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施若杰(José Medeiros da Silva)/文 李靖/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来源

发布时间:2023-07-25
字体: 打印
分享:
  要了解中国在过去一百年里克服的重大挑战,就有必要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同样,要了解中国当前的情况,就必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本文旨在阐释构成这一思想的三个来源,并就其对中国共产党、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当今世界的重要性进行思考。值得注意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像一个活生生的有机体,仍处于不断发展之中。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来源有三个方面,分别是博大精深和坚韧不拔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在其百年历程中所积累的丰富的革命经验和治理经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的理论和实践积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
  中华文明之所以能绵延数千载而不绝,得益于它适应时代变迁和环境变化的能力。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文明饱经沧桑,经历过许多辉煌时期,如汉朝和唐朝,也经历过诸如清王朝最后几年那样的暗淡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牢固树立了一套独特的价值观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人民凭借这套价值观来驾驭生活,面对挑战,自我更新,继续他们漫长的文明征程。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价值观是人类在认识、改造自然和社会的过程中产生与发挥作用的。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由于其自然条件和发展历程不同,产生和形成的核心价值观也各有特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以下亮点:自古以来就认识到宇宙的浩瀚无垠与人类的局限性;细致地了解并把握自然循环和社会运作规律;重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创造了独特的文字、完备的历史记录,培育和传承了一种在诗意、哲学和实践方面具有崇高价值的文化;重视辛勤付出和科学知识;培养仁爱、和平与友谊的精神;具有战略思维;管理广阔领土和庞大人口的能力;意识到优秀的治理者具备努力拼搏以实现保卫国家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这两个目标的能力;处理和解决庞大复杂问题的能力,比如中国在古代解决了水患问题,如今又消除了极端贫困。
  在《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篇文献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始终占据着重要位置。这对于赓续中华文明、增进中国人高度的文化自信至关重要。此外,它还有助于增强中国人民对国家发展方向和实现祖国统一的伟大梦想的信心。
  21世纪的粮食危机、人口危机、能源危机、环境危机制约了文明的发展。因此,人民、国家乃至文明之间的对话是实现共同繁荣、以和平方式解决潜在冲突的关键一步。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主张“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并指出“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就可以实现文明和谐”。
  和平理念和追求人类的和谐关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两大特点。中国外交政策的指导原则之一就是实现和平崛起。近年来,中国通过提出一系列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倡议,例如“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使这一理念得到了展现。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
  自1921年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始终致力于恢复国家主权和改善人民生活。在清朝末年和中华民国初期,中国社会内部四分五裂,部分领土被外国列强侵占。1924年,孙中山在《三民主义》的“第一讲(一月二十七日)”中这样描述中国当时的状况:“(中国)是世界上最贫弱的国家……我们的地位在此时最为危险。如果再不留心提倡民族主义,结合四万万人成一个坚固的民族,中国便有亡国灭种之忧。”
  孙中山生动地传达了中国所面临的艰难局面;尽管清朝已经灭亡,新成立的共和国却无法实现国家的统一,也未能阻止中国在香港被割让给英国后遭受屈辱的进程。中国参与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但在巴黎和会上,中国却遭受了彻底的羞辱。这次外交失败向众多中国人展示了重建国家之路的艰难。五四运动所提出的口号既是新的民族意识的觉醒,也是对共同抵御外侮的呼吁。
  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担负起了重要的历史使命:实现青年的理想与追求、掌握内战制胜的法宝、找到了一条将国家归还给人民的道路。1949年10月1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之际,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传达了中国人民在那个历史时刻内心深处最深层的诉求。
  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开始,中国的国家治理面临着新的挑战:捍卫国家主权、统一饱受内战摧残的国家、满足五亿多人口的基本需求。在经历了一段艰辛探索和曲折发展的历史时期,适应了极为不利的国际环境后,中国共产党在邓小平的领导下成功找到了应对方案。
  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生产力得到了总体跃升,中国的经济面貌也随之而改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国力日益强盛,中国迈出了新的步伐,解决了旧有的问题。1997年香港回归和1999年澳门回归,不仅使中国摆脱了最后两个控制中国部分领土的欧洲国家的影响,更是中国恢复主权、洗刷百年国耻的象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一系列伟大的成就,经济加速发展,人民迅速富裕起来,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与此同时,影响中国发展的外部威胁主要来自美国霸权主义势力的推进和主张自由民主模式必胜的意识形态,如“历史终结论”。
  在这个内外充满重大挑战的时代背景下,2012年11月,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当选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与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一同参观了《复兴之路》展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这个充满象征意义的场所,习近平总书记谈论了中国共产党走过的道路,并阐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总体思路。分两步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中长期规划。众所周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指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下,中国共产党已经成功解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因此,中国需要探索新的方法来妥善应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挑战。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写入党章。
  2022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大会审议并一致通过了十九届中央委员会提出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在意识形态领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条主线就是重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由此可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是对党百年历史经验的延续,更是对其最先进和最现代的表达。
将马克思主义应用于中国现实的成果
  对社会主义话题感兴趣的巴西人经常提出这样一些问题:“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吗?”“中国真的遵循马克思主义吗?”“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和实践成就在中国之外也有用吗?”诚然,这些问题本身十分重要,同时它们也反映出巴西人民对于中国共产党如何在历史上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和文明实际相结合的认知非常有限,或者只局限于一小部分知识分子群体。幸运的是,巴西人今后对此领域的了解将更加深入。这是因为,有越来越多的巴西学者对学习中国,研究中华文明、中国共产党以及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研究机构的数量也在日益增加。
  针对第一个问题,即中国是否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1987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就明确指出,尽管中国已经是社会主义国家,但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次代表大会之后的30多年里,中国在经济、科技、文化和社会领域取得的实际成就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2021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国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并消除了极端贫困。只需看看中国在过去百年中所经历的困难以及其庞大的人口规模,就能明白消除极端贫困是一项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伟大成就。这无疑是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历史中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常说,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带到了中国。确实,马克思列宁主义来到中国最重要的成果就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那时起,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理念就在中国广泛传播,并在应用中不断发展,实现理论创新。实际上,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便从未停止过在中国推动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应用。当今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如此广泛地学习、研究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学习马克思主义已经成为中国几乎所有政治领导人和近一亿党员的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除了在各大高校和军事学院的日常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还深入贯彻在各种科研机构的研究领域。
  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三次集体学习时讲话的主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必须立足中国、放眼世界,保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锲而不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使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马克思主义就是我们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参天大树之根本,就是我们党和人民不断奋进的万里长河之泉源。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
  自1921年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从未背弃过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当前阶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最为先进的表达。它不仅为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推进开辟了新的局面,也为在世界范围推进社会主义开辟了新的视野。
  在苏联解体以及东欧多个国家放弃社会主义道路之后,许多政治家和学者将美国推崇的经济和文化上的新自由主义视为社会发展唯一且终极的选择,尤其是在西方国家。然而,中国并没有屈服,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发展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中国通过实际行动证明了“历史终结论”的谬误,并坚决反对霸权主义,为发展中国家和全人类的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
  (作者系浙江外国语学院教授、巴西研究中心主任)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