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成果快递

龚云 郝思斯: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

发布时间:2022-09-28
字体: 打印
分享:

《习近平经济思想学习纲要》将坚持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列入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钉钉子精神,并将钉钉子精神作为一以贯之的工作作风和本领方法。如何正确理解、全面把握钉钉子精神的内涵?如何切实提升抓落实的能力?本报就此推出访谈——

目标是否坚定,决定事业发展的成败;落实能否到位,决定蓝图前景的实现

记者: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工作方法,我们应如何全面把握其内涵和意义?

龚云: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很多事情常常是当下打基础,经过干部群众不懈努力,久久为功,日后才可能开花结果。实践证明,目标是否坚定,决定事业发展的成败;落实能否到位,决定蓝图前景的实现。

钉钉子精神首先强调真抓实干。马克思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坚持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秉持苦干实干的精神,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离开了实干,再好的蓝图只能是一纸空文,再近的目标只能是镜花水月。

其次,钉钉子精神强调接续奋斗。历史发展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今天的改革发展任务,系统性、复杂性、长期性的特点越来越突出,很多工作短时间内难有成效,必须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

钉钉子精神还要求科学的做事方法。如果不讲究方法,拿起钉子和锤子就胡乱敲,肯定钉不成,必须要敲得准、敲到位、敲到点上。抓落实也是如此,要说实话、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深刻把握党中央各项方针政策的精神实质,既要有坚决贯彻、不折不扣落实好中央精神的态度和决心,又要有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智慧和方法。

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是我们党成就事业的法宝。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如果把实现中国梦的道路比作“接力赛”,那么,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的每一时期都是其中的“一棒”。新中国成立以来,从“一五”计划到“十四五”规划,中国共产党人咬定“现代化”这个目标,不断校正发展步调,完善发展蓝图。可以说,中国共产党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领导中国人民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

记者:钉钉子精神如何体现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具体实践中?

龚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治国理政有一个十分显著的特点和优势,就是言必信、行必果,以钉钉子精神坚韧不拔抓部署、抓落实、抓督查,全党动手,全国努力,尽锐出战,锲而不舍,不获全胜决不收兵。谈及脱贫攻坚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这件事我要以钉钉子精神反反复复地去抓。”2012年底,我们党拉开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的序幕。2013年,党中央提出精准扶贫理念,创新扶贫工作机制。2015年,党中央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提出“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发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攻令。2017年,党的十九大把精准脱贫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进行全面部署,锚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聚力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决战决胜脱贫攻坚。2020年,为了有力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和特大洪涝灾情带来的影响,党中央要求全党全国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做好“加试题”、打好收官战。8年来,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披荆斩棘、栉风沐雨,发扬钉钉子精神,敢于啃硬骨头,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贫中之贫、坚中之坚,以平均每年减少超过1000万贫困人口的成效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

又如,谈及作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风建设必须以上率下,用钉钉子精神抓落实。谈及全面深化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拿出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韧劲,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落实,确保各项重大改革举措落到实处。谈及民生工作,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持之以恒把民生工作抓好,发扬钉钉子精神,有坚持不懈的韧劲,推出的每件事都要一抓到底,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锲而不舍向前走,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可以说,以钉钉子精神抓工作、干事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一个鲜明特点,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的科学方法论。

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实现继承与创新、坚持与发展的统一

记者:谈及钉钉子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形象地指出:“钉钉子往往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而是要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不断钉下去,必然大有成效。如果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结果很可能是一颗钉子都钉不上、钉不牢。”这对我们抓落实有怎样的启示?

龚云:抓落实首先要明确方向目标。钉子钉不到点上就歪了,抓落实也是如此。领导干部必须对自己所处的历史方位、阶段性任务有清晰的认知,知道工作目标是什么,具体该做什么事。既要有长远目标,又要有阶段目标;既要有整体目标,又要有个体目标。要坚持系统观念和全国一盘棋思想,自觉把局部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与国家发展的总目标主动对接,正确处理“大我”和“小我”的关系,正确处理长远利益、整体利益和短期利益、局部利益的关系。唯有把抓落实的出发点放到为党尽责、为民造福上,放到办实事、求实效上,放到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打好基础上,“钉子”才不会钉歪、力气才不会用错。

要理顺思路,掌握科学方法。钉钉子如果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结果很可能是一颗都钉不上、钉不牢。抓落实也是如此,要把力量凝聚到点上,避免“撒胡椒面”式地这里抓一下,那里敲一点,浅尝辄止、朝三暮四。要抓住关键,善于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集中力量解决最突出、最重要的问题,把工作重心放到重要领域、关键环节和要害部位上,以点上的突破,带动整体工作的全面推进,力求“举一纲而万目张”。要正确处理好难易关系,有的时候要从易处着手,有的时候就要横下一条心先啃硬骨头,朝最难的地方开刀,以此推动全局工作落实。

要因地制宜,创造性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敲钉子也不能光凭着一股蛮力,逢墙乱钉,碰到容易脱落或者开裂的墙面时,还要想办法修补墙面,打好敲钉子的基础。”抓落实也是如此,对于中央政策的落实,必须从本地区实际出发,结合当地的经济、政治、历史、社会、人文、地理等现实条件制定可操作的方案,不能脱离实际照搬照抄。不同地区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的短板弱项和工作重点各不相同,关键是要找准本地区最大的优势和潜力,选择真正适合本地的产业赛道。不能这山望着那山高,跟风追热点,把眼睛盯在近期不具备条件的事情上。

