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成果快递

刘须宽:中国式现代化是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

发布时间:2023-10-17
字体: 打印
分享:
  伟大理论都是时代的产物,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指出:“每个原理都有其出现的世纪。”脱胎于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西方现代化的“灯塔”渐趋黯淡,其标榜为“现代文明”的现代化方式不断暴露出带有“野蛮性”的诸多原罪,并不断加剧反人类的世界性劫难。在人类文明发展的浩荡潮流中,亟须一种代表人类进步方向和美好未来的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与现代化新路。中国成功开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在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两个关键向度上,中国式现代化开辟了世界现代化的新道路,以极具东方智慧的文明滋养厚植现代化地基,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路径与建设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内在文化张力有机统一起来,共同赋能、赋值中国式现代化以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内涵与领航全球发展的进步要素。
一、中国式现代化与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共享核心基因
  从文明发展的轴线向历史深处回溯,在生产工具变革、劳动关系变化与生产关系更替中马克思主义“找到了理解全部社会史的锁钥”,并在看似杂乱无章的非线性的历史表象中、在夹杂着制度文明前进与倒退的历史片段中、在统治阶级设置枷锁与被奴役者打破枷锁的历史变迁中、在富裕与贫穷的持续较量中、在自由劳动与奴役劳作的交织中,马克思主义找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建构起螺旋式上升的人类文明演进图景。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也就意味着中国式现代化要造就一种人类从未有过的文明形态。这个重大论断既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实践的成就彰显,也从历史唯物主义高度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与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之间的基因共享密码。
  1.普惠型现代化的文明基因
  沉到“历史唯物主义”的最深处、铸牢政党守护“人民”的制度地基、捍卫“凡人”共享文明成果的权益是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核心主张。人类社会发展的大逻辑大趋势表明,进步文明一定是“少数人”为“多数人”服务的文明,甚至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文明,而不是“少数人”奴役“多数人”。确保14亿多人的生存权、发展权,提升14亿多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14亿多人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标杆与普惠型发展的价值原则,这就是中国共产党贡献给世界的普惠型发展道路。它超越并修正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劳动异化、人的异化、拜物教化,凸显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赋予现代化以共同富裕的文明内涵,为追求“全世界人”的共同进步树立典范。西方现代化的历史就是资本倾轧人权、资本家压榨工人、食利者奴役劳动者、西方强权残酷掠夺第三世界国家的人民的历史,资本的吸血性昭示着西方人权史的肮脏。中国式现代化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书写到文明篇章的页眉上,将人权普遍性原则和基本价值要求铸塑为中国共产党的基因,尊重人权、保障人权、实现人权、发展人权,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中全方位提升各项人权保障水平,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不断满足人民多方面的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确保人民共享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成果,确保人民的生存权、受教育权、就业权、健康权等权益的持续提升。
  2.和平型现代化的文明基因
  中国创造世界共享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突出的和平性,这是融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中,刻进了中国人民基因里的品格。中国式现代化以和平发展道路赋能人类文明新形态,以平等的“文明交流互鉴”取代文化霸权、以合作共赢替换对抗独赢、以天下大圈子置换“党同伐异”的小圈子。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我国不走一些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那种损人利己、充满血腥罪恶的老路给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带来深重苦难。”“西方中心主义”的文明样态是一种不断激化战争基因的文明,这种战争型文明形态造成广大发展中国家无数人被杀戮、无数财富被掠夺、无数宝藏被毁灭、无数城池变废墟。1798年到2022年,美国在海外发动了469次军事干预行动,仅冷战结束至今的短短30多年间,就发动了251次,数量远超冷战结束前190多年间的总和。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霸世界、殖民掠夺的基因。中国历史上曾经长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但没有留下殖民和侵略他国的记录,没有留下掠夺他国财富的记录。中华民族从来就强调“天下一家”“四海之内皆兄弟”,中华文明始终崇尚和平、和睦、和谐,这一追求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深深融化在中国人民的血脉之中。“好战必亡”“以和为贵”“和而不同”“铸剑为犁”“睦邻友邦”“天下太平”等既是警世箴言,也是中国坚守的实践原则。当然,面对西方针对中国“切香肠”式的极限施压,我们也必须拥有捍卫和平、捍卫领土完整、捍卫中华文明完整性的能力,“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这是确保中华民族统一、中华文明统一性的“中国核心利益的核心”。
