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召开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锚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重点部署未来五年的重大改革举措,既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动员、总部署,也向国内国际发出中国高举改革旗帜的强烈信号,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牢牢把握历史主动、带领中国人民砥砺前行的坚强决心,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指南,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重点是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决定》的说明把这份纲领性文献学习领会好、贯彻落实好。
一、深刻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就《决定》稿作说明时指出,《决定》稿第一板块是总论,主要阐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在这一部分中,《决定》总结了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指导思想、总目标、时间表和重大原则,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予以新的丰富和发展。我们应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相结合的角度深刻把握《决定》第一板块的丰富内涵。
总结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决定》指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以伟大的历史主动、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冲破思想观念束缚,突破利益固化藩篱,敢于突进深水区,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实现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总体完成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改革任务,实现到党成立100周年时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取得明显成效的目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有力制度保障,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是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党的二十大对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成就总结基础上的进一步概括,体现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体现了全面深化改革与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间的密切关系,指出了全面深化改革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强大推动作用。这些伟大成就足以彪炳史册,我们应该倍加珍惜。
提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是因为,党中央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党的历史和新中国史都表明,独立自主走自己的道路是最宝贵的经验。在此基础上,我们坚持中国式现代化正是体现了这一宝贵经验。在我们完成了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我们已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必然的中心任务就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是当前中国最大的政治。
这是因为,“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1978年改革开放不久,我们就提出“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在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中国式现代化,并围绕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怎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大大深化和拓展了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规律性认识。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要想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大踏步赶上时代,靠的是改革开放。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靠的也是改革开放。新时代新征程上,要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仍然要靠改革开放。党的二十大确立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任务,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等,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要把这些战略部署落到实处,把中国式现代化蓝图变为现实,根本在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我们应当牢牢把握改革主题,围绕改革主题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新征程,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全新局面。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决定》用“六个必然要求”概括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强调这“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必然要求,是应对重大风险挑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行稳致远的必然要求,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中赢得战略主动的必然要求,是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建设更加坚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必然要求”。把握这“六个必然要求”,既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实践要求,也要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就《决定》稿说明时提出的“四个迫切需要”相联系。这“四个迫切需要”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的迫切需要,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迫切需要,是应对重大风险挑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行稳致远的迫切需要”。稍加比较“六个必然要求”和“四个迫切需要”不难发现,之所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归根到底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需要,中国要前进,就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别无他途。因此,全党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明确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决定》指出: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十九届三中全会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时提出的指导思想相比,这次全会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有不少新话和新意。在这个新的指导思想中,提出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这是党中央在中央文件中第一次明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的有关内容,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科学指南;第一次明确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意味着经济体制改革不仅是改革的重点,还要发挥更大的引领作用;第一次提出三个“更加注重”,明确了改革的方法、重点和实效,彰显了改革必须遵循科学思维;第一次提出推动“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是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底层逻辑的新概括,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新发展。在这个指导思想引领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明确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时间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时间表,为今后的改革明确了努力方向和完成时限。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相比,多了“继续”两个字。这表明,改革的主轴主线未变。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启动的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既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
为完成总目标,全会提出了各领域改革的分目标——“七个聚焦”,即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聚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聚焦建设美丽中国,聚焦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聚焦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这“七个聚焦”,比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全面深化改革时多出了“安全领域改革”,表明党的二十大之后的改革领域更加广泛、程度更加深入了。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时间表:到202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80周年时,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到2035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这意味着,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务要在五年内完成,任务可谓艰巨繁重;同时,展望了2035年的改革愿景目标,涉及改革的重点、总目标和党的中心任务。这个新的两步走安排,符合国情党情和民心民意,对此我们充满信心、充满期待。
明确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则。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贯彻以下原则: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全过程,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突出问题导向,在新的起点上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加强顶层设计、总体谋划,破立并举、先立后破,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创新重要制度;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做到改革和法治相统一,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及时把改革成果上升为法律制度;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经济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等重大关系,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这“六个坚持”涉及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力量、根本立场、正确方向、科学方法、主轴主线等,系统完整、逻辑严密,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必须牢牢坚持这些重大原则,绝不能犯颠覆性错误。
从理论创新角度看,《决定》第一板块即总论中明确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是揭示的为什么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在此基础上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指导思想、总目标和应该贯彻的重大原则,是揭示的怎样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这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改革篇的最新丰富和发展,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的最新丰富和发展,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理论指引。
二、深刻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的显著特点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有60条,提出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这些重要举措总体上具有人民性、全面性、创新性和针对性等显著特点。我们理解和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必须紧密结合这些显著特点。
