深、宏阔的时空维度,将人类的全部历史看成一个整体、一个有机发展过程,对历史进行长时段、宽视野、多角度的观察和认知。这无疑是正确的,但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一看法上,还不能充分认识大历史观的深厚内涵,更不能从本质上将其与一些西方学者提出的大历史观以及总体史观”“全球史观等概念区分开来。 

  大历史观的本质和根底是唯物史观,而不是任何别的史观。历史何以成为大历史,何以成为一个发展的整体?在唯物史观看来,人类社会的全部历史首先是生产实践的历史,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推动历史向前发展,不断走向更高级的社会形态。其他所有领域、部门的历史,包括政治活动、社会交往、文化交流、意识形态等,都要从生产的历史中获得解释。尤其是地理大发现以来世界日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真正意义上的整体,更需要用以唯物史观为理论根基的大历史观来探寻人类历史发展规律。 

  唯物史观突破了从物质生产之外去寻求历史本质的其他所有范式,为我们将纷繁复杂的人类历史看作一个充满内在联系、完整统一的大历史,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架构与内在支撑。唯物史观是我们共产党人认识把握历史的根本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正是站在唯物史观所构建的彻底的、抓住历史本质的理论高度,结合新的历史背景和时代要求,提出了大历史观这一重要理论范畴。可以说,大历史观不仅在于,更在于理论上的彻底。概而言之,唯物史观是大历史观的理论根基,大历史观是唯物史观的时代产物。 

  大历史观是研究历史的重要指南。大历史观的提出,对那些碎片化、狭隘、短视地研究历史的现象,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和强大的纠偏作用。历史研究本应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具有开阔的视野和胸怀。然而,一段时期以来,碎片化地研究历史颇为盛行,不同程度地存在研究视野狭隘、沉迷历史细节、拒斥历史规律、忽视理论思维等问题。这些现象的出现,原因大致有二:一是苏东剧变以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谷,一些人由此认为历史发展没有什么规律可言,因而纠缠于历史的表层与细节;二是受到西方后现代主义等思潮的影响,鄙薄宏大叙事,片面强调历史考据与实证史学。然而,这些终究不过是看不到历史全局,忽略历史长时段的短视做法。历史和实践的发展一再表明,大历史观才是人们看待历史、研究历史、书写历史的应有眼光和根本之道。否则,只能造成以秋毫为舆薪、以瓦砾为珠玉,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学术乱象。 

  大历史观是观察世界的战略眼光。大历史观是唯物史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所取得的崭新的理论形态,既体现着唯物史观的根本立场和基本理论观点,又带着新时代独具的理论特色和真理光芒。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场变局不限于一时一事、一国一域,而是深刻而宏阔的时代之变。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人类历史上发展最迅捷、变化最多样、情势最复杂的时代,人类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对着诸多难以预测的风险挑战。如何准确认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如何深刻总结中华文明绵延复兴的内在机理,如何深入阐发中国式现代化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世界历史意义?这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都不是简单的学术问题,都需要运用宏阔而深刻的历史眼光、战略思维来应对。正由于此,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树立大历史观,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提出因应的战略策略。 

  大历史观是走向未来的重要保障。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大历史观为我们更加深入地总结历史经验、揭示历史规律、引领发展潮流提供了重要指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固树立大历史观,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把握世界历史的发展脉络和正确走向,认清我国社会发展、人类社会发展的大逻辑大趋势。回顾世界历史可以看到,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来,资本主义已经在全球走过了300多年的发展历史,在它发展的鼎盛时期,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资产阶级为此弹冠相庆,认为已经彻底消灭了共产主义这一幽灵,西方自由民主制度已经作为人类制度的标本而终结了世界历史。然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打破了这种幻觉,全体中国人民的接续奋斗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生活水平和国际影响不断攀升。与西方国家出现民主失真、政策失败、社会失序、治理失灵等乱象相反,社会主义中国长期保持着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 

  以大历史观视之,新时代以来东升西降”“中治西乱的对比更加鲜明。在这种世界历史的大变化大变动大变局中,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在新一轮科技变革、全球经济发展大格局和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中深化对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规律性认识,在世界马克思主义政党命运比较和我们党长期执政面临的现实考验中深化对党的自我革命战略思想的规律性认识,全面系统地提出解决现实问题的科学理念、有效对策,从而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实现民族复兴伟业夯实基础。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研究室主任) 

  来源:学习时报 

  网络编辑:慧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