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国外马克思主义

全球贸易体系下的中美贸易争端——大卫·科茨教授访谈录

发布时间:2019-01-29
字体: 打印
分享:

 

张岱渭

 

大卫·科茨 (David M.Kotz) 是美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苏联与俄罗斯问题专家, 致力于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苏联问题以及中国经济问题等, 是国外马克思主义“社会积累结构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现任美国马萨诸塞大学阿姆赫斯特分校经济学教授。20185, 科茨教授在访问清华大学期间就全球贸易体系下的中美贸易争端问题接受了笔者的采访。

一、中美贸易争端产生的背景及原因

张岱渭:20183月以来, 美国总统特朗普颁布了包括提高钢铁、铝的关税在内的一系列行政法规, 并出台了多项针对中国的贸易政策。您如何评价特朗普政府这一系列贸易政策, 以上举措是否可被视为美国主动挑起对华贸易争端的信号?

科茨:201831, 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提高美国进口钢铁和铝的关税, 此举可以被看作是美国准备进行贸易战的暗示。当天, 特朗普在其推特上发表言论称:“贸易战是有益的, 并且很容易获胜。”322, 特朗普宣布了一项针对中国的价值500亿美元的惩罚性关税清单, 同时计划限制中国企业在美投资和中美企业的国际合作。特朗普宣称, 这些举措是为了惩罚中国通过不平等手段获取美国的技术的做法。作为回应, 中方于42日宣布对超过128项美国商品提高关税。对此, 特朗普威胁将对中国产品额外征收1000亿美元的惩罚性关税。416, 美国商务部宣布将禁止美国企业向中国电信设备制造商中兴通讯出售任何电子技术或通讯原件, 禁令为期7年。就此看来, 中美两国之间有可能爆发一场贸易战。

特朗普政府这一系列行动的目的非常清晰, 那就是遏制中国的崛起。特朗普政府的行为是美国右翼民族主义者的鲜明代表。美国右翼民族主义者信奉美国至上的原则, 在他们看来, 国家间的贸易往来本质上是一场零和博弈:美国的进步和发展必须要以压制其他国家为前提, 一国获利必然以他国利益受损为代价, 所以只有不断打压中国, 美国才能维持现在的霸主地位, 甚至获得更多利益。

美国的大型企业在政治方面具有很强的影响力, 但他们并不支持特朗普政府提高关税对抗中国的方式, 因为这会使他们的利润受损。美国企业需要从中国进口商品和货物, 并且十分看重中国广阔的市场。必须要说明的是, 尽管美国的大企业非常一致地明确表示反对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 但他们依然关注中国的崛起, 通过媒体可以看到, 他们十分支持遏制中国的发展势头的看法。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是因为美国的大企业希望美国能够保持全球霸主的地位, 这可以使他们在贸易中极大受益。他们不希望看到中国崛起, 进而发展成为对抗美国经济势力的对手。对这种思想的根源可以做一历史性的解读:在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中, 全球经济的霸主都非常害怕失去其主导地位, 在他们看来, 如果自己不能主导他人, 则必将被他人主导。他们恐惧中国的快速发展, 担心中国成为自己的对手, 并担心有一天被中国所主导。

张岱渭:面对美国的贸易威胁, 您如何看待中国政府的回应?

科茨:这不是美国第一次发动贸易战威胁了。美国最近一次主动挑起贸易战是1930年颁布的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案 (The Smoot-Hawley Tariff Act) , 这项关税政策针对的是以意大利为首的欧洲国家, 结果导致了一场世界范围内的贸易对抗, 并最终演变为一场严重的经济大萧条。

在我看来, 中国政府到目前为止的反应和举措是比较合适的。美国通过关税施压获得贸易特权会导致伤害各方的严重的贸易战争, 而最好的回应方式则是通过谈判的方式找到一个可以被双方接受的协议, 这也是中国政府正在做的事情, 尽管还没有一个最终的结果。

张岱渭:您认为中美贸易战和冷战时期美苏争霸之间以及20世纪80年代美国与日本的经济关系之间有什么异同?

