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著名专家学者>侯惠勤>侯惠勤-著作与论文

侯惠勤:引导中国梦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动力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2013年第6期 发布时间:2013-09-11
字体: 打印
分享:
  

  一、中国梦的缘起和意义

  谁都可以谈论梦,然而如果离开了“谁的梦”、“什么时候的梦”、“如何圆梦”,梦就可能说不清道不明,更可能让一些政治谬见“借梦还魂”。正因为如此,习近平指出:“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里说得很清楚,中国梦的主体是中华民族,依据是中国近代以来历史主题及其所决定的基本历史实践,圆梦之路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艰难探索、最终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复兴之路”。离开这一确定的政治内涵谈论中国梦,就难免走偏,而借着谈论中国梦而兜售“西化梦”,则是值得注意的动向,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用“宪政梦”之类解读中国梦。

  1.中国梦的历史缘起和近现代以来的曲折与发展

  命运引发梦想,道路决定命运,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发展中国,扎根于中国道路之中的中国梦,真正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的中国梦。为实现中华民族的梦想,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千辛万苦的探索和不屈不挠的斗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不甘屈服的中国人民一次次抗争,但又一次次失败。正如毛泽东指出的:“中国人向西方学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多次奋斗,包括辛亥革命那样全国规模的运动,都失败了。国家的情况一天一天坏,环境迫使人们活不下去。怀疑产生了,增长了,发展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中国梦是支离破碎的梦,是艰难困苦的梦,是风雨如晦的梦,是无数仁人志士心酸的梦。

  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下,在共产国际帮助下,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7月正式成立,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斗争中顽强求索的必然产物。从此,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的精神力量,中国命运得到了改变,有了光明的发展前景。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使命在28年的奋斗中得以完成。

  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国梦。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新的历史任务,也面临着中国要实现什么梦想以及如何实现梦想的问题?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毛泽东在初步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从1966年开始的十年“文化大革命”的浩劫使党和国家事业遭到严重的破坏和损失,中国的发展遭到了巨大挫折,社会主义建设走了很大的弯路。这一时期,由于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生产力的发展得不到重视,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中国梦只是一个美好的梦想。同时也应当看到,1949年-1978年,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不仅为以后的改革开放创造了基本的物质技术和社会制度、理想信念的条件,而且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宝贵经验,中国梦并没有破灭。

  2.中国梦提出的意义

  中国梦的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强大影响力和感染力源自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实践,以及由此而形成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我们讲中国梦,不是用梦想代替现实,而是用科学和理想说明梦,通过中国梦的传播,促进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众化。中国梦的热论,本身就是中国道路成功的后果,我们必须充分阐明这一根基,夯实中国梦的理论基础。

  中国梦首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深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经过几十年的探索,特别是1949年执政之后,率领中国人民走上了一条植根于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基础、融入百余年来革命精神、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复兴之路。中国之所以能够在国际金融危机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国际金融危机在进一步凸显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的同时,也在彰显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以及制度的优越性,中国经验、中国道路和中国精神,越来越成为世界的焦点,中国梦的实现有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中国梦还是发展中国家实现民族解放与富强的伟大呼唤。中国梦本质上还是以“第三世界”国家为主体的发展中国家人民的梦:追求富强民主、独立和平、发展富裕。中国梦是与中国发展模式联系在一起的,可以成为引领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的精神力量。中国道路的出现毕竟为他们提供了一条不同于西方国家和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倡导的发展道路。中国梦是与反抗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这正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人民所向往的。中国梦所具有的捍卫国家主权、民族独立的精神力量正在吸引着很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梦也是中国对世界作出更大贡献的精神体现。中国梦的提出,一方面是要不断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另一方面也是中华民族对人类作出的一个精神方面的贡献。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一直有一种梦想,就是要对人类作出自己的贡献。这种梦想又是与中国工业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梦想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种“较大的贡献”、“更大的贡献”,除了物质文明方面的贡献,还应当包括精神层面的贡献。而在精神层面,中国梦的提出就是这一贡献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中国梦之内涵及价值

  如果只着眼于中国梦的字眼,它必然具有不确定性,会导致其缺乏争论和深入探讨的平台。要深入对这一问题的认识,首要的是确定其内涵。

  1.中国梦和“中国模式”、“中国道路”的联系与区别

  从我们的观点看,今天人们广泛谈论的中国梦,虽然离不开历史积淀和个人想象,但根本上是当代世界对于中国的信心和认同。因此,它必然浓缩着对于当代中国发展的评价、对于当今各种发展模式的比较、对于相互冲突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考量;必然涵盖了当代中国和平发展的根本理念和核心价值追求、科学发展的机遇与挑战、社会和谐的制度保障和理论基础;因而必然不限于个人的愿望和诉求而显现国家凝聚力和影响力。

