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王岩:在发扬历史主动精神中开拓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发布时间:2022-09-28
字体: 打印
分享: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明确指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持续推动着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人民以“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精神”正在书写着新时代中国发展的伟大历史。历史主动精神既是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深入开拓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强大精神动力。当前,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同步交织、相互激荡的现实情形下,唯有充分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在掌握历史主动中时刻保持历史清醒、坚定历史自信、强化历史担当,才能战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所遭遇的种种风险挑战,进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行稳致远。

一、保持历史清醒以争取寻求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主动

保持历史清醒是确保道路正确的根本前提。所谓历史清醒,就是历史主体积极探寻历史发展规律,自觉顺应历史发展大势、明确历史方位、抓住社会主要矛盾,顺势而为,从而推动社会历史进步的主动精神。从表面来看,“历史事件似乎总的说来同样是由偶然性支配着的。但是……这种偶然性始终是受内部的隐蔽着的规律支配的,而问题只是在于发现这些规律。”基于此,马克思全面分析了人类历史上的一切旧历史观,批判了包括法国启蒙思想、英国经验主义、大陆唯理主义和以黑格尔、费尔巴哈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的以“唯神史观”“英雄史观”“精神史观”“人本史观”等为标志的唯心主义历史观,深入考察了东西方古代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演进历史,发现了人类社会从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演进的一般规律。马克思深刻地指出:“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希腊罗马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做是经济的社会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而且“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生存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而这种社会形态的更迭以及期间的社会动荡与阶级冲突,从根本上由于“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我们判断这样一个变革时代……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冲突中去解释”。故而,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从19世纪中期风起云涌的救亡图存运动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要想在当时急剧变革的时代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使中国走上适合自己的现代化道路,就必须要全面判断近代中国所处的历史阶段,准确分析当时的社会主要矛盾,从而明晰革命任务,顺应历史潮流,利用社会发展的规律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任务。当前,伴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步伐,国内外敌对势力对新时代中国的攻击与唱衰不绝于耳,为中国的现代化发展炮制了各种陷阱,诸如质疑我国政府公信力,诱导中国民众与党和政府对立、对抗的“塔西佗陷阱”;渲染“中国威胁论”和“中国霸权论”,认为中国必将掉入国强必霸的“修昔底德陷阱”;污蔑中国以一种“示弱”的方式崛起,因不主动担责而使世界陷入“金德尔伯格陷阱”等等,企图遏制中国发展,把中国现代化道路引向资本主义邪路。因此,能否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底线思维,“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开启一条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的、人民民主的、和平发展的和全球担当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直接关系到新时代中国的发展方向。总之,具有准确的历史判断从根本上要求历史主体发挥主观能动性,保持高度的历史清醒。对此,习近平也强调:“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只要把握住历史发展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奋发有为,锐意进取,人类社会就能更好前进。”其实,能否把握住历史大势关键就在于是否具有高度的历史清醒,而保持历史清醒也正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寻求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一个重要精神品质。