  3.保护文明多样性的基因
  西方文明与非西方文明的二分,是以“主”“客”对垒为前置条件的,西方文明的“主”必须统治非西方文明的“客”,故西方文明在面对非西方文明时,是带有传教士般的同化、教化非西方文明的使命的。事实上,全球有23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个民族,多样性是“人类文明多姿多彩的天然形态”,人类文明也因多样才需要交流互鉴。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和发展了多姿多彩的文明,由一个国家或者少数国家主导的文明形态不能成为世界文明的主要样态。少数国家视本民族的人种、自己主导的文明高人一等,执意改造甚至取代其他文明,在认识上是愚蠢的,在做法上是灾难性的。从茹毛饮血到田园农耕,从工业革命到信息社会,构成了波澜壮阔的文明图谱,书写了激荡人心的文明华章。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文明平等视野中的现代化,主张不同文明主体是平等的,既不能因为尊重某个历史久远的文明而轻视历史不长的文明,也不能因为一种文明没有处在所谓历史的中心区域而被视为边缘化文明。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以包容视野对待不同文明,既不会因为拥有某一文明的人口的多少、文明影响地域的大小而产生歧视,也不会孤芳自赏拒其他文明于千里之外。世界文明演进的基本规律表明:任何一种文明都要与时偕行,不断吸纳时代精华。在交流互鉴中成长发展是文明进步的本质要求,是维持一种文明旺盛生命活力的基本手段,固守一域只能葬送文明,凡是能顺应历史发展必然性的文明都善于在与其他文明的交流碰撞中吐故纳新,中华文明正是在兼收并蓄中才历久弥新。基于文明平等、倡导文明多样、崇尚文明交流、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是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的基本特质和核心发展路径。简单说,“西方中心主义”是“主客二分”思维的结果,将自身定义为文明社会,将与自己文明不同的国家定义为野蛮社会、威权社会、未开化社会,这种逻辑叙事只会带来文明单一性、野蛮化,而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则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互式的思维的结果。故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既属于中国,也服务世界,既造福中国,也造福人类,既借鉴其他文明,也为其他文明提供参照,与其他文明共享进步性。
  4.环境友好型的文明基因
  正如马克思指出的:“在私有财产和金钱的统治下形成的自然观,是对自然界的真正的蔑视和实际的贬低。”在资本的逻辑中,自然只是待攫取的“金矿”“钱袋子”“取款机”,那些所谓掌管规则制定权的资本主义强国,对内抽取土地肥力、榨取地租,对外实施污染输出、灾难转移,推行生态殖民主义。“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地租即土地占有者的收入增加的规律,才是事实。”美国当代左翼学者福斯特也指出,“在现行体制下保持世界工业产出的成倍增长而又不发生整体的生态灾难是不可能的”。所以,“需要找到一条超越资本主义生产制度,或者当前历史文明的破坏性阶段的方式,用一种完全不同的大厦一砖一瓦地逐渐替代它”。“恶化的生态”是埋葬历史上很多“帝国”的坟场,“环境悬崖”倒逼人类审视“自然约束”。中国式现代化不仅强调天人合一,还为资本设置了红绿灯,开创了“两山理论”,打响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的一体化治理,凝练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新理念,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性发展局面,精炼集萃产生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其科学性和真理性、人民性和实践性、开放性和时代性,标注出人类生态文明建设的新高度,开创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这是建设美丽中国和美丽世界的新视角,也是深刻塑造全球绿色生产方式、绿色生活方式、建设绿色文明的行动指南。
  5.最先进政党文明基因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两个先锋队”的地位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必须承担起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必须赋予人类文明新形态以最广泛最真实的“主体性”,必须承担起人类文明发展的“先锋队”作用。中国共产党遵循政党文明建设规律、现代化发展的内在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有战略有规划地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迸发出科学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活力,证明了中国共产党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式现代化成、人类文明新形态高。赢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信任和拥护,这是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人民创造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也是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根本动力来源。