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杨竞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巩固文化主体性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发布时间:2024-08-12
字体: 打印
分享: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任何文化要立得住、行得远,要有引领力、凝聚力、塑造力、辐射力,就必须有自己的主体性。”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中华文明历久弥新,正是因为文化的主体性引领一代代中国人民自立自强、奋发有为。有了文化主体性,就有了文化意义上坚定的自我,文化自信就有了根本依托,中国共产党就有了引领时代的强大文化力量,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就有了国家认同的坚实文化基础,中华文明就有了和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鲜明文化特性。我们要不断巩固文化主体性,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只有立足波澜壮阔的中华5000多年文明史,才能真正理解中国道路的历史必然、文化内涵与独特优势。中华文明的主体性植根于近万年的文化沃土,中华文化具有博大思想、宏大境界和巨大价值。如“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表现的自强不息、不断创新精神,反映了中华文化的革新观;“以人为本”“仁民爱物”表现的人本精神,反映了中华文化的人民观;“以德治国”“经世济民”表现的担当精神,反映了中华文化的治理观;“天人合一”“万物并育”表现的和谐共生精神,反映了中华文化的自然观;“亲仁善邻”“协和万邦”表现的天下一家精神,反映了中华文化的交往观;“海纳百川”“一本万殊”表现的和而不同精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华文化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我们要深刻领悟中华文化要义,准确把握其恒久魅力所在,从中汲取精华,将其更好地应用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两个结合”巩固了中华文化主体性。“两个结合”是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走出来的,也是从5000多年中华文明史中走出来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两个结合”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更加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而“第二个结合”让深刻的“化学反应”发生,让又一次的思想解放发生,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我们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把跨越时空、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赓续下去。
  巩固中华文化主体性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相互促进,没有文化主体性的巩固与发展,文明就可能断裂、湮没;没有文明的创新与发展,文化也可能破碎、失传。我们要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伟大实践中,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性,彰显出中华文明的博大性;继承革命文化,用革命文化熏陶思想、滋养心灵,使红色基因融入我们的精神血脉;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让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不断增强,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成效显著;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既不盲从各种教条,也不照搬外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并把文化自信融入全民族的精神气质与文化品格中,养成昂扬向上的风貌和理性平和的心态;秉持开放包容,以开放的姿态、包容的胸怀,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坚持守正创新,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真正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衔接,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中华文明具有自我发展、回应挑战、开创新局的文化主体性与旺盛生命力,在全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过程中,传统是我们的文化底蕴与屹立根基,现代是我们的时代使命与发展方向。我们要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融合,不断开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新局面。
  文章来源:《红旗文稿》2024年3月28日
  网络编辑:静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