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党形象是政党发展的无形资源,是一个政党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政党性质、宗旨、纲领、政策、整体实践和历史使命的综合展示。政党廉洁形象的塑造与提升是政党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维度。打铁还需自身硬。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不断清除侵入党肌体的病毒,反腐败斗争取得了压倒性胜利并得到全面巩固,保证了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夯实了党的廉洁形象建设的基石,形成了清正廉洁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形象。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人民群众对党的建设质量有了更高期待,希望党的作风整饬更加坚毅,反腐惩恶更加坚决,党的制度堤坝更加坚固,党的战斗堡垒更加坚强。为此,必须不断提升新时代党的廉洁形象。
一、新时代党的廉洁形象建设的逻辑必然
纵观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党始终重视自身形象建设。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与党建实践相结合,强化党的自身建设,党从弱小走向强大,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党的凝聚力、感召力、战斗力不断加强,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书写了光辉的历史篇章。
(一)建设党的廉洁形象是中国共产党的基因使然
清正廉洁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写在自己纲领中的庄严承诺,是与生俱来的政治基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本质,提出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宗旨、根本立场和历史使命,将廉洁政治作为党的鲜明底色。在《法兰西内战》中,马克思就指出,根据制度和法律所建立的资产阶级国家政权是“一切腐败事物的温床”,是“民族躯体上的寄生赘瘤”,“用昔日的破旧面具掩盖今天贪污腐化之盛行”,必须彻底砸碎资产阶级庞大的寄生政府,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行廉洁政治。
列宁认为,能否保持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性,关键在于党员质量,要慎重发展党员,通过清党纯洁党的队伍,“徒有其名的党员,就是白给,我们也不要”。列宁对党内贪腐行为更是深恶痛绝,他尖锐地指出,“不枪毙这样的受贿者,而判以轻得令人发笑的刑罚,这对共产党员和革命者来说是可耻的行为。这样的同志应该受到舆论的谴责,并且应该开除出党”。为了防止党员干部发生蜕变,列宁提出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监督。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建设廉洁政治、反对腐败的思想为党的廉洁形象建设提供了理论源泉和实践指导。
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党的纯洁性建设,从思想、作风、制度等多个方面发力,始终对权力滥用和干部腐败保持高度警觉,将如何处理用权与监督、公权与私利之间的辩证关系,如何防止干部队伍产生腐败,作为执政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引导领导干部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办好事,扎扎实实为人民服务。“永葆政治本色,这是共产党人始终的追求”,早在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就在苏维埃政府内积极肃清贪污腐败,颁布了一系列反对贪腐、惩处贪腐的条例、法令,以苏区干部的优良作风赢得群众的坚定支持。毛泽东同志强调:“应该使一切政府工作人员明白,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他要求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廉洁自律。一大批革命先辈忠诚于党、艰苦朴素,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楷模,也以实际行动树立了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推进从严治党,“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要求“全党同志都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做到克己奉公、以俭修身,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二)建设党的廉洁形象是彰显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必然要求
党的廉洁形象是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本质属性的重要体现。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性首先在于阶级基础的先进性。工人阶级是新的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从而使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最巩固的阶级基础和最广泛的群众基础。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以科学的世界观为理论基础的政党,“我们党有个很大的优点,就是有一个新的科学的世界观作为理论的基础”。正因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拥有牢固的阶级基础、广泛的群众基础、先进的科学理论基础,所以才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想得更全,把人民的根本利益、长远利益、整体利益作为奋斗目标。