只有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才能长存于历史星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开创与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则进一步呈现中国式现代化独特的领导制度优势和党的领导的根本特征。从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就不惜以血肉之躯铸造人民的共和国,正所谓“寸土千滴红军血,一步一尊英雄躯”,在革命、建设与改革中,不断将伟大建党精神、政治文明、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俱进地融入时代需要,赋予人类文明新形态以新的时代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特征。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主体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的无私性造就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国际主义情怀,必将在中国共产党无私的持续的自我革命、自我锻造中不断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壮大国际主义发展势头。中国式现代化的纵深展开与不断丰富发展,本质上也是人类文明新形态基本内涵在面向未来“展开与丰富”,保留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开放性,也就是保留了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面向未来的丰富建构性与纵深扩展的敞开性。中国共产党既能领导中国式现代化,也能开创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二者在领导力量上实现统一是历史唯物主义所揭示的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然结果。这就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类文明新形态以新的使命:一方面,无产阶级政党要继续担负起开创人类政党文明新气象、世界政治文明新样板的一以贯之的使命;另一方面,也预示着从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角度看,现代化文明的自我优化路径必须向以共产党为领导的执政体制聚拢,凸显人民的历史主体性、文明创新的主体性、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引领性。随着使命的敞开与践行,在资本主义世界内部就能自发地埋下促成其革命力量向无产阶级政党过渡的种子。这颗种子会在积极吸纳马克思主义的内核、社会主义的特质、中华文明元素的营养之后,滋养出世界政治文明发展的新样态、迭代到现代化文明的新境地、凸显文明选择的最广泛的世界人民的自主性。
二、超越西方现代化与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全新进步方案
  自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建立以后,中国一直是被动地卷入世界历史进程,饱尝挨打、挨饿、挨骂的凄苦,遭遇蒙尘、蒙辱、蒙难的厄运,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和海洋文明广泛冲击华夏大地的农耕文明。随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加速演变,这个“变局”在本质上也是世界治理体系与治理秩序之变、“资降社升”的制度之变、现代化的方式与路径之变、新兴经济体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力量对比之变。顺应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激发中华民族融入世界的历史主动性、创造人类新文明的坚定的历史自信心。正如“国别史”向“世界史”的转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文明进步也是对“陈旧”文明的阶段性、单一性、地域性、特殊性的科学舍弃与持久性、多样性、兼容性、普遍性的“全新”彰显的结果。人类文明越是发展,越是能够实现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否弃与弘扬的统一。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的开创,既遵循马克思主义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契合文明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梦想。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式现代化站位高、方向准、走得通、行得稳、成效佳、认同广,是指引人类文明发展的新指南。
  1.以“人的现代化”超越单一的“物的现代化”
  彼得·弗兰科潘指出:“中国比大多数国家都更能未雨绸缪,更愿意去了解其远邦近邻的过去,并从历史中汲取教训。”“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中国既善于学习西方工业文明的积极成果,又能理性甄别其不可克服的弊端。资本主义的“文明”外衣之所以掩盖不了其“无法解决的基本矛盾”,关键就在于这个矛盾错置了人民的位置,让资本登堂入室、挟制一切,而使人民为牛马,为抽离人的本质的物化的、工具化的存在者。所以说:“资产阶级时代,却有一个特点:它使阶级对立简单化了。”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自杀的武器,还锻造了无产者这个资产阶级的掘墓人。而代表着人类进步方向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内蕴社会主义性质,始终遵循人民本位立场。正如中华文明始终以人的成长、人的福祉作为自身的核心追求,中国式现代化是以实现人的现代化为归宿的。