科茨:冷战期间的美苏关系只涉及很少的经济贸易问题, 美国只是出口了少量的面粉到苏联以换取苏联的石油资源。苏联的经济并没有融入全球市场当中, 但是中国的经济已经融入了全球市场当中。冷战是以美国为首的国家联盟与苏联之间所进行的长期较量, 主要集中在军事和政治方面, 是对世界影响力的竞争, 这与中美当今的贸易纠纷有着很大的差别。

至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日经济关系, 彼时的日本保持着相当数量的对美贸易顺差, 这与现在中美之间的贸易现状十分相似。美国与日本之间的经济关系并非贸易战的形式:美国对日本施压, 要求日本减少对美国的贸易出口, 而日本则接受了美国的要求。中国与美国之间的贸易冲突, 也是建立在威胁之上的贸易纠纷, 尚未上升到贸易战的程度。

二、全球贸易体系现状

张岱渭:在您眼中, 当前全球贸易体系呈现怎样的态势?您能否从历史的角度为我们回顾一下贸易体系的产生与发展?

科茨:伴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 全球贸易体系也随之出现, 这个贸易体系不仅包含商品和服务, 并且从一开始就包含着资本的转移和跨越国界的金融资本输出。根据马克思的分析, 这种体系源于资本主义对于利润的追逐和积累的需要。这种体系也打破了地理的局限, 使得资本可以在全世界范围内寻求利润。正如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所写到的那样:“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 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 到处开发, 到处建立联系。” (1) 这些话写于1848, 但在今天来看依然发人深省。资本主义不仅在世界范围内为其倾销商品寻找市场, 而且希望操控市场用于资本投资和原材料的攫取。

全球贸易体系从产生到今天经历了多个阶段, 在每个阶段都是由主要的资本主义力量以自己的利益为目标而设计并主导的。中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直至新中国成立之前曾被这个体系所剥削。在不同的时期, 整个体系通常由一个力量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主导, 这个国家也就是全球霸主, 在体系里扮演着制定规则和向全世界推行规范的重要角色。19世纪直至“一战”之前, 英国一直充当着世界霸主的角色, 而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 (19141945) 英国的势力不断下降;与此同时, 美国的地位开始上升, 但还不足以称霸全球。这两个国家通过殖民地和市场竞争展开经济对抗。

两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 完全改变了既有的世界格局。“二战”后, 美国成为世界霸主, 开始主导世界资本主义体系, 由其设计并领导的新的全球贸易系统———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起来。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资本主义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形式, 全球贸易体系由不同形式的资本主义衍生而来, 也展现出不同的特征。“二战”之后, “管制资本主义”开始出现, 并在资本主义世界维持了长达25年的稳定发展。这一阶段, 政府在日常经济活动中承担了更为积极的角色, 工会力量非常强大, 工人工资每年稳步上升, 政府的社会福利项目所惠及的工人范围不断扩大。布雷顿森林体系并非一个自由贸易体系, 政府被允许设置较高的关税, 并被允许控制资本在国与国之间的流动, 这是一个“半开放”的贸易体系。

当今世界贸易体系形成于19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70年代末80年代初, 新自由主义取代管制资本主义成为西方经济学主流思想, 国家开始调整管控措施, 大企业、银行势力不断上升, 工会力量大幅下降;与此同时, 美国工人的工资停止上升, 社会福利项目大幅度减少, 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今天。国际层面, 随着新自由主义的推行, 西欧国家、美国、日本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亚非发展中国家的差距被不断拉大。这里我要特别指出, 无论是布雷顿森林体系还是新自由主义影响下的资本主义体系, 都只被应用于世界的部分地区, 因为伴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 资本主义国家的人口锐减, 世界上三分之一人口所在的地区采用了社会主义制度。

张岱渭:在您看来, “二战”之后新自由主义影响下的全球贸易体系呈现出哪些特征?

