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刘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国际传播的价值定位、机遇条件与实践方略

发布时间:2023-03-16
字体: 打印
分享:
  2017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九大,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道写入党章,明确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指导思想地位。探讨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的国际传播问题,意义重大。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国际传播的价值定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的理论应答,也是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科学指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国际传播既具有理论价值,也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1.有利于拓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视角
  当前学术界对于这一思想从形成背景、基本内容、科学体系、主要特征以及历史地位等方面进行了热烈的探讨。比如在基本内容方面,邸乘光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分成基本思想理论、基本方针方略、具体理论政策三个层面[1]。也有学者从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角度来探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王骏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由两大架构所构成,即党中央强国方略和构建中国与世界命运共同体思想[2],这一解读突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于国家治理的指导意义以及其显著的时代性、包容性特征。也有学者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所强调的“八个明确”和十四条坚持”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内容。秦刚认为,“八个明确”着重阐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着重说明的是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问题;“十四个坚持”则着重阐明在新时代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谋划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蓝图,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方略体系[3]。
  从总体上看,当前学术界广泛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主线,把实现中国梦作为奋斗目标,把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重要方略、把新发展理念作为发展航标,把“五位一体”发展布局作为总布局,深入推进国防以及军队建设,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军队战略以及外交战略,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同时,学术界也普遍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时代性等特点,是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行动指南。
  可以说,当前学术界对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说,对于如何推进这一思想国际传播的研究关注度不够。此外,探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国际传播问题,也会涉及到该思想理论的基本问题研究。因此,从国际传播的维度来探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能够为这些基本理论问题的深入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2.有利于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模式”的科学认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现代化建设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崛起、活力的中国与衰落、滞涨的西方形成鲜明的对比。当前国内学术界、理论界的主流观点认为中国模式具有显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属性。程恩富认为,“中国模式”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赋予了鲜明的中国特色;既坚持了社会主义的一般规律,又反映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殊性。中国模式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中国实现形式”,中国模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4]陈曙光认为,中国模式的社会主义属性是其重要的确定性[5]。从某种意义而言,中国模式可以理解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模式,既包括发展模式,也包括制度模式和改革模式。纵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各项建设成就,从本质上来看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指引的结果。然而,在西方社会,对于中国模式则存在多种解读。一些学者认为中国模式具有社会主义属性,但是还有不少学者对于“中国模式”存在误读与曲解。如黄亚生在《“中国模式”到底有多独特》一书中认为,“中国发展的方向和原则并没有任何独特之处……所谓的‘中国模式’并不独特:在大的原则问题上,中国如果要成功,必须和西方的体制接轨”[6]。