一是人民性。改革说到底是为什么人的问题。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立场很明确,就是为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通过改革让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就是通过改革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决定》稿通篇贯穿着人民性的光辉。比如,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中就专门有一句话:“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集中反映人民性的改革举措,主要体现在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方面。全会提出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优化创业促进就业政策环境,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保制度,全面取消在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提出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充分赋予各城市政府房地产市场调控自主权;提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提出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按照自愿、弹性原则稳妥有序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这里面有很多新举措,都体现了我们党的炽热人民情怀,时时刻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原则。
二是全面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一样,都注重全面改革,都着力统筹各领域的改革。《决定》第二至第十五部分,明确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党的建设等八大领域的改革,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相比多了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和国家安全领域体制机制的改革,内容更加全面和广泛。
《决定》稿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框架下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统筹部署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各领域改革。《决定》既有全面性特点,也没有忽略重点,体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决定》在部署全面改革的同时也注意突出重点,坚持以重点突破带动全面改革。这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仍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涵盖市场经济体制、高质量发展体制、宏观调控体系、城乡融合发展、对外开放等方面,足足占了《决定》三分之一的篇幅。
《决定》围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这个核心问题,把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摆在突出位置,对经济体制改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作出部署。着眼增强国有企业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提出增强各有关管理部门战略协同,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着眼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出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加强产权执法司法保护,防止和纠正利用行政、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提出加强公平竞争审查刚性约束,清理和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完善要素市场制度和规则,等等。这些举措将更好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关于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决定》围绕发展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生产力,提出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以国家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关于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决定》提出完善国家战略规划体系和政策统筹协调机制;统筹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增加地方自主财力,拓展地方税源,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范围,适当加强中央事权、提高中央财政支出比例;完善金融机构定位和治理,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关于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决定》提出健全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关于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决定》提出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深化外贸体制改革,深化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这些都是经济领域的重要方面和关键环节,推动经济领域改革必然要从这些环节入手。
此外,每个具体改革领域中也有重点。全会《决定》稿用了“七个聚焦”来作出分析。在把握改革全面性特点的同时,也不要忽视重点。改革还是要突出重点,以重点突破引领其他领域改革。
三是创新性。这次全会通过的《决定》提出了很多新思路新观点新举措,主要目的是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矛盾,适应国内国际新形势新变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全新的事业,前进道路上必然会遇到各种矛盾和风险挑战。特别是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不断升级,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有效应对这些风险挑战,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需要我们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用完善的制度防范化解风险、有效应对挑战,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因此,全会《决定》稿注重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注重统筹发展和安全。这两个方面的改革在进入新时代后一直在推进,但在党的二十大后明显加快加重。这次创新、安全成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重要内容,表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具有宏阔的历史和世界视野,具备全面深化改革的坚强信心。
在构建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方面,根据2022年党的二十大的部署,这次《决定》稿明确进一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强调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在教育体制改革方面,提出分类推进高校改革,建立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超常布局急需学科专业;完善高校科技创新机制,提高成果转化效能。在科技体制改革方面,提出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优化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定位和布局,改进科技计划管理,强化基础研究领域、交叉前沿领域、重点领域前瞻性、引领性布局;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建立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机制;允许科研类事业单位实行比一般事业单位更灵活的管理制度,探索实行企业化管理;深化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方面,提出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提高各类人才素质;完善青年创新人才发现、选拔、培养机制,更好保障青年科技人员待遇;强化人才激励机制,坚持向用人主体授权、为人才松绑;完善海外引进人才支持保障机制。
在统筹发展和安全方面。国家安全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决定》稿把维护国家安全放到更加突出位置,围绕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提出构建联动高效的国家安全防护体系,推进国家安全科技赋能;健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体系;建立人工智能安全监管制度;探索建立全国统一的人口管理制度;完善社会治安整体防控体系,依法严惩群众反映强烈的违法犯罪活动。提出建立健全周边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健全反制裁、反干涉、反“长臂管辖”机制;健全贸易风险防控机制,完善涉外法律法规体系和法治实施体系,深化执法司法国际合作。围绕持续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提出完善人民军队领导管理体制机制,深化联合作战体系改革,深化跨军地改革。
四是针对性。坚持问题导向,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法。《决定》提出的很多举措,都是针对着问题来的。这个针对性主要是“三个面对”,即“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决定》中绝大多数举措,背后都是要回应这“三个面对”。之所以我们那么强调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就是要减少画地为牢、各搞一套的本位主义,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环节的决定性作用,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打下坚实基础。之所以我们那么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有关体制机制变革就是力图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占得先机、拔得头筹,努力做到领跑、并跑,尽量减少跟跑。之所以我们在民生领域出台许多新举措,就是要解决老百姓急难愁盼问题,让老百姓共享改革红利。之所以我们在《决定》中单列一段外交工作,就是要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三、深刻把握提高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水平
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改革开放之所以能成功,归根到底是因为有党的领导。我们党通过提供思想引领、做好顶层谋划、狠抓督促落实等,成功领导了改革开放事业。在当代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全党一定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通过改革让党具备更高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本领之间并不矛盾。《决定》在坚持党中央对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的同时,提出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确保党中央令行禁止。提出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强调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鲜明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大力选拔政治过硬、敢于担当、锐意改革、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的干部,着力解决干部乱作为、不作为、不敢为、不善为问题;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激励干部开拓进取、干事创业;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提出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健全防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制度机制,健全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同查同治机制,丰富防治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的有效办法,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相信通过这三个方面的改革,党对改革的领导力、组织力一定会大大增强,改革也会在正确的方向和道路上行稳致远。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全会提出的改革举措,涉及治国理政方方面面,关键在于抓好落实。目前我国已经形成很好的抓落实的机制,在中央层面有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主任,高度重视抓改革落实,并且经常通过调研督促抓落实。在省市县层面都有健全的督促落实的机构。同时,党中央要求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成为改革的行动派和实干家。相信,随着全会制定的举措的逐渐落实,我们一定能够在202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80周年之际完成既定改革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会进一步得到完善和发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也会有进一步提高,中国式现代化一定会取得更大更辉煌的成就。
(作者简介:沈传亮,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室主任、教授)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4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