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丽丹:学者学雷锋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
往年“学雷锋”不过是媒体上一阵风地刮过所谓的学习实践雷锋精神或反思雷锋精神的缺失就算过了。今年3月前,网络上(包括泛网络的手机短信)就早早地启动了一场开涮雷锋精神的“运动”或风潮,其核心不是开涮雷锋精神搞笑,就是把学雷锋异化为其它庸俗行为,从而达到恶俗化雷锋精神的效果。如移动通信公司在其群发的幽默短信,大意是今天是学雷锋日,老奶奶严重紧缺,一位老奶奶被扶过马路几百次,养老院的老奶奶被洗了几十次脚……有人说,今年学雷锋我给领导办了什么什么好事……更有甚者,编造一个黄色笑话说是一对男女搞一夜情,女人醒来后,问男的叫什么名字,男的悠悠地说,做好事不留名,我是学雷锋。
有人在网络上写道学雷锋是“一出半个世纪的荒诞剧”,因为“雷锋在谈自己学习毛泽东著作的体会时写道:‘过去我看见有的人入了党,有的评为了模范,可是自己进步为什么就慢呢?经过学习毛主席的《矛盾论》,我找到了原因,……原因找到了,我就处处听党和毛主席的话,抢着做各种工作,因此也评为了劳动模范、先进生产者、革新标兵等。’原来如此!他“抢着做各种工作”,只是为了入党、评各种模范,是为了“进步”!于是,功夫不负苦心人,在媒体的帮助下,他终于成了典型,不仅入了党,评上了模范,还升了官,当上了班长,并在20岁的时候成了抚顺市人大代表……”
而一些名人甚至攻击雷锋做好事是为了出名。譬如所谓海派名嘴周立波先是说雷锋做好事不留名,“但全写日记上了”。周立波调侃雷锋的另一个噱头是说:“雷锋最经典的故事是扶老奶奶过马路。据可靠消息,雷锋一生扶了三百多个老奶奶过马路。”这些哗众取宠的言论没有受到应有的批判,这是应该反思的。但是可以想见如果有反思的话,其结果无非就是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这相当于没有什么反思。
作为学者,我感到要学习雷锋首先是要考察雷锋做好事的动机。
雷锋之所以会自觉自愿地做好事,是雷锋在经过新旧两个社会的对比后,产生了强烈的集体归属感,他把为他人、为集体和为国家奉献都看成是为自己、为社会主义建设、为共产主义早日实现而做出的贡献;在雷锋那里,早没有了自己的和他人的利益的根本对立,为别人服务和奉献不过是为社会这个大集体增加了一份温暖和关爱。雷锋精神的实质在我看来是与社会主义新中国焕然一新的风貌是一致的,那个时代的人们都以争先创优为乐,为集体和祖国多做奉献就等于是在为自己的幸福添砖加瓦。当然在那个时代,由于刚从旧社会过渡而来,个人之间精神境界的差距还是有的,不是每个人都能像雷锋那样无私奉献,因此在那个时代雷锋成为典型,受到人们的敬仰和喜爱是正常的也是必然的。
另外还要考察产生雷锋的社会背景。
雷锋的时代,经济上很清贫,为了建设一个新中国,人们裤腰带是勒紧的,但精神上昂扬向上,积极奋起,社会上的丑恶现象备受唾弃和鞭挞,所以雷锋能成为时代精神的符号和潮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物质上非常富有,但是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对立出现了并日益尖锐,要强调人们之间相互奉献,无异于说劳动不给工钱;国有企业的大批倒闭也使人们的集体归属意识日趋淡漠,为集体为国家奉献日益遥远,所以有些国家培养出来的运动员会大言不惭地说,我打球不是为了国家!反而赢得一片喝彩。
各种丑恶现象层出不穷,但是笑贫不笑娼,人们羡慕有钱、有权,而不去关心人的精神修养、品格情操,这种社会环境下,雷锋精神虽然在国家的提倡下每年被提及,但越来越成为一种被解构、被取乐的对象,这种现象反映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尖锐对立,也迎合了日益壮大的资本要求的“个人主义”和“自由”等价值取向。在日益雇佣化的劳动者看来,雷锋精神固然可贵,但在朝不保夕的生活面前还是明哲保身、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为妙。这种犬儒主义在去年达到了高潮,小悦悦事件出现了……今年紧接着出现了对雷锋精神的大规模反讽、疑问和解构。
要学雷锋,我们学者该怎么学呢?固然,扶老奶妈过马路或是帮老奶妈洗脚是做好事,但这不是我们的长项。在这个去雷锋化的时代,作为马克思主义学者,坚持在学习、研究和宣传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在学雷锋,其实质就是为了广大的劳动人民利益作学问,尽管这种坚持得不到许多人的理解,有时候甚至是嘲笑,也得不到那些主流经济学家们获得的“声望”与金钱,但是,我们的贡献是历史性的,是能推动社会进步的学问,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学问,而且在当下甚至有了捍卫民族及国家安全、独立的功用。但这还不够,我们应该在面对攻击、污蔑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或个人时,应该站出来,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理论和方法对这些进行彻底的批判和反驳。其实上面谈的这些不过是马克思主义学者应该做到的本分,不应该视为是学雷锋,但是,在无数学者以良心和劳工、民族、国家的利益换取私人利益时,我们这些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学者,就是学者中的雷锋,是为了理想、信念和科学而坚持坐冷板凳的活雷锋。
雷锋已经死了,但是雷锋精神是永恒的,他的再次复兴之时,当是雷锋不是典型而是你我他之日。
网络编辑: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