为了实现伟大历史使命,党从诞生以来就秉持人民立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 。相比之下,当代西方所谓的“民主政治”搞多党竞选制,导致国家陷入党派纷争、国家撕裂的怪圈当中,实则是拼金钱、拼爆料、拼宣传、拼表演,沦为极端政治、短视政治、腐败政治。与此相反,中国共产党兼顾整体与部分,考虑不同民族、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根本利益,从大局出发来谋划发展。
中国共产党始终同影响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的因素作斗争,坚持刮骨疗毒、夯实政党建设的执政根基,以自我净化赢得最广大人民的支持,这恰恰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纯洁性的生动呈现。“良好的政党形象不仅是党重要的执政资源,更是党能否赢得人民信赖与支持的‘试金石’”。当前我们正处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同步交织的历史方位。作为中国式现代化事业的引领和推动力量,党的价值理念、治理能力、精神风貌、队伍形象直接关系到中国式现代化的成败兴衰,关系党的执政根基。
(三)建设党的廉洁形象是世界最大政党的“样子”呈现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强调:“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大就要有大的样子。”这既是自信宣示,也是深深鞭策。“大的样子”蕴含着丰富的内涵,不仅仅体现在党的规模宏大,更体现在中国共产党以伟大的历史担当、伟大的自我革命品格、清正廉洁的形象为世界政党治理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根据中组部发布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98041万名,基层组织5065万个,庞大的组织规模为政党建设提供了队伍基础。10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同时根据不同时期的历史方位和任务确立阶段性奋斗目标。
伟大理想铸就伟大历史担当,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闯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使中华民族从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境况中站起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成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坚守初心使命,带领人民取得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迎来深层次、根本性历史变革,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伟大自我革命品格为伟大历史担当提供坚强保证,“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
面对党内积存的顽瘴痼疾,中国共产党秉承自我革命的勇气和决心,找准党自身肌体存在的病灶,化解党内存在的严重隐患,消除党面临的各种政治风险。“胸怀国之大者、党之大者,面对如何解决我们这样一个大党的独有难题,中国共产党人是认识论者,也是实践论者”。中国共产党以自我革命破解政党自我监督的世界性难题,开辟了世界政党治理的新局面新境界,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廉洁形象和政党治理智慧。
二、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廉洁形象建设的多维呈现
政党形象是政党在长期自身建设过程中所呈现的综合外显和表达,是政党不断自我塑造的必然结果。其中,党的廉洁形象是人民群众评价政党的重要尺度和标准,更是党顺利发展的基础与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党深化对管党治党基本规律的认识,沉着冷静应对前进道路中的风险和挑战,“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史无前例的反腐败成就让党的廉洁形象在新时代得到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展现,大大提升了党的廉洁形象。
(一)以严的基调加强队伍建设,塑造党的廉洁形象
历史反复表明,一个政党、一个国家能否形成清正廉洁的干部队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个政党、这个国家的前途命运。在推进国家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共产党打造了一支政治过硬、勇于担当、清正廉洁、敢于斗争的干部队伍,塑造了党的廉洁队伍形象。
第一,坚持零容忍,坚定不移惩治腐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人心向背这个最大政治,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形成了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坚决查处领导干部的违纪违法案件,有虎必打,消除政治隐患,净化政治生态;切实解决群众身边的微腐败,拍掉乱飞的“苍蝇”,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增强基层群众对党的信任;将国际追逃追赃作为遏制腐败的重要环节,把“猎狐”的天罗地网布向全球。从中央到地方,从国内到国际,构成反腐败的治理闭环,“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笼子越扎越牢,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审查调查4648万余件、处分4573万人,其中立案审查调查中管干部553人,处分厅局级干部25万多人、县处级干部182万多人”。中国共产党通过零容忍的自我净化,清除了党员队伍中的腐化变质分子。
第二,明晰干部标准,为干部队伍建设标明指向。治党如同打铁,强国必先强党。选人用人坚持什么样的方向和标准是干部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在2013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好干部标准。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干部队伍建设进行了更加清晰的阐述,要求全体干部“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提出“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要求“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五湖四海、任人唯贤,把新时代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加强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
