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张洪松:习近平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重要论述的原创性贡献

发布时间:2022-05-30
字体: 打印
分享: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从党的历史中总结经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的高度,针对中国共产党历史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论述内涵丰富、意义深刻,构成了一个严密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其核心内涵包括:从民族复兴的高度把握百年党史的主题主线,从五条脉络的广度把握百年党史的主流本质,立足四个伟大成就把握百年党史分期,从大历史观的视野把握百年党史的坐标定位,从资政育人的角度把握百年党史的当代价值。总体上看,这些论述创造性地回答了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历史分期、历史定位和历史功能等基础性问题,对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作出了原创性贡献。

一、从民族复兴的高度把握百年党史的主题主线,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发展大势

  主题是主线的凝练,主线是主题的展开。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中国共产党历史时,往往将主题主线并列,用以指称统领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纲。主题主线指向党的根本任务和历史使命,既贯穿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各个时期,也影响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各个方面,是认识和评价中国共产党历史时必须回答的全局性、根本性、关键性问题。

  1.着眼党的两大历史任务确定百年党史的主题主线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面临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这两大历史任务。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这两大历史任务而不懈奋斗,就是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中国共产党成立于国家危亡、民族危难、人民困苦的历史关口,从诞生伊始就把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确立为自己的历史使命,并把为实现这两大历史任务而展开的不懈奋斗与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不懈奋斗结合起来,实现了党所肩负的特殊历史使命与人类社会普遍发展规律的有机统一,从而牢牢把握历史主动,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两大历史任务把民族的独立、国家的富强、人民的解放和幸福融为一体,具有广泛的包容性、共识性和科学性。从党的历史任务的角度把握党的历史,将党成立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所作的探索与党所承担的历史任务有机联系在一起,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历史规律的深刻认识。 

  《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开篇就指出,求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是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民必须完成的两大历史任务。随着新中国成立,求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基本完成,党领导人民开始了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而继续奋斗的历史进程,进入新时代以后,这一历史任务更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两大历史任务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不能割裂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对应的历史发展阶段的统一性。求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政治前提,只有完成第一个历史任务,通过掌握在人民手中的国家政权从根本上改造制约生产力发展的经济社会制度,才能为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实现奠定基础;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又是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重要保障,只有完成第二个历史任务,第一个历史发展阶段取得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伟大成就才能真正得到巩固。

  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中,同样开篇就强调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已经走过一百年光辉历程”。党领导人民为实现两大历史任务进行艰苦奋斗,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阶段。基于新时代的新鲜经验,“人民富裕”这一历史任务在《决议》中发展为内容更加丰富、内涵更加深刻的“人民幸福”,以反映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的需要在“质”和“量”两个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而这些需要已不能简单地涵盖在“人民富裕”之中,却可以包容到“人民幸福”之中。《决议》将“人民幸福”作为党和人民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来书写,既注重了与已有历史书写之间的衔接,也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党的百年奋斗的新认识。 

 

  2.将百年党史的主题凝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表达了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心和信心,在全党全社会凝聚起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识。2021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一步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上升到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主题的高度,并在这一主题下勾勒了百年党史的发展主线。具体而言,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根本社会条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需要指出的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党是在人民中间奋斗的,是在群众斗争的基础上引导斗争的,是密切地依靠群众才取得胜利的。因此,党的历史与人民的历史是有机统一的,百年党史同时也是党领导人民百年奋斗的历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是党的活动,也是人民群众的活动,而人民群众的活动又是在党的领导下展开的,这种特定的结构性关系,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这是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主体的精炼概括。而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始终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正是因为它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这就决定了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党和人民的命运就天然地联系在一起,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统一的。 

 

  2013年,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从国家、民族、人民三个方面阐释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丰富内涵。从内涵上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融国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和人民的期盼于一体,把国家、民族和人民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是对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所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的进一步凝练,将其确定为百年党史的主题,使得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历程的意蕴更加聚焦,站位更加高远,同时表达也更加简练,是新时代对党史观的重要发展。相对于从两大历史任务的角度把握主题主线,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把握主题更有利于凸显两大历史任务之间的一贯性,揭示新中国成立前和新中国成立后两个历史阶段之间的必然联系。当然,在论述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出发点或者价值立场时,为了突出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内嵌在为民族谋复兴中的人民立场被进一步凸显出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和“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根本立场在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具体体现,共同构成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矢志不渝的初心使命。这种初心使命的复合结构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主题之间并不矛盾,相反蕴涵了对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和宗旨的本质性认识。

