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著名专家学者>程恩富>程恩富-著作与论文

程恩富 刘宁宁:《资本论》总以新的方式登上世界舞台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1月24日第553期 发布时间:2015-01-19
字体: 打印
分享:
  《资本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是政治经济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资本论》发表近150年来,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它并未过时。每当世界面临重大困境或遇到重大挫折时,马克思总会以新的方式重新登场,人们总是希望从《资本论》中寻找解决当下全球性问题的出路。只要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存在,揭示其神秘性和规律的《资本论》就不可能退场。作为“马克思主义百科全书”,《资本论》所蕴含的方法论和原理仍然闪烁着真理的光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提供了科学的社会认识方法

  恩格斯曾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这种方法在《资本论》中得到充分体现。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把哲学和经济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辩证法应用于政治经济学研究,使唯物史观和辩证法高度统一于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生死演化的分析之中。

  《资本论》主要是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的。在考察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马克思认为,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的历史过程,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它制约着全部社会生活,决定着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马克思把社会的发展看作是矛盾运动的结果,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以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它决定了社会形态的更替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马克思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阶级分析法等诸多方法,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过程和发展过程;运用唯物史观的科学发现研究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展过程,得出资本主义制度不是永恒的,它必然随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冲突而被替代的科学定理。

  《资本论》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方法论,为我们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现实和历史趋势、分析当代社会历史现象提供了科学的逻辑框架和有效的分析工具。当今世界相对于马克思写作《资本论》的年代已经发生了巨大变革。但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对社会发展趋势的决定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无论资本主义如何进行自身调整,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形成、发展直至最后消亡的趋势不会变。在认识当代世界的现实和发展变化层面,迄今西方主流经济学还没有任何一种理论能够与《资本论》媲美。

  《资本论》的社会认识方法,为我们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在同一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社会基本矛盾往往通过改革的方式来解决。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阶段,面临着继续深化各领域改革的重大任务。我们必须根据中国的实际国情,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然历史过程”和发展规律,设计改革方案,坚持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变革社会生产关系结合起来,努力通过每一次真正有益于国强民富的改革,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中某一方面或某种程度的不适应,从而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步与发展。

  树立了劳动者的主体地位

  劳动观在《资本论》中居于核心地位,是贯穿于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一条红线,对于当今中国牢固树立财富和价值创造中劳动者的主体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一生站在劳动者的立场上,高度重视劳动及劳动者的地位和作用。马克思曾在1875年指出,“只要社会还没有围绕着劳动这个太阳旋转,它就绝不可能达到均衡”。马克思把劳动比作太阳,足以看出劳动在马克思思想中的地位。劳动是马克思主义范式和体系的核心。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的过程,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劳动是人类生存之本、社会存在之本。劳动不仅创造了人自身,而且改变了自然界,创造了人类社会;不仅创造了物质财富,而且创造了精神财富;不仅创造了有形产品,而且创造了无形产品。劳动不仅决定和制约着社会结构、社会性质和社会面貌,而且劳动状况决定着人的发展状况。在劳动异化理论基础上,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创立了劳动价值论,认为活劳动是价值创造的唯一源泉,使之成为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石,进而提出劳动解放的观点。在以资本为中心的资本主义社会,劳动是对物的依赖占统治地位的劳动,劳动者被私人资本所奴役。在公有制普及的未来社会,劳动将成为“太阳”,劳动将得到解放,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马克思的劳动观启示我们,在非公经济占重要组成部分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我们必须始终站在劳动人民的立场上,树立尊重劳动和劳动者的价值理念,坚持劳动者在社会发展和财富创造中的主体地位,批驳几千年来流行的“剥削创造财富”谬论。在深化改革开放过程中,要坚持在以人为本和以民为本中突出以劳动者为本,坚持走群众路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历史创造者和改革主体的作用。要通过发展公有制、调整财富和收入分配、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等,从根本上化解资本与劳动的内在和外在冲突,为实现和谐的劳资关系和劳动关系创造条件,为逐步实现劳动解放奠定基础。

  阐明了资本的矛盾运动

  资本理论是《资本论》的关键词,是贯穿全书的“劳动、资本和剩余价值”三大主要范畴之一,对于我们在全球化背景下认识资本的本质及其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资本是人类历史发展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一个历史范畴。资本是生产要素,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但是又必须通过物来体现,这就产生双重逻辑:一种是借助物的力量创造物质文明和经济文明的逻辑,一种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价值增值逻辑。

  不断运动和不断扩张是资本的特征。资本促进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推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也制约了世界文明的演化。正如马克思所说,资产阶级借助资本“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它把一切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

  从私人资本到私人垄断资本、国家垄断资本,再到国际垄断资本,资本的扩张本性不断推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使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和企业经营全球化不断加剧,以私人占有为基础、以虚拟资本为特征的当代资本愈加贪婪。这类资本的无限扩张导致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各国和全球的加剧,生产要素日益在少数人手中积累,各国国内和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加大,导致全球性问题日益严重,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紧张,人类至今仍未摆脱马克思所关注和揭示的文明困境。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要重视发挥私人资本,尤其是公有资本的作用,利用其创造物质文明,使资本和资本增殖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及其根本利益。同时要注意克服非公资本的贪婪本性,坚持科学发展观,通过生产关系的调整和制度创新,调节所有制关系和分配关系,处理好资本与劳动的社会轴心关系,使资本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经济服务。

  揭示了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人类社会普遍适用的经济规律进行了科学阐释,如商品生产的一般规律、社会化大生产的共同规律、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市场的规律等。对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进行了系统分析,如工资、成本、利润、信用、利息、地租、再生产、虚拟资本与虚拟经济、经济周期与危机等。这些都为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规律提供了指导。现实的市场经济总是和某种社会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具有特殊的社会属性和自身特点。当前,我们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要处理好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坚持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方向,而不是所谓“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体制”。应坚决反对新自由主义、社会民主主义和私有化的各种思潮和政策主张,只要运用《资本论》这个理论之镜进行审视,便不难发现其荒谬之处,从而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方向。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网络编辑:张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