第三,坚持从严管理干部队伍,形成协同治理格局。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牢牢抓住领导干部关键少数,优化班子结构,加强对领导班子的监督和管理;从严管理党员,优化党员队伍建设质量,保持党员先锋队的指引作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努力扩大组织覆盖、强化基础保障,推动基层组织全面过硬。面对党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党坚持常抓、严管,打造风清气正的干部队伍。在干部队伍治理手段上形成了抓领导班子、抓党员干部队伍、抓基层组织、抓纪检监察队伍协同治理策略,持续提升廉洁干部队伍形象。
(二)加强制度建设,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塑造党的廉洁形象
制度带有全局性、稳定性,“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已经成为全党共识,依靠制度治党形象愈发清晰明确。
第一,构建强大的反腐败体制机制。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持续走深走实,党内监督体系不断得到完善,实现了党内监督全覆盖。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视监督等多种监督方式齐头并进、相互协同,真正构筑了内涵丰富、功能完备、科学有效的监督格局。在国家层面,通过对监察体制的全面深化改革,国家监委和各级监委迅速组建,制定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实现了公权力监督无死角。从坚决捍卫党的路线方针的贯彻落实到紧抓规章制度的落地生根,再到积极推进反腐败斗争,真正从体制机制上建立健全治理和预防腐败体系,真正发挥了纪检监察机关的威力。
第二,构建完备的党内法规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根本上推进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起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四梁八柱”,扎紧了管党治党的制度笼子。坚持依规治党,加强自我革命制度建设成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新的党内法规不断出台,已有的党内法规得到了完善和修订,不适应的党内法规适时废止,完备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为推进党的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坚强保障。2023年4月,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规划纲要(2023-2027年)》,对深入推进依规治党、推动党内法规制度建设高质量发展进行顶层设计,要求不断完善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运行有效的党内法规体系,进一步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第三,强化党内法规贯彻落实。只有扭住贯彻执行这个关键,才能将党内法规体系制度优势真正转化为治理效能,防止权力走偏、腐败蔓延,避免制度沦为“稻草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总体上已进入有规可依的阶段,目前的主要问题是有规不依、落实不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完善党内法规,坚持有规必执、执规必严、违规必究,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坚决不开“天窗”、不留“暗门”,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下没有例外,防止产生制度的“破窗效应”。同时加强了党内法规的宣传教育,对贯彻不力的落实问责追责,在党内真正树立起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的制度意识。
(三)加强纪律建设,不断夯实党的纪律和规矩,塑造党的廉洁形象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依靠远大理想和铁一般纪律从弱小走向强大,纪律严明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体系中,党中央是大脑和中枢,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肌体的“神经末梢”。党中央有“定于一尊、一锤定音”的权威,才能如身使臂,如臂使指,这背后的治理密码是严格的党纪党规。党的十八大以来,依靠严明的纪律和规矩,形成党员干部的“紧箍咒”,铁的纪律融入党员干部日常的自觉遵循当中,纪律规矩的效果得到全面彰显,党员干部队伍廉洁形象提升取得明显成效。
第一,把纪律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加强纪律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把纪律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党中央于2015年、2018年、2023年先后三次修订《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针对痛点堵点难点问题进行了细化完善,为管党治党提供了纪律标尺。2015年10月,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坚持正面倡导,规范全党的廉洁自律工作。2016年10月,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提供了基本遵循。《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等党内法规制度也先后出台,进一步强化了各级党组织管党治党的责任主体,进一步规范和强化了党内监督工作和党的问责工作。