  通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历史主题,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奋斗被贯穿起来,这就为我们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特别是把握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提供了参照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领导人民谱写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通过制度保证、物质基础、精神力量等多个方面的不断积累,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在量变的积累中达到质的飞跃,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在此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论及中国的独特性时曾经作出这样的评论:“在历史意识中,中国是一个只需复原,而无须创建的既有国家”,仿佛中国的历史始终处于“破坏—重建”的循环之中。民族复兴意味着这个民族曾经创造过辉煌,然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不是对中华民族曾经创造过的辉煌的简单回归,而是一种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一重要论断包含了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本质性规定:一方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实现的,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因此,这一复兴是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旗帜下实现的伟大复兴,党领导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同时也是党领导人民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历史进程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体现在GDP等量化的经济指标上,更重要的是,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并在这一过程中创造了一种新的文明形态,这种文明形态致力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必将引领人类文明的新发展。因此,这一复兴是一种彰显全人类共同价值的螺旋式上升的伟大复兴。

  3.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全党要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中国共产党“是什么”是对党的性质和身份的追问,“要干什么”是对党的宗旨和使命的追寻。“是什么”强调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一性质和身份定位决定了中国共产党“要干什么”。因此,诞生于民族危亡之际的中国共产党既“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最彻底的民族解放的先锋队”。从成立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确立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自此,它的历史和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就内在地交织在一起。在波澜壮阔的百年奋斗中,中国共产党不仅肩负起解放工人阶级和人民大众的历史重任,确立了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而且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肩负起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牢牢把握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本质上是要全党始终牢记党的性质和宗旨,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某种意义上说,自从党成立以来,我们党面临的最大风险是内部变质、变色、变味,丧失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本色,背离党的宗旨而失去最广大人民支持和拥护。”“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不仅是中国共产党成立时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同时也是贯穿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根本问题。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牢记自身的初心使命,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进而开创百年辉煌的历史。在党领导人民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的重大历史关头,更要在这个根本问题上保持历史定力,永远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本色,永远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

二、从五条脉络的广度把握百年党史的主流本质,丰富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科学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中国共产党历史时,往往将主题主线和主流本质并用,要求全党“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在党的历史展开过程中,如果说主题主线是统领百年的大纲,主流本质就是具体展开,它有系统谋划和顶层设计的因素,但归根结底还是由历史演进本身的内在结构所决定的。

  1.五个“百年历程”凸显百年党史的五条脉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作关于《决议》起草情况的说明时指出:要按照总结历史、把握规律、坚定信心、走向未来的要求,深入研究“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百年历程”“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历程”“党不断维护党的团结、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百年历程”“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百年历程”“党加强自身建设、推进自我革命的百年历程”。用五个“百年历程”展现了百年党史的整体面貌,凸显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五条脉络。具体而言,党领导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凸显了党的不懈奋斗史,集中体现在党领导人民取得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伟大成就上;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进程,凸显了党的理论探索史,集中体现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和两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上;党不断维护党的团结、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全党步调一致向前进的历史进程,凸显了党的政治锻造史,集中体现在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决维护党的核心和党中央权威上;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定不移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进程,凸显了党的践行初心使命史,集中体现在始终牢记和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上;党为不断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强烈的自我革命精神不断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的历史进程,凸显了党的自身建设史,集中体现在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上。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波澜壮阔,时间跨度大,涉及范围广,而党的不懈奋斗史、理论探索史、政治锻造史、践行初心使命史和自身建设史从总体上勾勒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脉络,构成百年党史的主干。 