  习近平曾强调指出:“邓小平同志为它确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这篇大文章上都写下精彩的篇章。现在,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7]可以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逻辑主线,也是在新的历史征程中实现更好治国理政的道路遵循。“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位一体”整体布局、新发展理念等都是紧密围绕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提出。从某种意义而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模式”在当代中国思想理论层面的显著体现。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国际传播,将会加强对该思想的对外话语阐释、优化话语传播,有利于西方更好地了解中国模式的“社会主义属性”,减少误读与曲解。
  3.有利于彰显“中国方案”的独特魅力,推进全球治理
  西方主要的治理理论基本上是西方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逻辑反映,未能突破资本主义本身“趋利避害”的现代性窠臼,其本质还在于最大程度维护资产阶级的全球利益,是“治标”之理论。当前,西方国家在治理思想创新上较为乏力,全球治理陷入困境。随着中国与世界的交往日益紧密,全球治理日益成为我国实现国家利益的重要途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极为关注的问题。在推进全球治理方面,2013年3月,习近平在俄罗斯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时指出:“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8]2015年9月,习近平在参加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时进一步强调,要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9]。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及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核心方案,它着眼了人类社会的共同利益,重视并努力维护各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平等发展权利与机会,力求共享人类发展成果,有效契合了国际社会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共同愿望,为世界各国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明确了路径。
  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国际传播,将会进一步丰富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及共建共享共商理念话语的国际表达,比如会更加积极运用国际会议场合,深入阐释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世界价值;会积极探讨如何优化这些理念话语的表达方式,以更好地让海外受众理解;也会努力运用多种传播渠道和手段,使这些理念话语能够实现广泛而又精准的传播;此外,也会注重这些理念的话语实践。总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国际传播,将会有助于海外更好地理解“中国方案”的要义与精髓,增强“中国方案”对于海外受众的吸引力以及感召力,从而更好地助力全球治理。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国际传播的机遇与条件
  从传播学的视角看,对于任何信息的传播而言,都需要满足一定的传播条件,否则,传播就无法实现。从当前现实来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国际传播具备战略机遇以及相应条件。
  1.和平发展与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并未改变、中国硬实力显著增强,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国际传播提供了历史契机
  自20世纪40年代二战结束,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从当前世界大格局来看,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并未发生改变。从政治领域看,随着20世纪90年代东欧剧变以及苏联解体,美苏两极格局彻底瓦解,与此同时,第三世界的兴起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多极化成了国际政治格局发展的新趋向,追求并维护和平是全人类的共同愿望。再者,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的交往日益加深,世界各国逐渐摆脱了自然因素以及人文因素的差异与影响而日益融为一个有机体。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各国之间的共同利益也日益交融。加强交往与合作,不断扩大共同利益,努力实现共赢,是当今国际社会的价值追求。总之,和平与发展、合作与共赢是当今世界的潮流。这显然有利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国际传播。
  然而当今的时代发展潮流仅是有利于这一思想国际传播的重要契机之一。思想、理念毕竟属于文化层面,属于软实力的重要构成部分。软实力与硬实力紧密关联,软实力的消长与发挥,都需要以国家的硬实力作为基础与后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国际传播的感召力、影响力的提升,必然需要以经济、科技与军事实力为核心的强大国家硬实力作为支撑。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经济、科技、军事等各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从2010年开始,中国的GDP总量一直稳居世界第二位。伴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的军事实力、科技实力也有明显提升。国家的军事科技尖端领域新成果集群式涌现,国家也加大了科技创新投入,高质量科研论文的数量,高技术制造附加值都有显著增加,国家整体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高,中国整体的科技水平与国家先进水平的差距渐趋缩小,一些领域已逐步迈入世界先进行列。日益增强的国家硬实力,使中国在国际上影响力日益扩大。作为新兴的经济体、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国际社会许多政治议题都需要倚重中国的力量才能有效地推动与解决。此外,中国所广泛参与的全球与区域性合作已被国际社会看作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和平与发展、合作与共赢的时代潮流以及中国的国家硬实力不断增强的时代背景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对外传播,显然具备有利的契机。
  2.中国主流媒体国际传播力的提升、政治话语国际传播经验的积累,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国际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