科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世界局势发生了变化并导致了这样一些事件:一是国家降低贸易壁垒, 减少对于商品和服务在国家间贸易流通的限制, 降低关税;二是在前者的基础之上, 改变了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国家对资本流通的管控, 鼓励实体资本和金融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投资和流动;三是随着苏联解体和“华约”组织的解散, 美国成为了世界霸主, 其主导的全球贸易体系范围从资本主义国家扩展到全世界;四是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旨在推动多边贸易体系的进一步发展, 推行自由贸易条约。1992, 美国国防部公布的国防计划指导这样写道:“我们的首要目标是防止出现一个新的竞争对手, 这是新区域战略防御策略主要考虑的因素, 需要我们尽力防止任何可能主导一个区域、控制资源并成为全球力量的敌对势力出现……这些区域包括西欧、东亚、原苏联地区以及亚洲西南部。” (1) 这体现出美国想要主导世界经济与政治的野心。

在新自由主义的影响下, 当今世界的贸易体系呈现出以下特点:第一, 国际贸易和投资快速增长。20世纪80年代中期, 在新的全球贸易体系推动下, 世界贸易占全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30%上升至40%, 并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 迅速上升到60%左右, 直至21世纪初, 这种上升态势才趋于稳定, 并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有所回落。

第二, 全球商品生产一体化迅速加剧, 全球生产链形成。在以前, 生产某种商品往往在个别国家就能完成, 而随着贸易体系的不断发展, 某种产品的不同构件或是生产的不同阶段往往被分散到多个不同的国家, 最终的产品不再由一个国家或一家企业, 而是由多个国家的不同企业共同完成, 这些都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表现。

第三, 一些发展中国家实现了非常快速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正如我之前提到的, 新自由主义全球贸易体系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很多问题, 然而, 一些国家通过参与全球体系得到了快速发展。比如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的韩国, 起初基础很差, 但是在全球化体系内发展十分迅速, 这一类国家并没有遵循新自由主义的教条, 而是按照国家主导的模式进行发展。它们制定产业政策, 利用自身优势向美国、西欧进行出口, 在国家的指导下发展, 并获得巨大成功。

第四, 中国通过开放政策从与世界经济的交往中获利。中国同样没有按照新自由主义的方式发展, 而是按照一种同时兼具积极的政府调控和市场活力的混合发展模式, 将市场经济和政府政策结合起来, 既有私人资本, 也有占重要地位的国有企业。正基于此, 中国逐渐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此外, 中国之所以发展迅速, 也正是由于没有遵从新自由主义完全市场化、私有化的主张, 而是保持了大量国有经济, 并因此成为21世纪初国内生产总值增速最快的国家之一。

张岱渭:您如何评价当今全球贸易体系?在您看来, 当今全球贸易体系存在哪些问题, 这些问题又分别会给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带来哪些影响?

科茨:尽管美国的经济在不断下滑, 但它依然拥有主导世界的军事力量;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全球贸易体系中受益, 但它们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说明的是, 以下这些问题不仅存在于发展中国家, 也存在于发达国家。首先, 自由贸易体系使得资本的力量愈发强大, 而工人力量逐渐削弱。这是因为, 资本具有流动性, 可以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进行快速转移, 但工人不能, 这无形中使得各个国家的工人之间形成竞争和对抗, 这也是导致新自由主义时期资本主义国家不平等加剧、不同阶层间分化不断恶化的重要原因。