  2.五条脉络深刻揭示百年党史的主流本质

  党的不懈奋斗史、理论探索史、政治锻造史、践行初心使命史和自身建设史五条脉络既相互区分,又密切联系,统一于党领导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体现了百年党史演进的内在逻辑。在五条脉络中,不懈奋斗史书写的是党领导和推进伟大事业的历史,是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历史。自身建设史书写的是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历史,是党推进伟大自我革命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进行社会革命的同时不断进行自我革命,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最显著的标志,也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关键所在。”伟大社会革命锻造和成就伟大的党,而伟大自我革命保障和推动伟大事业。不懈奋斗史所彰显的伟大事业与自身建设史所彰显的伟大工程,百年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是我们党持续推进“两个伟大革命”的必然结果,也是我们党百年奋斗的一条基本经验。同时要看到,伟大事业、伟大工程都是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推进的,二者的交织、互动又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形成了党的理论探索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并以先进理论武装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探索史构成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中一条相对独立,并为中国共产党其他各个方面的历史演进提供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的发展脉络。而党的政治锻造史和践行初心使命史则分别为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提供了根本保证和根本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重要经验,是一个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重大建党原则。”党的政治锻造决定着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政治方向和政治效果,习近平总书记从重大建党原则的高度定位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彰显了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这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征和政治优势。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与党的初心使命之间的内在关系,特别是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牢记和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是贯穿我们党百年奋斗史的一条红线。”践行党的初心使命是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和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动力之源,习近平总书记将其作为贯穿百年党史的一条红线,彰显了党同人民生死相依、休戚与共的血肉联系。总体上看,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由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缘起,由理论探索提供行动指南,由政治锻造提供根本保证,由践行初心使命提供根本动力,由党推进的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五条脉络全方位、全景式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波澜壮阔的历史,反映了百年党史具体展开的顶层布局和内在结构,揭示了百年党史演进发展的主流本质,标志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3.立足主流本质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敏锐地察觉到,国内外敌对势力之所以拿中国革命史、新中国历史来作文章,竭尽攻击、丑化、污蔑之能事,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乱人心,煽动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个问题不只是一个历史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处理不好会产生严重的政治后果。苏联解体、苏共垮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全面否定苏联历史、苏共历史,否定列宁,否定斯大林,搞历史虚无主义,把思想搞乱了。在实践中,历史虚无主义往往打着“还原真相”“重写历史”等幌子,运用一些不具有普遍性的历史侧面、历史细节来扭曲人们对历史的整体性认知,达到变相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目的。一旦把握了百年党史的主流和本质,就能确立一种整体性的历史视阈,从而更好地以整体关照局部,把握历史表象背后的本质,将认识和评价党史上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的焦点从零碎和局部的事实片段上升到整体的、宏观的历史趋势,历史也将因此展现其客观、确凿的内核。在党的百年奋斗中,有成功,也有失误,甚至经历过严重挫折,遭受过严重损失。把握了百年党史的主流本质,就不会因为支流而否定主流,不会因为表象而否定本质,也不会因为成就而回避失误,也不会因为探索中出现了失误就否定成就,因为这些失误和曲折本质上是党领导人民为完成党肩负的历史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进行艰辛探索的一部分,同样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历史镜鉴。

三、立足四个伟大成就把握百年党史分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阶段性和连续性的辩证统一

  历史分期旨在揭示连续性历史过程中的阶段性差异,直接关系到对不同历史时期的认识和评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中国共产党历史时,多次涉及分期问题,既看到不同时期历史任务、政策思路的阶段性,也看到百年党史作为一个整体所呈现出来的连续性,体现了我们党对于重大历史问题的根本立场。

  1.科学划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分期

  1942年,毛泽东依据斗争目标、打击对象和党的政治路线的不同,将党的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大革命时期是第一个阶段;内战时期是第二个阶段;抗日时期是第三个阶段。”2000年,江泽民依据党所取得的历史成就将党近80年的历史分为两大阶段:“前二十八年,是为夺取全国政权、建立新中国而奋斗的时期……后五十多年,是我们党掌握全国政权、履行执政职能的时期。”2006年,胡锦涛依据党在85年里干成的三件大事将党的历史划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三个阶段。根据这一划分,过去的党史著述一般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界,将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党史划分为两大历史时期。党的十八大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标示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在新的历史方位下,需要我们以更加长远的眼光和更加宽广的视野来把握党的历史分期问题。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总结了党领导人民创造的四个伟大成就,事实上将百年党史划分为四个历史时期。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党的历史上第三个历史决议,立足四个伟大成就将党的百年历史明确划分为四个历史时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作为一个独立的历史阶段单列出来,使党的历史分期正式从“三阶段论”发展为“四阶段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始于党的十八大,具有科学的依据和深刻的内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新时代作为百年党史的一个独立发展阶段,既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重大成就的准确把握,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 

