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成果快递

禚明亮: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塑造与提升之道

——世界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人的视角

发布时间:2024-07-03
字体: 打印
分享:
  当今世界是政党政治的时代,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据统计,目前世界上约有100多个国家中130多个政党仍保持共产党名称或坚持马克思主义性质。广大发展中国家对中国投以羡慕的眼光,纷纷表示要向中国学习治国理政经验。”1世界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人是领导和组织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关键少数”,是一个较为特殊的政治群体。近年来,他们尤为关注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塑造与提升之道。他们指出:中国共产党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始终保持着生机、活力与旺盛的生命力;坚持以史为鉴,不断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使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吸收了厚重的历史智慧;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实现党的指导思想的不断创造、更新和丰富,使党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贯穿历史、当代和未来,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政汲取了广阔的空间资源和丰厚的传统文化资源,不断夯实着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和水平建设的文化底蕴;既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又坚持做到“两个维护”和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构成了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塑造与提升之道的重要内容。
一、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着生机、活力与旺盛的生命力
  从1945年7月毛泽东与民主人士黄炎培等的“窑洞对”精炼地总结了中国共产党能够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一个答案”——人民监督,到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指出,经过不懈努力,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和丰富着保持自身生机与活力的独特密码。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对党的历史使命、时代任务、关键角色、独有难题等的认识不断深化。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风雨依然风采依旧、敢于坚持刀口向内的政治勇气,勇于刮骨疗伤、全面落实从严治党的政治实践得到了世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高度关注甚至钦佩。世界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人在各自的不同表述中使用“自我完善”“自我批评”“自我革命”“自我纠正”等词汇,深刻阐释了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政治自觉、现实考量和未来筹谋,强调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尼泊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委员比什努·里贾尔就指出,“共产党的责任不只是领导一次革命,不只是完成一次革命的任务,共产党应该永远且时刻保持革命性”2。他的这一论断从普遍意义上揭示了“共产党”应当具备的自我革命性。而对于中国共产党推进自我革命的理论和实践,俄罗斯联邦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德米特里·诺维科夫认为,“中国共产党勇于自我批评与自我革新,十八大以后党内作风得到明显改善,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四风’的纠正正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领导干部与群众关系中存在的障碍。党和国家领导人不断强调,反腐败斗争要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不仅采取惩罚措施促进反腐,同时还建立了防范机制预防腐败现象的发生”3。 在反腐败问题上的确如此,我们党始终强调经过新时代十年坚持不懈的强力反腐,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但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反腐败绝对不能回头、不能松懈、不能慈悲,必须永远吹冲锋号。阿根廷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马塞洛·法比安·罗德里格斯认为,“自成立之初至今,中国共产党一直非常重视自身建设,能够及时纠正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确保中国共产党能不断革新,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4。
  世界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人认为,中国共产党通过推动党的自我革命和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明显的政治和社会效果,进一步加强了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政治优势,凝聚了党心民心。尼泊尔共产党(联合马列)主席、政府总理奥利指出,“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反腐和祛除影响党的声誉的各种‘顽瘴痼疾’,取得显著效果。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特别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得到人民衷心拥护,增强了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5。孟加拉国共产党(马克思列宁主义)总书记巴鲁阿指出,“中国共产党制定并执行了严格的党纪党规,大力推动党风廉政建设,严惩腐败,不断净化党内政治生态,赢得了人民的广泛支持”6。
二、坚持以史为鉴,不断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使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吸收了厚重的历史智慧