第二,以强化政治纪律为重点,带动各项纪律全面从严。党的纪律和规矩中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是政治纪律。党的政治纪律要求广大党员在大是大非面前始终保持头脑清醒、立场坚定,坚决杜绝“七个有之”。针对“七个有之”,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五个必须”的时代要求。这“五个必须”体现了对党员干部在政治意识、团结意识、组织意识、原则意识、廉洁意识方面的新要求。同时以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带动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全面从严,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将执纪执法贯通,形成全方位的纪律监督格局。
第三,在落实党纪党规中将严管和厚爱结合起来。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如果没有严明的政治纪律和规矩,就会演变成松散的俱乐部。因此,在党的建设中,必须用严明的纪律管党治党,要求每名党员干部不能有“看戏”心态而要积极自我革命。同时,将严管和厚爱结合起来。在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中,让“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党纪轻处分、组织调整成为违纪处理的大多数,党纪重处分、重大职务调整的成为少数,严重违纪涉嫌犯罪追究刑事责任的成为极少数,使更多的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此外,中国共产党建立健全干部担当作为的激励和保护机制,既健全容错纠错的体制机制,宽容改革探索中的失误,完善澄清保护机制,又防止将关爱、容错、激励当“挡箭牌”,加强辩证分析、严格甄别,释放出切实为勇于负责的干部负责、为勇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抓敢管的干部撑腰的鲜明导向。
(四)加强作风建设,持之以恒整治“四风”问题,塑造党的廉洁形象
“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和隐蔽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作为一个在中国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对作风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一方面严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另一方面通过深入系列主题教育进行补钙铸魂。
第一,自上而下匡正党风。党的十八大后,党中央始终坚持以问题导向狠抓全党的作风建设,通过贯彻八项规定精神和系列规章制度,从改会风、正文风、规范出访、厉行节俭等方面抓起,党中央亲自带头,以上率下,注重思想引导和行为规范双管齐下,形成了严风肃纪的雷霆之势。与此同时,严肃整治损害党的形象、群众反映强烈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党的十九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整治“四风”,要“继续在常和长、严和实、深和细上下功夫”,要密切关注“四风”的新动向新表现,坚决防止死灰复燃。全党上下部署开展了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工作,通过集中整治活动和进行监督问责,真正深挖根源、找准症结,匡正党风。通过集中整治和严肃问责,及时校准了偏差,防范了政治风险,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全面向好。
第二,通过系列主题教育进行固本培元。经常性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是中国共产党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成功经验,也是加强党自身建设的一大法宝。政党由作为个体的党员组成,这也决定了政党作风与党员个体息息相关。党员作风是党员信仰和思想的外在表现。“四风”的反复性、隐蔽性决定了祛除“四风”必须久久为功,从思想根基和理想信念的“总开关”上下功夫,否则很难根除。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先后组织开展6次党内集中学习教育,通过系列主题教育,把准了政治方向,夯实了政治根基,增强了政治本色,推动全党更加自觉地为实现党的伟大历史使命而奋斗。
(五)营造崇廉拒腐的政治生态和政治文化,塑造党的廉洁形象
树立清正廉洁的共产党形象,既要铁腕反腐治乱,更要着眼长远建设良好的政治生态,将政治生态建设视为基础性、前提性工作,实现党内政治生态风清气正。“党内政治生活、政治生态、政治文化是相辅相成的,政治文化是政治生活的灵魂,对政治生态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为此,党中央确立营造咬定青山不放松、崇廉拒腐的政治生态这一目标,带领全党激浊扬清、标本兼治,大力加强廉洁文化建设,修炼共产党人“心学”。
第一,深入挖掘腐败的污染源,积极修复党内政治生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政治生态好,人心就顺、正气就足;政治生态不好,就会人心涣散、弊病丛生。”建设良好党内政治生态涉及全面从严治党的方方面面。党中央提出全面从严治党就是管全党、治全党,面向全体党员、党组织,覆盖党的建设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部门,实现对象全覆盖、领域全范围、责任全担负。
党中央总结了加强廉政建设和科学反腐的规律,提出了一体推进“三不腐”的思想。“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在反腐败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不但严厉惩处腐败分子,而且对腐败分子所污染的政治生态进行修复。在反腐败中“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通过“一案双查”斩断利益输送链条,铲除腐败“污染源”。对污染政治生态问题,既追查个人违反党纪国法的相应责任,也从党委的主体责任、纪委的监督责任方面进行追查,形成强大震慑力。通过严厉惩治和追究问责,形成强大震慑,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促进政治生态优化。
在治党的过程中,坚持拔“烂树”,治“病树”,正“歪树”,将“治树木”和“护森林”紧密结合。面对一些地方干部队伍管理松松垮垮,荒芜了管党治党的“责任田”现象,纪检部门在追究腐败案危害政治生态的问题时,开展以案说纪、说法、说德、说责;以案改治理、改监管、改制度、改作风,让发现的问题得到切实整改。通过系统施治,发挥了纪检队伍“护林员”的作用,筑牢“防护网”,坚持不懈把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向纵深推进。我们在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原则同时,“要设立‘红绿灯’,健全资本发展的法律制度,形成框架完整、逻辑清晰、制度完备的规则体系”,加强对资本的有效监管,引导实现资本有序发展。以亲清政商关系实现社会生态净化,为党的廉洁形象建设提供坚实基础。
