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顾海良:理论的创新与创新的理论——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对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的拓新

发布时间:2022-02-08
字体: 打印
分享: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科学总结党在百年奋斗中的伟大成就和理论创新、历史意义和历史经验,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牢记初心使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是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决议》作为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和理论创造成果,为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的丰富和拓新,提供了深湛的理论精粹和思想富源。

一、党的百年奋斗的历史自觉和历史自信

《决议》鲜明的特点是实事求是、尊重历史,以深厚的历史自觉和历史自信,展现党的百年奋斗的初心使命和辉煌成就。《决议》同党的前两个历史决议,即19454月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1981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相呼应,既有对过往历史的承续又有对现今时代的担当,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提出时,正值抗日战争处在最后胜利的时刻,新民主主义革命也将进入新的决战决胜阶段;《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提出,正值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启动的重要时期;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提出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处在发展的重要节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已经实现、向第二个百年目标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奋进的历程已经启动。这三个历史决议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强烈的历史自觉和历史自信及其时代担当。十九届六中全会的《决议》将同前两个历史决议一样,激励全党锚定既定奋斗目标,意气风发、砥砺前行,矢志不移、创造未来。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觉和历史自信与党的百年理论创新和理论创造交相辉映。习近平提出:“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在这里,习近平把“党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这“三个历史”融会贯通、相得益彰。习近平关于“三个历史”的思想,在《决议》中得到更为突出的表现。

历史总是现实的,历史经验也总是映照现实的。19245月,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先驱李大钊对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自觉作过深刻阐释。他提出:“研究历史的趣味的盛行,是一个时代正在生长成熟、正在寻求聪明而且感奋的对于人生的大观的征兆”;这“人生的大观”将“在历史中发见了我们的世界,发见了我们的自己,使我们自觉我们自己的权威”。李大钊当年已经感悟,历史自觉的重要意义在于:“一、整理事实,寻找它的真确的证据。二、理解事实,寻出它的进步的真理。”

《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开宗明义,第一句话就是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上得出的理论结论:“中国共产党自一九二一年产生以来,就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毛泽东同志关于中国革命的理论和实践便是此种结合的代表。”同时是以“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中央和全党的领导”为思想和政治特征的,并把这一“确立”视为“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的最大成就,是中国人民获得解放的最大保证”。这里讲的“确立”就是李大钊所说的“在历史中发见了我们的世界,发见了我们的自己,使我们自觉我们自己的权威”。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在阐释正确评价毛泽东、毛泽东思想问题时,慎重而庄严地提出:“必须珍视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一切积极成果”,强调“在新的实践中运用和发展这些成果,以符合实际的新原理和新结论丰富和发展我们党的理论,保证我们的事业沿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轨道继续前进”,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的角度,确立了新时期的“进步的真理”。

在新时代,这一“进步的真理”就是统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就是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奋进的政治保证和思想指南。《决议》对新时代这一“进步的真理”的概括就是: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两个确立”是从党的百年奋斗历史意义总结中得出的科学真理,也是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理论和实践中证明的科学真理。“两个确立”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二、百年奋斗的四个时期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和理论创造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理论创新和理论创造的一百年。《决议》从整体上提出百年奋斗的四个时期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

第一个时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经过艰苦探索、付出巨大牺牲积累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第二个时期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这就证明,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开创的;新中国成立后,在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在接续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思想与时俱进,持续推进过渡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构成“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整体过程。毛泽东思想的理论精粹和思想富源,贯穿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全部过程。

第三个时期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政治保证、祖国统一、外交和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第四个时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实际,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习近平深切关注和深刻回答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作出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习近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三、核心要义的十个“明确”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在党的十九大最先得到确立。十九大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核心要义和基本方略两个主要方面作出阐释。《决议》从党的百年奋斗历史意义和历史经验的高度,依据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发展,特别是《决议》把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升华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的高度,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和基本方略两个方面作出新的概括。

在核心要义上,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八个“明确”,《决议》拓展为十个“明确”,这一新概括的理论要义主要在于:

第一,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思想。在十个“明确”中,列入第一个“明确”的是:“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在第一个“明确”中,还强调“全党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提出来。

第二,凸显了“中国式现代化”在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根本作用和重要地位。习近平认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就在于:“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夯实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的道路和新的方向。

第三,凸显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根本规定性。《决议》提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从“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意义上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于夯实党长期执政基础、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第四,强调了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意义。十个“明确”把“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作为单列的一个“明确”提了出来,强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化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要回答的重大时代课题的理论内涵和精神实质。

第五,凸显了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意义。《决议》“明确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方针,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

以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为主旨的“自我革命”要义,揭示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强大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根源,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党的自身建设规律的认识。

“核心要义”的十个“明确”的新概括,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的与时俱进、守正创新的理论品质;这些发展着的时代课题、战略思想和创新理念,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和理论创造新成就的集中体现。