“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中国式现代化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每一次前进,无不来自人民的实践,无不汲取人民的智慧。依靠人民、扎根人民,既要最大限度实现文明创造,也要最大限度实现文明共享,不断巩固脱贫成效、增效共同富裕、防止两极分化,确保资本有序增殖,最大限度摆脱异化、减少人对物的依赖。文明的本质追求是人的全面解放,广泛彰显全体人民的主体性,记录书写人民的自由与美好生活。把劳动从资本压迫下解放出来,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最基本诉求。政以顺民、政以养民、政以裕民、政以兴民,进步文明必然体现为政治为民的合目的性和人民不断实现自由全面发展的合规律性的统一、现代化的工具理性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价值理性的有机统一。人类文明新形态正是以实现了人的主体性充分张扬与人的现代化的统一而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文明形态。
  2.以包容和合超越狭隘对抗
  人类共在一个时空中,必须以包容构建和谐。正如恩格斯指出的:“关于自然界所有过程都处在一种系统联系中的认识,推动科学到处从个别部分和整体上去证明这种系统联系。”中国创造世界共享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典型的“包容性”,“和合”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中华文明崇尚并积极践行包容发展、和谐共赢。不同国家的民心可以相通、美好未来需要各国联手共迎,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进步的不二法则。西方有实用技术、高效的管理、低碳环保的手段,东方有很多深思熟虑的历史智慧、胸怀天下的战略格局、崇尚和平的文明基因。平等看待其他文明、不断吸纳外来文明的优长是中华文明的内在品格。中国明代航海家郑和七次远航,远达非洲东海岸的肯尼亚,留下了中国同沿途各国人民友好交往的佳话。中国哲学、文学、医药、丝绸、瓷器、茶叶与欧洲的天文学、医学、数学、几何学、地理学交相辉映、彼此借鉴。产生于古代印度的佛教,自传入中国后,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三教融合发展的佛教文化。中国的万里长城、有“地下军团”之称的秦俑也让世界游客流连忘返。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维护世界和平发展、加深不同文明彼此联系的重要动力,正如沟通东西方、连接亚非欧文明的古代丝绸之路,既是东西方之间的相互交流的贸易通道,也是东西方交流的文化舞台与文明对话平台。古代丝绸之路是一条有形的路,促进了沿线国家的贸易往来、互通有无,也是一条无形的和谐之路,证明了不同文明的相互融通、不同宗教与世俗的相互适应、不同文化与艺术的相互补充、不同文明之间营造和谐互鉴的可能,彰显了爱好和平的中华文明与人类其他文明相互激荡、互补互利的实践价值。丝绸之路精神实质是和谐精神、文明互信精神。“古丝绸之路,和时兴,战时衰”的史实告诉我们,穷兵黩武是文明互通、互鉴的最大敌人,只有沿线不同国家与不同文明共同营造和谐安宁的环境,基于合作共赢的平等互利理念,坚持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才能促进实施“一带一路”倡议与实现持久的和谐共赢。“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获得沿线国家的积极响应和支持,充分表明这一倡议契合了人类的和平渴望、扩大了和谐往来空间、激发了强大凝聚力,这是历史对和谐协作的选择,而非中国一厢情愿。一位牛津大学历史学家在其著作中指出:“世界旋转的轴心正在转移——移回到那个让它旋转千年的初始之地,丝绸之路。”
  零和博弈思维已经过时,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人类社会需要和衷共济、合作共赢的新发展思路,需要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局面,需要更趋平衡的国际力量对比,需要各国政党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需要包容而理性地引领世界大变局、开创和谐新局。
  3.以天下大同超越殖民霸权
  中国创造世界共享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典型的“和谐性”,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本质特征在于超越国别界限、摒弃霸权思维和国强必霸的认知逻辑。比胳膊粗细、腰杆软硬、嗓门大小,这是典型的殖民主义产物和丛林法则的遗风。文明发展史表明,文明的地域设限越明显,越会泛起“部落化”沉渣。霸权主义是人类前途命运的最大威胁,主要大国相互激烈竞争不符合时代潮流。世界需要总体稳定的中美关系、中欧关系、俄美关系、中印关系等,宽广的地球完全容得下各个国家各自发展、共同繁荣。世界是世界人民的世界,而不是“某一国的世界”;文明是世界人民的文明,而不是“西方本位主义”的文明。马克思主义主张“胜利了的无产阶级不能强迫他国人民接受任何替他们造福的办法,否则就会断送自己的胜利”。文明也不能强加给别人,按照一种文明主体的意愿塑造同化异己,甚至剥夺其他文明正当发展权利,这不是对所谓的“落后文明”的纠偏与矫正,而是赤裸裸的“精神殖民”“文明敌意”“文化霸权”。人们透过暂时性的物质繁荣的表象能看到西方文明的血腥贪婪。“文明冲突论”在某种意义上是以文化间矛盾、文明对立来粉饰遮蔽资本主义在世界到处攫取利益所造成的矛盾,其推崇的是一种歧视性的殖民主义的文明观、强权主义主导世界的秩序观、长臂管辖即正义的美国帝国观、自我民族中心主义的历史观、文明领导权不容动摇的自大观。人类文明新形态主张汲取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异质文明的接触和碰撞、冲突和变异,也是文明更新的内在动力。“如果某种文明没有来自他者的刺激与滋养,那么它必将在一定时期内萎缩衰亡。”人类解放事业的推进是一个不断扩大公约数、共建命运之舟、共擎思想穹顶的过程,不同文明的碰撞交融、刺激回应、求同存异将是多元文明共存的常态。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就是站在时代前列、引领文明科学整合的过程,以“世界文明多元一体共存”超越“西方中心化”的过程,以文明平等交往超越“文明冲突论”的过程,在世界人民大团结的潮流中使各种文明共担责任、共谋发展、共享和平,最大限度确保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共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大同文明。
