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刘贵芹:高质量建好上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

发布时间:2024-05-27
字体: 打印
分享: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了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决策,而建设教育强国的根本目标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强调:“要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着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永远听党话、跟党走,矢志奉献国家和人民。”[1]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新征程上持续推动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回答好解决好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新时代新征程,我国高等教育特别是思政课战线的重大政治任务和战略任务,就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心怀“国之大者”,始终坚守初心使命,更加重视对青年学生的理论武装,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特别是切实抓好高质量建好上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这个重中之重,回答好“怎么看、怎么建、怎么上”的重要课题,扎实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工作走深走实,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深刻认识高质量建好上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特殊而重要的意义
  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在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特别是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在系统推动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的大背景下,高质量建好上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要从全局视野和战略高度来认识和把握。
  1.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办好高校思政课重要指示精神的创新举措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统筹“两个大局”,站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别是确保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对办好高校思政课高度重视,坚持将其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亲自谋划部署、亲自指导推动。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等重要会议上,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和到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考察等重要场合,习近平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特别是在2019年3月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对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进行了战略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习近平指出,“办好思政课,就是要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2](P6)特别是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从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新征程的高度作出了“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3](P65)以及“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3](P71)的重要指示;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从建设教育强国的根本目标出发再次强调要“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并特别要求“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1]
  对高校而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是思政课这个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键课程”体系中的重中之重,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核心课程、主要渠道。高质量建好上好这门课程,是高校思政课战线做到“两个维护”的创新举措,对于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更加全面系统深入特别是体系化、学理化学习领悟和把握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打牢坚定理想信念、健康成长成才、奉献祖国人民的理论基础,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 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党的创新理论“三进”工作战略部署的有力行动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加强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办好高校思政课特别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工作多次作出重要部署,及时跟进理论创新前进的步伐。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其中提出的一项重要举措是“要切实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4]2016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教育,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师生深刻领会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5](P481)特别强调“以深化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教育教学和研究宣传为根本任务,大力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5](P483)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提出了要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等基本原则,作出了“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思政课课程群建设”“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率先全面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在教材中及时融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等重要部署。[6](P5-7)之后,2021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工作体系,作出了“加快构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实施时代新人培育工程”[7]的重要部署;2021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思政课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主渠道,进一步作出了“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教学和研究作为重中之重”[8]的重要部署。
  高质量建好上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就是在2022年秋季学期起高校全面开设的基础上,在课程建设质量上再进一步,在课堂教学水平上再进一步,在教师学深悟透上再进一步,采取更加科学有力务实的举措,更好推动党中央关于党的创新理论“三进”工作战略部署落地见效,充分发挥这门课程在扎实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有效引导青年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3. 更好培养时代新人的内在要求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而建设教育强国既是其重要方面和重要任务,更是其战略先导和重要支撑。建设教育强国,核心课题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根本目标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根本目的是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22年,我国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4655万人,他们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和重要力量。邓小平指出:“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9](P110)习近平强调:“如果我们培养出来的人都不信奉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了,不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面旗了,就会发生东欧剧变、苏共垮台、苏联解体那种‘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悲剧!”[10]历史和现实表明,党和国家事业需要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筑牢理想信念和爱国情怀、掌握丰富知识和专业本领、具有高尚品格和健康素质、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其中理想信念坚定在基本素质中极为重要。而坚定的理想信念,来自对科学理论的学习掌握和理性认同。高校思政课作为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主渠道,是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根本途径,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高质量建好上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对于更好向青年学生讲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道理,对于更好讲准讲深讲透讲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其巨大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为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提供理论指导和强大精神之基,扎实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确保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后继有人具有特殊而重要的作用。
