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著名专家学者>辛向阳>辛向阳-著作与论文

辛向阳 沈阳: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发布时间:2021-10-26
字体: 打印
分享:

  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了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在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了浦东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显著成就。30多年浦东新区巨大成就既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最生动的实践写照,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最鲜活的现实明证。一滴水可以反映出太阳的光辉,一个地方可以体现一个国家的风貌。浦东开发开放的成功实践,在区域层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做出了生动诠释,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全面回顾浦东开发开放30多年的历史进程,系统阐明浦东开发开放伟大成就生动诠释了“四个自信”,在新发展阶段,浦东开发开放再出发,必将再创新的辉煌。

一、浦东开发开放30多年的历史进程 

  浦东开发开放30多年的历史进程,先后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这就是1990年到2002年的浦东率先开放、快速发展阶段,2002年到2012年的浦东以开放促改革、全面开发阶段,以及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浦东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发展阶段。

(一)1990-2002年,浦东率先开放、快速发展阶段 

  1990年2月,上海市政府正式向中央上报《关于开发浦东的请示》,提出了浦东开发开放的基本构想。同年4月,李鹏同志在视察上海时宣布了一项重大决策,这就是党中央、国务院同意上海加快浦东地区的开发开放。不久,美国《纽约时报》在《向全世界展示中国仍在从事经济建设》一文中提到:在大片稻田和破旧的建筑物中,中国已经开始了一个大规模的项目,建立一个亚洲金融之都,向世界证明其对外开放仍在继续。

  1991年2月18日,邓小平在上海听取朱镕基关于开发浦东的情况汇报后指出,开发浦东“不只是浦东的问题,是关系上海发展的问题,是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问题。抓紧浦东开发,不要动摇,一直到建成”。1992年2月,邓小平到上海,再次鼓励上海可以借鉴广东的经验,把浦东“搞得好一点,搞得现代化一点,起点可以高一点”。4月,国务院总理李鹏在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的工作报告提出:上海浦东新区是今后十年开放开发的重点。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指出,“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浦东开发区产生于邓小平的金融和贸易理想主义。浦东实际上已经成为了中国面向世界经济开放的最显著象征”。浦东开发开放从原有的地方战略提升为国家战略。

  1993年1月1日,浦东党政领导机关正式成立。从1990年开始启动,经过三年多时间,浦东经济总量从1990年的60亿元迅猛增加到了164亿元,翻了近三倍,年均增速高达21%。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贸易、国际投资、国际航运实现了快速增长。上海推进国际经济、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和国际航运“四个中心”建设,形成了新目标和新任务。浦东开发开放也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

(二)2002-2012年,浦东以开放促改革、全面开发阶段 

  新世纪意味着新起点、新希望。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鼓励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在制度创新和扩大开放等方面走在前列。”2005年6月21日,国务院批准浦东新区进行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此次浦东的改革创新标志着浦东成为全国首个探索体制优势和体制创新的地方。围绕着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浦东继续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和制度创新的重要试验田。

  2009年4月,国务院通过发布政策性指导意见,确定上海到2020年将基本建成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作为“两个中心”的核心功能区,浦东再次被推到了与国际经济对话的前沿,再次被提升为国家战略的重要承载区域。同年,由于原南汇区划入,浦东新区的面积是原来的两倍多,达到1210.41平方公里。浦东承载上海“两个中心”核心区功能建设顺利展开,并逐步实现了有机统一。原南汇区的并入也使浦东新区开启了“二次创业”的新征程。到2010年,浦东新区的GDP已经达到了4707亿元。

(三)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浦东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发展阶 

  早在2007年3月31日,时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浦东新区调研时强调:第一,浦东带动上海实现历史性大跨越的同时已经成为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缩影以及改革开放的窗口。第二,要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来深刻认识浦东开发的战略意义,增强做好改革开放排头兵的自觉意识。第三,要着力推进浦东开发开放的综合配套改革,充分发挥浦东的示范带头作用与核心功能作用。2010年9月,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同志在浦东调研时指出:“对于浦东开发开放来说,增加一些经济总量固然是好事,但是浦东开发开放的意义不仅限于此,而在于发挥浦东的窗口作用和示范意义,在于敢闯敢试、先行先试,在于排头兵、试验田的作用。”

