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对于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为奋进新征程凝心聚力,具有重大意义。这次主题教育要求全面系统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观点、科学体系,把握好这一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各项工作。全面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做到整体把握、融会贯通,是主题教育“学思想”的主要任务。
一、全面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走深走实的发展需要
这次主题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突出学习领会这一思想的科学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 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历经十年发展历程,聚焦科学体系深化理论武装,体现了理论武装紧密跟进理论创新的内在逻辑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是实现伟大变革、取得伟大成就、经历伟大飞跃的新时代,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实现新的飞跃的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不断推进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的过程中,持续抓好新时代党的理论武装,使得二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第一,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二十届中央政治局于2023年3月30日就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了第四次集体学习,目的是在主题教育中为全党发挥示范作用,推动全党在主题教育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打牢思想理论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新征程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根本要求”,“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是我们党创造历史、成就辉煌的一条重要经验。”[1]新时代新征程,“要实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战略目标,迫切需要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历经十年的发展历程,在这一历程中,理论武装与理论创新一体推进。十年来,全党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与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步伐同时前进,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要看到,理论创新无止境,理论武装不能停步,任务依然艰巨。这次主题教育确定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题,就是要站在新的起点上,坚持更高的标准,推动全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不断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向深入。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从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接续提出,到科学体系的逐步形成,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精准提炼,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这次主题教育紧紧围绕基本观点、科学体系进行理论武装,体现了理论创新发展逻辑与理论武装重点内容的统一。
第二,全面学习领会科学体系,指明了深化理论武装的重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重大成果的创立和形成,都是以科学体系的形成为基本条件的。科学体系的形成,表明了创新理论有重大问题为主题,有严密的逻辑为脉络,有一系列基本观点为支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十年的发展进程中,著作论述越来越厚重,思想成果越来越丰富,生长为一棵郁郁葱葱的大树,呈现出由深深的树根、茁壮的树干、繁盛的树枝、茂密的树叶组成的有机整体。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要读原著、学原文,全面系统地学习掌握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又要建立起这些主要内容的系统联系、内在逻辑,整体把握这一思想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重大成果的创立和形成,都是以核心要义的凝练为重要标志的。核心要义的凝练,表明了创新理论有独到的思想成果,有富于时代特征的哲学思想。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及立场观点方法,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形成了“六个必须坚持”的立场观点方法。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把握这一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这是科学体系的精髓。
第三,聚焦科学体系深化理论武装,对这次主题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这次主题教育要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其中,学思想是前提和基础。突出科学体系学思想,要在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上得到体现和贯彻。
一是要在全面领会科学体系的基础上强党性,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改造主观世界,从科学体系的广度和深度上,深刻领会这一思想关于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思想境界、加强党性锻炼等一系列要求,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二是要在全面领会科学体系的基础上重实践,自觉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全面的科学体系指导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用深邃的哲学思想观察、把握、引领复杂多变的时代,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中存在的各种矛盾问题。
三是要在全面领会科学体系的基础上建新功,要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汲取奋发进取的智慧和力量,熟练掌握其中蕴含的领导方法、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充分运用科学体系的学习成果,不断提高履职尽责的能力和水平,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
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丰富、底蕴深邃、实践性强,着重学习领会这一思想的科学体系和核心要义,就能掌握科学理论的“纲”和“魂”
科学体系呈现科学理论的逻辑结构,起着纲举目张的作用。科学体系犹如一张理论之“网”,一个个理论节点编织成了结构清晰、逻辑分明的思想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十分丰富,掌握这一思想的科学体系,就能从宏观上、整体上、全局上把握这一思想。习近平指出:“对各领域提出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对各方面工作提出的具体要求,都要放在整个科学体系中来认识和把握,避免碎片化、片面性,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1]
核心要义体现科学理论的哲学精髓,是立场观点方法的结晶。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凡是“精髓”就已经达到哲学层面,进入哲学境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博大精深,其精髓要义就是植根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及立场观点方法之中、坚持党的思想路线、体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创新发展的“六个必须坚持”。精髓要义包含在核心要义之内,是具体的理论观点的核心支持和生长基因。习近平指出,“只有准确把握包括‘六个必须坚持’在内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才能更好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要义,才能把思想方法搞对头”。[1]
3. 全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就有了更为明确的遵循、更为有效的武器
掌握科学体系是深刻领悟“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的理论基础。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是开展这次主题教育的根本任务。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我们党锻造成一块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坚硬钢铁,关键是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全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就能够更加自觉、更加深入地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两个确立”建立在理论自觉、理论自信的基础上。
掌握科学体系是全党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的理论建设。如何始终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是我们党要解决好的“六个如何始终”大党独有难题之一。要依靠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依靠全党共同的理想信念,依靠党的严密的组织体系,依靠党的严明的纪律,前提性基础性的是依靠全党思想高度统一。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是始终做到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的根本保证。掌握科学体系,就能进一步加深对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认识,进一步增强全党凝心铸魂的效果。
掌握科学体系是新征程开创新的伟业的理论武装。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令人鼓舞、催人奋进,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这次主题教育,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大举措,对于统一全党思想、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征程开创新伟业,搞好理论武装如同继续加油、持续充电,是夺取新的伟大胜利的思想动员、必要准备。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面对各种不确定难预料的风险挑战,应该怎么看、怎么办、怎么干,摆在全党和各级领导干部面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的科学指导、精神动力。
二、全面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及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整体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
科学体系建立在一系列创新观点之上,存在于丰富厚重的思想内容之中。概括提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首先要全面学习、深刻领悟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
1. 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历史逻辑是统一的,理论的科学体系存在于实践和历史的逻辑之中
党的创新理论来自于实践、植根于历史,在指导实践的发展过程中、在创造历史的演进过程中,呈现出理论的逻辑,展现为科学的体系。研读《习近平著作选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最重要、最基本的著作,在开卷篇后按时间顺序编排,每一篇都是新时代理论创新“大写的脚印”,都是新时代伟大变革的历史记载。《习近平著作选读》既是新时代十年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的“一面镜子”,也是一幅徐徐展开的创新理论科学体系图。研读《习近平著作选读》,就能够更加深入地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是怎样从观点的提出、思想的深化到体系的形成、逻辑的完备,是怎样既有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的回答,又有根据新的实践对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等各方面作出的新的理论概括和战略引领。
2. 新时代十年党的理论创新形成的系列重大成果,构成了科学体系的“四梁八柱”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方方面面,构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十九大、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概括了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2](P17)《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2023年版)》指出:“党的二十大提出‘六个必须坚持’,概括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3](P9-10)我们既要全面系统地学习掌握这些主要内容和立场观点方法,又要整体把握这一思想的科学体系,在掌握主要内容和立场观点方法的基础上把握科学体系,在把握科学体系的层面上掌握主要内容和立场观点方法,做到融会贯通。
3. 深入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时代课题,构成了科学体系的主线