  2013年3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还要认真学习党史、国史,知史爱党,知史爱国。要了解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来龙去脉,汲取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经验,正确了解党和国家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这对正确认识党情、国情十分必要,对开创未来也十分必要,因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7我们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点之一是总结党的历史经验,不断提高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水平。通过对中国共产党长期的观察和思考,世界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人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与其他许多政党不同的地方之一是善于向历史学习,不断从党史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中汲取经验和教训,使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吸收了厚重的历史智慧。正如乌克兰共产党中央第一书记彼得·西蒙年科所指出的,“中国共产党以警醒和谨慎的态度对待、评价本国及他国的历史经验与教训”8。
  (一)世界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人强调,中国共产党善于总结自身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使治国理政吸取了厚重的历史智慧。尼泊尔共产党联合主席普拉昌达指出,“在百年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也曾遭遇失误和挫折。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纠正错误和巩固成就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一步步走向成熟”9。列宁指出,“一个政党对自己的错误所抱的态度,是衡量这个党是否郑重,是否真正履行它对本阶级和劳动群众所负义务的一个最重要最可靠的尺度。公开承认错误,揭露犯错误的原因,分析产生错误的环境,仔细讨论改正错误的方法——这才是一个郑重的党的标志,这才是党履行自己的义务,这才是教育和训练阶级,进而又教育和训练群众”10。为此,尼泊尔政府副总理、原尼泊尔共产党总书记伊什瓦尔·波赫雷尔指出,“在这方面,中国共产党设定了历史性的基准”,他指出“1981年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文化大革命’作了正确的总结,通过分析毛泽东思想的意义,对毛泽东的历史地位进行了科学评价。这本身就是一个革命性的举措。百年以来,一路经历的每一个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都表现出分析和纠正自身和领导人所犯的错误,并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和成功经验的独特能力”11。瑞士共产党总书记马西米利亚诺·阿伊认为,“中国共产党能够从自身的历史中汲取教训纠正错误,并总能一个历史阶段又一个历史阶段循序渐进地辩证推进实现社会主义的伟大斗争”12。关于这一点,阿伊进一步阐发道,“百年来的历史发展有力地表明,中国共产党的力量之源在于从不否认自己的过去,而是定期对历史进行分析并丰富更新观点,以从中汲取更多、更具普遍性的经验和教训”12。
  世界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人认为,中国共产党学习党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从历史的错误中寻找未来前进的动力,坚持目前所选择的道路并且矢志不移,不是对奋斗目标的“模糊”,而是进一步的明确。前民主德国统一社会党总书记埃贡·克伦茨指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强大,重要原因是她能够在前进过程中不断地改正错误,却又从不怀疑自身目标”1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我们总结和吸取历史教训,目的是以史为鉴、更好前进。英国共产党总书记罗伯特·格里菲斯指出,“没有任何一个共产党不犯错误,有的甚至犯了很严重的错误,苏共也不例外。重要的是,作为马克思主义者,我们是否从这些错误中汲取了教训。在这方面,中国共产党再次表现出了学习历史、承认错误、纠正错误的意愿和能力”14。
  (二)中国共产党善于吸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和教训,推动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取得新进展、新成就。中国共产党的事业一开始就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爆发意味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巨大历史挫折,标志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低潮期的开启。这一历史惨剧带给世界各国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教训是极其深刻的。可以说,造成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原因既有客观层面的,也有主观层面的决策失误、放弃党的领导地位和意识形态领导权等的重大错误。三十多年来,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教训是我们党在居安思危过程中不断总结和反复学习的“反面教材”。意大利共产党中央委员弗朗西斯科·马林乔指出,“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研究苏联、东欧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经验,始终对苏联、东欧地区马克思主义政党失去社会领导权和放弃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原因保持强烈兴趣”15。中国共产党站在如何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做好国家和民族最可靠的主心骨、如何实现长期执政,确保党的事业千秋万代的战略角度来吸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6其中,“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就是对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后重新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深刻警醒。为此,俄罗斯联邦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久加诺夫指出,“中国共产党人认真地总结苏联共产党失败的教训,避免了重蹈覆辙。对历史经验教训进行详细解析,是历史总结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能确保中国共产党准确地把握国家发展任务”17。
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实现党的指导思想的不断创造、更新和丰富,使党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18,凸显了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重大现实意义。西班牙共产党主席何塞·路易斯·森特利亚曾强调,“基于历史唯物主义,任何革命进程都会随着时间进行自我演化,这取决于阶级斗争的动力,取决于对文化传统以及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认知”19,对于党的创新理论也同样如此。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必须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本土化时代化。而从目前来看,世界范围内只有极少数国家和马克思主义政党真正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各国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本土化时代化上遭遇挫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持续低谷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教条式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现象依然存在,造成党的创新能力有限,导致一些国家的共产主义运动和斗争陷入困境而难以破解。