其次, 对新兴技术的转移限制阻碍了技术进步, 并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西方古典主义学说认为, 专利保护可以促进技术的提升, 但在我看来, 专利的限制却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新兴技术实际上是知识的一种表现形式, 而知识是一种公共物品, 一旦它被生产出来后, 对其使用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然而专利却使得其所有者具有了对该项技术的垄断权, 这种垄断权的背后是价格的垄断, 这极大限制了新技术带来的益处。美国的医药行业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美国大型医药公司垄断着各种药品的专利权, 尽管这些药品的生产成本很低, 但他们为一些药品设置了极其高昂的价格, 使得需要用药的人不得不支付数十万美元的费用。同样, 专利技术也给进一步的创新带来了限制:如果技术是开放的, 一些后进者可以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该技术, 而一旦技术被申请专利保护, 他们便受到法律的限制。

再次, 现行全球贸易体系对发展中国家有两个方面重要的影响。第一, 一国的经济发展需要不断提升其既有经济结构, 无论是在技术上、质量上还是技术工人的熟练程度上, 自由贸易会固化一国的现行经济结构, 这种体系会加重该国的经济压力, 迫使其保持现有“比较优势”, 进而遏制其向更高层次的技术水平发展的可能。发展的含义不是指跟随比较优势, 而是不断改变比较优势。这从中国的发展经历可以得到验证:中国在加入全球贸易体系初期, 通过低成本人力资源出口商品, 接着通过向在华投资的西方公司施压、要求技术共享来完成产业升级。中国并不是唯一一个对抗既有比较优势的国家, 美国在19世纪早期就曾经通过政府的积极干预来发展制造业, 进行产业升级。1800, 美国还是一个农业经济国家, 而英国和德国已经完成了工业化, 并在制造业特别是纺织品领域拥有技术优势。美国政府为了发展其制造业, 没有实行自由贸易政策, 而是一方面通过兴修河道、铁路扩大国内市场, 另一方面对英国和德国的高等纺织品征收关税, 保护本国企业。到了1860, 美国的制造业已经得到了快速发展。

第二, 发展中国家需要从发达国家获得先进的技术支持以满足其发展需要, 然而现行的限制性的专利体系成为技术革新的桎梏。中国政府希望以市场准入条件换取与来华投资企业共享技术, 而这正是特朗普政府强烈希望阻止的。但事实上, 18世纪90年代美国纺织品制造产业刚刚兴起的时候, 美国并不是自己研发或向英国购买先进的纺纱机, 而是据塞缪尔·斯莱特这个曾在英国纺织厂工作过的人回忆, 通过“窃取”英国的纺织技术制造出了纺纱机。在我看来这并不是坏事:更多的纺纱机被制造了出来, 纺织技术也得到了发展, 更多的国家也因此受惠。但有趣的是, 当美国成为技术优势的一方时, 它对于技术输出的态度却不一样了。韩国经济学者张夏准的专著《踢走梯子:历史眼光下的发展战略》 (1) 很好地论述了发达国家的这一心理, 即当它们达到更高的技术层级时, 便会一脚踢开梯子, 阻断其他国家借此上升的路径。

最后, 现行的全球贸易体系不利于社会主义经济体的发展。现行全球贸易体系为政府制定经济计划的行为设置了很多限制, 国有企业由于受到政府的支持, 在世界贸易中也受到对抗。计划经济的方法和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行全球贸易体系会对上述社会主义因素施加压力, 迫使其资本主义化。

三、更加合理的贸易体系

张岱渭:在您看来, 一个合理的全球贸易体系是怎样的, 它应当具有哪些基本特征?需要遵循哪些原则?

科茨:一个合理的全球贸易体系应该能够促进国家之间商品、服务、知识、思想的交流, 并使所有国家都从中受益;同时, 它应该能够促进各国间公正、平等, 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交流;这个体系应该能够在全世界范围内提高工人福利待遇, 而不是使其生活条件不断下降;它应该有利于促进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发展;能够促进基于平等的国家间的合作关系, 而不是在最强大的国家主导下合作, 并且能够保证每一个国家自主决定其社会制度的权力。

