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确立“送去主义”文化观,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发布时间:2011-07-11
字体: 打印
分享: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着眼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对称的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这就是说,在当前的历史条件下,中国文化必须适应全球化的基本趋势,开阔国际眼光和全球性视野,树立国际化发展的意识,提高文化自信,大胆走出国门,积极参与全球文化竞争和各种国际性文化活动,扩大中华文化的世界性影响,确立我国文化在全球文化格局中的地位,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对称的文化软实力。要大力推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就应该树立一种同“拿来主义”相结合的“送去主义”的文化观,科学处理文化“拿来”和“送去”的关系,既要把外来优秀文化引进来,又要主动地把中华优秀文化送出去。

  一、“送去主义”文化观

  20世纪早期,鲁迅先生针对当时我国文化的现状及中国需要现代文明启蒙的历史要求,大力提倡“拿来主义”文化观,提出中国要善于向外国学习,“拿来”外国优秀文化,改造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中国现代文化。正是在鲁迅先生及同时代先进知识分子的推动下,中国文化界掀起了拿来主义的热潮,大量引进了西方先进文化,迅速推进了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

  历史走过了近百年的历程,中国和世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国际视野来看,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世界正在成为一个小小的“地球村庄”。无论站在什么立场上,人们都无法否认的是,全球化已经越来越在文化领域显示出它的特殊效应,文化的冲突和融合构成了全球化时代特有的文化景观,不同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频繁,任何一个民族都不可能游离于全球文化激荡之外。从我国文化发展情况来看,伴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家的文化实力和发展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中华民族迎来了新的文化复兴,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就应该以充分的文化自信,充分肯定自己的文化优势和发展前景,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推进中华文化的国际化发展,不仅要坚持“拿来主义”的文化观,同时也要树立“送去主义”文化观,走好文化走出去这步棋。

  所谓“送去主义”文化观,就是在我国文化发展已经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上,以充分的文化自信,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把中国优秀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提高中国文化的世界性影响力,确立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体系中的地位,展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国际形象,在为世界文化发展做出自己贡献的同时,有力地抵御外来文化对我国的文化入侵,捍卫我国的文化主权,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对称的文化软实力。送去主义文化观所倡导的文化送去,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是自觉的而不是强迫的,是和平的而不是霸权的,是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

  “送去主义”文化观是全球化发展趋势的需要。全球化时代任何国家的文化都面临着民族性和世界性的关系,一方面,任何一种文化都必须有自己的民族个性,这是民族文化存在的根本前提,如果世界各民族文化都千篇一律,那世界文化就不仅是单调乏味的,而且是不可能长久存在的;另一方面,人类不同民族文化又含有一些共性,这种共性因素乃是世界范围内文化交流的基础。文化全球化在根本意义上就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分流与融合,本土文化不可能在全球化下消亡,反而可能衍生出新质文化,并因此而不断丰富着全球文化。民族文化要真正做到为世界人类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就必须能够走向世界,在世界文化体系中展示自己的成就,为其他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因子。所以,每一个民族把自己民族文化的优秀成果送出国门,实际上不仅是展示了自己,同时也是文化全球化的内在要求。

  “送去主义”文化观的目的是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我国文化向世界文化“送去”的是优秀的文化成果,它能够为世界文化的发展输送新的先进的文化因子,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中国文化历来倡导“和而不同”、“和实生物”的文化观,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存在的合法性,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文化霸权,因而我们的“送去主义”决不是搞文化扩张,而是在“差异融合”中谋求世界文化的共同发展,这是我国文化对世界文化发展所做的重大的贡献。

  “送去主义”文化观的基础是我国文化的巨大发展。要真正做到“送去主义”,就必须有送去的资本,如果没有优秀的文化成果,就失去了送出去的对象,因为世界上没有什么国家愿意接受落后的消极的文化。即便是哪个国家强行推销自己的落后文化,也只能是暂时的,不可能最终真正实现“送去主义”的目的。因而,我们要实现中国文化的国际化发展,要实现我国文化“送去主义”的目的,就必须首先夯实我国文化基础,创造出优秀的对世界文化发展有所贡献的文化成果。

  “送去主义”与“拿来主义”是相辅相成的。提出和实施“送去主义”文化观,并不是说放弃了“拿来主义”文化观。相反,二者是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的,我们不仅要把中国文化的优秀成分送到国际世界,推进世界文化的良性发展,展示社会主义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同时也要在同世界文化的交流中,吸收世界文化的优秀成分,进一步推进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创新,创造更加辉煌的中华民族新文化。

  二、增强文化自信,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文化自信就是一个国家及其国民对自身文化价值和文化实力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发展力的坚定信心。对自己文化的坚定信心,是文化走出去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历来就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对民族文化有强烈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坚守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追随时代进步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新文化,以自己的优秀文化成果参与世界文化交流。

  当然,我们的文化自信是有坚实基础的,这个基础就是我们的文化软实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相继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在90年的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总是以思想文化上的高度自觉,紧密结合时代条件,从实现党的中心任务出发,高举起发展先进文化的旗帜,提出明确的文化纲领和切实有效的文化政策,实现文化的历史进步。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文化建设作为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方面,把建设和谐文化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做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不断加快文化改革发展的步伐,兴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高潮,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中华文化的总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得到了极大提高。

  有了这种坚定的信心和坚实的基础,我们就应该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推动中国文化积极走向世界,在国际文化参与的进程中关注国际文化的变化态势,不断扩大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影响。