  2.精准把握百年党史的阶段性特征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不仅集中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创造的四个伟大成就,而且高屋建瓴地勾勒了每一个阶段的历史内涵和时代特征,即浴血奋战、百折不挠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自力更生、发愤图强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及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体现了深刻的历史思维。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在四个伟大成就的基础上,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总结了不同历史时期党所面临的主要任务和党领导人民实现的四个伟大飞跃。具体而言,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历史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搞清这些“变”的规律,是认识和评价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一项基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中国共产党历史时注重具体分析不同历史阶段党面临的主要任务,不同历史阶段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历史意义,从而精准地把握了不同历史时期的阶段性特征。 

  3.整体把握百年党史的连续性特质

  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不同阶段虽然各具特点,但又一脉相承,是一个相互联系、发展递进、内在统一的整体。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中国共产党历史时,多次强调党的历史是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不能把各个历史阶段割裂开来,更不能相互否定。针对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历史,曾有一种观点认为,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要完成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但同时是马克思主义革命党,要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这一重要论述从理论上澄清了对执政条件下去革命化的错误认识,有助于我们党更好地把握百年党史的一脉相承性。“革命”和“执政”并不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事情,从苏维埃时期开始,中国共产党就有建立根据地和局部执政的实践;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就建立了政治经济社会的一元化领导制度,并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推广到全国。对党的百年历史而言,1949年新中国成立只是从局部执政走向全国执政,执政后的中国共产党既是执政党,也是坚定不移进行“两个伟大革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意味着中国共产党人永远不能忘记自己是革命者,永远不能丧失革命精神。人为制造“革命”和“执政”的对立,进而割裂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历史是不能成立的。针对改革开放前后的历史,曾有一种把两个历史时期对立起来的倾向,习近平总书记旗帜鲜明地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创的,但也是在新中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进行了二十多年建设的基础上开创的。”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更进一步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接续奋斗的完整事业的高度分析了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任务、成就和贡献,从整体上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连续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中国成立前后历史、改革开放前后历史、四个历史时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接续奋斗等重要论断,将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有机地联系起来,体现了百年党史阶段性和连续性的辩证统一。

四、从大历史观的视野把握百年党史的坐标定位,拓展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纵深

  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要胸怀“两个大局”,树立大历史观,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这一论述深刻阐释了大历史观的科学内涵,那就是要把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放到更加宽广的时空背景下进行考察,结合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和全球风云定位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

  1.从中国近现代史定位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 

  针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的起点,毛泽东指出:“我们研究党史,只从一九二一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恐怕要有前面这部分的材料说明共产党的前身。”中国共产党历史是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认识和评价自然离不开中国近现代史的背景。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以1840年鸦片战争为起点论述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时代背景:“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这就将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叙事延伸到了中国近现代史的起点。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不仅是百年党史的历史任务,同时也是中国近现代史的历史任务。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前,轮番出台的各种救国方案都以失败告终,这揭示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要性和历史必然性。正是在中国近现代史的背景下,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80余年和成立后100年的历史性对比中,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成为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习近平总书记从180多年的中国近现代史定位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深刻地揭示了百年党史在中国近现代史中的重要地位。

  2.从中华民族发展史定位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

  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1938年,《中共中央关于中共十七周年纪念宣传纲要》指出:“中国工人阶级的最高利益,是同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的最高利益一致的。”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中国共产党历史时,非常注重把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放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史中去观察。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他指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的讲话中,他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伟大胜利,使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全面迈向现代化,让中华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又提出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大理论观点,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提到了空前的高度。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5000多年中华文明的赓续作出了重要贡献。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比如,将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和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结合,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又如,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自然观结合,提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论断。这些重要论断,不仅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管党治党、执政治国的历史渊源、文化根基,而且为5000多年中华文明史注入了新的内容,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文明传承者和弘扬者的历史地位。

  3.从社会主义发展史定位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

  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从一种模式到多种模式的发展。在论述中国共产党历史时,习近平总书记不是就中国谈中国共产党,而是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将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置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视野中进行认识和评价。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甚至有西方学者提出历史已经终结,资本主义的自由民主制度将是人类意识形态发展的终点和人类最后一种统治形式,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成功,不仅使西方学者所谓的“历史终结论”彻底破产,而且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21世纪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旗帜,为经济社会比较落后的国家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提供了新的选择和借鉴,使世界社会主义重新焕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成为振兴世界社会主义的中流砥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与势在我们一边,这是我们定力和底气所在,也是我们的决心和信心所在。”习近平总书记从社会主义发展史的高度定位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对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独特贡献。 

