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刚: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内在意蕴
中华民族在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明,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为了赓续中华文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艰辛探索。而只有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之所以是“新”的,主要在于中国式现代化为全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现代化模式、是对西方式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超越、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全新选择,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的文明自觉与文化自信,对于中华民族和整个世界的发展进步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推进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赓续古老文明的文明新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但并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而是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结合新的时代和实践要求,充分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智慧,运用于破解现代化的各种难题,为人类探索美好社会制度提供中国方案。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既立足中国实际,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动中华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现代转型。
中华民族很早就提出了富强梦想,既期盼国家富强,也期盼人民富足。《尚书》中有“裕民”、“惠民”的思想。管仲主张富国与富民并重,“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主之所以为功者,富强也”,“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强调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孔子提出,“富而后教”,“因民之所利而利之”。不仅如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包含着“小康”、“大同”等宝贵思想。中国共产党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改革开放之初就用“小康”来诠释中国式的现代化目标,并把“富强”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目标之一。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们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再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正向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着深厚的民本思想,主张“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等等。中国共产党继承了传统民本思想的精华,并对传统民本思想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积极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创造了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
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包含着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等丰富内涵。同时,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了独特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有崇仁爱、重民本、守诚信、讲辩证、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有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以共产主义信仰和道德,在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实践中赋予优秀传统思想和道德新的时代内涵。传承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价值支撑,塑造了中华民族的崭新精神面貌。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了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美好理想。中国共产党人拓展了传统文化的社会理想,在新时代提出“七有”目标,即“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倡导的富民厚生、义利兼顾思想,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明确把共同富裕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倡导“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的生态理念。《周易》提出,“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道德经》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中庸》提出,“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中国共产党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基础上,不断推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中国式现代化是赓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而不是否定古老文明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弘扬者和建设者,既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得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又坚持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上破除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积极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二、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坚持走自己的路,是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明新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但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也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而是坚持走自己的路,创造了社会主义文明的中国新形态。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设想的社会主义是建立在发达生产力基础之上的,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基本原则,实行计划经济。中国的情况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设想有很大不同,既有着5000多年中华文明,又因为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而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在经济文化落后、一穷二白的基础上独立自主地建设社会主义。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坚持走自己的路,开创、坚持、捍卫、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经济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和实践魄力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
科学社会主义主张通过武装斗争砸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认为无产阶级政党领导、劳动人民掌握政权、生产力高度发展是实现共产主义的条件。中国共产党人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不断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内涵。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弘扬天下为公、兼容并包、求同存异的思想,创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人类政治文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承继九州共贯、六合同风、四海一家的大一统传统,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起来的,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符合中国国情,结合时代和实践的发展不断进行改革创新,具有强大生机活力和显著优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守正创新及其取得的伟大成就,使具有500年历史的社会主义,成功开辟出具有高度现实性和可行性的正确道路,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使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较量,发生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的重大转变,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三、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是超越资本主义文明、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的文明新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但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而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创新成果的指导下,立足中国实际走出的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化新路,引领人类文明的新发展。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立足自身国情和实践,从中华文明中汲取智慧,博采世界各国有效做法和先进经验,坚守但不僵化,借鉴但不照搬,在不断探索中形成了自己的发展道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推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拓展了人类文明发展路径,以其全面性和系统性,充分彰显了“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
中国式现代化改变了人类文明发展格局。我国14亿多人口整体迈入现代化,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将极大地改变现代化的世界版图。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注入增长新动能、培育创新活力,持续发挥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和稳定锚作用。同时,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注入正能量,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命运,而且深刻地改变了国际政治版图,推动重塑人类文明新格局。
中国式现代化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主张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坚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解决全球面临的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问题,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引领了人类文明的新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中国式现代化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根本动力和路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结晶。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道路铸就了人类文明的独特形态,是赓续古老文明的文明新形态、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明新形态、超越资本主义文明的文明新形态,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体现了继承性和创新性、主体性和开放性、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是人类文明的集成创新、综合创新,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来源:《红旗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