  4.以独立自主超越无根依附
  没有制度选择的自主性与文化主体性,中华民族就无法进入世界强国之林,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方能自主决定中国的未来走向。中国人自主选择的中国式现代化颠覆了西方主导的现代化理论,现代化≠西方化,西方少数国家的道路选择不是全球必须遵循的价值圭臬。任何事物发展都有从0到1的过程,放眼不同民族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宏阔伟业,没有也不应该有一成不变的现代化模式。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道路”的当代形态,是“走自己的路”的典范,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伟大样本,也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认清依附的危害注入了清醒剂。中国式现代化依从于中国的实际,将物质文明建设的自主性与民族自信心有机统一、将现代化道路的独立选择性与中华文化发展传承的主体性有机统一、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与人民主体自觉开创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有机统一,依靠自身力量成功跨越依附性陷阱。在既定的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的约束下,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要接受外国援助,而援助所附加的条件往往会加深被援助国对施援国的依附性,弱化或阻断被援助国的自身优势与独立性,致使其难以实现自身现代化,并进一步扩大依附,丧失民族主体性。比如,美国利用俄乌冲突实现“一箭三雕”,挑唆战争出售武器、打压消耗俄罗斯、收割吞掉乌克兰的核心资产,美国的资本大鳄正在免费接手乌克兰的能源、基建、电网、农业投资等国企项目,这就是“依附的结局”。西方以技术优势强化文明优势,用高端制造、高端技术、高端金融及其衍生业务等综合手段榨取、吮吸、同化、支配着广大发展中国家。当代中国由“文明大国”向“文明强国”跃迁的真谛就在于始终保持独立自主的探索精神、自信自立的清醒和坚定、自主解决大国大党独有难题的理性自觉。作为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伟大文明,这一历史文脉的延展要求中国的现代化之路必须扎根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广泛汲取本民族的文化滋养、保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独特性与中华文明当代化的显著识别度。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过程就是中华文明的时代化、全球利益的兼容化、世界劳动者主体价值最大化的过程,既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吸收借鉴其他文明的有益探索。没有天然优越的文明形式,也不存在永远是标杆的文明“教师爷”。
三、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深化发展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
  文明是以征服野蛮为其天然使命的,人类社会发展与人类文明演进史是同一过程的不同呈现样态。社会主义制度替代资本主义制度与社会主义文明替代资本主义文明,都是人类历史进程的必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的发展更新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从人类发展与新时代的历史坐标看,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类文明新形态,仅仅是人类历史与文明向好发展的又一个开创性起点。中国式现代化实践背后有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支撑,中国式现代化“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那是“什么版”?是顺应大变局的历史趋势、融入新时代的科技要素、彰显社会主义强大力量、不断证明人类文明迭代的历史必然性的伟大的“创新版”,需要通过中国式现代化和人类文明新形态建设的深度推进来继续证明其创新版的独特性、时代性与引领性。现代化与人类文明都是未竟的事业,中国共产党绝不是为了摒弃西方的工业文明而随意创造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概念,而是历史发展和道义要求的必然结果。人类文明新形态也不是定于一尊,伟大文明无惧真理性的辩论,愿意为开放性的理论完善预留广阔空间,这是文明发展历程的当代需要。我们必须不断开创中国式现代化新局面,不断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更全面开掘、赋予、彰显其科学性和道义性价值的更深刻本质。
  1.在互嵌互建中深化文明建设使命与目标
  中国式现代化是科学社会主义理性指导的现代化,有长远清晰的战略规划和分步实施的路线图。中国式现代化既瞄准中华民族复兴伟业,又自担谋求世界大同的全球使命;既坚守文明发展的历史传承,又沿着文明发展轴线继续创新拓展,不断升级文明样态。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展现出当下任务部署的务实性、可持续发展的远景性、目标设定的可行性、通盘规划的科学性、文明型政党的组织性和兑现庄严承诺的坚定性。“中国式”与“现代化”的完美组合,更是凸显了民族性与世界性的有机统一。中国从1953年编制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1954年提出“四个现代化”的长期战略规划,到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战略,从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新三步走”战略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再到党的十九大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的两个阶段的战略安排,充分体现出科学编制短期计划、长期战略规划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优势。西方大国没有也不可能制定这样的长远规划或战略安排,西方轮流坐庄的政党制度,因受制于政党的政治利益或任期限制,制定4-5年的一个任期的规划已经是奢望,而中国能制定出5年、10年、20年、30年的可行规划,甚至长达70年的周密的中长期规划。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诸多类似于“分步走”的战略规划得以顺利实现,甚至提前完成。这与西方政党为赢得选票不切实际的承诺、天花乱坠的吹嘘、无法兑现的耍赖,有本质区别。