  4.从人类社会发展史定位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

  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中国共产党是世界政党中的一员,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认识和评价,也必须置于世界和世界政党的背景下,从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高度进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社会主义中国的成立,改革开放的实行,都是顺应世界发展大势的结果。”“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促进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胸怀天下,展现出宽广的国际视野,自觉把自身置于人类社会的历史脉络之中,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既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也是为世界谋大同、为人类创未来的历史。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发展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成功经验、展现了光明前景,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强大力量,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的重大贡献。”从人类社会发展史的角度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回应了世界性发展难题,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近代以来,实现现代化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历史任务,由于现代化肇始于西方,由此形成的西方现代化模式在很长时间里成为许多国家选择现代化道路的主要依据,然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表明,现代化道路并没有固定模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相对于西方的现代化模式,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更加契合发展中国家实际,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高度把握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对世界发展格局和人类文明进程的深刻影响。

五、从资政育人的角度把握百年党史的当代价值,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作用

  “述往事,知来者”是中国史学的传统。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发挥中国共产党历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他指出,党史工作的成效要放到党史工作服务党和国家中心任务的实践中来衡量,归根结底要用资政和育人的实际效果来衡量。这些重要论述不仅深刻阐释了党史工作成效的评价标准,而且深刻揭示了历史、现实和未来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1.资政重在总结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

  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党的历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阐明了党史工作必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根本定位。只有把党的历史搞清楚,全面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才能确保我们党深刻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始终把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结合我们正在做的事对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经验作出阐发和论述。比如,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等重要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都对党的历史经验作过系统的总结和论述。这些经验不仅来自党领导人民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同时也来自对曾经经历过的挫折和失误的总结。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我们党对自己包括领袖人物的失误和错误历来采取郑重的态度,一是敢于承认,二是正确分析,三是坚决纠正,从而使失误和错误连同党的成功经验一起成为宝贵的历史教材。”这些从正反两个方面总结的历史经验不仅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奋斗历程的新认识,而且集中展现了我们党从历史中汲取的智慧和力量,给我们正在推进的伟大事业以深刻的启示。

  2.育人重在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是中国近现代以来最为可歌可泣的篇章,蕴含着丰富的育人资源。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西柏坡时指出:“每到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等革命圣地,都是一次精神上、思想上的洗礼。每来一次,都能受到一次党的性质和宗旨的生动教育,就更加坚定了我们的公仆意识和为民情怀。”“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加很多正能量。”深刻揭示了百年党史中蕴含的红色基因的感召力、凝聚力和影响力。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不仅体现在物质上,也体现在精神上。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同时塑造了中国共产党自身独特的精神世界,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等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这些精神承载于重要的党史人物、事件、会议、工程、地域等多种载体上,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具有各自独特的内涵和鲜明的特征,却又都根源于伟大建党精神,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炽热的爱国情怀、无私的奉献精神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作为一个整体构成了党领导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是党领导人民战胜艰难险阻、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精神密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些宝贵精神财富跨越时空、历久弥新,集中体现了党的坚定信念、根本宗旨、优良作风,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牺牲奉献、开拓进取的伟大品格,深深融入我们党、国家、民族、人民的血脉之中,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展望未来,必须用好百年党史中蕴涵的伟大建党精神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传承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走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共产党人认识把握历史的根本方法,正确党史观是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得出的关于党史的总的看法和观点。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通过确立并不断丰富发展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为我们正确认识和评价党的历史,推动全党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奠定了基础。这是我们党在每一个重大历史关头都能够从党过去的历史发展中汲取继续前行的智慧和力量,都能够根据党所承担的历史任务和面临的客观形势制定正确的战略和策略,从而战胜一次又一次艰难险阻,领导中国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关键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立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新起点上。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又针对中国共产党历史作出了一系列新的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体现了具体历史的、客观全面的、联系发展的观点,准确把握了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历史分期、历史定位和历史功能等重大问题,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经验的全面总结和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以原创性的理论贡献标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的新高度。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进程,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而是为了更好地把握历史规律,为人们进一步探索提供更多的养分,增强锚定既定奋斗目标、意气风发走向未来的勇气和力量。在党领导人民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的重大历史关头,要以更高的政治自觉和历史自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重要论述精神,更好地把握历史主动,强化使命担当,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作者简介:张洪松,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四川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研究员)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2022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