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中共党史与党建

安永萍 孙来斌: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执政规律及其现实要求

发布时间:2024-07-29
字体: 打印
分享:
  学界对中国共产党基本执政规律的研究主要从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史学、哲学等不同学科角度展开,研究涉及中国共产党基本执政规律的概念界定、主要内容、现实启示等。结合目前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趋势,现阶段有三方面问题值得学者们进一步关注和探讨。一是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正确认识和把握缺少方法自觉,未意识到研究方法的重要性;二是各种执政规律以及各规律与总的规律之间的关系未达成一致,缺乏对规律整体及内在逻辑进行系统性研究和针对性探讨;三是对新时代党的执政规律的新探索不够深入。学者们应结合新时代背景和实践内容,以科学方法为遵循, 以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为基石,以党的执政实践为依据,重点开展对党的基本执政规律的系统而全面的研究。
  一、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方法
  认识方法决定认识的结果,只有方法科学才能认识正确。基本执政规律是执政党的自身建设和执政行为中各相关要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对其深入认识、增进共识,理应增强方法论自觉。
  1.坚持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相统一。马克思主义认为,把握事物本质不同于认识感性直观。应当保持唯物辩证法的理论自觉,不断使思维符合客观实际,达致对客观发展规律的真理性认识。一方面,中国共产党执政过程是一个历史展开的过程,其执政规律具有客观性的根本特点。党的执政规律不受人们认识与否而存灭、不以主观力量强弱而转移,并潜在支配着执政的全过程。另一方面,人们对党的执政规律有一个认识过程。这种认识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对其客观运动规律进行经验归纳、理论演绎,在分析、抽象和综合的基础上形成了辩证的概念和假说,并经由党执政实践的检验和修正,进一步抽象上升为哲学范畴和规律表达,这体现了主观辩证法的特点。客观辩证法决定主观辩证法,主观辩证法归根到底是对客观辩证法的反映。因此,要尊重真实的客观规律。同时也要意识到,规律的客观性不能消解思维主体性的地位,在认识的过程中,思维主体要不断更正错误认识、深化真理性认识。客观存在的规律和思维的规律,“这两个系列的规律在本质上是同一的”。能否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规律,根本在于能否做到主观符合客观、主观辩证法符合客观辩证法。二者的一致性越高,对中国共产党基本执政规律认识就越正确。
  2.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而政党执政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和中国共产党执规律也是相互联系的。”三者之间存在着从普遍到特殊再到个别的逻辑关系。中国共产党具有现代政党、无产阶级政党、中国无产阶级政党等多重身份,兼具现代政党和共产党的多个特征,又因历史文化、政治生态而呈现出个性色彩。因此,把握党基本执政规律要坚持“普遍—特殊—个别”的认识路径,坚持共性和特性相结合的原则。遵循执政的普遍规律 是把稳执政地位的基本原则,如赢得民心,自身执 政的理念、目标、方式等,这是一切政党不可偏离的 普遍规律。同时,中国共产党还要坚持共产党执政 的特殊规律,即强调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党的领 导权、自身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等。各国共产党同为无产阶级政党的共性又不排斥各自差异化的展现。各国的共产党因国情、党情形成自身的组织经验、行为方式、个性特色。较于西方政党,中国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中国仅有参政党而无在野党,中国共产党作为唯一的执政党与其他党派长期共存、相互监督。从政党发生学的角度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摆脱了剥削和压迫,实现了民族解放,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而西方国家的议会和政府先于政党存在,政党作为政治体制内的政党而存在,经竞选胜利而成为执政党。从政党的领导主体角度看,中国共产党领导一切事务,积极发挥作用,承担公共责任与义务,是一个强有力执政主体。而西方国家的政府和议会是领导主体,政党仅在选举中有所作为,凭借政党标签和价值取向获得政治认同,选举结束后,功能趋于弱化,政策主张无以保证。需要注意的是,“东西方不同国家政党执政的特殊规律共同构成了现代政党政治的一般规律”,因此,要反对将西方政党的执政规律视为一般规律,而将中共的执政规律仅仅视为特殊规律的做法。
  3.坚持基本规律与具体规律相统一。执政规律体系包含多个规律,各个规律在其中所处地位和作用发挥是不平衡的。根据适用范围和作用程度,可分为基本执政规律和具体执政规律。基本规律在党的整个执政生涯中起统御和决定作用,而具体规律在党执政的某一领域或某一阶段发挥作用,在全部执政过程中起次要的、辅助的作用。基本执政规律和具体执政规律是党执政的内在依据,基本规律贯穿执政始终,作为党长期执政的前提性原则而存在,能否依循基本规律办事直接影响党的前途命运。基本规律主导并影响具体规律,遵循基本规律办事才能保证具体规律发挥应有作用。然而,肯定基本规律的决定性作用,并不否认具体规律的独特意义。在党执政的特殊阶段或具体领域,具体规律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两种规律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4.坚持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相统一。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支配人类历史发展过程的最普遍、最基础的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95共产党执政规律是支配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它们作为人类社会的一个历史发展阶段的特殊规律,是支配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只有在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才能合理存在。只有深入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才能达到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正确理解。共产党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者,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共产党如何执政”和“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的两个问题在实践上具有高度一致性。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不能割裂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内在一致性。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是在顺应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基础上,不断探索适应中国发展的规律。因此,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执政规律,既要深刻认识三大规律,要看到三大规律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促动”的逻辑关系。