要想实现这样的目标, 我认为有必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 对发展中国家的临时性保护。对发展中国家而言, 适当地扩大常规性条约特例和延长对于本国新兴产业的保护应当是被允许的。发展需要改变比较优势, 而不是一直保持既有落后地位。英国首先是在19世纪40年代通过工业革命取得了优势的经济地位后, 才采用了自由贸易政策;美国是在“二战”后确立了世界第一的经济地位之后, 才采用了自由贸易政策。单纯的自由贸易政策只适用于强大的、有优势的国家。

第二, 允许国家采用产业政策引导经济发展。产业政策指的是通过政府的指导, 帮助本国升级产业结构的政策。具体措施包括对于特定行业的补贴、政府财政上的支持等。对于任何国家而言, 产业政策对于促进本国经济结构的升级都是有益的。美国政府总是批评并且希望阻止中国实施产业政策, 而事实上美国在其发展过程中采用了大量的产业政策。一个有趣的现象是, 在西方古典经济学中, 产业政策被认为是影响市场秩序的行为, 会导致一个国家的市场混乱、经济下滑, 然而, 美国却因为害怕中国经济的崛起而要求中国停止使用产业政策。

这里的言行不一体现了西方经济学的矛盾。历史已经证明, 如果运用得当, 产业政策可以十分有效地促进一国的经济发展, 无论是低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或是高收入国家。中国通过实施产业政策获得了巨大的发展, 无论是在政府主导下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还是运用财政进行投资和激励。根据自由市场理论, 政府主导的产业政策是错误的, 该理论声称执行产业政策的国家必将受到损害。但从美国的行为来看, 这种理论包含着极大的矛盾:美国一方面宣传产业政策是错误的, 另一方面却又要求中国停止实施产业政策, 而理由是这让中国企业在世界贸易中具有不公平的优势。新自由主义所秉持的观点是有问题的, 国家的支持对于经济发展是十分有帮助的, 自由市场并非是高效的。经济理论需要证明现有的经济体系是最为合理的, 新自由主义就承担了这样的任务, 它试图证明资本主义是最可行的社会制度, 自由市场是完美的。但是这仅仅是一种意识形态的宣传, 其理论基础十分薄弱, 无法自洽。

第三, 确保各国拥有对新技术的广泛使用权。对科学技术的保护为的是促进创新, 不是过度限制他人的使用。需要注意的是, 尽管全球贸易体系应该为创新提供资金上的支持, 但巨额奖励并不是激励创新的主要方式。为了保证新技术可以被广泛应用, 国家可以作为研究和发展的主要支持者, 并设置更为合理的价格, 保证新技术在国内可以自由流通, 同时促进国与国之间技术合作, 让新技术可以被各国所用。此外, 应给予发展中国家更优惠的政策, 政府在知识产权保护上可以有更多自主的政策空间。在未来, 所有的知识和技术都应该可以自由共享。

第四, 允许一定条件下的资本管制。对资本的管制可以增加一个国家承受连续社会变革的能力。完全自由的资本流动会对社会进步的动力造成破坏:如果资本可以无国界地自由流动, 便会永远寻找更高的回报和利润;如果金融资本可以很轻易地进入一个国家, 同样它可能很轻易地离开, 这会给国家带来动荡。在1997年的金融危机中, 在其他亚洲国家受到巨大冲击时, 中国因为没有允许资本在国内外的自由流动而没有受到大的影响。在2008年爆发的次贷危机中, 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濒临崩溃, 而中国同样没有受到显著影响。多年来, 美国财政部一直对中国政府施压, 要求中国实行金融领域的完全开放, 让中国接手美国的次级信贷, 但一直被中国拒绝, 现在来看这是中国政府一个很明智的决定。中国虽然也没能完全逃脱2008年信贷危机的影响, 遇到了出口受阻的问题, 但是政府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扩大内需, 使中国经济迅速回暖。

四、对中国崛起的看法

张岱渭:您如何看待中国崛起这一现象?

