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成果快递

李 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哪些方面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来源:《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0年第5期 发布时间:2012-09-13
字体: 打印
分享: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普遍的真理性。这种普遍的真理性,既是指在不同的时代和阶段都是适用的,又是指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都是适用的。然而,这种普遍的真理性,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要根据时代条件变化、发展阶段变化和各国国情变化,不断地加以丰富、发展和创新的。毛泽东思想曾经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我们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又从哪些方面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呢?我认为,在以下十一个方面,都体现了这种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一)关于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基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基础,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这是毛泽东思想中最为精华的核心内容,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最重要的理论贡献之一。

  毛泽东对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都做过集中的阐述,同时又贯穿于他的每一部科学著作之中,贯穿于他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实践当中。而把这些核心思想集中概括起来,并作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这一完整概念确立起来,则是邓小平的贡献。毛泽东晚年也曾偏离了这些核心思想的科学轨道,犯了严重错误,致使我们党在指导思想上和实践上发生了严重错误。彻底纠正毛泽东晚年错误,并把毛泽东晚年错误同毛泽东思想做严格的区分,重新恢复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重新恢复党领导下的群众路线,在实行改革开放中正确地坚持独立自主,把这三者实际上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恢复和继承下来,从而完成了党的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这同样是邓小平的功劳。

  在改革开放的30多年实践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经过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的几个发展阶段的完善和发展,为作为哲学基础的三个方面增添了新的内容。

  实事求是方面,在继续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同时,把解放思想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还提出“三个有利于”,即各项工作都要把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总的出发点和检验标准。

  群众路线方面,在继续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继续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同时,强调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独立自主方面,在继续坚持必须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建设事业,自己找出适合我国情况的前进道路的同时,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在全方位对外开放、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始终立足于自身的和平发展,始终立足于保持和发展中华民族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决主张维护世界多样性,提倡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

  (二)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在这个问题上,毛泽东有两大理论贡献。一是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二是提出人民内部矛盾学说。同时,也有一大失误,就是误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贡献巨大,失误也十分严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继承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并为解决这一矛盾找到了现实途径。这就是一靠集中力量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二靠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

  (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思想,是从列宁那里继承下来的,即两分法,把社会主义社会划分为不发达阶段和发达阶段。有的时候,他又把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称作“建成社会主义”。

  在这个问题上,毛泽东在思想上有过反复。一度犯了超越阶段的错误,急于向社会主义的高级阶段过渡。在纠正“大跃进”事物的过程中,他经过反思,初步认定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的不发达阶段。

  后来,毛泽东提出关于阶级斗争为纲的理论,偏离了毛泽东思想正确轨道之后,又提出“大过渡时期”的概念,即认为从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是一整个历史时代,始终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同时,邓小平又把毛泽东关于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不发达阶段的正确思想继承下来,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并据此形成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进入新世纪以后,党的十七大深入分析了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提出了“一个重大变化、两个没有变”,即我国“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并据此全面论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四)关于集中力量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在这个问题上,毛泽东最突出的贡献,是提出了判断一个政党先进与否的基本标准。国民经济刚刚恢复,毛泽东就下了最大决心,开始推进国家工业化建设,在苏联的帮助下,搞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在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以后,毛泽东又形成《论十大关系》这篇重要讲话,总结“一五”建设时期的基本经验,对如何集中力量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作了全面的论述。

  在毛泽东时代,提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基本解决了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问题。这在一个一穷二白、长期以农业为本的东方大国来说,是很了不起的。堪称东方农业大国向工业国迈进的范例。

  同时,我们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在这个问题上,毛泽东有过两次严重失误。一是发动“大跃进”,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二是发动“文化大革命”,背离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正确轨道。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在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问题上,有四个重大发展。一是提出了生产力标准,特别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二是阐述了党要集中力量发展中国先进生产力,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三是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的科学发展观;四是提出了更加切合实际、更加全面的现代化目标和三步走战略,并从中国国情出发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性战略任务和发展目标。

  (五)关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

  毛泽东思想最重要的贡献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创造性地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确立了社会主义国体;二是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三是制定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在这个问题上同样有过反复。从1957年开始,逐渐削弱了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到“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更是遭到践踏。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开始的全面拨乱反正,正是从恢复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平反冤假错案开始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继承基础上的发展包括:作出进行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的改革,即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形成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位一体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纲领;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形成和完善;党内民主推进人民民主思路的形成等。

  (六)关于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毛泽东思想的贡献在于: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双百方针”的提出;创建中国科学院,形成门类比较齐全的基础科学研究、应用科学技术研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体系,并制定了中长期发展规划;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新中国自己培养的知识分子队伍的形成;在对旧文化进行有系统地清理和改造的基础上,形成了社会主义文化体系,并成功地使从旧社会过来的文化人逐步成为社会主义文艺工作者。

  “文化大革命”中,社会主义文化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坏,知识分子遭到不公正的待遇,教育停滞,大批文艺作品被斥为“封资修”的“毒草”遭到封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文化领域同样是从拨乱反正、重新回到毛泽东思想的正确轨道开始的。在此基础上,又有继承和发展。表现在: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纲领;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国家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制定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型国家战略,颁布实施中长期科技发展纲要、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中长期人才发展纲要。