  这样,在中国梦问题上不可避免存在着渗透和反渗透的斗争。西方意识形态对于中国梦的颠覆无非是两种方式:一是用恶意诽谤的方式唱衰中国梦;另一是用“普世价值”的方式曲解中国梦。由于中国梦在表述上是感性化方式,在内容上与个人的自我追求相连,容易作非意识形态的解读,因而我们更要防止对于中国梦作抽象化的价值解读。

  2.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和理论定位

  任何梦都是“应然”和“实然”、理想和现实的统一,是现实越来越向理想接近的过程。因此,“应然”是梦的本质,“实然”是梦的支撑。

  概括地说,中国梦依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是基于“中国发展”、“中国经验”、“中国成就和未来”的肯定上对于开创未来的一种信心;中国梦依托中华几千年优秀文明和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基于当代人类文明发展困境中具有强大吸引力的一种选择;中国梦依托中国和世界日益密切的互利互惠关系,是基于中国和平发展大趋势下吸引全世界关注中国、参与和分享中国发展成果的难得机遇;中国梦依托当前国际各种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的态势,是基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战略、总结和扩大中国国际影响力而凝练的话语方式。

  信心(未来)、机遇(当下)、选择(现实)和想象力(可能)是构筑中国梦的四大要素;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梦的核心,由此而形成的个人的中国梦、民族的中国梦和世界的中国梦是表达中国梦的三大主体取向;独立、统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民族复兴的基本价值支撑,在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都好这一共识下的“创业有门、成功有道、幸福有望”是个人中国梦的价值追求,“中国的发展、世界的机遇”是当代中国展现给世界人民的世界中国梦;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实现“共创、共发、共富、共享”是实践中国梦的核心追求。

  3.中国梦的现实支点和力量源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有力支撑着中国梦。党和人民经过不懈奋斗,在不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迅跑。在今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曙光已经出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梦想已经快要成真,全国人民倍加自豪,世界各国倍加关注。在这一基础上中国梦将更为强劲地影响着历史的未来走向。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诺言不断兑现有效催生着中国梦。让改革开放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是中国的不懈追求,也是催生中国梦的强大动力。随着共创、共发、共富、共享这一核心价值追求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不断显现,中国梦正在成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它将不仅促进中国梦由理想不断变为现实,而且促使中国梦真正成为“世界梦”。中国梦的实质是“大同梦”,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就是要实现没有阶级、没有剥削的共产主义。因此,中国梦要梦想成真,就不仅要得到中国人的广泛认同,还要得到世界的广泛认同。把中国真正建设成令世人向往的圆梦之地,关键在党。因此,要把中国梦的构建和对于共产党执政的认同有机结合起来。

  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以厚实的根基滋养着中国梦。中国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和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最早的中国梦是老子的“无为梦”和孔子的“大同梦”。它们传达了古代中国人民希望过和平、和睦、和谐美好生活的梦想,但并没有使中国走向现代意义上的富强之路。相反,由于国家积弱贫穷,“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遭受了灾难深重的百年耻辱。尽管中国梦未泯灭,共同表达着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追求,但包括容闳的“留洋梦”、康有为借孔子托古改制的“大同梦”、孙中山的“共和梦”、梁启超的“启蒙梦”等却接连破灭。这有力证明,中国梦就是要走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

  把党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要下决心改变现在确实存在的一部分人享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好处但却从内心不认同该制度的反常现象;要通过思想建设和制度设计,真正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坚强的、决心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命运的核心力量;在此基础上,构建便于中国梦表达和传播的独特话语方式,演绎和培育相应的文化符号。

  三、中国梦和其他梦之比较

  将中国梦与其他梦进行比较,目的在于客观评估中国梦的现实影响、优劣态势和可能空间,以利于更好地引领中国梦。

  1.中国梦和“美国梦”之比较

  中国梦和“美国梦”基于不同的社会制度及核心价值观,往往呈现出“此消彼长”的对立态势。“美国梦”基于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个人奋斗至上”的个人主义价值观,而中国梦则基于社会主义制度上的“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都好”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展现了不同的人类文明前景。正因为如此,随着世界金融危机的持续发展,和中国梦的日益兴盛相反,“美国梦”呈现出日渐式微的趋势。

  “美国梦”存在着严重的梦境与现实的反差,导致幻灭感的产生。“美国梦”具有“一体两面”:一方面勾勒出美国机会均等的美好图景,另一方面强调个人努力奋斗就能成功。但是美国梦照不进现实。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提供的数据,计入通胀因素,占人口1%的极富阶层收入1979年-2007年几乎翻了两番,占人口19%的较富阶层增长了65%,占人口60%的中间阶层增长了37%,占人口20%的低收入阶层只增长了18%。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的现实破灭了“个人奋斗”的梦想。

  “美国梦”还有深厚的根基,不会迅速破灭。据民调机构皮尤研究中心2012年初民调结果显示,其一,2/3美国民众认为贫富阶级之间存在强烈冲突,比2009年大幅增加了19个百分点,显示美国人对于贫富差距、收入不平等问题的不满情绪加大;其二,对于造成现状的原因,民调结果和三年前基本一致,大部分人仍自觉地将财富的多寡归结为工作能力、勤奋程度的高下,显示“美式思维”的传统仍在延续。这就是说,“美国梦”在“个人奋斗至上”的层面遭到了质疑,但在“社会环境公平”上则依然稳固,“美国梦”的影响力还在。