  放眼整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国共产党推动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本土化民族化的成功范例,这一点赢得了许多国外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高度认可。世界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人深刻指出,在百年历史的烽火淬炼中,中国共产党塑造了其勇于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政治品格。意大利共产党总书记毛罗·阿尔博雷西认为,“通过分析梳理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历程的重要节点,我们发现了其获得成功的两大关键能力:理论密切联系实际及突出的自我批评和反对主观主义的能力”20。他尤其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这一方法的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全党都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和运用,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不是背教条、背语录,而是要用以解决实际问题”21。不论是调查研究,还是解决实际问题,其中一以贯之的政治立场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注重从人民群众的创造中汲取理论创新智慧”,“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22。所以说,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是在不断干事创业、不断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所取得的。为此,前意大利共产党人党总书记奥利维耶罗·迪利贝托评价道,“与时俱进地革新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取得成功的关键”,“中国共产党最重要的经验,首先在于构建了一个独创且非常有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鲜明的理论品格——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23。阿根廷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马塞洛·法比安·罗德里格斯强调,“经过近百年的发展,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拥有了足以应对挑战的强大理论基础和政治实力。他们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基础,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国情出发,展现出惊人的创造力和理论创新能力”24。
  世界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人指出,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中国共产党实现指导思想的不断创造、更新和丰富,创造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了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使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焕发生机与活力。尼泊尔共产党(联合马列)主席、政府总理奥利指出,“从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再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贯穿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全过程并提供重要指导”25。法国共产党总书记法比恩·罗塞尔总结道,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思想创新,把马克思主义视为一种不断发展的理论而非教条,回答21 世纪提出的新问题,并在面对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和极右翼兴起时指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意义,这些都让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焕发生机与活力”,“中国共产党在三个根本问题上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化:一是市场与计划的关系;二是对集体服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进行相关性分析;三是把国家和政府视为当代社会进步的必要形态。今天在以上三个基本问题之外,还必须加上生态问题”26。从理论内容上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上述“问题”均进行了回应和解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造,关键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对处理好“市场与计划的关系”的进一步回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发展新型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道路,这是对“集体服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进一步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论述和相关部署,这是对“把国家和政府视为当代社会进步的必要形态”的进一步求解;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出了解决“生态问题”的“中国答案”。
  此外,有国外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人指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创新的界限规定性或者底线问题,就是理论和实践创新不能成为“偏离”社会主义,甚至用资本主义“取代”社会主义的政治说辞,同时强调由中国共产党所主导的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前提下结合新的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的创新,并没有脱离社会主义的“制度航道”,也没有离开悠久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背景。英国共产党总书记罗伯特·格里菲斯指出,“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勇于创新,推动社会朝着更美好的方向发展。中国共产党未来面临的挑战是既要确保能够对现有理论进行讨论并作出调整,又要防止别有用心的人使中国偏离社会主义道路”27。