二、聚力高质量建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
  自全国高校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以来,该课程的总体建设情况是好的,各地各高校普遍高度重视、组织有力、保障有力,效果也是好的。现在的关键是地方各级党委要将其摆在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巩固拓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工作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来,高校要将其摆在学校高质量发展特别是持续加强思政课建设、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来,高质量建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突出课程建设的“好”和课程质量的“高”,更好发挥其在铸魂育人中的核心课程作用。
  1.“强”教学团队是“好”课程的保证
  办好高校思政课关键在教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逻辑严密、内涵丰富、系统全面、博大精深,要把这一贯通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贯通历史、现实和未来,贯通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领域的科学理论体系讲准讲深讲透讲活,实现教学目标,对任课教师的学术造诣和教书育人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必须有一支“强”的教师团队。这个“强”,就是要建强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学团队。“强”在要“以专为主”。为此,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要成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教研室,遴选配备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深厚,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整体性学习体系化研究学科化阐释做得好,善于联系历史、现实特别是国内外实际,教学经验丰富的思政课骨干教师和学术带头人担任专职教师从事本门课的教学,确保对党的创新理论真懂真信、善教善用。“强”在要“多学科兼”。为此,有条件的高校应借鉴北京大学1997年试点开设、1998年全校开设“邓小平理论概论”课的成功做法,发挥多学科优势,遴选中共党史党建学、哲学、理论经济学、法学、政治学、教育学、中国史、世界史等学科领域对党的创新理论若干组成部分如习近平强军思想、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外交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等有专深研究、学识渊博的专家学者讲授这门课程的相关章节或专题,增强课堂教学的学理深度、阐释力度、历史厚度。“强”在要“校外聘任”。为此,可选聘中央和国家机关及地方党政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负责人、行业先进模范等实践者登上讲台,用亲身经历和感受,讲述新时代“中国之治”故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十三个方面成就”和本地区本行业本单位的实践成果,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深入、具体、生动地学习和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巨大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自觉做到“两个维护”。
  2.“高标准”培训备课是课程质量“高”的支撑
  “高标准”培训备课是上好课的基础。高标准培训备课的关键是通过有组织的针对性培训和在此基础上的有组织备课磨课,让任课教师对本门课程的教学要求了如指掌,对教材精神领会透彻,对教学内容融会贯通,对教学对象读懂研透,对教学方法灵活运用。高标准备课的前提是要有高质量的教材。课本是一课之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材已正式出版使用,这是第一部全面系统阐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统编教材,全面展现了这一思想的科学体系、主要内容、理论精髓和根本方法,政治性、学理性、权威性、针对性都很强,为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教学提供了基本遵循。但高质量的教材还要靠高质量的培训、施教和青年学生的学习使用等来实现其应有价值。为此,高校思政课战线要以统编教材出版使用为契机,以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或省级党委教育工作部门为主责部门强化全覆盖专题培训和组织骨干研修、参观考察,以高校为主责强化有组织集体备课磨课,以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或区域性、同类型高校思政课建设联盟为主责单位开展教学练兵、研讨交流,帮助任课教师把统编教材的编写原则、体系框架、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吃准吃透,把这门课的教学要求、教学重点、教学对象、教学方法、教学案例等研清弄好,有效将科学的理论体系、系统的教材体系转化为适用的教学体系、实化为管用的教案课件,确保课堂教学的高水平。在这个过程中,要给近些年新加入思政课教师队伍的青年教师以更多的指导。
  “高标准”备课的核心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深刻把握、融会贯通。习近平指出:“过去讲,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现在看,这个要求已经不够了,应该是要有一潭水。”[11]要精辟讲好党的创新理论,任课教师必须有扎实深厚的理论功底,精通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特别是要深学细研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读《习近平著作选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重要著作,并及时跟进学习、联系教学实际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的新发展如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等,以及习近平最新重要讲话和在《求是》发表的重要文章精神等,学深悟透这一思想蕴含的道理学理哲理,做到真懂真信、善教善用。同时还要深入学习和准确掌握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确分析和准确把握世情、国情、党情,准确把握世界社会主义发展趋势等。
三、聚焦高质量上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
  高质量上好这门课程,关键在于讲准讲深讲透讲活。要着力围绕增进“四个认同”、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着力围绕坚定“四个自信”、筑牢理想信念,在强化体系化学理化教学上下功夫,在强化实践伟力教学上下功夫,在强化转化践行上下功夫,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学以铸魂、学以增智、学以致用、学以报国,坚定理想信念、提升实际才干、健康成长成才、奉献祖国人民,真正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努力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1. 要围绕增进“四个认同”、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来上好
  毛泽东指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12](P815)习近平强调,“要在广大青年中加强和改进理论武装工作。要组织广大青年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13](P156)高质量上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要紧紧围绕开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以统编教材为重要依托,通过创新教学设计、丰富教学环节、鲜活教学语言、强化师生互动等,讲准讲深讲透讲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立的时代背景及其科学体系、核心要义、精神实质、实践要求和历史地位,特别是要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相统一的维度讲清楚这一思想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展现出巨大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指引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教育引导青年学生不断增进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更加系统准确地掌握党的创新理论,使之成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听党话跟党走,刻苦学习、全面发展、成长成才、报效祖国。
  2. 要围绕坚定“四个自信”、筑牢理想信念来上好
  建设教育强国的根本目标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理想信念坚定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极为重要的标准。习近平指出:“如果青年一代不能坚定理想信念,不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能接好我们的班,那无数革命先辈换来的成就就可能付之东流!”[13](P155)科学理论是坚定理想信念的基础,思政课是要解决青年学生理想信念问题的,无论怎么讲,最终都要落到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坚定“四个自信”、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上来。高质量上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就要着力讲清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关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四个坚持”基本方略的重要论述,着力讲清楚这一思想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着力讲清楚这一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着力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际和国内的视野视角解析热点问题,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更加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深刻懂得“过去不能搞全盘苏化,现在也不能搞全盘西化或者其他什么化”,[14](P77)善于运用“六个必须坚持”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特别是辨析各种社会思潮,更加自觉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筑牢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信念、对中国共产党的信赖、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以坚定的理想信念打好精神之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在复杂的风险挑战环境中经得起考验,能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的舞台上敢担当善作为有贡献。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4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