  2.不断推深建实新的共同体文明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是人类必答题,中国积极倡导建设守望相助、共同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以立己达人的天下情怀,将零和博弈思维扫进历史的垃圾堆。我们走的是对中国负责、对世界负责的现代化新路,中国人民愿意与世界人民“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道上阔步前进”。人类文明新形态本着面向未来、兼顾世界发展全局、观照人类前途命运、包容多种文明、引领未来文明发展趋势的基本立场,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富有创造力的文明支撑体系。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天下观,赋予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以更深厚的精神内涵,彰显中华民族以和为贵的禀赋性格、海纳百川的胸怀格局、天下一家的共同体气度。中国式现代化是写实化的世界和平力量的加持者、国际正义力量的倡导者、永远不称霸的示范者、永远不搞扩张的践行者,推动共同发展、拥护团结和谐是铭刻在中国人民心中的理性自觉。中国正在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强大支撑力量、制衡大规模战争的中坚力量、化解世界性难题的重要推动力量。各国人民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同一个时空里、同一张互联网里、同一个人工智能矩阵里,唇亡齿寒的关系更为紧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融更为深入。人类命运与共是21世纪的科技大发展、时空压缩下的必然结果,建构共同体文明、播种文明繁荣共生的种子,预示着人类发展的希望。中国强调决不走殖民扩张道路来为自己的现代化铺路架桥,决不以野蛮的原始积累来侵蚀共同体基础。共同体文明主张:世界要尊重各国自主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人类必须顺应文明演进规律,把人类解放趋势的同一性与文明发展道路的多样性有机统一起来。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主张,既是中华文明的特质,也是超越时空的人之所以为人的共同价值追求。我们必须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将中华文明推崇的贵和尚中、善解能容、厚德载物、和而不同等核心理念编织到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经纬纲目之中,积极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共同体,构建一个稳定、互惠、和谐、联通和命运与共的世界。
  3.不断提升工业新文明
  西方工业文明成于扩张理性,败于“见物不见人”的物欲膨胀。在人类文明图谱中,带着原罪而来的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正在走向衰微。无节制的攫取、贪婪的剥削、“挥霍型”消费的资本主义工业文明,造成了生产资料供给的“断裂”、工人生存的恶化、社会文明的撕裂、人类生存家园的生态退化。正如恩格斯借用傅立叶的观点指出的:“在文明时代,贫困是由过剩本身产生的。”西方工业化的无序发展导致资本家的贪婪无度、两极分化加剧、物质主义膨胀、对外扩张掠夺升级、人与自然关系紧张。在工业化发展中,中国从新中国成立前后的“落后于时代”到改革开放新时期的“赶上时代”,再到新时代“引领时代”,我们始终将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高效整合,探索出一条领导核心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从积贫积弱迈向繁荣富强,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传统农业大国成长为制造业世界第一的工业大国,我国建立起“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业化整体框架,超越“以资本为中心”“单向度”“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
  中国在短短几十年内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200多年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新型工业化道路与工业新文明。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这种新型工业文明焕发出从未有过的强大创造力、全面释放生产性要素的活力。新时代10年中,中国的“智造力”“创造力”显著提升,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全面升级,制造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不仅赋予中华文明发展以深厚的产业基础、规模优势和信心支撑,而且为人类发展进步提供了广阔的回旋余地、多元的体制支撑和强劲的发展动力。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2012年至2021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从22.5%提高到近30%,我国基本构建了规模大、体系全、门类齐、竞争力较强的产业体系,在世界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四成以上工业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有58家制造业企业进入2021年世界500强榜单,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营业收入从2012年的21.7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40.24万亿元。
