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成果快递

冯颜利:扎实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文化建设——学习十八大精神之三

发布时间:2012-11-21
字体: 打印
分享: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强调扎实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文化建设要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华文化走出去迈出更大步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这是党和国家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提出的新要求

我们之所以要扎实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文化建设,首先,因为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建设不仅能有效提高公民的整体素质,而且能充分保障公民的文化权益、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其次,文化建设有利于凝聚人心,整合社会力量不断发展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再次,文化建设不仅能有效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而且能有效激励和整合社会力量参与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当中。

1979年,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根据我国经济发展实际情况,首次提出了“小康”概念,并作出对20世纪末我国达到“小康社会”的构想。1982年,党的十二大正式引用这一概念,并把它作为二十世纪末的战略目标。1987年,党的十三大正式将实现小康列为“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二步目标。1990年,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对小康作了详细描述,指出“所谓小康水平,是指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新任务。2002年,党的十六大根据我国新的发展变化,对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新的要求,有两方面基本含义,“一是要惠及十几亿人民,二是要在更高水平上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007年,党的十七大根据形势发展变化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进一步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强调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扎实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文化建设,要切实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要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一定的文化总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上的反映”,总是受一定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限制。切实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文化建设,既包括物质文化建设,也包括精神文化建设,而其中首要的问题是建成更好的物质文化,因为只有人民群众物质文化得到充分满足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满足精神文化需求。二是要更加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三是要进一步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关注和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全面发展,这既是文化建设以人为本的根本体现,也是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对此,一方面要着力于从理想信念、精神动力、社会环境等方面常抓不懈,要突出道德建设,强调坚守道德底线和追求道德理想的统一,切实重视开展各种主题教育活动和先进模范的示范作用,不断培养和提高民众的自我约束能力;另一方面要注重舆论和法律的外向约束,借助舆论和法律力量惩恶扬善,引导和教育人们更加自觉自愿遵循道德和法律规范。四是要不断丰富文化产品,更加注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成。充足的文化产品和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能有效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要加大文化产品研发和管理投入力度、提高文化产品的供给能力,丰富文化产品,确保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要。要更加注重完善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五是要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大力促进文化创新,确保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文化体制改革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文化的生机与活力。面对当前我国文化体制存在的诸多问题,应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彻底解放文化生产力。要更加注重文化创新,努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切实提高文化产业的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确保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冯颜利,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网络编辑:阳光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