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中国的理论研究和话语体系解读中国实践和中国道路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学习座谈李长春讲话精神
会议主要就建立中国的理论研究和话语体系的意义及其必要性、当前中国理论研究和话语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如何建立中国的理论研究和话语体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王伟光在致辞中指出,
李慎明在讲话中强调,建立中国的理论研究和话语体系是一个重要的命题和十分重大的课题。话语权在本质上是一种政治经济权利,反映了人们或国家在社会或世界中不同的政治经济地位。在国际交往中,我们一定要重视建立独立于西方世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从而有力地维护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权益,并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关系新秩序做出应有的贡献。
与会者一致认为,话语权在世界上的接受度是一个国家软实力强度的衡量器。文化当然是软实力,但真正在国际政治和交往中发挥作用的最强软的实力,最突出的是表现为话语权。而并非泛泛的文化交流。我们当然要加强文化交流,但要重视话语权。会议指出,话语权在世界上接受程度是一个国家在世界上经济和政治地位被接纳和认可的尺度,而话语霸权则是经济和政治霸权的表现。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不追求话语霸权,但也要争取话权。而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搞的是话语霸权,话语本身并不能赋予霸权,而是经济和政治地位赋予话语以霸权,专靠话语是不可能获得霸权的。支撑话语权的是经济权力和政治权力。
会议认为,在话话权问题上,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打造自己的话语权。西方的自由、民主、人权、正义,诸如此类的东西很容易俘获青年,因为它已经抽象掉实际内涵,变为一个具有普遍可接受的概念,而我们往往借用两千多年前孔子的东西,或者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用两千多年的话语来应对当代西方的话语,很难取胜,因为话语权的斗争不是文化优劣的争论,不是东西方文化比较的争论,而是一场具有当代性的政治较量。不管我们如何淡化意识形态,话语权问题本质上就存在意识形态的问题。因此,打造体现当代中国的制度优越性和反对不合理的世界国际秩序和格局的话语,将更有针对性。
网络编辑:谭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