第二,加强廉洁从政的政治文化建设。党内政治文化日用而不觉,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党内政治生态。“它滋养着党员的精神世界,丰润着党的价值系统,展示着党的文化底蕴,是党的政治生活的本质,是处于党内政治生态最深层次的能量” ,以良好政治文化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一是构建正气充盈的党内政治文化。一段时期,社会上存在不良政治文化污染党内政治生态、侵蚀党的肌体,党中央对此进行大力整治,并倡导和弘扬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等,使党内政治文化保持积极健康的主基调,进而引领社会风气好转。
二是积极构建干部家风党风政风和社风民风齐抓共管的机制。政治生态与领导干部的家风家教息息相关,同政风社风密切相连。全党树立构建清白家风、优良党风、良好社会风尚的导向,积极抵制不正之风。要求领导干部做家风建设的表率,把修身、齐家落到实处,倡导“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
三是积极传承优秀廉洁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其中包括优秀廉洁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在永不停歇的反腐道路上,党善于从廉洁文化中汲取智慧、振奋力量,用党的精神谱系筑牢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初心使命。
三、强国复兴需要持续推进党的廉洁形象建设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新征程上,党的历史使命更加光荣,奋斗目标更加宏伟。同时,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前进道路上面临的风险挑战和重大考验前所未有,需要中国共产党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总结党的廉政形象建设的成功经验,更加自信自立,发挥历史主动精神,进一步增强党的廉洁形象构建的系统性、完备性、丰富性。
(一)建设党的廉洁形象必须坚持系统思维,在党建总体布局中一体推进
党的廉洁形象是党的内在特质的重要外在表现,这一外在表现如何,决定于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因此,建设党的廉洁形象需要运用系统思维,将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反腐败斗争统合起来,系统集成、一体推进。必须以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为最高原则,切实做到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的“坚持内容上全涵盖、对象上全覆盖、责任上全链条、制度上全贯通”,通过党建“5+2”总体布局打造党的廉洁形象的立体格局。在打造党的廉洁形象立体格局的过程中,发挥优势,抓住重点,统筹推进,在各子系统一体发力的同时,还要针对存在的短板和不足进行持续发力。
当前,要在解决好党员干部理想信念这个“总开关”上发力,针对党员干部的思想实际加大理论武装的力度。要重点强化对党员干部的纪律教育,以学习贯彻新修订的纪律处分条例为契机,进一步划定党员干部的红线底线,约束党员干部的言行举止。
(二)建设党的廉洁形象必须以制度规范权力为重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健全的制度,权力没有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腐败现象就控制不住。”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着力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把党的廉洁形象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但是我们还要清醒认识到,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建设党的廉洁形象必须坚持制度规范权力。
一是构建更加完备科学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以系统的理念推动建好制度、立好规矩,把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四梁八柱”建设得更加完备,强化各要素间的关联性和匹配性,实现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结构性均衡,注重不同位阶的党内法规之间相互协调配合,“适时对规范实施过程中的抽象、模糊条款作出具体、科学阐释”,切实形成制度的整体效应。
二是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必须科学高效合理配置权力,形成科学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要“依法设定权力、规范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围绕授权、用权、监督等合理确定权力归属,划清权力边界,形成“有权必有责、用权必担责、滥权必追责”的制度安排。消除权力监督的真空地带,压缩权力行驶的任性空间,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严肃的责任追究机制。当前,以党委(党组)全面监督、纪律检查机关专责监督、党的工作部门职能监督、党的基层组织日常监督、党员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党内监督体系和以党内监督为主导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已经形成,要加强贯通融合、科学衔接,强化监督体系的整体效应发挥。用更加完善的党内监督制度、更加全面的监督主体、更加宽广的监督对象、更加精准的监督机制推动监督更加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
三是推动巡视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巡视是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安排”,巡视重点围绕腐败问题、纪律问题、作风问题、选人用人问题进行,深入开展“回头看”,推进“机动式”巡视,发挥巡视“游动哨”“探照灯”“显微镜”的威慑力,当好“守更人”,通过抓住典型、严肃问责,达到强化震慑遏制作用。