  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浦东开发开放也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上海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上海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上海市委要求浦东当好排头兵中的排头兵、先行者中的先行者,勇当新时代全国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的标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浦东新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定位要求,坚定不移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积极探索区域协同发展,依托自贸试验区打造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桥头堡,进一步发挥“三个服务”的作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成为彰显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道路、中国效率的典范。

  2013年,被赋予“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创新对外开放模式,进一步探索深化改革开放的经验”时代重任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在浦东新区正式挂牌。新挂牌成立的自贸试验区找到了与国际通行做法能够有机结合的贸易方式。到2015年自贸试验区扩展到了涵盖四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以及陆家嘴、金桥和张江等三个片区的120平方公里的范围。自贸试验区的扩区为一系列制度创新提供了便利的实验场。2017年3月,针对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上海要解放思想、勇于突破、当好标杆,对照最高标准、查找短板弱项,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进一步彰显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试验田的作用,亮明我国向世界全方位开放的鲜明态度。”国务院印发《全面深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标志着我国自贸试验区改革升级到3.0阶段。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加上不断扩大开放,浦东新区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超过了上海全市的60%。随着上海自贸区的创新发展,新设立的外资企业越来越多。新增扩大开放项目也不断增多,2017年新增了400项。对外贸易越来越便利,海运货物两天内实现入关和空运货物12小时内实现入关占比都超过95%。2020年9月,北京、湖南、安徽也分别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我国自贸试验区达到2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7年来共形成了260项制度创新成果,面向全国或特定区域不断复制推广。

  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实践,是全面深化改革、推进新一轮对外开放的战略举措。为了更好地配套自贸试验区建设,浦东强化和加快了科创中心建设。张江科学城、“国际智能制造中心”以及智能制造产业等逐渐形成了新的科创产业集群。浦东新区立足长三角,积极服务全国,真情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已在“一带一路”沿线25个国家投资100多个项目,投资总额60多亿美元。2018年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进博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对上海提出了三项新的重大任务,增设上海自贸区新片区、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浦东开发开放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可以说,从30多年前探索“境内关外”的保税区模式发展到今天的上海自贸区,党和国家一直将浦东新区视作对外开放和体制创新的功能高地。新时代坚持新发展理念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发展主线,更是对浦东提出了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功能区的目标。

  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莅临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明确提出,要立足于“两个大局”,研究制定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的战略意见,推动浦东新区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浦东开发开放30年的历程,走的是一条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之路,是一条面向世界、扩大开放之路,是一条打破常规、创新突破之路。”30年弹指一挥间,浦东正是靠着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开拓创新的理念追求,用生动实践成功诠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

二、30多年浦东开发开放生动诠释了“四个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充分肯定了浦东开发开放取得的显著成就。浦东开发开放的成功实践,在区域层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作出了生动诠释,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

(一)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浦东巨变,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浦东的开发开放有力宣示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决心。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内改革风起云涌,国内外对社会主义中国将何去何从心存疑虑。在这个重大历史关头,党中央宣布开发开放浦东,树立起了更加改革开放的一面旗帜。浦东用成百上千个事实很好地回答了改革开放姓“社”不姓“资”、“有利于社会主义,不利于资本主义”的问题,向全世界表明中国的改革开放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浦东的沧海桑田巨变充分印证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与正确。浦东30多年的开发开放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巨大成就,GDP从1990年改革开放初的60亿元跃升到2020年的1.32万亿元,人均GDP达到22万元,财政总收入从1993的11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4345亿元。居民生活水平实现质的飞跃,2020年浦东新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4627元,人均寿命从1993年的76.1岁提高到84.76岁。实践是最好的结论,事实是最好的证明。浦东用自身的跨越式发展,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又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并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唯一正确道路。

  浦东的探索创新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内涵。20世纪90年代,浦东在金融、贸易、高新技术等领域先行开放,诞生了全国第一个金融贸易区、第一个保税区、第一家外资银行、第一家外资保险公司、第一家外商独资贸易公司等,积极探索利用外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入21世纪,浦东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率先开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在转变经济运行方式、转变政府职能、改变城乡经济与社会二元结构等方面先行探索。党的十八大以来,浦东充分发挥上海自贸试验区和临港新片区试验田作用,率先探索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的制度体系,积极建设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努力推动科技创新自立自强。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浦东通过持续不断的探路破局,始终走在时代前沿,回答时代之问,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打造了浦东样板,为全国其他区域发展提供了经验借鉴。