  近些年来,我国主流媒体在国际传播力建设上取得了显著成就。比如中国网络电视台(CNTV)就在国外建立了镜像站点,直接为境外用户提供服务,同时进驻国际知名的新媒体平台如YouTube等视频网站、Facebook、Twitter等社交媒体,基本形成电视荧屏、社交媒体与客户终端等平台联动的境外传播格局,极大地提高了我国主流媒体的传播能力。对于主流媒体而言,宣传意识形态、政治话语是其最重要的使命之一,中国主流媒体的国际传播力的提升,显然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国际传播提供了良好条件。
  此外,当前,我国的学术界积极与国际学术界交流、对话。我国也积极通过参与国际事务、强化对外援助等方式,促进“新兴大国关系”“新安全观”“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商共建共享”等许多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话语的国际认同。比如,在对外援助方面,近年来,中国进一步优化了对外援助的战略举措,不仅扩大了对外援助的规模,而且更加关注气候变化、减贫与可持续发展等重点领域,尤其值得指出的是2014年中国将减贫纳入到对外援助的工作范畴,不仅同非洲联盟发布了《中非减贫合作纲要》,而且还提出了首个东亚减贫合作倡议。这些举措的提出与实施,显然有利于国外民众体会到中国所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增强对中国的好感。正是因为国际社会对中国政府所做努力的理解与认同,2017年9月联合国大会已通过决议,将“共商共建共享”的话语理念纳入于全球经济治理[10]。可以说,目前我国已积累了出口思想、贡献智慧、输出话语的有益经验。这些有益的传播经验,无疑有利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国际传播。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具有显著的中国性,同时也具有鲜明的世界性,积极关照当今国际社会现实,具备实现国际传播的内在条件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显著的中国性。中国性集中体现在这一思想既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意蕴,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也能够有效推动我国的国家治理;除了中国性之外,这一思想也具有鲜明的世界性特征。世界性包含着两成含义,一是相对于世界性难题而言,二是相对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发展而言[11]。这一思想能够为国际问题的解决提供有益的参考借鉴,它是中国性与世界性的有机统一。无论是中国梦、“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还是“五大发展”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新兴大国关系等新思想,都能体现这一特征。我们可以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战略目标为例来展开分析。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的不仅是“小康”,而且更重要的也更难做到的是“全面”。不仅要包括农村的全面小康,也包括革命老区以及贫困的地区的小康。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推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过程中,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以精准识别、精准帮扶以及精准管理为核心的精准扶贫,使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根据相关研究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6年,我国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由9899万人减少至4335万人,年均减少1391万人;农村贫困发生率由10.2%下降至4.5%[12]。中国使数千万贫困人口全面脱贫,消除绝对贫困,无疑是一个壮举,是对国际减贫事业的伟大贡献。同时,脱贫的成就也间接彰显了中国现代化发展道路的正确性。可以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世界各国尤其是亚非拉的发展中国家的脱贫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而发展经济,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指向。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要使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均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到2020年翻一番,……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13]。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价值指引下,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以及国内繁杂艰巨的改革任务,我国经济发展依然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推进,不仅有利于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对于世界经济增长也带来机遇,是世界经济的重大利好。伴随着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日益增大,全世界越来越多的经济体受益于中国的发展。
  由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性与世界性的有机统一,既能助力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能促进全球经济发展以及国际社会问题的解决,显然具备国际传播的内在条件。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国际传播的实践方略
  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国际传播,强化传播主体的话语自觉,提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对外阐释力,促进政府外交、公共外交以及传播媒体的协同发力以及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智库的智力支持,直接关乎该思想国际传播目标的实现。
  1.强化传播主体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话语自觉,增强主体使命担当意识
  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国际传播而言,其传播主体既包括政治家、相关的理论工作者、新闻媒体工作者等,也包括领袖人物以及领导集体、党员领导干部以及普通民众等。只有让传播主体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积极传播者、践行者,才能扩大该思想在国外受众的影响力、感召力。笔者认为要想使话语主体成为积极的传播者与践行者,必须要强化话语主体对于该思想的话语自觉,增强主体使命担当意识。
