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著名专家学者>程恩富>程恩富-著作与论文

程恩富 孙绍勇: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行”的内在逻辑

发布时间:2021-08-02
字体: 打印
分享: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这一论断不仅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对于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性意义,而且也深刻指明了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守正创新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之所以让中国共产党能、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关键在于其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和共产党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深入理解把握“马克思主义行”,需要从内在的逻辑性和现实的针对性来分析认识。首先,从“行”蕴含的意义来看,“马克思主义行”具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方面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可,即马克思主义科学、强大,带有价值层面的褒义。另一方面是指马克思主义可行,行得通,蕴含实践层面的起作用。其次,“归根到底”表明是从根本上总结得出的结论,也就是说,一方面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才使得“中国共产党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另一方面,也正是中国共产党的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好,反映出马克思主义的行。概言之,“马克思主义行”不是空洞的,是实实在在的,是在客观事实判断基础上得出的价值判断。

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马克思主义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是一面旗帜,一种信仰。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从党的百年历史来看,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一方面是因为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有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才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运用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为争取执政和长期执政奠定了思想保证。也就是说,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共产党有机统一的辩证关系来看,是马克思主义成就了中国共产党,而中国共产党也没有辜负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兴党、强党之魂。马克思主义以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为无产阶级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最终解放全人类提供了精神武器和理论指南。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使命型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我们党一路走来,无论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从未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就意味着中华大地从此高扬起马克思主义的旗帜,时至今日,经过历史和人民的检验,中国共产党是当之无愧的马克思主义的忠诚的信奉者、坚定的实践者、积极的发展者。近代中国,为救国于危难,救民于水火,各个阶级都纷纷登上了历史舞台,出台各种方案,但都以失败告终。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成功改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被动挨打的局面,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朝着复兴之路迈进,其根本在于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并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也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兴旺发达,在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中砥柱中流、行稳致远。李大钊在《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胜利》中曾高呼“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马克思主义赋予了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信念和坚定的精神信仰,使中国共产党在思想上和政治上具有无可比拟的先进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的引领和激励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创造了史诗般的奇迹。

  中国共产党是用活、用好、用实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如果说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是中国共产党先进坚强、所向披靡的充分条件,那么在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的实践发展和自身的建设,就是中国共产党攻坚克难、无往不胜的必要条件。邓小平曾说:“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科学性毋庸赘言,但有了先进科学的思想理论指导,就一定会成功吗?答案未必如此,苏联共产党的垮台就充分说明有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并非一劳永逸,关键还在于用活、用好、用实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曾告诫我们:“马克思列宁主义来到中国之所以发生这样大的作用,是因为中国社会条件有了这种需要,是因为同中国人民革命实践发生了联系,是因为被中国人掌握了。任何思想,如果不和客观的实际的事物相联系,如果没有客观存在的需要,如果不为人民群众所掌握,即使是最好的东西,即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也是不起作用的。”1917年苏联共产党只有20万党员时打败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1945年拥有200多万党员时打败了德国法西斯入侵,捍卫了苏维埃政权;1991年拥有2000多万党员的苏联共产党没有走向辉煌,而是突然间垮台了。事实证明,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拥有马克思主义,并不代表就一定能够赢得未来,最根本还在于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最终要落实到怎么用上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在探索和回答时代问题中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思想水平和践行能力。这是中国共产党经久不衰,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基本经验和根本原因。

二、基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发展的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发展和创造性转化。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马克思主义是在批判吸收人类全部知识的基础上产生并且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发展的,是人类迄今为止最先进的思想理论体系。”这就深刻表明马克思主义不是僵化的,有着显著的开放性和实践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从根本上讲,是因为把马克思主义与改革开放的实践相结合,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与中国国情和时代发展相结合,使其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发展的基础。毛泽东曾指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这为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提供了“锁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是具体的马克思主义。从马克思主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脉相承、一以贯之的链条,其中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就是根本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从一般与具体的关系来看,马克思主义更多揭示的是社会发展的普遍性本质和规律,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此基础上的具体形态和体现,在其方向、价值、理念上,所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并没有变。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和“源”,没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因此,抓住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也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和制度内在的实质联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赋予马克思主义无限生机与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辟形成,从根本上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求真务实的本质要求,就是要求社会主义之真,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实。改革开放以来,基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受了实践的检验,迸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彰显出强烈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造和所取得的成就,深刻改变了中国,也影响了世界的发展。在展现科学社会主义强大生命力的同时,也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赋予了马克思主义崭新的时代内涵。尤其是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到重创的形势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风景独好,有力回应驳斥了马克思主义“破产论”“过时论”等论调。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发展,进一步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拓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和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三、继续自觉推进马克思主义守正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通过守正创新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守正就不能偏离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但不是刻舟求剑,还要往前发展、与时俱进”。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我国已经迈进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在新征程上开创美好未来,扎实推动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加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仅要充分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还要继续自觉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守正创新,让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大行其道。

  深入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加强马克思主义,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全面系统钻研,是我们把握时代脉搏,推进马克思主义守正创新的基本前提。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原原本本地学,又要带着问题学,联系实际学,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好头脑,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才能谈得上守正创新。这就需要树立抓牢做实的学风,把理论学习与调查研究相结合,学在深处的同时做在实处。把知与行、学与做融会贯通,在运用所学的理念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中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主义,让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在指导中国共产党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的新征途上大有作为。

  全面贯彻践行马克思主义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守正创新、开拓创新,大胆探索自己未来发展之路。”这就要求我们把时代性与实践性相结合,形成理论创新与实践转化的良性互动。马克思主义的守正创新需要高度的理论自觉,真正的理论创新创造需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发展真理,以真理的力量推动新时代的发展变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不仅要回答时代性的重大问题,更要在指导实践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在实践基础上探索时代发展的新课题,增强理论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在反映时代性,注重实践性,把握规律性的统一中凸显马克思主义行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作者:程恩富,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成员,中国社科院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首席教授;孙绍勇,西北工业大学创新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网络编辑:欣然

  来源:《文汇报》2021年7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