(二)忠实践行党的创新理论的浦东实践,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浦东始终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科学把握开发开放方向,科学分析具体矛盾,科学回应群众需求,坚决打破对西方理论和外来经验的教条和盲目崇拜,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完成了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从国家战略全局出发对浦东开发开放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浦东活学活用党中央治国理政的理论创新,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根据邓小平同志“浦东是面向世界的”论断,浦东新区坚持“开发浦东、振兴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战略和方针。根据江泽民同志“不仅在经济建设上成为龙头,而且在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两个文明建设和社会全面进步方面起带头示范作用”的要求,浦东喊响并深入践行“不仅是项目开发、经济开发,而且是社会开发,是争取社会的全面进步”的口号。根据胡锦涛同志“加快体制创新,不断提高外向型经济层次”的要求,浦东挺立开放潮头,积极探索从外向型经济向开放型经济跃升。

  习近平总书记在担任上海市领导工作期间就要求高举浦东开发开放旗帜,到中央工作后视察浦东时提出“三个在于”的定位要求,党的十八大后一直对上海和浦东工作科学指导、明确定位要求、做出战略决策。党中央国务院通过把首批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首个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国家级战略重任在浦东新区建设和试验,有力提升了浦东的开发开放。浦东始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忠实践行“三个在于”的要求,坚定不移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推动浦东开发开放全面提质增效。坚定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以“先照后证”“证照分离”“一业一证”改革引领打造“放管服”改革浦东样板,探索新时代城市治理创新体系。坚定面向世界、扩大开放,率先实施服务业制造业54项扩大开放措施,引进50多个首创性扩大开放项目,加快提升金融市场国际化水平,发展更高能级总部经济,打造服务“一带一路”桥头堡。坚定打破常规、创新突破,统筹推进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服务保障大科学设施建设,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领域攻坚突破,努力实现科学新发现、技术新发明、产业新方向、发展新理念从无到有的跨越。

  浦东开发开放的实践是一个坚持理论自信、实践理论自信、展示理论自信的过程,不仅向世界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科学的理论,是顺应时代发展的理论,是指导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理论,而且充分折射出中国理论和中国方案在通往现代化道路上所具有的世界价值,成为中国理论走向世界的窗口。

(三)在时代发展中守正创新的浦东治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浦东开发开放30年取得的显著成就,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提供了最鲜活的现实明证,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最生动的实践写照!”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既要充分认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本质特征和显著优势,又要通过完善和发展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制度自信不是自视清高、自我满足,更不是裹足不前、故步自封,而是要把坚定制度自信和不断改革创新统一起来。浦东坚持在守正创新中坚定制度自信,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浦东智慧。

以一流党建引领一流发展。坚持把党建引领贯穿浦东开发开放各领域和全过程,充分发挥党的领导这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强化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体制机制。完善议事决策机制,强化区委常委会集体决策作用,发挥区委常委会领导下的各类领导小组作用,将重大政策制订、重要改革工作等各类重大事项全部纳入议事范围。形成重大工作协同推进机制,区委出意见,区人大作决定,区政府做方案,区政协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加强民主监督,形成最大合力。建立重大课题调研机制,区委出题,区人大、区政府和区政协党组等调研解题。夯实基层党建根基。聚焦体系、功能、机制、载体、队伍五要素,形成区域化党建为引领、社区党建为基础、行业党建为特色、“两新”党建为关键、单位党建为基本的基层党建新格局。织密建强基层组织体系,深入推进楼宇党建、自贸区党建,创新实施社区“基石工程”,在楼组、队组建立党小组,探索功能性党组织,在落实组织覆盖、工作覆盖的基础上深化推进管理服务、服务覆盖,努力实现宗旨和作用覆盖,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动员力。

  通过制度创新完善制度体系。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把可复制可推广作为重要导向,积极探索并不断完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2013年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后,聚焦投资、贸易、金融、政府职能转变等领域开展制度创新,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博采众长为我所用,率先构建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的制度体系,形成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自由贸易账户等一批基础性和核心制度,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328项制度创新成果向全国复制推广。2021年3月,浦东25项、51条新的创新举措经国家发改委发文向全国复制推广。