  一方面,我们要主动参与世界文化活动,借助平台走出去,扩大中国文化的全球性影响。长期以来,由于文化的封闭,中国文化一直强调“内秀”,而对外在的国际发展却重视不足,虽然我们在挖掘内在潜力、强化内功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在国际文化市场中的劣势。在全球化的时代,不参与国际发展就意味着失去世界,单纯地谋求内部发展而不顾及外部世界变化,就意味着缺乏世界性的竞争力。因此,在当前时代,我们不仅要谋求中国文化的“墙内开花”,而且要实现“墙外香”。随着世界文化交流的进一步扩大,我国文化参与世界文化活动的机会将会越来越多,在全球化的条件下,中国文化更应该树立国际化的观念,及时捕捉国际文化交流信息,及时了解世界文化发展动态,不能错过大好机会,力争在各种世界性文化活动中推出自己的产品,扩大自己的影响。

  另一方面,我们还要积极策划和组织国外文化活动,创造平台走出去,展示我国文化优秀成果。抓住机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是实现中国文化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渠道,我们决不能守株待兔式地等待机会,而必须增强主动性,自己创造机会,在世界上展示我国文化的成就。积极与国际文化机构合作,策划和组织我国文化产品的国外展演,是我国文化获得世界性影响的重要环节。长期以来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领域中的边缘化,除了国际标准对我国文化的歧视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自己在国际上的声音太微弱,如果自己不能在国际上发出自己的声音,等待别人来推崇自己是不可能的。中国文化要实现从边缘向中心的飞跃,要汇入文化全球化的主流,就必须主动出击,把自己的成果展示给世界,让世界了解到我国当代文化发展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走势。为此目的,一方面,政府机构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与世界各类文化机构合作,举办各种文化展示活动,为中国文化的国际展演创造机会,打通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途径;另一方面,各种文化团体和文化人士也要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地向国际世界展示自己的成就,可以通过电影、广告、音乐、服装等不同的文化机构形成行业性的国际展演活动,扩大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规模性影响。

  与此同时,推动文化人国外发展,树立中国文化的国际形象。中国文化在对外发展的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策略就是自己的文化从业人员到国外谋求发展,这些人员在国外开展事业,不仅可以吸收国外文化的各种理论、创作模式,发展自己,也能够促进我国文化接受和吸收世界其他文化的优秀之处,把国外文化的长处和我国文化的资源结合起来,使我国文化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能够适应世界文化发展的需要和趋势,迅速地走向世界。同时,文化从业人员在国外发展,能够获得国际上地位和声望,为我国文化的走向世界疏通道路。随着全球化所带来的世界流行文化的同步化,娱乐市场趋同化,世界各国文化的市场互通、偶像明星共享势头逐步形成,在这种情况下,各国文化从业人员的世界性流动更是抵挡不住的世界潮流,一些有影响的文化人员身份的国际化是必然的,这对于展示我国文化发展成果、树立中国文化的国际形象都是非常有利的。

  三、确立自主文化标准,合理引进国外优秀文化

  在当今全球化条件下,推动中国文化的国际化发展,不仅要“送去”,同时也要“拿来”,也就是说要实施引进战略,积极展开国际合作,引进国外文化优秀文化产品和先进的文化生产传播流通模式,在丰富我国社会文化生活的同时,不断壮大自己的文化力量。

  扩大文化开放,推动中华文化国际化发展,首先必须注意文化标准问题。文化标准是个大问题,文化标准权是国际文化交流以及意识形态碰撞中的核心权力。扩大文化开放必须确立文化的自主标准权意识,防止和抵御西方文化标准“普世化”,在文化走出去和引进来两个方面都要加强标准管理,以标准权带动主动权。在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我们一方面可以借助、承认和接受西方文化标准中的合理性内容,适应这些标准扩大进入世界文化市场的机会;另一方面,我们决不能陷入西方文化标准普世化的陷阱,对西方文化标准中的歧视性内容必须予以反对,不能为了进入西方文化领域而丧失民族尊严,迎合西方文化霸权。在引进国外文化产品和文化发展经验的过程中,我们更要强化自主文化标准,遵循我国文化发展的规律,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要求,适合我国人民全面小康社会的文化需求,以我为主决定取舍,而不能为某些西方强势文化所迫,被动地接受外来文化标准和产品。

  在确立自主标准权的前提下,我们要积极实施文化引进来战略,适度扩大文化引进力度,合理引进国外优秀文化产品。适当扩大引进力度,能够激发我国文化的发展动力,提高我国文化的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全球化浪潮的不断汹涌的确冲击了我国文化市场,给我国文化发展带来巨大压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关闭我们的文化大门,一味采取文化保护的立场。消极的一味保护只能使文化竞争力不断下降,使我们在低层次上不断徘徊不进。所以我们的正确选择应该是在充分利用国际上关于文化保护惯例的前提下,不断扩大外来文化产品的引进。适度扩大外来文化的引进力度,也能够不断改变社会大众的文化观念,正确认识和看待外来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树立国人对自己文化产品信心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引进不同国家、不同层次的文化作品,让人们了解到外来文化的全貌,在比较中既看到外来文化的优长之处,也看到他们的不足之处,从而打破单纯媚外的观念,增强对本国文化的信心。

  当前,13亿中国人民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意气风发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中华文化一定能够在这个伟大的历史进程中迎来新的辉煌。具有高度文化自信、文化自觉的中国人民,也一定能够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对称的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并为推动世界文化发展作出杰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