回顾近代中国历史,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为拯救民族危亡,使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无数仁人志士奔走呐喊,社会各阶级轮番登场,渐次出台各种救国方案,于黑暗中苦苦摸索中国的现代化之路。早在19世纪40年代,为强国御侮,以魏源为代表的有识之士就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然而其思想并未激起多大涟漪;19世纪五六十年代,为使中国摆脱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农民阶级揭竿而起,发动了规模浩大的太平天国运动,其建立起的政权终被清廷剿灭;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为“自强”“求富”,开明地主阶级发起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但也没能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1898年始,为拯救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改良中国封建制度的戊戌变法,却被守旧势力残忍扼杀;1899年,农民阶级再次发动“扶清灭洋”的义和团运动,后在清政府和八国联军的内外夹击下失败;1911年至1912年初,为彻底推翻封建帝制、建立共和政体,资产阶级发起了辛亥革命,最终革命果实却被窃取。至此,中国近代社会各阶级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艰辛探索均是昙花一现。深入分析这些社会实践会发现,无论是农民阶级、开明地主还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都因其阶级局限性等原因而无法正确判定当时的历史阶段与发展趋势,因而也就无法承担起使中国踏上现代化之路的历史重任。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并赋予了无产阶级与知识分子审视历史、把握趋势的巨大精神动能。1921年,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思想武器的中国共产党诞生,自觉肩负起了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进而带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历史使命。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审慎分析中国国情、把握历史大势,基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提出了中国的民主主义革命应当分“两步走”,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在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从而明晰了革命的目标;在考察调研中国社会各阶级状况的基础上作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动力的正确判断,充分调动了各阶级革命的积极性。同时,根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阶段来不断调整革命的策略与斗争方法,做到了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时刻保持历史清醒,所以才能洞悉局势、科学研判、把握规律、准确定位,从而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最终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中国走上独立自主的现代化道路创造了根本的社会条件。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继续保持高度的历史清醒,逐渐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现代化道路。其实,早在新中国成立前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就提出了“实现工业化”的目标,并把它作为党对现代化的最初期盼。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贫穷、百废待兴,为尽快恢复国民经济,中国共产党作出首先要在我国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针对性地制定了“一化三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并将“逐步建立现代化的工业和现代化的农业”作为当时的目标。随着对国家发展条件的深入认识,毛泽东又提出要重视“现代科学文化”与“国防现代化”。随后周恩来在第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正式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的战略目标。遗憾的是,由于对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判断失误使中国现代化道路遭遇了一定的挫折。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我们党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中国式现代化重新回到了既定的轨道。1979年,邓小平特别强调:“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党的十二大正式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从此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成为中国现代化发展方向。党的十三大制定了中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擘画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蓝图;党的十四大提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党的十六大又提出要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而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围绕“强国梦”“复兴梦”,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扩大开放,不仅契合了实现高质量发展和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需要,也顺应了共同加强合作沟通、扩大对外开放的世界发展大势。为此,中国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基础上,进一步敞开对外开放的大门,更加主动地深化对外合作,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作出全方位部署。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是建立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基础之上,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全面现代化。从20世纪50年代提出工业化、60年代提出四个现代化,到十九大提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制定新时代“三步走”的路线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逐步清晰、日臻完善,这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高度的历史清醒品质与卓越的政治判断能力。也正是这种历史主动精神与能力,中国才能逐步寻找出一条既顺应世界历史大势,又立足中国实际、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

二、坚定历史自信以掌握开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主动

历史自信是确保方向不移、道路不变的强大精神力量。历史自信就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当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充分肯定,对取得的历史成就的积极评价以及对于未来仍然能走好这条现代化之路满怀信心。在中国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期,习近平在《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埋头苦干、勇毅前进》一文中着重强调要“坚定历史自信”,这表明坚定历史自信对于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独特意义。客观而言,历史自信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在现代化征程上不畏困难、不惧挫折的精神支撑,毕竟“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小到一个人、一个集体,大到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要有信仰、信念、信心,就会愈挫愈奋、愈战愈勇,否则就会不战自败、不打自垮”。历史自信其实就是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高度自信,应时刻牢记“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可以通过依赖外部力量、照搬外国模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实现强大和振兴。那样做的结果,不是必然遭遇失败,就是必然成为他人的附庸”。历史自信还是坚定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心理基础,如果没有足够的历史自信,那么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很容易因一时的困难而陷入迷茫困顿之中,也很可能会被西方繁华表象迷惑而走上改旗易帜的邪路。总之,在过去探寻、开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进程中,历史自信始终是指引和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的精神动力,而“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能否继续交出优异答卷,关键在于有没有坚定的历史自信”。当然,我们对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自信不是自我安慰,更不是狂妄自大。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有力地说明我们有足够的理由自信,这些实践成绩正是“我们党具有历史自信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党在中国执政并长期执政的历史自信,也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继续前进的历史自信”。

坚定的历史自信根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指导。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好”,归根结底在于马克思主义“行”。回顾历史可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指导。正是由于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指导,中国共产党才能于近代诸多政治力量的较量中脱颖而出,才能于众多救亡道路中顺应历史趋势、成功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才能在建立新中国后历史性地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并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艰辛探索;才能在探索现代化道路出现偏差后深刻自我反思、及时纠正工作路线,带领中国人民开启改革开放新时期;也才能带领中国人民大踏步走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正如毛泽东所说:“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从这时起,近代世界历史上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应当完结了。”而通过现实亦可知,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指导下,中国的现代化道路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前景,而且在世界范围内彰显出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势。现今,在全面建设现代化的新征程上,坚定理论自信就要警惕那些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洗脑论”等错误观点。要知道,虽然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变化,但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也依然是指导我们实践的科学真理;其科学性、真理性、实践性、人民性没有变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依然是我们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信心来源。除此之外,还要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只有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忠诚,道路上才能坚定。故而,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应在学懂弄通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坚定理论自信,应继续推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性发展,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坚定的历史自信强化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革命的胜利,就不会有新中国,更不会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成就。在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史上,也曾出现过所谓的“盛世”,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劳动人民的艰难处境;近代中国各种政治势力反复较量,也始终未能改变中国山河破碎的状况;“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的国家才彻底改变积贫积弱的面貌、向着现代化目标迈进,我们的民族才彻底从沉沦中奋起、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我们的人民才彻底摆脱备受剥削被压迫的地位、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而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如此深刻地、历史性地推动中华民族发展进程,除了其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始终坚守为广大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等因素之外,还离不开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开创过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吃苦耐劳、艰苦奋斗、不畏困难、勇于牺牲,形成了伟大建党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沂蒙山精神、改革开放精神等一系列伟大精神。这些精神是支撑中国共产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品质,也是支撑我国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迈进的重要精神力量。诚然,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成就辉煌,其能否在一片喝彩声中保持初心、能否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直接关系到我国现代化进程。为此,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猛药去疴的决心、壮士断腕的勇气将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确保我们党始终能经受住“四大考验”、克服“四种危险”,永葆生机活力。这种从严治党的空前力度和坚定决心亦为中国走好现代化之路提供了重要保障。