四、基本方略实施的十三个方面的伟大成就

党的十九大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基本方略上提出了需要一以贯之地加以“坚持”的十四个方面的要求。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忍不拔、接续奋进,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使“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决议》以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基本方略”为基本圭臬,对涉及党的全面领导、“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以及重要保障和条件等方面的伟大成就作出深刻概述和总结。

在坚持党的领导方面形成的伟大成就,一是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上,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得到有力保证,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更加科学,全党思想上更加统一、政治上更加团结、行动上更加一致,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显著增强;二是在全面从严治党上,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增强,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

在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方面形成的伟大成就,一是在经济建设上,我国经济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我国经济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二是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上,党不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党和国家事业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三是在政治建设上,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得到更好发挥,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得到巩固和发展。四是在全面依法治国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健全,法治中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党运用法治方式领导和治理国家的能力显著增强。五是在文化建设上,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为新时代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六是在社会建设上,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大幅度提升,发展了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的良好局面,续写了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七是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在夯实保障条件和维护国家安全方面形成的伟大成就,一是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上,人民军队实现整体性革命性重塑、重整行装再出发,国防实力和经济实力同步提升,人民军队坚决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以顽强斗争精神和实际行动捍卫了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二是在维护国家安全上,国家安全得到全面加强,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了有力保证。三是在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上,党中央采取一系列标本兼治的举措,坚定落实“爱国者治港”“爱国者治澳”,推动香港局势实现由乱到治的重大转折,为推进依法治港治澳、促进“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打下了坚实基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台独”分裂行径,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涉,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和主动权。四是在外交工作上,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前进方向的鲜明旗帜,我国外交在世界大变局中开创新局、在世界乱局中化危为机,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显著提升。

“核心要义”为战略思想,以“基本方略”为战略实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新的伟大成就和辉煌业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实践性和人民性、开放性和时代性由此而不断彰显、不断升华。

五、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和历史经验

百年奋斗、砥砺前行。《决议》从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人民、对中华民族、对马克思主义、对人类进步事业、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等五个方面的历史性贡献的科学总结,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

“历史意义”的五个方面,一是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中国人民彻底摆脱了被欺负、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为现实;二是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中国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三是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充分检验,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充分贯彻,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充分彰显;四是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五是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保持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不断提高,中国共产党无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党。

这五个方面的“历史意义”,立意高远、境界深广,既关注历史又前瞻未来,既立足中华大地又放眼人类未来,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关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科学社会主义历史发展的关系,贯通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理论逻辑,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的理论特征和思想智慧。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伟大奋斗,在进取中突破,于挫折中奋起,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决议》对此作出十个方面的深刻总结:一是坚持党的领导。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扭转近代以后的历史命运、取得今天的伟大成就,最根本的是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二是坚持人民至上。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三是坚持理论创新。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及时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四是坚持独立自主。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精神之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五是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六是坚持胸怀天下。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党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始终坚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七是坚持开拓创新。党领导人民披荆斩棘、上下求索、奋力开拓、锐意进取,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敢为天下先,走出了前人没有走出的路,任何艰难险阻都没能阻挡住党和人民前进的步伐。八是坚持敢于斗争。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党和人民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九是坚持统一战线。团结就是力量,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党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也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十是坚持自我革命。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自我革命精神是党永葆青春活力的强大支撑。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这十个方面的“历史经验”,是经过长期实践积累的宝贵经验,是党和人民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主题的思想内涵和根本要求。

六、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与时代内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决议》在对党的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和“历史经验”的概述中,对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意义作出新的阐释。

第一,《决议》提出:“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真理。同时,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到实践都需要全世界的马克思主义者进行极为艰巨、极具挑战性的努力。”《决议》指出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同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密切相连,它们面临着共同的时代课题、承担着共同的时代任务,具有共同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观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极为艰巨、极具挑战性”时代课题的回答,形成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

第二,《决议》指出:“一百年来,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用博大胸怀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理论引领伟大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理论,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时代化”,是面向整个世界的时代性问题和时代化特征,在“用博大胸怀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过程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着鲜亮的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底色。

第三,《决议》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取得成功,使马克思主义以崭新形象展现在世界上,使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较量发生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的重大转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勇于结合新的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善于运用新的理论科学指导新的实践,使当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这一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在21世纪发展的新的实践、创立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理论方向,成就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形态。

第四,《决议》提出:“一百年来,党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以自强不息的奋斗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5]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探索中的伟大成就和成功经验,“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确立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主题和方向。

第五,《决议》指出:“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和现代化道路的成功探索,既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力量和思想智慧的显著标志,也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形态的标识。

第六,《决议》指出:“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解决人类重大问题,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成为推动人类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是对马克思、恩格斯世界历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对21世纪基本的经济政治格局所作的历史判断,是基于马克思、恩格斯世界历史理论所作的现实选择,彰显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观。

 

文章来源:《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1年第12

网络编辑:静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