  对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说,所谓的话语自觉是指传播主体对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种觉悟,它包括对该思想主要内容以及科学体系的深刻理解,对其价值特性以及历史地位的深度认可,从而形成强烈地对外传播该思想的使命担当意识。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从传播主体本身着手,要对不同类型的话语主体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与方法。可以以领导干部这一传播主体为例,展开论析。
  领导干部,一般具有较好的学历基础,阅读以及领悟能力相对较高。列宁曾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1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庞大的思想理论体系,要想提升领导干部的话语自觉,尤其要注重理论学习。要让这类传播主体通过系统深入的理论学习深刻体会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绝非是书斋式的静态演绎的产物,而是深植于每一寸中华大地之上,是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发展新时期出现的新形势、新问题的科学解答以及目标指引。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15]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因此,可以经常邀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领域知名的专家学者进行理论宣讲,尤其要讲深、讲透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精髓、特质以及历史地位。只有讲深讲透该思想的要义,才能使该传播主体深度理解,并增强国际传播的担当意识。当然,领导干部本身也必须要主动研读相关的重要著作,既要阅读专门的学习读物,也要阅读与该思想相关的读物,尤其是能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历程、价值意蕴的著作,增进学习的深入度。
  2.努力提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对外阐释力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极为丰富,要想实现有效传播,对外阐释好这些思想内容是极为重要的。这需要做好以下两大方面:
  首先,对外阐释必须要坚持客观性与全面性的有机统一。当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垄断了国际的话语权。西方的政府、媒体、学者往往会利用资本主义的价值立场解读当代中国的政治话语。比如对于“中国梦”,西方有媒体就曾声称,“‘中国梦’在众多许诺中显得过于宽泛,政府所做任何举措都可将其纳入为实现‘中国梦’而进行的努力之中,执政者可任意作出美好的许诺,但无需承担无法兑现承诺的后果”[16]。就我国而言,要想提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对外阐释力,传播主体首先必须要坚守自己的立场,不能成为西方话语的追随者,要增强话语勇气、话语自信,客观地对外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尤其是中国的外宣媒体以及相关的发言人,面对西方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关内容的不实解读与指责,一定要敢于“亮剑”,要务实、自信地阐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以及价值特性。在坚持客观性的同时,也必须坚持全面性。当前国外对于“中国梦”“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等理念都有所了解,但是除了这些理论话语之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还有许多经典的话语,比如“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话语、总体国家安全观、现代化强军新战略等话语,尤其是“人民为中心”价值立场话语,它深刻表征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取向。从一定意义而言,中西方治国理政理念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价值立场的不同以及由此所决定的价值目标的差异。当前,这些话语海外民众的了解程度相对较低,因此,话语主体在进行对外话语阐释中,必须坚持全面性的原则,既要深入阐释当前海外已经有所了解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话语,也要阐释海外熟识度相对较低的话语,使海外民众能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全面、理性的认识,增强该思想的国际影响力。
  其次,要加强海外受众的文化背景、语言习惯、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分析,优化对外话语的表达方式。西方国家善于通过受众分析来传播政治思想以及价值观。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曾在向国会提交的名为《战略沟通的国家框架》报告中指出:“美国政府努力与外国公众沟通和接触,这些努力取决于针对关键受众的信息、研究和分析。”[17]我们在对外表达政治思想时,往往只是简单的符号化处理,表达方式较为生硬,说教意味较浓,这难免会让海外受众认为,这只是一种“灌输”,难以增强相关政治思想在海外民众中的说服力。因此,必须要加强海外受众分析,不断优化对外话语表达方式,要增强对外话语表达的亲和性、通俗性以及生动性。此外,不仅要用中文来对外表达,也要运用英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日语等发达国家语言来表达,也要努力探索运用亚非拉各发展中国家的语言来表达,使海外受众能够更加有效地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
  3.促进政府外交、公共外交以及传播媒体的协同发力
  对于任何的思想与学说而言,要想实现国际传播、提高国际传播的有效性,必须要重视运用和拓展传播渠道。传播渠道是多样化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国际传播,必须要促进政府外交、公共外交以及传播媒体的协同发力。
