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孟鑫: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3-07-13
字体: 打印
分享:

党的二十大指出:我们党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集中体现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九大、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概括了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这一判断表明,经过不断探索和创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内容丰富、系统完备的科学理论体系,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

一、确立了鲜明的思想主题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题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思想的所有理论观点都围绕这一主题展开。之所以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理论主题,是因为这一主题决定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前途和命运,决定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景和未来。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取得的根本成就

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作为分析中国前途命运和世界发展态势的思想武器,在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神圣使命的历史进程中,相继提出了建立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系统理论主张,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等多个重要阶段,终于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找到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途径。因此,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伟大梦想而持续奋斗的坚定信念。而在新时代新征程,带领党和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则是这一思想承接发展基础、坚持守正创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做出的坚定抉择。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选择

现代化是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发展目标。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做出了自己的回答: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必须坚持的重大原则之一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说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探索出的不同于西方模式的崭新现代化道路,它不但为中国走向现代化提供了有效途径,而且为其他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新选择。这一思想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指导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探索出崭新原则理念和创新实践举措,为发展中国家推动现代化进程提供了诸多启示。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肩负的重要历史使命。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为了这一伟大事业,党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辛曲折的百年探索。这一历程深刻揭示,我们党之所以能够承担起其他政治力量无法承担的民族复兴历史重任,并且在各种严峻挑战中能够不断推进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党能够保持历史定力。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风险挑战,无论走过什么样的曲折道路,我们都能坚守社会主义方向,坚持民族复兴的目标。在新的历史阶段,国内改革发展稳定面临复杂局面,国际局势处于动荡变革期,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任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对党的理论创新提出新要求。这一思想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科学行动指南,系统阐明了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方位、科学内涵、战略步骤、实现路径等核心问题,为党和人民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习近平指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这一重要判断揭示了这一思想承接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责任和使命,坚定不移地带领党和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接力奋斗的坚定信念。

二、构建了科学的理论体系

理论价值在于回答问题并指导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并形成科学的理论体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体系构建,应根据这一思想围绕主题所阐述的基本观点及其内在关系来考虑。这些观点包括关于基本国情、历史任务、根本立场、基本原则、战略举措、发展动力、发展布局、重要保障、根本保证、思想方法等方面的认识和主张。经过不断发展完善,这些思想观点之间已经建立了严密的逻辑关系和完整的体系结构。总体上看,将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的基本内容进行归类分析后,可将其归纳为四个理论板块:基本国情、发展目标、行动纲领、保障条件。

(一)判断基本国情

这一思想对基本国情的判断包括三方面。首先,科学确定国家发展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的崭新历史起点。这一判断意味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开启了新的历史进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同时也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其次,全面把握国家发展的现实状况。一方面,成就巨大。新时代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持续推进,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两大领域均取得新成就,谱写新篇章,为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提供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另一方面,问题集中。当前,国家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凸显,改革发展稳定仍然面临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仍然存在多发性和顽固性问题、国际变局中存在诸多挑战。再次,准确判断当前的社会主要矛盾: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个论断,反映了我国发展的实际状况,揭示了制约我国发展的症结所在,指明了解决当代中国发展问题的根本着力点。这些关于新时代基本国情和发展状况的科学判断,为我们党确定科学的发展目标,制定有效的行动纲领,更好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提供了基本依据。

(二)确立发展目标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明确了总任务的基础上,如何根据基本国情为国家确定发展目标并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我们党为此进行了多年接力探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既高瞻远瞩又脚踏实地的思想作风和实践品格。

习近平提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的发展目标,以及新两步走的发展战略——“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个开创性的现代化目标和战略,它的现实基础是在2010年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基于这一现实国情,习近平充实和提升了原有的现代化目标和战略。一是提前时间——邓小平提出的2050年基本现代化的目标将在2035年提前实现;二是提高目标——把邓小平确定的2050年基本现代化的目标提升为建成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三是丰富内涵——在现代化强国的内在要求中加入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内涵。党的二十大又对现代化强国的内涵进行了丰富和拓展:把我国建设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个表述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认识进行了丰富和提升,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提升为综合国力,从主要注重国内发展要求拓展为国内和国际两大领域的发展要求,充分展现了这一思想作为党的科学理论对我国现代化和民族复兴历史进程的科学指引和深刻影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崭新的奋斗目标,作出创新的战略安排,深化了邓小平三步走的战略思想,提升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同时也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的光明前景。

(三)制定行动纲领

这一思想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制定了科学系统的行动纲领,为推进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其核心内容包括对内部署和对外战略两方面:在对内部署方面,主要是从领导力量、战略举措、发展动力、发展理念、发展布局等方面确定了行动纲领;在对外战略方面,主要是从走和平发展道路、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确定了行动纲领。总体上看,内外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构建起系统完整的促进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和实践策略。

第一,在对内部署方面。这一思想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制定的各项对内部署之间的基本逻辑关系是:在明确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最高领导力量的基础上,首先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确定战略举措,然后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确定前进动力,进而创新发展理念,并在新理念引领下推进事业发展新布局。

一是明确最高领导力量。这一思想总结历史经验并遵循现实要求,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此判断深刻表明,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事业是内在统一的,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保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政治原则。二是创新制度发展战略举措。习近平提出了通过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新论断,创新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途径和举措,明确指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三是确定国家发展动力。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深度和广度进军,是习近平为新时代的中国确定的根本发展动力。在总结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基础上,他明确强调,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四是形成新发展理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和新思考。这些新理念贯穿着强烈的发展意识和问题导向,丰富了发展的内涵,拓展了发展的视野,明确了发展的新要求。其中既包含着人类社会对于发展问题的共同认识和普遍要求,也彰显了我们党关于发展问题的独到见解和创新举措。五是完善事业发展布局。习近平带领我们党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为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设计了科学布局,明确指出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这种设计和安排,体现了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认识在持续深化和不断提升。其中,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统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明确了新时代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重点领域和主攻目标,是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的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

