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著作推荐

《科学技术时代的人文精神反思-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深层探索》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发布时间:2012-01-09
字体: 打印
分享:

 

本书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从科技与人文之关系切入时代的问题

“问题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声音。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问题意识决定思想的高度,只有认清了时代的问题,哲学才不会患失语症,不会只是在象牙塔中自说自话。《科学技术时代的人文精神反思》(以下简称《反思》开宗明义地把科技与人文作为时代的根本问题,作者认为,当今时代真正不同于以往的新事物与新现象发生在高科技领域。技术革命正以它的强大力量来重建我们自身、我们的生活乃至我们的世界。生物科学的种种可能使有关平等和民主的概念以及我们所憧憬的自由意志进步的含义也会被重新界定。就像700多年前的早期文艺复兴精神席卷中世纪欧洲那样,我们对人类自身和社会的认识也会发生变化。当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把“人是什么”这一问题重新提出之际,不加反思地站在传统人文精神的立场批判科学技术、批判工具理性、批判现代性难免显得褊狭,它们暴露出人文学科的情绪化和思辨能力的孱弱。工业革命以来,以人文精神为旗帜的文化批判活动从未间断,但是生态恶化、局部战争、贫富差距、道德危机等等问题并未在批判声中偃旗息鼓。在人类世界的运动存在中,物质决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因此用人文规范科技的思路在根本上是行不通的,它只是表明了主体形而上学的顽固性,真正的可行之路是调整和更新人文一方,建立具有解释力、整合力、改造力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亦即建立一种新的人文精神(后人文精神),以适合以科技为主导的当今实践的需要,并以超越的方式解决时代的各种问题。

第二,借助自然科学的新成果创造表达世界观的新概念

学术界对共识缺失的抱怨由来已久,从个体的观念和利益出发对世界指手划脚时,无共识的争执是难免的。为避免盲人摸象的错误,借助自然科学提供的新世界图景,跳出人文领域的旧思维框架,为达成“共识”建立一个更为开阔的思想基础是必要的,《反思》所提出的“时空进化论”正是借助自然科学的新成果所创造的一个表达世界观的新概念。根据时空进化论,自宇宙大爆炸起,时空进化就开始了,时空中的各类存在者共同存在于一个相互作用的活动剧场中,这个剧场由时间和空间贯穿着,时间和空间不是抽象的形式,而是与所有存在物不可分割的客观实在,时空与万物共同形成了本体论意义上的“连续统”。与迄今为止的进化论相比,如生物进化论、广义综合进化论等,“时空进化论”更为抽象,它认为进化的要素不仅包括表层客观实在,如宇宙、生物、社会、文化,进化还体现在深层的客观实在中,如时间与空间。真实的时间与空间超出了人类大脑的一般思维模式,事实上,没有时间与空间的进化就没有宇宙、生物、社会、文化的进化。在时空进化过程中,人类及其社会并非自然界的最终目的,相反,它受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的制约,这一终极背景也是各种思想寻求共识应当考虑的基础。

第三,把后现代主义有价值的思想向前推进

《反思》立足于科学技术对人文精神的反思与后现代主义的某些观念不谋而合,如对主体形而上学的清理,对人在宇宙中的位置的重新思考:人作为过渡性存在及其作为权力的载体的论述等,实际上是把后现代主义中有价值的思想进一步向前推进了。后现代主义思想鱼龙混杂,简单地批判是不足取的,忽视了后现代主义思想的“学术创新”也是可疑的,“最晚出现的哲学是前面所有哲学的产物,因此它必定包含所有哲学的原则;所以只要它是哲学,它就是最发达、最丰富和最具体的哲学。”《反思》认为,人类历史的每一刻都不可能离开人文精神的参与,即便是旧人文精神对新事物的解释已经捉襟见肘,却仍然在当前发挥着它的剩余作用,在这些剩余作用没有耗尽之前,新思想体系是不会最终建立起来的,但我们不能因此而裹足不前或者削足适履。走出人文精神的困境,首先要勇于剖析人文精神的内核,不讳疾忌医,倒转那些貌似天经地义的陈旧观念,在思想上开拓创新。《反思》提出的另一个新概念是“后人文精神”,只是这一概念并没有深入展开。作者认为,人类尊严和伟大的幻象被揭穿后,坍塌的是人文精神的局限性,而不是人文精神本身。后人文精神建立在新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基础上,由于眼界的开阔,由于正视人的局限性而使真善美的境界和层次得以提升。

   第四,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赋予中国学者的一份使命,作者指出:辩证法的问题是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面临的根本问题,而正确认识人在世界之辩证运动中的位置则是处理这一问题的关键。自黑格尔以来,辩证法虽然突破了“绝对精神”,但并没有突破形而上学的目的论之束缚。辩证法的运动规律一旦应用于自诩掌握辩证法的人及其世界,就会扭曲变形,一方面,一切都是运动变化的,另一方面,人自身却是不动点(不但永世长存,而且永世不变),这个不动点意欲通过辩证法来达到一个完美社会(悖论在于:一个动态社会不可能是完美的,因为只要有运动就有矛盾及人的“不完美感”),承载着传统人文精神的目的论所造成的这两个静止点(人、理想社会)往往使辩证法不自觉地滑向形而上学。被禁锢的“辩证法”不过是“变戏法”,它为打着正义旗号的极权开了方便之门。在作者看来,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当务之急是立足于自然科学和客观实践,打破笼罩在人类思想上空的形而上学的价值观念,重新理解和阐发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并从理论上奠定其指导地位。

 

 

20114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