  4.不断打造城市新文明
  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城市化和工业化是“孪生子”,城市是伴随着工业化发展起来的。城市文明的质感,既来自“高楼大厦”的“面子”,也展现为“背阴胡同”的“里子”;既彰显于城市的治理成效,也体现于市民的素养与习惯;既呈现为市民的安居安康,也凸显为市民的幸福指数。西方的城市化是从圈地开始的,从资本驱赶农民开始的,圈地运动是英国工业化的预备阶段。就英国来说,“羊吃人的圈地运动”充满着血腥,英国的资产阶级“完全懂得金钱的价值,为了立即增加地租,竟把成百的小佃户赶走,而代之以绵羊”。在莱斯特郡,地被圈在少数人手里,乡绅在1485—1550年圈地占该郡圈地60%,而在1551—1607年占70%以上;从1717年到1820年,英国国会通过一系列法案圈占农民土地约有400万英亩。同时,西方的城市化还带来了很多“城市病”:社会治安混乱,城市的肤色歧视问题凸显,富人区与贫民区的两极分化加剧,社会成员的疏离感增多。
  中国的城市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化,我们要“努力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型城市特点和规律的治理新路子”。2014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城市规划时指出,多留点绿地和空间给老百姓;2015年12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城市工作;2019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城市副中心;2019年1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指出,“城市建设必须把让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应本着“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原则,坚持广大人民群众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的主体地位,积极探索能充分彰显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城市发展之路;2020年3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杭州城市大脑运营指挥中心考察城市治理问题。2023年2月《习近平关于城市工作论述摘编》出版发行,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城市工作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市发展规律,深刻回答了城市建设发展依靠谁、为了谁的根本问题”,明确了城市发展的价值观和方法论,为新时代建设和谐宜居、体现竞争力、富有活力、展现人民生活品质、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提供了基本遵循,为城市治理者从“划桨人”转变为“掌舵人”指明了方向。从2012年到2022年,我国的城镇化率从53.1%提高到6522%,已经有9亿多人口生活在城市。中国在短短几十年内走完西方发达国家200多年的城镇化道路,创造了新型城镇化道路,创造了人类城市新文明。党的二十大报告还指明了今后城市文明发展的方向是:将人摆在城市规划的核心,推进以人为核心、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在治理与城市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功夫,增强城市更新活力,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生态城市。
  5.不断厚植乡村新文明
  乡村是人类发展中一个大跨度、长周期的文明积攒与演化变革的多彩场域,我们既要建设城市文明,也要提升乡土文明。广大乡村是城市文明的后花园,也是战争等非常时机的广阔回旋地、大后方。历史上,华夏先辈们创造了源远流长、灿烂辉煌的农耕文明,曾长期领先世界。中国的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的现代化,中华文明需要乡村文明的支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村庄是这种文明的载体,耕读文明是我们的软实力。”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中国的乡村新文明建设与城市新文明建设是全新人类文明一体化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现代化强国,没有农村新文明的支撑,人类文明新形态也难以形成。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我们必须以建设乡风文明为基本抓手,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着力解决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让大家的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的宏伟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乡村新文明的示范性工程。全国正在深入学习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新时代的乡村蝶变注入思想灵魂与实践指向。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发展目标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成效显著”“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今天,在中华大地上,社会主义基层协商民主与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不断深入,利益共享的乡村发展共同体不断提质换挡,正在不断铺展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绘就新时代的“富春山居图”、建设人在画中的“乡村大花园”,不断增强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强化乡村治理水平,“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整体提升社会主义乡村新文明,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的田园风光,守住青山绿水。
