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孙来斌:全面深化改革须坚持守正创新

发布时间:2024-09-06
字体: 打印
分享: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守正创新是我们党在新时代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方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贯彻坚持守正创新等原则。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坚持守正创新,反映了深厚的思想底蕴、重要的历史经验和鲜明的时代要求。
  体现“魂脉”与“根脉”相结合的思想遵循
  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展开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彰显了坚定的守正创新理论特质,生动反映了马克思主义这一“魂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根脉”的有机结合。
  坚守马克思主义的“魂脉”。从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看,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根本动力,它本身就是守正与创新辩证统一的过程。正如恩格斯指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根本原因就是我们通过不断调整生产关系激发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活力,通过不断完善上层建筑适应了经济基础发展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指出:“我们提出进行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适应我国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变化来推进社会发展。社会基本矛盾总是不断发展的,所以调整生产关系、完善上层建筑需要相应地不断进行下去。”
  承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知常明变者赢,守正创新者进。中国人具有守正的传统。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酷吏列传》中称赞赵禹“据法守正”。唐代文学家皮日休在《鄙孝议下》中说:“有守正者,虽大孝不录;为非者,虽小道必旌。则圣人之制,后何法焉?”中国人也富有创新的传统。“中华文明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几千年前,我国先民就提出“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还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等论述。这些论述与传统文化中的“旧邦新命”“固本求新”“革故鼎新”等观念,为守正创新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坚持守正创新,体现了“魂脉”与“根脉”的结合,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重要方法论指导。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只有坚持守正,创新才能有坚实的基础、明确的方向;只有不断创新,守正才能获得不竭的活力源泉。守正与创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在守正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注重坚持与发展相统一的历史经验
  如何正确对待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一个至关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现实问题。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为社会主义实践提供了基本遵循。如果因为暂时的困难和眼前的挑战而放弃基本原则,那就背离了社会主义的目的,走上了歪路、邪路。如果不顾时代的发展要求而教条式地对待基本原则,那就会扼杀社会主义的生机活力。
  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总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教训,更加坚定了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决心和信心,更加坚定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改革开放伊始,社会上和党内出现一些思想动向,造成了一部分人思想混乱。针对这种情况,1979年3月,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作了重要讲话,提出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全面深化改革往什么方向走,这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世界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不实行改革开放死路一条,搞否定社会主义方向的‘改革开放’也是死路一条。”“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在方向问题上,我们头脑必须十分清醒。我们的方向就是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改弦更张。要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辩证统一起来,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该改的、能改的我们坚决改,不该改的、不能改的坚决不改。例如,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面对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运行方面出现的问题,我们无疑要用改革创新的办法来解决。但是,“任何想把公有制经济否定掉或者想把非公有制经济否定掉的观点,都是不符合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都是不符合我国改革发展要求的,因此也都是错误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历史和现实表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和“源”,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牢牢坚持的真理和正道。在这个问题上,守正,就是要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动摇;创新,就是要实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向前发展。守正与创新相互促进,体现了坚持与发展、原则性与创造性的辩证统一。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既表现出志不改、道不变的坚定,也表现出大胆地试、勇敢地改的决断,守正创新结出累累硕果,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历史性伟大成就,谱写了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新篇章。
  反映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新时代新征程的目标任务,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作为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的重要抓手,把准方向、守正创新、真抓实干,在新征程上谱写改革开放新篇章。
  把牢守正的根本方向。“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全党同志要“坚决维护中央权威,保证政令畅通,坚定不移实现中央改革决策部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历史和现实充分表明,党的领导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只有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式现代化才能前景光明、繁荣兴盛;否则就会偏离航向、丧失灵魂,甚至犯颠覆性错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断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改革开放沿着正确航向破浪前行。
  把准创新突破的重点。问题既是认识产生的逻辑起点,也是认识发展的重要动力。找准了问题,就找准了改革的“靶向”,找准了创新的切入点。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我国发展面临的内外部风险挑战空前上升,所面临问题的复杂程度、解决问题的艰巨程度明显加大。改革举措要有鲜明指向性,奔着解决最突出的问题去。新时代以来,党中央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强调要适应我国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变化来推进社会发展。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突出问题导向,着力解决制约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卡点堵点问题、发展环境和民生领域的痛点难点问题、有悖社会公平正义的焦点热点问题,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不断为经济社会发展增动力、添活力。
  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是新时代最大的政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为完成中心任务、实现战略目标增添动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守正创新,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这‘三个进一步解放’既是改革的目的,又是改革的条件。”其中,进一步解放思想是思想前提,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首要任务,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是关键所在,三者相互促进、辩证统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就要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
  网络编辑:保罗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4年8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