坚定的历史自信来自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习近平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诚然,当今的社会主义中国早已摆脱了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处境,实现了国富民强,我们有绝对的底气和自信推进现代化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性问题加剧,再加上世纪疫情持续蔓延,致使我国发展环境面临巨大挑战。即使如此,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迎难而上、开拓进取,仍取得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在经济方面,我国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中高水平,2021年国内生产总值达114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经济结构不断调整、逐步优化,高新技术制造业、信息技术服务业等行业得到较快发展;创新驱动战略得到实施,天宫、蛟龙、天眼等科技成果领先世界。在民主政治方面,党的领导体制机制日益完善,党内民主、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等得到发展,民族宗教工作创新推进,依法治国全面加强。在文化建设方面,红色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得到深入挖掘与广泛弘扬,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高,不断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在和谐社会方面,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2021年我国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9 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截至2021年底,中国义务教育巩固率已达95.4%,义务教育普及程度达到世界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高等教育进入世界公认的普及化阶段。截至2021年底,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3.6亿人,覆盖率达96.8%。人民的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等得到有效保障。在生态文明方面,绿色发展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并为人们所自觉遵循,人民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意识增强;能源资源消耗大幅下降,生态环境状况得到显著改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逐渐完善,建立了三江源国家公园、大熊猫国家公园、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等5个国家公园。正是这些历史性成就证明了中国的现代化道路是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是实现人民幸福、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之路,也就证明了我们可以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充满信心。

三、强化历史担当以赢得拓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主动

作为使命型政党,肩负历史责任是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的优秀品质,亦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区别于西方现代化道路的一个显著优越性。“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正是历史主体的历史主动精神推动着历史的发展。但是,历史主体追求什么样的目的,其目的是利己利他的还是牺牲他人利益以谋求自身利益的则有着根本的区别。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过程中始终拥有胸怀天下、立己达人的责任意识,善于顺应世界发展大势、抓住国际发展机遇,以巨大的勇气、非凡的智慧谋求国家发展、推进世界进步。简言之,中国共产党这种兼顾天下的使命意识正是由其强烈的历史担当精神决定的,而这种精神品质根植于其党性中。早在19世纪,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学说时就指出,无产阶级由于其遭受的非人的压迫和一无所有的绝境,他们必须要推翻一切蔑视人、压迫人的制度才能解放自身。因此,他们的“要求和权利真正成了社会本身的权利和要求,它真正是社会的头脑和社会的心脏”。诚然,“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故而,无产阶级主导的共产主义运动超越了一切的阶级对立,可以说,共产主义“不仅仅是工人的事业,而且是全人类的事业”。

