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刚: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理论创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经济发展呈现出历史性的新变化、新特点、新趋势,如何应对这些新情况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回答的问题。十八大以来,我们成功驾驭了我国经济发展大局,解决了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这一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理论创新,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形成了系统的理论观点,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21世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科学回答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否过时的“时代之问”,始终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则,深入揭示了新时代经济发展规律的新特点、新形式、新内容,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创新作出了巨大贡献。
一、科学回答时代之问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形势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生产方式、商务模式、消费模式正在发生巨变,生产力的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代。在新的历史时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否已经过时,是否还能指导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成为“时代之问”。对这一“时代之问”,习近平给出了明确的回答:“有些人认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过时了,《资本论》过时了。这个论断是武断的,也是错误的。”[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没有过时,它所揭示的基本规律仍然具有鲜活的生命力,仍然在经济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当今世界,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持续低迷、失业问题严重、两极分化加剧、社会矛盾加深。这些事实表明,资本主义固有的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揭示的规律仍然在起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判断,这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在新的历史阶段,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仍然散发着真理的光芒,仍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遵循。然而,时代进步了,实践发展了,我们必须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我国的国情相结合,对我国经济实践中的重大课题作出科学的理论回答,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创新,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2015年11月,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当前,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都面临许多新的重大课题,需要作出科学的理论回答。我们要立足我国国情和我们的发展实践,深入研究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揭示新特点新规律,提炼和总结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规律性成果,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发展贡献中国智慧。”[2]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任何科学的理论都是时代的产物,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也不例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研究生产方式和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科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于19世纪工业化初期,机械化大生产是那个时代的重要特征,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的同时,阶级矛盾冲突日益严重,资本主义制度日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在此背景下,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揭示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的基础上,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局限性,论证了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性,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今天距马克思创立政治经济学已过去一百五十多年,世界已进入新的历史时代,工业化已处于后期,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移动通信、物联网、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生产方式正在发生巨变,全球经济结构正在重塑。这些新的变化迫切需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进行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创新离不开社会主义实践。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我们所处的时代,社会主义早已从理想变为现实,社会主义实践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都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创新提供了现实基础。七十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令世界瞩目的伟大成就,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经验的总结将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创新取之不竭的源泉。党的十八大之后,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国外形势也发生巨大变化,如何应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既是理论创新的内在动力,也是理论创新的外在要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创新,一方面要对以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成功经验进行总结,揭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规律;另一方面也要解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并为之提供行之有效的行动方案、政策措施。我们学习和创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目的是要为现实服务,也就是要解释现实,指导现实。习近平指出:“面对极其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面对纷繁多样的经济现象,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有利于我们掌握科学的经济分析方法,认识经济运动过程,把握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更好回答我国经济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3]因此,理论创新一定要有问题意识,一定要依托现实、立足现实、回应现实的真问题,把实践当作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二、始终坚持基本原则方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明确提出许多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范畴,并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提出了许多新的创新性理论观点,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原创性贡献。在理论创新中,他始终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他指出:“新形势下,坚持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实践、科学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它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创新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只有这样,我们的创新才是发展马克思主义,而不是否定马克思主义;才是有利于维护广大人民的利益,而不是维护少数利益集团的利益;才是能够解决现实问题的科学理论,而不是脱离现实的抽象的文字游戏。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创新要坚持如下几个基本原则。
第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创新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是在不断创新中发展的。其之所以是科学的,是因为其所提供的不是现成的答案,而是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恩格斯深刻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5]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思想基础,也是进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创新的基本方法。辩证唯物主义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运动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是我们进行政治经济学理论创新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辩证唯物主义的事物是普遍联系和不断发展变化的、矛盾是事物联系的实质内容和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和动力等观点是保证政治经济学理论创新不脱离实际、成为行之有效的行动指南的根本保障。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同样是我们进行政治经济学理论创新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方法、物质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等方法和观点是保证政治经济学理论创新不偏离马克思主义方向,保持科学性、能够解决现实问题的根本保障。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创新过程,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解答现实问题的过程。习近平始终高度重视学习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来进行理论创新。比如,在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问题上,习近平主张要讲辩证法、两点论,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对立起来。他指出:“既不能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取代甚至否定政府作用,也不能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取代甚至否定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6]可以说,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研究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中的新问题新情况,提出了许多具有鲜明辩证法色彩的经济理论,如,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用好“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试点先行和全面推进相结合,坚持系统观念和两点论等;也提出了许多具有鲜明唯物史观色彩的经济理论,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理论、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论等。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第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创新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习近平指出:“发展为了人民,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7]这一重要论述揭示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本质,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创新指明了方向。理论研究都有一个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习近平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性、原则性问题。”[8]立场不同,观点也就不同。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因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创新要坚持为人民大众利益服务的根本立场,这样得出的理论成果才能造福于人民群众。