  (七)关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保障事业。

  毛泽东思想在这方面的最大贡献,就是提出了统筹兼顾的思想,并使它贯彻落实为各项社会保障政策。这些政策包括:“一个人的饭,三个人匀着吃”,实行尽可能广泛的就业政策;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群众的医疗卫生体系的形成;社会公益事业、社会救济事业、劳动保护事业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引下取得的一个最大成就,就是总体上解决了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并且正在向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迈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高度重视社会建设,使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从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就业、医疗、社会保险等社会保障事业的飞速发展;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

  (八)关于国防现代化和军队建设。

  毛泽东思想的贡献是:提出建设国防军的思想,推动人民军队从单一军种向多军种多兵种的转变;提出国防现代化的战略构想,迅速掌握尖端国防科技,实现了“两弹一星”的划时代突破;制定积极防御的国防战略,大力加强国防建设和三线建设,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自近代以来“有边无防”、“有国无防”的被动挨打的局面;成功领导了抗美援朝战争和边境自卫防御作战,保卫了国家安全,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则进一步发展了国防现代化思想,根据新的世界军事发展趋势,提出用信息化带动机械化,实现新军事变革;组织实施了一系列国防科技攻关,初步构建了从航天到航空、从陆地到海上的立体防卫体系,极大地增强了人民军队的国防自卫能力,以及实现祖国统一、捍卫国家领土完整的能力;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全面推进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实施大幅度裁军,走科技强军、人才强军的中国特色精兵之路。

  (九)关于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毛泽东思想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独立自主和平外交奠定了基石;先后提出“中间地带”理论和“三个世界划分”理论,坚决支持亚非拉美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运动,积极支持发展中国家维护国家主权和经济权益的斗争,在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中发挥中国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的积极作用;提出中国永不称霸,永远属于发展中国家,高举反帝、反霸旗帜,打破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封锁、孤立和遏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则根据变化的世界局势来判断时代特征,提出和平发展是世界的两大主题,从而顺利平稳地实现了新中国外交战略的重大调整;进一步发展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出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明确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努力构建和谐世界。

  (十)关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

  毛泽东思想的贡献包括:提出“两个务必”的思想;坚持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思想建党的原则;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文化知识,学习科学技术;提出防止和平演变的思想,努力保持党和国家的性质永不改变颜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继续坚持“两个务必”思想,紧密围绕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提出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加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积极发展党内民主,以党内民主推进人民民主;弘扬党的优良作风,以坚强党性保证党的作风建设,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十一)关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总方针。这是群众路线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的集中体现。同时,还提出关于增强中华各族人民大团结的思想,关于结成社会主义时期各阶层各党派的统一战线的思想,关于妥善处理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的思想。其目的,就是要团结基本力量,尽量争取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调动一切直接的和间接的力量,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遗憾的是,由于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指导思想逐渐占了上风,发生了阶级斗争严重扩大化,在知识分子政策、统一战线政策等方面都发生严重失误,这一思想没有得到实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这个问题上同样是从拨乱反正开始的。与此同时,提出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的旗帜,加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巩固和发展新时期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服务;提出要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提出要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提出要鼓励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引导和充分发挥新社会阶层、新社会组织的建设性作用。

  以上这十一个方面,都突出而鲜明地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同时,由于实践的发展、时代的变化、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也有几大突破。这集中地体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理论;社会主义基本分配制度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和平发展的时代观;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等。在这些方面讲了老祖宗和毛泽东思想都没有讲过的新话,这些都是创新性的发展。当然,在这些突破之中,也吸收了毛泽东思想所提供的思想养料。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在一种特殊的情况下起步的。这就是毛泽东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并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过艰辛曲折的探索,但在探索过程中又严重地偏离了毛泽东思想的正确轨道,导致了“文化大革命”全局性错误的发生。因此,邓小平在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始,就是从系统地纠正毛泽东晚年错误、重新回到毛泽东思想的正确轨道上来开始的,就是在同“两个凡是”作斗争、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的过程中开始的。邓小平主持起草的第二个历史决议的通过,标志着这一过程的基本完成。有人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只讲继承和发展不够,还要讲纠正的关系。实际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纠正的是毛泽东的晚年错误,而要继承和发展的恰恰是作为“经过长期历史考验形成为科学理论的毛泽东思想”。纠正毛泽东晚年错误,回到毛泽东思想科学轨道,在改革开放条件下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从而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正是邓小平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性贡献。

  正如党的十七大报告所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这种坚持和发展,是全面地继承和发展,包括超越;这种凝结智慧和心血,既包括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从毛泽东思想当中寻求理论创新的养料和启示,也包括深刻吸取毛泽东晚年犯错误的教训,从失误当中寻求理论创新的借鉴。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不是一般性的、平面的,而是代表了质的飞跃。它科学地回答了未曾遇到或者未曾正确解决的许多新课题,从而产生了质的飞跃,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并在这种继承、发展、超越当中进一步证明和显示了毛泽东思想的当代价值和理论生命力。

  网络编辑:客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