第二,在对外战略方面。这一思想为改善提升国家发展的外部环境所制定的各项对外战略之间的基本逻辑关系是:通过选择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进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国际关系发展提供崭新目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创造良好外部条件。

一是走和平发展道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推动和平发展促进民族复兴为主线,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借鉴世界其他国家发展历史经验,深化拓展党和国家的对外战略,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提出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主张,这是我们党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国家根本利益要求做出的战略抉择。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是权宜之计,更不是外交辞令,而是从历史、现实、未来的客观判断中得出的结论。二是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是中国共产党在人类社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十字路口之际,对于国际关系向何处去这一时代之问做出的科学回答。其核心要义是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新型国际关系之,是指在遵循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基础上,通过平等协商,构建国家之间的新型关系。其中,相互尊重是前提、公平正义是准则、合作共赢是目的。这种新型国际关系的实质是,国家之间在坚持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基础上发展合作关系。三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顾名思义,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 这是习近平代表中国共产党人对世界之问做出的中国回答,是站在人类历史发展未来趋势的高度,提出的推动人类走向光明前景的重要思想。其核心就是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提升了我国的和平发展战略,反映了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明确了人类社会发展走向,为解决人类向何处去这一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四)提供保障条件

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必然需要坚实基础和强大力量作为保障条件。这一思想对此进行了系统论述和科学部署。通过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加强党的建设,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坚强领导核心和强大领导力量;通过提升维护国家安全能力,推进国家安全体系现代化,维护社会稳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坚实根基和发展前提;通过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战略支撑和安全保证;通过推动一国两制”“和平统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建坚实基础和美好未来。

一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为领导力量的执政党至关重要,采取什么方式保持执政党的强大领导力同样至关重要。通过推进自我革命保持党的强大生命力和领导力是这一思想提出的根本要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推动党内风气明显好转、党的执政能力显著提升;强调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必须推动党的自我革命。全党必须牢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 二是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 习近平在把握国家安全形势新变化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完善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思想。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是对国家安全理论的重大创新。尤其是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专章论述如何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以及如何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问题,表明这一思想从战略高度、全局视野看待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对新时代的国家安全体系建设进行了顶层设计、战略谋划。三是建成世界一流军队。面对世界之变和时代之变,不断加强军队建设才能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战略支撑和安全保证,这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要求。我们党的战略决策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这样的强军目标,凸显了国际形势和国内环境的深刻变化,体现了时代发展对军队建设的新要求,也展现了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宏伟目标的根本要求。四是推动祖国统一。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一国两制作为实现祖国统一的一项重要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创举。习近平关于一国两制和国家统一提出了重要观点和创新主张,为保持港澳繁荣稳定和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提供了基本原则和根本遵循。

三、形成了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

按照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要求,运用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和解决中国问题,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宝贵财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为根本指导,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赋予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以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党的二十大首次概括了这一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其中蕴含的坚定的价值立场、科学的实践观点和丰富的思想方法,是对这一思想所坚持和运用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概括和高度凝练。

(一)坚定的价值立场

立场问题是理论的根本问题,其核心就是为了谁的问题。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价值立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坚持人民立场,是由党的性质、宗旨和政治属性决定的。这一思想体现了坚定的人民立场,始终坚持人民至上。首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我们党一切努力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秉持为人民服务、维护人民利益、增进人民福祉的宗旨,这一思想一直将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推进国家发展的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永远把人民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习近平多次强调: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其次,坚持一切依靠人民。人民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坚持人民主体地位,重在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创新精神。这一思想要求全党要深刻认识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再次,坚持一切来自人民。习近平提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的重要判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党的执政地位的获得和长期执政的巩固必须要靠人民的支持,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成败得失要由人民来检验和评判。

(二)科学的实践观点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这一思想作为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典范,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世界、分析现实、认识问题,并将其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地形成了中国化时代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主要体现为以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为代表的实践观点等方面。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精华的集中概括,体现了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的高度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和根本方法,也是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核心。邓小平认为: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 实事求是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不断变化发展的客观现实出发,去认识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的规律性,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的要求。这个基本原理体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思维和工作方法上,就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习近平指出:我们过去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靠实事求是。今天,我们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还是要靠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承并发展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形成了具有时代特点的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风,其突出表现是在坚持科学性基础上重视实践性,并将其贯彻于新时代党治国理政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中。

(三)丰富的思想方法

这一思想围绕新时代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理论主题,集中体现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在怎么看的基础上提出怎么办,为推进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有效思想武器和丰富工作方法,展现了其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例如,坚持自信自立,强调坚定历史自信,把握历史主动,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志不改、道不变,坚持理论自信思想自主,把适合自己国情的道路走稳走实。坚持守正创新,强调在把握事物本质和客观规律的同时,坚守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判断不动摇,推动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坚持问题导向,强调理论的根本任务就是回答问题并指导解决问题,明确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 。坚持系统观念,习近平特别指出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他要求全党要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为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提供科学思维方法。坚持胸怀天下,强调立足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在深刻洞悉世界大势和科学把握时代潮流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的崇高事业。

综上所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内与国际等多重视角对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做出了全面深入的回答,提出了创新的思想观点,形成了相互贯通、逻辑严密、系统完备、结构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在持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过程中,我们的事业还会取得新成就,也会面临新问题和新挑战,我们党还有许多重大课题需要进行新探索,做出进一步回答,这意味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科学理论体系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进程中必然会有更新的丰富和发展。

 

文章来源:《理论视野》2023年第1

网络编辑:静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