科茨:我不认为中国的崛起会威胁到美国的普通民众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中国的崛起给世界带来了很多潜在的益处,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另外一个高质量商品和新兴科技的产出国, 随着中国的进一步发展, 势必给世界带来更多的帮助。比如, 中国的高铁就十分值得美国借鉴。但不可否认的是, 作为全球贸易体系的一分子, 随着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 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会给发达国家的工人带来一定的影响, 但是通过关税向其他国家施加压力绝不是正确的应对方法, 因产业转移而给发达国家工人带来的影响完全可以通过在发达国家推行适当的政策加以避免。这些措施包括更加充分的就业政策、提高工人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对失业工人进行免费的再就业培训等。德国作为最大的出口国家之一, 通过合理的政策避免了工人失业, 并且在工会强大的影响下使政府顾及本国工人的就业情况。虽然美国的工会力量并没有德国那样强大, 但是通过积极健康的政策 (如兴建基础设施和公共交通) 完全可以为本国工人提供大量的工作岗位, 使工人不会受到产业转移带来的影响, 并且可以继续享受购买中国质优价廉的产品。然而, 美国目前推行的贸易保护政策却是与此背道而驰的。

美国为遏制中国崛起而进行的贸易战威胁, 反映出当今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试图控制全球体系的企图。发展中国家的崛起被看作是对其全球霸主地位的挑战, 而资本主义国家对于这种挑战的回应在本质上是由资本主义对利润无休止的追逐这一特点导致的, 在世界相对发展水平不断变化的今天, 这种无休止的追逐很可能引发更大的冲突甚至战争, 这是非常危险的。

为应对这种状况, 短期内, 在现有的全球贸易体系之下, 美国、欧洲和中国之间应增进对话和谈判, 相互包容和妥协, 缓解现有紧张的局势;在中期, 我们应当对现有全球贸易体系进行改革;在长期, 我们需要构建一个基于合作、基于需要而非基于利润进行生产的、能够进行双边互惠的世界, 从根本上解决现有问题。

张岱渭:您提到了美国主流媒体对于中国崛起有着较为强烈的反应, 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科茨:美国的主流媒体助长了美国人对中国崛起这一现实的恐惧。他们声称中国意图控制未来经济的关键领域, 包括人工智能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电动汽车技术、高科技医疗技术等。他们用中国政府于20155月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产业政策性文件佐证其观点。《纽约时报》等媒体就不止一次报道中国希望通过《中国制造2025》及其相关的产业政策来主导高新技术产业。但是, 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的报告指出, 《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际上是中国对于其产业的一次全方面升级, 其灵感源于“德国工业4.0”战略, 目的是打造中国制造业创新引擎, 完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优化产业结构, 实现绿色发展。在我看来, 这些目标是非常不错的计划。我特别让我的助手帮我查找了《中国制造2025》中是否有中国意图“统治”世界的表达, 但是我们似乎并没有找到相关的证据。《中国制造2025》体现了中国希望走向世界技术质量前沿、解决环境恶化和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决心, 是一项积极的国家战略和产业政策。但是, 对大部分的美国公司而言, 虽然它们反对对华的惩罚性关税, 却仍然支持通过其他方式阻碍中国崛起, 以避免失去其全球霸主的位置。

张岱渭:通过您的观察, 美国的学术界和民众如何看待中国崛起?当今世界的两极分化和不断出现的经济危机是否使得美国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更多的关注?

科茨:大部分学者认为中国的崛起是一件好事, 很多学者经常到中国访问, 认为中国的生活很先进。最近一段时间, 部分美国工人的生活并不好过, 以特朗普为首的一些人就将这种现状产生的原因归结于中国等国家。我并不知道工人群体对待中国崛起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或许其中有一些人认为中国的崛起会使一些人受益, 比如在波音公司工作的人可能认为中国的崛起是好的, 因为他们可以获得更多的订单。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 反社会主义的宣传力量在美国非常强大, 但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 对社会主义感兴趣和予以支持的人数大幅上升, 其中大部分是年轻人。在我任教的学校, 学生们对于马克思主义非常感兴趣。

五、中美贸易冲突走势预测

张岱渭:在您看来, 中美贸易是一场零和博弈还是存在共赢的可能性?