  把制度优势充分转化为治理效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需求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推动治理手段、治理模式、治理理念创新,加快探索并走出了一条极具创新特色的超大城市治理道路。这条道路有效地提升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率先构建城市大脑,以智能化提升城市治理精细化水平,成为“走在国际探索的前列”。构建覆盖全部居村的“家门口”服务体系,基本形成覆盖城乡的“15分钟服务圈”,大力提升了公共服务水平。浦东新区美丽乡村建设以美丽庭院为抓手,发动群众自己动手美化宅前屋后,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底板。在疫情防控中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通过“包干责任制”“闭环管理”“动态查漏补缺”等守好守牢国门,遏制散发疫情扩散蔓延。

(四)在改革开放前沿阵地传承孕育的浦东基因,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地和初心始发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上海都有集中体现。开发开放以来,浦东在上海深厚的文化积淀中汲取改革创新的精神动力,创造出敢跟全球顶级水平对话的志气、强烈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气、艰苦奋斗忘我工作的朝气,锻造出以“标杆意识、闯将精神、实干作风、年轻心态”为鲜明特质的浦东基因,这是伟大改革开放精神的生动演绎,是党的精神谱系在新时代的传承和发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鲜活注脚。

  以“最高标准、最好水平”为目标追求的标杆意识。从“站在地球仪旁思考”到“在新的时代坐标中坚定追求卓越的发展取向”,浦东始终以全球视野找准“坐标系”“参照物”,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赶超先进、勇当标杆。自贸试验区建设就是努力比肩国际上公认的开放度最高的自由贸易园区,科创中心核心区建设就是努力成为全球创新版图的重要一极,国际金融中心核心区就是全面对标纽约曼哈顿、伦敦金融城,各方面工作都力争在对标中创一流,在一流中争第一。

  以“敢闯敢试、先行先试”为核心要求的闯将精神。浦东开发开放从一片农田起步,按照邓小平同志“思想更解放一点、胆子更大一点、步子更快一点”的指示,以杀开一条血路、撕开一道口子的勇气魄力,敢干前无古人的工作,敢走与众不同的新路,敢抓无中生有的项目,敢破不合时宜的制度,不断推出首创性改革、引领性开放、开拓性创新,开风气之先、领时代之新,才闯出一片天地、创出一番事业。

  以“狠抓落实、善作善成”为工作导向的实干作风。坚持任务目标化、目标项目化、项目责任化、责任实效化,把“具体化、主动谋、攻靶点、防空转、强支撑”作为抓落实的策略方针,想方设法把活干成、把事做优。坚持“挂图作战”,强化“开局就是决战、起跑就是冲刺”的紧迫感,从头抓紧、全程发力,确保时时干在实处。坚持比学赶超,创新赛马机制、“进步指数”考核机制,营造干事创业浓厚氛围。

  以“充满激情、一往无前”为鲜明标识的年轻心态。浦东开发开放之初,八百壮士以“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执着信念,义无反顾、白手起家、艰苦创业。今时今日,风华正茂的浦东依旧以“革命人永远年轻”的蓬勃朝气,始终保持冲天干劲、只争朝夕,继续坚持灯火通明、挑灯夜战,秉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披荆斩棘、一往无前的理念,再创新的辉煌。

三、新时代新征程浦东开发开放再出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关心和支持上海和浦东的发展,多次就上海和浦东发展作出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浦东要“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努力成为更高水平改革开放的开路先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排头兵、彰显‘四个自信’的实践范例,更好向世界展示中国理念、中国精神、中国道路。”从而为浦东下一步的发展提出明确定位。新时代新阶段,浦东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开启浦东诠释“四个自信”的新征程。

(一)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使浦东努力成为更高水平改革开放的开路先锋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一条宝贵经验。浦东地处我国改革开放最前沿,新时代浦东新区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勇于制度创新,着力推动规则、规制、管理等制度型开放,率先推进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大力度的全方位高水平开放,全力成为新时代全国改革开放的开路先锋。

  一是要坚持对标国际一流水平,对标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中心,加快建立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同时,要坚持在制度创新上下功夫,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当好代表中国参与国际经济治理的重要试验田,为中国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发展和变革积极探索,为全球经济治理提供制度性公共产品,推动浦东从要素流动型开放向制度型开放全面拓展,在推进制度建设和创新的进程中实现制度超越。

