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党的二十大在擘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宏伟蓝图时,对农业农村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未来5年“三农”工作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到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农业强国。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不稳固的。
必须体现人民至上的根本价值立场
现代化是人的现代化,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农民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农民的现代化,农民的现代化从根本上讲要依靠农业农村现代化来实现。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更强调的是“物”的现代化,主观上不择手段高度追求“效率”以实现资本的最大价值,“人”成为其现代化的对立物。如,“羊吃人”的圈地运动,就是西欧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地主使用暴力大规模侵占农民土地的活动,其目的是使农民与土地分离、土地与资本结合,用暴力消灭小农经济,建立资本主义农场,为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创造条件。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其中绝大多数人还是生活在农村,所以没有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就不能说是实现了中国式现代化。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仍有50979万人,超过全国总人口的1/3,占36.11%。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满足数亿农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由之路。
必须彰显自信自立的精神气质
在开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当中,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始终坚持走自己的路,立足国情,立足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农耕文明的历史底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要求,坚定不移走出一条自己的农业农村现代化之路。特别是新时代以来,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粮食生产能力稳定在6.5亿吨以上,农业良种率达96%以上,高标准农田占耕地50%,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1%,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72%,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农业社会化服务不断强化,农业农村政策体系不断,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健全。以美国、加拿大等为代表的规模化农业现代化模式,以日本、荷兰等为代表的精细化农业现代化模式,以及以法国、意大利等为代表的高值特色农业现代化模式,虽然并不完全适合于中国,但其背后体现的共性应该遵循借鉴。我们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在遵循农业农村现代化一般规律和社会主义农业农村现代化普遍规律的基础上,发展出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特殊规律。这份成就和这“三大规律”,就是我们新征程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自信自立的基石。
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立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及历史自信,体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要求。
必须秉持守正创新的理论品格
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创新才不会犯颠覆性错误。推进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必须在守正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在自然、市场、社会等发展规律和人口、历史等多重因素制约下,我国的农业农村现代化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保持巨大的历史耐心,并处理好“守正”与“创新”的关系,推进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探索一条自立自强的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之路。要把历史上形成的好做法好经验守好,如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制度,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等,要把现代化的三大规律守好,特别是把实践中探索出的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特殊规律守好,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完善,在完善过程中进行再创新。特别要在坚持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中大力创新中国式现代化的农业农村生产方式,将现代化生产因素不断注入农业生产经营,并促进农业有机融入现代经济体系的过程。同时,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也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在农业生产中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要在坚持和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制度前提下,着力培育集体经济成长空间,不断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完善和发展,实现农业功能、农业供给和农村生活的现代化转变。特别要在装备现代化、体制现代化、制度现代化、体系现代化和理念现代化等方面下功夫,要在智能化、市场化、法治化、在地化和绿色化等方面做功课。
必须坚持问题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问题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开创和拓展就是在不断从理论和实践上回答各个方面带来的发展问题中形成的。新征程,我国农村发展面临的问题较多且更为复杂,因此必须进一步坚持问题导向。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带来的诸多发展问题。在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世界不确定性显著增强的背景下,农业农村的稳定发展是我国应对一切变化的底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看,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对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三农’向好,全局主动。”
时代发展带来的“怎样促进农业农村绿色低碳发展”问题,“怎样满足亿万农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问题,“怎样为全球贡献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中国方案”问题,“怎样加快建设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农业强国”问题,等等,都是我们在推进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亟待回答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必须体现系统观念的基础性思想和工作方法
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系统工程,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是这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工程。系统工程,必须以系统观念来处之。我国的农业农村现代化一直以来都不是单边突进,而是与其他方面的现代化共同推进,是坚持系统观念并以并联方式一体化推进的现代化。
农业农村工作不是一个点,也不是一条线、一个面,而是包罗万象、千头万绪。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作为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的延续和发展,是农业、农村、农民同步实现的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农民现代化“三化融合”组成一个系统,并非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农民现代化的简单加总,而是由三者有机融合而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交织、融为一体的现代化,是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现代化。因此,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一项涉及问题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
必须体现胸怀天下的世界情怀
胸怀天下,是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的世界情怀,也是马克思主义国际主义精神在中国的具体表达。我们知道,大部分发展中国家都以农业为主,这些国家的工业化问题亟待解决。中国的农业农村现代化不仅有效推进了中国农业农村的发展,而且促进了世界农业生产率的增长,为加快世界农业现代化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中国粮食问题的解决为保障全球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因此,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对广大发展中国家走向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参考的案例,这个案例将会大大拓展这些国家走向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路径。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研究”(22AZD015)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2024-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