科茨: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但答案是显而易见的。贸易战不仅不会给任何一方带来好处, 并且只会造成双方的损害。我更愿意把当前的中美贸易状况称为贸易关系。贸易关系是指两国通过贸易对双方所起的作用和影响。贸易关系中存在共赢的可能性, 而贸易战只能造成双输。特朗普是一个右翼民族主义者, 在他看来, 贸易关系中只存在零和博弈, 如果其他国家在贸易中受益, 美国的利益则必然受到损害, 一方的前进必然建立在对他国的负面影响之上。我并不认同这种观点。在当今资本主义体系中, 通常情况下, 国与国之间通过贸易可以使双方受益, 但是最强势的资本主义国家总是试图主导其他国家, 进而在全球范围内建立霸权, 主导全球体系。美国从1945年之后就开始扮演这个霸主的角色。

张岱渭: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在美国内外反响如何?美国民众是否支持他的贸易保护与关税政策?其他西方国家目前持什么样的态度?

科茨:在美国, 只有30%左右的民众支持特朗普, 然而他们并不在意他的行为, 除此之外, 我并没有看到有更多的人支持他, 我并没看过相关的数据, 但是我猜测并没有很多的民众支持他的高关税政策。特朗普目前面临国内外的巨大压力:国内的压力来自美国大企业对其高关税政策的不满;国际方面, 美国也因其政策而被英国、德国、日本、加拿大等资本主义国家孤立。我们知道, 美国和中国已经就现有贸易问题进行了磋商, 然而结果并不理想, 特朗普本人的行为很难预测, 但特朗普及其政府可能会在国内外压力的影响下进行一定程度的让步。

张岱渭:美国的中期选举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贸易战的走向?

科茨:对于中期选举的结果, 我很难预测, 从现在来看, 一种可能是民主党将会至少赢得参、众两院其中之一。现在普遍观点认为民主党将会赢得众议院。另外, 由于两党在参议院的支持率非常接近, 民主党也有可能 (虽然这并不容易) 同时赢下参议院。如果这种情况真的发生了, 将对特朗普政府继续推行其现有政策增加不少困难。但是这种影响仅限于国会内部, 特朗普政府关于关税的行政手段并不需要国会的批准, 他可以继续实施其关税政策, 即使民主党控制了参、众两院, 依然无法阻止他在贸易政策上的行动。

张岱渭:打贸易战是两党共识还是仅仅是共和党的单边意志?2020年的总统选举, 如果民主党获胜, 贸易政策是否会发生重大变化?

科茨:事实上, 美国政府的现有政策既不是共和党意志的反应, 也不是民主党意志的反应, 而只是特朗普的个人意愿。特朗普原本并不是共和党的一员, 共和党也并不支持特朗普的竞选行为, 只是因为其赢得了共和党的初选才成为共和党的代表。即使是在现在的国会中, 也只有很少的议员真正支持特朗普的贸易政策。实际上, 作为对共和党在国会有着最强影响力的美国的大企业是反对关税政策的。我们必须清楚, 特朗普的政策仅源于其个人。事实上, 他是十分孤立的, 美国的大资本势力支持特朗普政策的目标, 即遏制中国通过产业升级崛起, 却并不支持特朗普所采取的策略, 因为高关税的贸易保护政策很可能导致贸易战, 继而造成双输的局面, 导致大资本利益受损。

注释

1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第35页。

2 pbs.org., Key Points/Excerpts from PentagonsDefense Planning Guidanceof 1992, from https://www.pbs.org/wgbh/pages/frontline/shows/iraq/etc/wolf.html.

3 H.J.Chang, Kicking Away the Ladder:Development Strategy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Anthem Press, 2002.

 

(访谈者单位: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网络编辑:张剑

 

 

来源:《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8年第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