(三)建设党的廉洁形象必须抓住关键少数
党的廉洁形象不仅来自广大群众对党的执政理念、反腐行动和反腐绩效的综合评价,也来自对党的领导干部和党员的整体印象。必须抓住关键少数,锻造过硬干部队伍。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影响巨大。尤其是领导班子的“一把手违纪违法最易产生催化、连锁反应,甚至造成区域性、系统性、塌方式腐败”,所以领导干部是党廉洁形象建设的关键点。
在选拔干部时,要坚持选拔“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要严把选人用人“政治关、品行关、作风关、廉洁关”,坚持“凡提四必”,坚决破除选人用人的“四唯”问题,尤其要严防干部提拔中的“带病提拔”,坚决匡正选人用人风气,营造风清气正的干部选拔生态。习近平总书记重视班子带头人的重要作用,强调班子带头人要“带头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带头抓班子带队伍,带头依法办事,带头廉洁自律,带头接受党和人民监督,带头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堂堂正正做官”。对干部的培养要坚持源头培养、跟踪培养、全程培养,对干部的考核要坚持日常考核、分类考核、近距离考核相结合,坚持全方位、多渠道了解干部,落实“三个区分开来”,真正把那些重廉洁、有操守、能实干、为人民的党员干部提拔和重用起来。
在管好党员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的同时,一刻也不能放松对党员的教育。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是党的活力之源。每个党员都是党的“形象代表”,直接影响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党中央要求建设信念坚定、素质优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纪律严明、作用突出的党员队伍。要引导广大党员自觉“同党中央要求‘对标’,拿党章党规‘扫描’,用人民群众新期待‘透视’,同先辈先烈、先进典型‘对照’”,真正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四)提升党的廉洁形象必须加强党的廉洁文化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不想腐的自觉”。加强党的廉洁文化建设是推进中国共产党文化自信自强的坚实支撑。
一是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中汲取廉洁思想,筑牢党内风清气正的价值观基础,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培养党员干部的廉洁文化自觉。要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传承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廉”的理念、品行、修养,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崇尊廉、崇廉、尚廉、重廉的价值导向。对历史文献、文化经典、红色故事中的廉洁思想要加以整理阐释,汲取为政以德、清正为民的文化精华,修炼好共产党人的“心学”,“不仅要求在道德层面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而且要求党员干部将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切切实实地转化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行动”。只有党员干部以严以修身引领社会崇德向善的良好风尚,党的廉洁形象才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二是坚决抵制庸俗的政治文化。受封建腐朽思想和西方资产阶级价值观的影响,圈子文化、码头文化、特权思想、潜规则等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还在一定范围内危害党的肌体健康,损害党内政治生态。要拿出刀刃向内的勇气、猛药去疴的决心、滴水穿石的韧劲,向庸俗政治文化宣战,向庸、懒、散、软、浮、推等作风顽疾开刀,让敢干实干快干会干的干部脱颖而出。
三是针对廉政文化宣传不精准的现状,优化廉政文化的宣传方式。积极宣传反腐精神、反腐形势、廉政纪律,尤其是利用微信短视频、微博、公众号等方式,对廉政典型、廉政思想、廉政格言进行广泛宣传。
四是发挥领导干部的廉洁示范效应。在加强新时代党的廉洁文化建设中,领导干部是关键力量,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形成廉洁自觉,把“法律的戒尺、纪律的戒尺、制度的戒尺、规矩的戒尺、道德的戒尺”牢记于心,在从政、用权、修身、齐家等环节都发挥带头作用,形成头雁效应。
总之,党的廉洁形象建设是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对政党建设规律的自觉把握和勇于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的综合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党的形象和威望不仅直接关系党的命运,而且直接关系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命运、民族的命运”。中国共产党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党的廉洁形象建设就一刻也不能停止。我们要以“永远在路上”的坚定执着,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不懈韧劲,以永远没有完成时的沉着坚毅,推动党的廉洁形象建设持续走深走实。
(作者简介:史海燕,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中共贵阳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副教授)
(项目:本文系202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机制研究”(22BKS081)、2022年度贵阳市委党校高端课题培育项目“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形象建设研究” (2022GDKT01)的阶段性成果)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24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