  政府外交是指以国家以及政府为主体的,以维护本国国家利益为最终价值目标,具有官方的、正式的国家外交资格的对外交涉或交往的活动。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国事访问、接待外宾、双边会谈以及多边会谈等多种外交场合,介绍中国治国理政的重要理念,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进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是中国国家领导人对外交流活动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时也逐渐强化了议题设置的主动性。例如2016年的G20杭州峰会,会议把“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作为峰会主题,并设置了“创新增长方式”“更高效全球经济金融治理”“强劲的国际贸易和投资”“包容和联动式发展”四大议题板块。该会议主题以及相应议题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强调的要推动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的理念。今后,在国际舆论高度关注的场合,尤其是重要的国际组织(比如联合国)所举办的会议活动中,更要积极地加强议题设置,不失时机地介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然而政府外交往往是一种单边思维以及单边活动,其活动的范围基本限于国家元首、政府以及外交部门。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国际传播,必然需要提高传播的覆盖面,不仅需要政府外交来助推,同时也需要积极借助公共外交。所谓的公共外交,是指一个国家为了提高本国在国际上的知名度、美誉度和认同度,由中央政府或者通过授权地方政府和其他社会部门、委托本国或者外国社会行为体通过传播、公关、媒体等手段与国外公众进行双向交流,开展针对另一个国家民众的外交活动,以澄清信息、传播知识、塑造价值进而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利益的实现[18]。公共外交与政府外交是一种互补的关系,共同组成国家的整体外交。公共外交以国外公众为着力点,能够加强对对象国民众观点以及需要的认知,可以及时将对象国民众的真实想法反馈于实施公共外交的国家,为该国政府外交政策调整与完善提供参考。公共外交涉及政府系统,还涉及许多非政府组织,也涉及社会的精英以及公民个人。总体而言,公共外交的传播方式的柔和力、灵活度相对较高。积极运用公共外交手段,有利于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海外受众覆盖面的扩大,也有利于增强海外民众对该思想的正确认知。
  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当前已进入“互联网+”时代,要想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对外传播,不仅需要运用外交手段,也要更加重视传播媒体的舆论宣传作用,力求达到通俗易懂、融通中西,提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国际传播的亲和力。
  总之,政府外交、公共外交与媒体传播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国际传播的重要渠道,各传播渠道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只有积极运用这些渠道,协同发力,才能实现该思想的国际有效传播。
  4.努力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智库的智力支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智库是我国的重要智库,它专门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具有鲜明的研究、宣传、咨询、育人与打造等基本功能[19]。从当前现实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智库主要集中于党政军系统、社科院系统以及高校系统。要想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国际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智库必须要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持。对此,需要重视以下两大方面: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智库必须要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全面研究,并努力推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首先,有必要深入阐析这一思想的生成逻辑,讲清楚“源流”问题,阐析好这一思想形成的历史基础、哲学基础、文化基础、实践基础。其次,要深入调研与论证,运用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充分论证这一思想对于解决当前国内现实问题的重要指导意义,尤其要深入研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以及全面从严治党的成效,不断彰显中国政党治理、国家治理的显著优势,并深度思索这一思想对于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以及政党治理、国家治理的重大意义。要根据这些研究,创造出一批高质量的理论研究成果,并且要重视翻译工作,促进这些高质量研究成果的海外传播。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智库要加强同国外一流智库的交流与合作。首先,可以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与实践,构建智库对话平台。比如,可以围绕“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设立一个由“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和地区参与的智库对话平台。可以筹办智库大会,并将该智库大会常态化、机制化,通过智库大会的交流与互动,有利于“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和地区的相关智库人员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度理解,同时也有利于这些智库人员将相关的思考、认识反馈给本国、本地区的政府部门以及相关机构,促进“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在海外的有效传播。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智库也可以探索在国外建立分支机构,比如可以派遣一些优秀的智库人员常驻国外相关智库,深度宣讲、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理念,尤其是在能源、环保以及全球气候变化、反恐等诸多领域,深度阐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蕴含的问题解决智慧。也可以邀请海外一些智库专家学者来中国智库常驻交流,增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与实践的切身体会,减少误解与分歧。这对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国际传播的实现与提升来说,也极为有益。
  (作者系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暨科学发展观研究中心讲师,法学博士)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2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