四、贯穿历史、当代和未来,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汲取了广阔的空间资源和丰厚的传统文化资源,不断夯实着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和水平建设的文化底蕴
  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包含着丰富的历史观、当代观和未来观,历经百年沧桑的中国共产党在当代致力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未来努力构建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胸怀天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古巴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国家主席迪亚斯-卡内尔指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意味着要秉持不断从实践中学习的态度,致力于完善社会科学发展、更好把握历史进程、掌握不断积累的社会知识、研判现状和未来走向”28。中国共产党深刻汲取了历史、当代和未来的广阔的空间资源和丰厚的传统文化资源。
  (一)世界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人认为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塑造与提升汲取了广阔的时空资源,既总结历史经验,以现实为基,又着眼于未来的长期执政,使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经验具有了历史性、目标性、规划性、长远性等特征。秘鲁共产党(红色祖国)党主席阿尔贝托·莫雷诺·罗哈斯指出:“中国共产党这支先锋队能将其自身的历史轨迹与当前的需求以及未来可实现的计划相结合,因此,中国共产党有能力领导和带领中国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征程上不断取得新的成就。”29他进一步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擅长以长远的眼光看待发展,把当前局势和未来视作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去研判规划。相较而言,西方资产阶级文化则更注重短期计划”29。马林乔强调:“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时刻。这一刻,把中国共产党过去的成就与现在的任务联系起来,把党的使命和职责投射到了未来。”30
  世界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人认为,中国共产党能够制定和落实长期性的发展愿景,这在世界上是难能可贵的,而且能够为世界提供启迪。前民主德国统一社会党总书记埃贡·克伦茨曾指出,“我感到具有重大意义的是,中共十九大为中国人民展示了一个新时代的愿景。在一片乱象、前景不明的当今世界中,拥有这样愿景的国家独一无二。缺乏愿景的不仅是德国政界,全世界都缺少愿景。中国愿景的长期性尤其令人印象深刻。中国的第一号人物居然把愿景目标投射到21世纪的中叶,我没有见到全世界还有哪个政治家能够做到这一点”31。
  (二)世界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人指出,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政汲取丰厚的中华传统文化资源,不断夯实着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和水平建设的文化底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32中国共产党通过“第二个结合”,不断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营养。委内瑞拉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委内瑞拉玻利瓦尔主义及马克思主义高等研究院院长卡洛斯·奥赫达·法尔贡指出,“中国共产党是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建立起来的政党,此后不断丰富发展,并成功吸收了拥有5000多年历史的中国古代文化和传统及在其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哲学思想,陆续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33。其中,“5000多年历史的中国古代文化和传统及在其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哲学思想”蕴含着丰富的治国理政思想和方法,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挖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伊拉克共产党总书记拉伊德·法赫米强调,“从不同的历史时期直到现在,中国共产党为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共产党不断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多样化的社会特点、文明文化遗产、自然地理环境和地缘政治因素相结合、相适应”34。在他看来,在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过程中,这种“化”的过程就是“结合”的过程,而且其对象是多元的,既包括“中国具体实际”“社会特点”“自然地理环境”和“地缘政治”等,也包括“文明文化遗产”,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过程也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过程。世界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人指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可以汲取丰厚的中华传统文化资源,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思维,不断夯实着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和水平建设的文化底蕴。
  世界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人也指出,中国共产党通过“第二个结合”,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具备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创新空间,同时中国共产党对待传统文化的立场和方法也具有显著的世界意义,能给其他马克思主义政党带来深刻启迪。例如,意大利重建共产党前国际部主任弗斯科·贾尼尼指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既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也有对民族文化的传承。换言之,中国共产党,不仅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政党,还与有着几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华文明及自己的人民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过拥有几千年灿烂文明对中国共产党执政所产生的有益启示。我们意大利共产党人近年来在对中国经验的关注中,逐渐了解到中国共产党成功地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情怀与马克思主义政治主张统一起来了”35。他进一步指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道路,不是对社会主义理论进行所谓民族化割裂,恰恰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为社会主义与本国历史和人民的‘灵魂’之间所构建的必要连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将继续在适应世情、国情、民情中,在汲取世界不同文明的精华中,获得更大发展”35。关于中国共产党对待传统文化的立场和方法的世界意义。保加利亚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帕乌诺夫指出,“中共的政治经验源于厚重的中国历史和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同时也是全世界的宝贵财富”36。