由此可知,无产阶级本身就肩负解放全人类的使命,其运动必然具有超越一切国度与阶级的人类性。而作为由无产阶级中先进分子组成的、领导共产主义运动的无产阶级政党,其从产生起也就必然肩负着解放全人类的责任。正如马克思所说:“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从诞生起就始终坚守着造福全人类的理想。对此,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前曾充满希冀地谈道:“我们的民族从此……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时也促进世界的和平和自由”。在改革开放后,邓小平也指出,我国发展现代化提升综合实力后就“可以为人类做更多的事情”。而党的十九大报告更是开宗明义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总而言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创现代化道路的历史过程也就是其以强烈的历史担当精神为世界谋大同的过程。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世界发展进步作出了卓越贡献。其实,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共产党就以顽强的斗争精神担负着反法西斯东方主战场的中流砥柱作用,极大地加快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进程。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正式开启现代化之路,在自身面临着恢复经济的巨大压力情况下,仍然援建了坦赞铁路以帮助非洲国家实现独立发展。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中国也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等方面承担起相应的国际责任。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在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始终不忘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其一,为改善全球生态环境作贡献。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除了坚决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外,在国际上,中国还主动承担起解决全球环境治理问题的国际责任。比如,成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的首批缔约国;积极倡议共建“绿色丝绸之路”、设立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等;制定了碳达峰、碳中和的时间表与路线图,以实际行动支持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其二,为世界各国发展作贡献。近些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点贡献率超过30%,是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动力。中国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减贫人口占全球同期减贫人口的70%以上,为解决全球贫困问题作出重要贡献。不仅如此,中国还以经济援助、技术培训、交流学习等方式积极帮助相关国家摆脱贫困。其三,为维护世界和平作贡献。截至2022529日,中国累计派出维和军事人员近5万人次赴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执行维和任务。中国主动缴纳联合国维和摊款,积极支持联合国维和行动。除此之外,中国还多次促进多方谈判以推进地区热点问题的和平解决;以技术交流、军事支持等方式推进解决全球恐怖主义问题的国际合作。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破解全球难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当今世界,逆全球化、保护主义盛行,单边主义、霸凌主义时有发生,世纪疫情暴发与全球经济持续低迷,世界发展不确定性、不稳定性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这些频生的乱象与全球问题标志着西方之治的失效或失败,面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历史之问,中国以高超的智慧和强烈的担当意识为治理全球赤字开出了“药方”。其一,以公正合理来破解治理赤字。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旧的国际秩序以维护少数发达国家的利益为中心,甚至在国际交往中不惜牺牲别国利益来使自身获益。长期权力结构失衡的国际治理体系造成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此起彼伏,持续冲击多边主义,影响全球发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主张在全球建立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提倡世界各国通过协商来解决国际事务,不断推进全球治理规则更加民主化。其二,以互商互谅来破解信任赤字。目前,各国竞争摩擦不断,国际社会信任受到侵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倡各国求同存异,互尊互信,通过对话沟通的方式解决冲突;增进文明的交流互鉴,加深相互的理解与认同,构建友好的伙伴关系。其三,以同舟共济来破解和平赤字。国际社会总体和平,但地区冲突不断,恐怖主义持续威胁全球安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倡各国秉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主张各国以互利合作代替冷战思维,以协商对话代替武力斗争,以发展谋求和平,共同推进世界持久和平。其四,以互利共赢来破解发展赤字。发展问题仍然是困扰全球的重大问题,是造成和平赤字、信任赤字等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收入分配不公平、全球发展不均衡等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全球经济增长。故而,要推进建立开放共赢的经济合作模式,充分调动各国发展积极性;还要增强全球经济发展的创新驱动力,充分发挥科技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杠杆作用;也要努力打造平衡普惠的发展模式,使世界人民都能共享全球经济发展的成果。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世界各国通往现代化提供了全新的选择。众所周知,西方的现代化道路在国内始发于残忍的圈地运动,而在国外则开启于对他国的殖民侵略、金银抢夺、人口贩卖等。就是说,西方的现代化道路充满着血腥与残暴,两次世界大战就是西方在现代化道路中为抢夺资源而造成的恶果。回顾历史可知,即使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类社会实现了总体和平,但西方现代化道路以牺牲他国利益来促进自身发展的实质依然没有改变,只是由主要以战争抢夺资源等显性的方式改变为从事不平等贸易、操纵国际规则的制定等相对隐性的方式。不仅如此,西方国家还经常以意识形态渗透、有政治意图的援助、操控他国经济命脉、培养代理人等方式诱导或迫使其他国家直接照抄西方模式,直接导致这些国家都不同程度地陷入民主乱象、经济滑坡和社会动荡之中。与此相反,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则根本区别于西方现代化道路。虽然中国的现代化道路以西方大工业的世界拓展为时空场域和历史契机,但中国既没有“依附在身”,也没有“游离在外”,而是走出了一条利己利他的全新发展道路。这条发展道路既追求自身的发展,也在国际上真诚帮助发展中国家走上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既谋求自身的进步,也主张世界各国建立起平等合作、互利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既取得了巨大成就,也积极承担起相应的大国责任、履行大国义务。

简言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既能促进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又能推动世界发展、人类进步,具有利己和利他的双重属性。这也就充分证明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一条主动肩负国际责任、致力于推动人类社会整体发展的全新发展道路。由此也可得出,人类社会从来不是“单一文明”的“单线进化”过程,而是多样性文明形态相互作用的结果;现代化也不是“西方化”,而是有多种道路可以选择。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具有重大的世界意义,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独特魅力,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会越走越宽广,也必将更好发展自身、造福世界。

文章来源:《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2年第7

网络编辑:静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