  2.中国梦和“欧洲梦”之比较

  “欧洲梦”本质上是“欧洲复兴之梦”,即恢复其昔日“世界中心”的地位和辉煌。因此,“欧洲复兴”和“中华民族复兴”有着本质的区别。“欧洲梦”存在两大矛盾:“欧洲统一”和民族主义的对立;摆脱对于美国的依附而成为世界一极的平衡作用和依仗美国称霸世界的扩张倾向。“欧洲梦”因而具有摇摆性和不确定性。

  “欧洲梦”对于中国梦影响力的增强有可资借鉴的方面。“欧洲统一”的愿望和现实中的步履维艰,可以成为我们抵制美国霸权主义和反对分裂势力、珍惜国家团结统一的有益借鉴;“欧洲梦”的危险方面也可以成为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的现实参照。

  3.中国梦和“日本梦”之比较

  相比较而言,“日本梦”的内在冲突更为明显:从价值观上看,存在支撑“一亿中产”的整体主义和建设“重视个人的社会”的个人主义间的冲突;从政治诉求上看,建设“正常国家”背后包含着摆脱美国控制的民族独立倾向和复活军国主义的称霸野心。这决定了“日本梦”的前景和影响力十分有限。

  4.中国梦与“四小龙梦”之比较

  无论从历史积淀、文化传统、社会规模,还是从现实影响、发展前景和整合力量上看,“四小龙梦”和中国梦都缺乏可比性。但是,善于把握机遇发展自己、善于在融入西方掌控的世界市场中发掘儒家思想构建共同价值观、善于维护民族和国家认同等,可以为我们实现中国梦的努力提供有益的借鉴。

  四、中国梦与世界的未来

  1.中国梦的可靠现实性会影响发展中国家人民对发展道路的选择

  中国梦立足于现实的发展之中,扎根于中国道路之中,依托于中国制度之上。这一特点决定了中国梦在历史的发展中不断得以实现。30多年来,一个又一个目标的超额实现使中国梦呈献给世界的是一个具有真实景象的梦想。再经过多年的努力,到2020年,中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50年,中国将基本实现现代化。这样促使中国梦逐步得到实现。

  中国人的梦想正在国家梦的实现中不断得以实现。新中国成立初期,人们的梦想就是:一亩地两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这一梦想在新中国的土地改革和合作化过程中实现了。20世纪50年代末,人们的梦想就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20世纪80年代,人们的梦想就是:多打粮多种树,尽快成个万元户。这些梦想都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实现了。进入21世纪,很多人的梦想就是:挣大钱住别墅,领着车队娶媳妇。随着中国现代化在新世纪的推进,这些梦想已经或者正在实现中。

  2.中国梦的现实性和人民性会影响世界人民的选择

  中国梦的现实性恰恰根源于它的人民性。中国梦不是少数人的梦,而是国家梦、民族梦、人民梦。中国梦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共同创造中共同拥有的梦想。中国梦强调人民至上,始终坚持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创造美好未来的观点。离开人民的国家梦不是中国梦。中国梦强调人民共同分享所创造的财富和精神产品,强调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维护社会公平与公正,特别是在经济有较大发展的情况下,让全体人民能享受到经济增长的成果。

  从国家的层面讲,中国梦的远景目标,是要为每个中国人创造最大限度的机会和条件来实现自我的价值,并为每个人的自由充分发展提供政治制度、社会环境和自然生态的保证。幸福感的追求既要政府和社会齐心协力更好地为人们提供服务,同时也需要人们对社会有信心和对自己有信心。这种信心应该基于对社会复杂性的理解,对个人期望实事求是的判断和理性评估;也来自于一种自我认同和对社会的认同。

  我们党强调建设和谐社会,提出: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这“五有”里面包含着无数中国人的梦想,是我们在2020年要实现的目标。这“五有”实际上包含着更远大的梦想。在2020年的基础上我们再用10-15年的时间做到“五应”:学有应教、老有应得、病有应医、老有应养、住有应居。在“五应”的基础上,再奋斗10-15年,到新中国建立100周年时做到:学有优教、劳有多得、病有良医、老有乐养、住有宜居。这“优、多、良、乐、宜”五个字恰恰就是我们更高一级的梦想。

  3.中国梦的远大理想性给世界的发展带来希望

  中国梦既着眼于现实,更着眼于长远。中国的发展既有三个“一百年”的理想,又有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发展的目标。到建党一百年时(2021年),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2049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到21世纪末,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三个一百年不断实现着中国人民的追求,也为世界人民实现自己的梦想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不仅如此,中国的发展还有更加长远的目标。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讲:“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这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需要的时间就是几百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在这样一个长时间段中巩固和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制度,在世界上应当是有巨大号召力、影响力的制度。

  网络编辑:岚河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