要保持韧劲定力,久久为功。钉钉子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要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抓落实也是如此,贵在保持耐心和定力。改革发展、改善民生的各项任务,都是艰巨的工作,需要付出长期的艰苦努力,绝不是“一锤、两锤”所能解决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有“历史耐心”。所谓历史耐心,从时间观上说,是用实功实效对历史负责,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从现实实践看,是笃实干事、久久为功,不急躁冒进,不急于求成,既只争朝夕又不只看朝夕。现实中,一些因追求短期利益、眼前利益而急躁冒进,或因一时遭遇困难而丧失信心的情况,都是缺乏历史耐心的表现。踏上新征程,尤其需要以极大的历史耐心,在准确把握历史规律、时代大势、发展条件的基础上科学谋划、积极作为、顺势而为,在一步一个脚印的扎实推进中破解难题、实现目标。在这个过程中,任何心浮气躁、好大喜功和急功近利都会对我们的事业造成伤害。

记者:您如何理解一张蓝图绘到底与锐意进取、敢于创新的关系?做到在咬定目标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对领导干部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龚云: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要保持战略定力和耐心,一张蓝图绘到底,保持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同时,发扬钉钉子精神并非机械的萧规曹随,而是要紧跟形势变化,不断在方式方法上革故鼎新、推陈出新。在这一过程中,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格外重要。

一个地区、一项事业的发展,有其内在的接续性。如果新官上任总想着“重打锣鼓另开张”,对原有的发展思路不研究不理解不消化,就会忽视地区继往开来的发展规律,这不仅会淡化一个地区经过多年发展铸就的宝贵原色,也很难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认同。领导干部接过“接力棒”,就意味着接下了责任,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增强跑好“接力赛”的自觉,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

同时,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我们的认识和工作也要与时俱进,看准了的要及时调整和完善。领导干部既要挂图作战,又需不断创新,结合新的实际,用新的思路、新的举措,脚踏实地把既定的科学目标、好的工作蓝图变为现实。比如,右玉植树造林,先后经历了“先让局部绿起来”“要把风沙锁起来”“绿色屏障建起来”“金山银山富起来”等不同阶段,绿色发展方向始终不变,而具体理念、思路和方法却一直在根据不同时期实际情况不断完善。领导干部要坚定人民立场,明确我们走过的道路,是和前人的努力分不开的;我们坚持的道路,必须与党和人民的核心利益及长远期待相伴而行。对于那些符合当地发展实际的科学规划,要接续推进,务求实效;对于一些跟不上时代步伐、不符合新发展理念要求的项目,要坚决纠正、切实改进;对于一些需要攻坚的难题,要掌握方式方法,注重调查研究,找准症结所在,积极稳妥予以解决。

既谋划长远又干在当下,既胸怀大局又落细落实,积跬步至千里,积小胜为大胜

记者:在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事业做工作大方向要正确,重点要明确,战略要得当,同时要把控好细节,把政治经济、宏观微观、战略战术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谋划时统揽大局、操作中细致精当。”这为当前我们抓落实提供了重要方法论。在您看来,在经济工作中做到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龚云:首先要吃透中央精神,有方向感,有大局观。要深入学习领会中央决策部署“是什么”、“为什么”,切实搞清楚决策部署的内容和大背景,做到融会贯通,结合自身情况延伸并前瞻思考落实中可能出现的偏差。进入新发展阶段,尤其需要坚持大局意识和系统思维,想问题、作决策一定要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多打大算盘、算大账,善于把地区和部门的工作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大棋局,坚决避免短视狭隘行为。方位找准后,就要大刀阔斧、盯紧不放,绝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绝不能做选择、打折扣、搞变通。

要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历史耐心,来源于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想问题、办事情,必须从实际出发。当前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挑战、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唯有坚持实事求是,尊重历史发展规律,工作中强调历史视野和格局,才不会妄求超越历史阶段,不会盲目乐观或激进贪功,才能淡定面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困难一个一个克服,问题一个一个解决,“蹄疾而步稳”。历史耐心,还来源于对未来的足够信心。没有信心支撑的耐心,可能会被困难“磨”成一种无为、无奈,甚至是放弃。领导干部要善于从战略上看问题、想问题,以“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战略清醒、“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应对和驾驭愈进愈难、愈进愈险的复杂局面。要善于辨析复杂现象的本质与内在机理,不被乱花迷眼、不被浮云遮眼,排除一切干扰,在坚守中磨练耐心、定力。

要提高抓落实的本领。要把战略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实事求是地分析内外环境、发展条件的变与不变,与时俱进地审视策略,及时调整和改进策略,以适应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要对策略定期评估总结,对于偏离正确战略的要及时纠正,使战略与策略保持动态统一,从而更好抓住机遇、推动发展。要有真抓的实劲、敢抓的狠劲、善抓的巧劲。真抓,就是要把目标任务分解到部门、具体到项目、落实到岗位、量化到个人,以责任制促落实、以责任制保成效,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定期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发现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找出薄弱环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排除工作中的障碍和困难。敢抓,就是遇到矛盾和问题,敢于正视、迎难而上,千方百计地去探索解决之策。善抓,就是要有时间表路线图,分清轻重缓急,加强政策配套,加强协同攻坚,善于总结经验,不断推进和深化各项工作的落实。

要悟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凝聚起最广大人民的智慧力量。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做好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方面,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多做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事。另一方面,要坚持群众路线,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本领,发挥好我们党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政治优势和重要法宝,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凝聚起发展的磅礴力量。

网络编辑:张剑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202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