党的创新理论是在围绕回答重大问题中发展起来并构成科学体系的。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和实践新要求,迫切需要我们党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入回答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党治国理政的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党的十九大提出必须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将重大时代课题进一步表述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就是对这些重大时代课题的系统回答。
党的二十大提出“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2](P17)的表述,可以说,在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中,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是总课题,其他重大时代课题都是这个总课题的展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名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定位,本身就表明了这一思想的主题主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时代课题,是高度统一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都是围绕着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总的重大时代课题展开的。
4.“两个结合”根本途径,构成了科学体系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两个结合”。《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明确指出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强调,只有“两个结合”,“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2](P17)党的二十大后,习近平在河南安阳考察时指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是‘两个结合’”。[4]
“两个结合”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也是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途径。“两个结合”的过程及结果,赋予了这一思想科学体系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着眼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这就使得无论是创新理论内容还是科学理论体系,都洋溢着新时代中国的鲜活气息,都表现出习近平在百年大变局下的深邃思考。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准确把握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的高度契合性,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这样就能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
5.“六个必须坚持”的立场观点方法,构成了科学体系的精髓
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把握这一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的“六个必须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体现,是这一思想的精髓要义。
党的奋斗历程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包含着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成为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灵魂。党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世界观和方法论方面的宝贵结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第三个历史决议总结“十个坚持”作为党的百年积累的宝贵经验、创造的精神财富,其中也包括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思想。党的二十大要求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作出“六个必须坚持”的系统概括。“六个必须坚持”凝结着这一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及立场观点方法的精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时代精神的精华”。
6. 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涵盖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方面面,构成了科学体系思想鲜明、创新性强、逻辑严密、系统全面的一系列基本观点
根据“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根据二十大报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2023年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等,这里试图从如下方面理解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及基本观点。
关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主要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的领导制度是我国的根本领导制度,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最高政治原则等基本观点。
关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主要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等基本观点。
关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任务。主要包括党的中心任务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正确处理好一系列重大关系等基本观点。
关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主要包括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等基本观点。
关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安排。主要包括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新的一大步;进入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发展阶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大跨越;分两步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等基本观点。
关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动力。主要包括新时代改革开放实现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改革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等基本观点。
关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保障。主要包括全面依法治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等基本观点。
关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保证。主要包括勇于自我革命是党最鲜明的品格和最大的优势,依靠党的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率,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伟大实践,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等基本观点。
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主要包括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等基本观点。
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科技人才支撑。主要包括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等基本观点。
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主要包括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定制度自信首先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信,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等基本观点。
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主要包括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举精神旗帜、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是当代中国文艺的崇高使命,在互联网这个战场上,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国家政治安全、文化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等基本观点。
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主要包括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等基本观点。
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主要包括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等基本观点。
关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安全保障。主要包括统筹发展和安全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等基本观点。
关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支撑。主要包括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建军之本、强军之魂,军委主席负责制是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制度,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全面提高新时代备战打仗能力,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确保掌握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战略主动,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等基本观点。
关于新时代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主要包括“一国两制”完全行得通、办得到、得人心,有强大生命力;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民族复兴的题中之义;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等基本观点。
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主要包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应对人类共同挑战、建设更加繁荣美好世界的人间正道,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等基本观点。
关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斗争。主要包括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党和人民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等基本观点。
关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总钥匙’。”[5]“六个必须坚持”就是这样一把“总钥匙”。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及其立场观点方法,是科学体系“活的灵魂”。“六个必须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的精辟概括。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唯物史观的丰富和发展;必须坚持自信自立,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之魂;必须坚持守正创新,深入揭示了实践和理论发展的规律;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是新时代实现伟大变革的重要方法论;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必须坚持胸怀天下,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宽阔胸襟和高远境界。学懂学会、融会贯通“六个必须坚持”,不仅是在世界观和方法论上、在立场观点方法上立起了“主心骨”、有了“定盘星”,而且是提高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的基本途径。全面掌握“六个必须坚持”,就能把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转化为思想武器,认识问题才站得高,分析问题才看得深。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在继续,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不是完成时,不是封闭式,而是在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进程中更加丰富完善。
(作者简介:颜晓峰,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分教指委主任委员)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3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