五、既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又坚持做到“两个维护”,构成了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塑造与提升之道的重要内容
  世界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人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推进党内民主建设、落实民主集中制、完善党的集体领导制度等维度深入分析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塑造与提升之道。马克思曾指出,“即使在最有利的政治条件下,工人阶级要取得任何重大的胜利,都有赖于培养和集中工人阶级力量的那个组织的成熟程度”37。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治国理政的本根,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党的领导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必须体现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国防军队、祖国统一、外交工作、党的建设等各方面。哪个领域、哪个方面、哪个环节缺失了弱化了,都会削弱党的力量,损害党和国家事业”38。关于党的全面领导,瑞士共产党总书记马西米利亚诺·阿伊评价道,“中国共产党深知,要沿着成功的历史所开辟的道路继续前进,有一个前提条件是绝对不能放弃的。这个条件就是,不仅要保持共产党作为先锋队的团结和凝聚力,还要保持其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进程中的中心地位”39。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既是一项带有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的政治原则,也是被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了的科学的、符合中国实际的、人民群众真心拥护的原则设定和制度安排。社会主义事业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地位不动摇已经得到了世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高度认可。
  世界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人指出,中国共产党既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又坚持做到“两个维护”,在“政治活力”和“政治秩序”之间实现了平衡有度。2023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等一系列重大关系”40,指出“在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处理好这对关系是一道世界性难题”40。中国共产党通过一系列的制度设计来尝试逐步解决这一难题,包括发扬党内民主、贯彻民主集中制、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和党的团结、加强组织和纪律建设等。美国共产党经济委员会前委员瓦迪·哈拉比指出,“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建设和纪律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对任何一个政党而言都要算是杰出的,更何况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拥有9000多万党员的大党。这种组织建设和纪律建设既允许进行富有成效的党内讨论,也赋予党在维护统一的前提下快速应变的管理能力”41。捷克和摩拉维亚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沃依切赫·菲利普认为,“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坚持贯彻列宁所提倡的民主集中制原则,这使得中国共产党不仅能够充分发扬党内民主,激发党员干部积极性,而且增进了党的团结,提升了党的战斗力,更成为中国共产党不断战胜艰难险阻、开展革命斗争的有力保障”42。
  世界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人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体制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的独特优势。马可·里佐指出,“中国的干部选拔是非常严格且透明的。基于客观衡量标准得出的选拔结果,是干部在事业上晋升和黜退的依据。简而言之,功绩高于一切。功绩是由结果衡量的,但也通过干部在回应人民需求时所获得的满意度和声望来衡量。领导层的稳定性,也使他们能够始终对自己的人民负责”43。约旦共产党总书记法拉杰·阿特梅齐认为,“中国共产党不断加强党内组织机构建设,不断完善组织管理工作,对政府活动进行有效指导,积极克服世界上一些政党所面临的懒政、腐败和官僚主义现象”44。前意大利共产党人党总书记奥利维耶罗·迪利贝托认为,“中国共产党还形成了一套有效的选贤任能机制——总是能够奖励优秀的人、提拔最佳人选。这一机制使党的政策能够发挥最大效力,而且也保证了各级政府的高效性”45。在世界马克思主义政党看来,中国共产党领导机制的稳定性使得中国共产党的施政政策也具有了持续性。阿根廷共产党党员、阿根廷马克思主义研究与培训中心中国问题研究专家组成员鲁文·达里奥·古塞蒂强调,“中国共产党在决策时,总能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因此,中国才能长期稳定、有序地发展”46。意大利共产党中央委员弗朗切斯科·马林焦(有时被译为“马林乔”)认为,“中共最具代表性的治理能力之一是以辩证和有效的方式将不同阶段的政策结合在一起,而不造成‘断裂’,这使得中国的改革能够不断地取得成功”47。吉尔吉斯斯坦共产党人党主席马萨利耶夫在致习近平总书记的贺函中指出,“中国共产党成功的基础在于政策的延续性、及时承认错误、寻找并勇于实施新的发展道路”48。此外,关于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共产党(意大利)总书记马可·里佐认为,“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史是一部集体主义的历史,由所有参与其中的共产党员所创造。从毛泽东到习近平,中国共产党的杰出代表推动了党的历史发展。党的领袖,被视为党中央的核心和参照,也是全党的核心和参照。但是,这些伟大人物没有被从中剥离出来,或者说没有被视为脱离甚至高于党的其他部分。他们的崇高地位,是一个汇集并凝聚了全党所有能量的焦点”49。
  (作者简介:禚明亮,男,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为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海外传播)
  (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海外传播研究”(2021MYYA01))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沂蒙干部学院学报》2024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