我们必须坚持为人民做学问的理念,坚持从维护人民大众利益的立场出发进行理论创新。“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做学问,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回应人民重大关切,解决人民关心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把学问做到群众心坎里,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9]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创新要有利于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有利于增进人民福祉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们要始终坚持人民立场,把是否维护了人民的利益、是否解决了人民最关心的问题、是否增进了最广大人民的福祉作为衡量理论创新方向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第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创新要始终坚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我们的理论“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10]。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要有生命力,就必须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分析认识新事物,不断发现经济活动的新规律。当今世界面临百年之大变局,全球经济格局发生巨大变化,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正席卷而来,个性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生产时代正在到来,新的生产模式、商务模式、消费模式正在发生巨变,理论创新必须能够解答这些新问题。我国也进入新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经济发展出现很多新情况、新变化、新问题,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出了一系列全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迫切需要深入研究并作出科学的解答。正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实施三大战略为支撑、以构建新发展格局为核心要义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这一重要思想,是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理论结晶,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开拓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始终坚持了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彰显着真理的光辉。
三、创新解决基本问题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一个科学完整、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系统回答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时代背景、根本立场、政治保障、制度基础、主题主线、发展理念、发展路径、内外关系和工作方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为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指明了前进方向,开辟了广阔道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深化对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的理论武器。“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为了更好指导我国经济发展实践,既要坚持其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更要同我国经济发展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新的理论成果。”[11]因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创新要紧紧围绕经济发展现实,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揭示新时代经济发展规律的新特点、新形式、新内容。当前,我们迫切需要深入研究如下几个基本问题。
第一,深入研究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及其对社会生产目的的新要求。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推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创新,就要着力探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性,为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优化经济结构,更充分满足人民在经济、民主、法治、公平、安全、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提供理论指导。针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后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供给与需求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和问题,党中央作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大战略决策。习近平指出:“我们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强调供给又关注需求,既突出发展社会生产力又注重完善生产关系,既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既着眼当前又立足长远。”[12]这一重要论述揭示了我们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西方供给学派有着本质区别,回答了新时代如何化解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矛盾的重大问题,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第二,深入研究新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迁的新特点和新趋势。人类社会经历了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产业变迁的发展阶段后,正在进入新一轮以人工智能和数字技术等为特征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时期。推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创新,就要深入研究人工智能和数字产业发展的规律性,为我国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习近平指出:“要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做大做强数字经济。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推动制造业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转变,以‘鼎新’带动‘革故’,以增量带动存量,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13]这一重要论述指明了我国产业技术变革的方向,阐明了实体经济实现跃升的途径,讲明了提升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的路径,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作出新贡献。
第三,深入研究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面临的新矛盾和新情况。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已经建立,但是还不完善。推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创新,就要进一步加强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及其实现形式的研究,进一步加强对社会主义分配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研究,为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提供理论指导。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作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新概括,是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内涵的重要发展和深化。这一新概括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既能发挥非公有制经济的灵活性补充性作用、又能发挥公有制经济的基础性支柱性作用,既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又有利于实现效率和公平的有机统一,既能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能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本质特征,从而把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境界。这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发展和创新。在新时代,研究如何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正确处理市场和政府的关系,确保市场不失灵、政府不失效,防止收入两极分化,促使共同富裕不断稳步推进也都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第四,深入研究新时代我国所处国际环境的新变化和新特点。眼下,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发展面临全新的外部环境。推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创新,就要深刻认识这一“变局”的丰富内涵,揭示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发展变化的规律性,为推动经济全球化朝正确方向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立更加合理的新型国际秩序提供理论指导。习近平指出:“开放合作是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的必然逻辑。贸易战不可取,因为不会有赢家。经济霸权主义更要不得,因为这将损害国际社会共同利益,最终也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14]这一重要论述不仅明确表达了中国对待贸易战、经济霸权主义的态度,而且揭示了世界经济政治发展的大势,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提供了科学指导。
第五,深入研究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2021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还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之年。这也意味着我国进入了新的发展方位,将会面临新的发展矛盾,需要贯彻新的发展理念、寻求新的发展路径。2020年上半年以来,习近平反复强调,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他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战略抉择,也是塑造我国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15]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我们党在深刻分析了我国面临的国际国内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综合考虑未来世界政治经济发展趋势之后,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们今后相当长时间内经济工作的根本遵循,是指导我们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矛盾的行动指南。这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创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当前,如何完整把握、准确理解、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是一个重大课题。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是被动应对而是主动求变,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久之策,不是局部调整而是全局统筹,不是放弃开放而是全面合作;加快促进新发展格局的形成,不断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科学指引下,我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目标,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篇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深刻总结了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成功经验,回答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从未遇到过、西方经济理论始终无法解决的许多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作出了原创性贡献。新时代新途程,我们必须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指导,继续做好理论创新的大文章。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教授)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理论视野》2021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