  二是要高水平建设上海自贸试验区以及临港新片区,重点推进投资贸易便利化向自由化转型,提升浦东新区的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开放领域要从制造业向服务业拓展、从货物贸易向服务贸易拓展;开放对象既要面向主要经济体国家又要全面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广大发展中国家;浦东新区在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还要注重统筹推进对内对外开放。在引领长三角、服务全中国的基础上,努力做到辐射亚太、辐射全球。

  三是奋力成为新时代全国改革开放的开路先锋,为改革开放再出发提供制度保障,增强浦东发展新动能。基于浦东的经济体量、战略地位和历史使命,建议比照深圳经济特区赋予浦东地方立法权,给予浦东制度性开放等先行先试改革自主权,从而为浦东实现发展战略提供制度保障,为改革开放再出发增添新动能,努力使浦东成为新时代全国改革开放的开路先锋。

(二) 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将浦东打造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排头兵 

  新发展阶段,浦东要以建成现代化、智能化、创新型城市为目标,建造深度融入全球经济格局的功能高地,将浦东打造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排头兵。

  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建成现代化、智能化、创新型城市。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不断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和弘扬上海精神和浦东精神,弘扬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率先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持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探索中国特色超大城市治理新道路;要积极探索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绿色发展道路。总之,浦东要以建设高水平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为目标,高水平展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价值理念,把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的伟大成就向全世界展现,奋力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排头兵。

  按照“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排头兵”要求,建造我国深度融入全球经济格局的功能高地。浦东是上海“六个中心”建设的核心承载区。新时代,浦东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上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部署和要求,鼎力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中心,全力建造我国深度融入全球经济格局的功能高地,奋力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

  一是强化全球资源配置功能。浦东要站位国际国内这两大资源和市场,全面提升对人才、技术、资金、信息以及货物等要素配置的世界影响力,加快发展更高能级的总部经济,把招商引资的重点从投资总部转向运营总部、供应链管理总部、结算总部,推动地区总部升级为亚太总部、全球总部。二是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瞄准并重点发展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高科技领域,在重点打造一批国家级科学创新基地的基础上,把世界级科学创新创业集群倾力发展起来,努力成为集聚海内外人才、开展国际创新协同的重要高科技产业创新创业基地。三是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把“中国芯”“蓝天梦”“未来车”“智能造”“数据港”“创新药”等六大硬核产业作为主攻方向,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抢占新一轮产业变革制高点。四是强化开放枢纽门户功能。立足浦东新区现代化建设实际,增强枢纽门户功能。下大力气把浦东建设成为集开放型大平台、智能化大设施、枢纽型大交通、综合性大市场为一体的开放枢纽门户功能高地。充分利用好国际国内两大市场和资源,完善世界性贸易枢纽功能,把浦东新区建设成为国际经贸首选区。

(三) 坚持“改革开放再出发”,使浦东成为彰显“四个自信”的实践范例 

  首先,浦东“改革开放再出发”必须坚定道路自信。我们要走的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经之路。中国近现代历史已经反复证明,中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道路自信,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保证中国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才能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富强,才能确保党带领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浦东开发开放30多年的成功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路,走得通、走得对、走得好。在“改革开放再出发”新时代,浦东要继续坚持中国道路,立足中国特色,发挥中国优势,凝聚中国力量,开拓新局面。

  其次,浦东“改革开放再出发”必须坚定理论自信。坚定理论自信就是要坚持以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为指导,推动浦东取得新发展。开发开放30多年来,在党的领导和人民的不懈努力下,浦东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典型“代表”与“象征”。新时代,要想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最为关键的就是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时代新实践,解决新问题新挑战,引领中国现代化建设。

  再次,浦东“改革开放再出发”必须坚定制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的优越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够有效维护国家主权、保障民族利益、实现人民幸福。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历史进程中,必须继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浦东开发开放30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愈发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基础更加雄厚。面对“改革开放再出发”新局面,我们要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基础上,吸收借鉴国外制度的有益成果,继续发挥我国制度的独特优势,不断革除制度弊端,不断深化改革。

  最后,浦东“改革开放再出发”必须坚定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包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红色文化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内的文化体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就是要不断激发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文化认同感以及文化自豪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既是浦东“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文化历史根基,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再出发”生生不息的内在动力,激励着中华民族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开创新局面。

  (作者:辛向阳,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沈阳(通讯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行政管理改革》(录用定稿)网络首发时间:2021-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