  6.逐步拓宽多重“和解”与自由解放道路
  人不是被词句所统治的抽象的人,而是生活在现实的社会关系之中的活生生的人,人的本质是由社会关系的总和赋值的。人的解放是伴随着社会关系、生产关系的文明程度的提升而不断实现的,人对自身的关系的改进也需要进步文明提供制度基础、物质基础等和解条件,需要通过对他人的关系改进来确证,不消除阶级对立关系,不消除自我与他者、劳心者与劳力者的敌对状态,就无法解决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自身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无限逐利性导致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冲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紧张、人自身的发展失衡。如何实现人与人的和解、人与自然的和解、人自身发展的合理有序是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需要面对的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清醒地认识和把握到这三大关系所蕴含的现代文明困境的症结所在,坚定锚定共产主义文明的发展方向,不断寻找摆脱物的依赖性,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之路,在促进“三大矛盾”和解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并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在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领域有效衔接、协同发展的整体性文明建设格局中,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破解了人类文明演进的现实困境,不断化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矛盾。
  和解是人的自我拯救过程,中国式现代化主张对抗技治主义、反对生态掠夺、抗击生态殖民主义,将人从资本主义制度下对物的依赖关系中解放出来,走出资本主义的“虚假共同体”与“物的依赖”的旧社会形态,最大限度减少“死劳动”对工人“活劳动”的支配,匡正物欲支配下的人的发展失衡,破解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所引发的人的精神危机,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真实共同体”,增强人的自由、增加财富积累,防止两极分化,切实关注“每个人”的现实生存利益和高质量生活。化解人与自然物质变换的紧张关系,以美丽中国和美丽世界建设拓展人类的自然生存空间,以最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扩展各民族平等交往的正义空间和公平秩序,以全人类共同价值扩容人类的价值空间。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将进一步深化“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推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营造解放、自由、发展的互促互进的动态运行格局,争得更多的文明话语权与公平正义的博弈权,以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道路”与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全人类共同价值”对西方现代化道路、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普世价值”实现历史性超越。当然,人类与自然的和解、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断裂”的修复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而类与个体、类与群体、个体与个体、群体与群体、个体与自身的和解则更具深刻性、持久性、挑战性、复杂性,人类文明新形态打通了走向自由人联合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广阔空间,正在将这个通道向世界敞开,积极引领世界人民联手走向这个标注人类文明发展最高成就的联合体。
  脚踏现代化的人间正道,领航人类文明发展新方向,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正在改写人类社会的文明版图、文明图景与文明样态。中国式现代化为动荡的世界提供更多稳定性、为制衡文明的冲突增加了确定性,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中国方案,为更多国家独立自主探索适合自身的现代化道路增添了信心。将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性与人类文明的全新形态融合发展,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继续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世界发展的机遇,我们必须掌握历史主动、保持历史自信、凸显文明自信与道路自信。
  (作者简介:刘须宽(1973-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意识形态与社会思潮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2023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