  二、中国共产党基本执政规律的主要内容
  人心向背律、发展要务律、自我革命律是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体系的基本规律。人心向背律是获得执政地位的基本前提,发展要务律是巩固执政地位的基本内容,自我革命律是延续执政地位的基本要求,三条规律贯穿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始终。
  1.人心向背律是获得执政地位的基本前提。中国共产党执政始终高度重视人心向背的问题,坚持人民至上是党赢得支持的至要法宝。一方面,人民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立党之本。马克思、恩格斯创立无产阶级政党之初,就强调共产党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其领导的革命“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 。列宁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 思想。列宁在领导布尔什维克获得执政地位后,深 刻认识到,党的根基在于人民,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力量来源于人民,将脱离人民群众视为最严重最可怕的危险,强调要时刻同人民保持联系。唯有“以一定的阶级为依靠的政党才是强有力的,才能在形势发生各种各样的转变的时期安然无恙”。另一方面,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之基和力量源泉。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人类的政治文明成就,一贯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执政初衷,将“人心向背”的执政铁律实践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始终。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国家内忧外患、民族危难之时,其首要使命便是挽救民族于危亡。历经二十八年浴血奋战,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究其胜利之根本,在于党将人民群众作为根基,以劳苦大众利益作为向导,与人民休戚与共,依靠了“真正的铜墙铁壁”。
  在全面执政的新起点上,中国共产党人清楚意识到,“进京赶考”的“考官是人民”,“考题是民心”,并采取一系列有力举措,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夯实党的执政根基。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将“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的群众标准作为制定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来,我们党不断解锁长期执政的“基因密码”,深刻认识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回顾党的百余年奋斗历程,党之所以在近代以后的各种政治力量的较量中脱颖而出,党之所以在近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的激烈较量中脱颖而出,之所以能赢得人民信任、取得重大成就,关键在于赢得了民心。
  2.发展要务律是巩固执政地位的基本任务。首先,发展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必要条件。马克思主义强调生产力对社会面貌的决定意义:“生产力的总和决定着社会状况”,强调美好社会的实现建立在生产力充分发展的基础上。社会革命的意义在于为重建与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提供制度前提,更关键的任务是 “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时代进步以生产力发展作为基础,生产力有了质的飞跃,社会才能向前跃进。马克思主义政党必然通过生产力的发展实现建立新社会的目标,社会主义必须大大发展生产力,这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其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社会主义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伴随多重矛盾,主要矛盾支配和影响次要矛盾,主要矛盾的解决对次要矛盾解决具有重要意义。社会主义社会存在诸多矛盾,解决这些矛盾,生产力的发展是关键。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改革开放40余年的历史经验证明,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最终都要依赖于生产力的发展进步,发展的问题解决了,其他问题也就容易解决。再次,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奋斗的主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环境等多方面内容的全面复兴,国家富强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核,经济发展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物质基础。“生产力不发展,国家就强盛不了,人民就富裕不了,民族就振兴不了。”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提出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构想。党的二十大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一步将高质量发展提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上。
  3.自我革命律是延续执政地位的基本要求。中国共产党在百余年奋斗历程中,始终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在自我革命的不断淬炼中成长壮大。首先,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基因。相较其他政党,共产党的一大优势在于,它是一个“自觉的政党”,以“不断革命”为口号,将自我批判贯穿于自身发展全程。如马克思所说,共产党“经常自我批判。”列宁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政党自我革命的传统,在提高党员门槛、密切联系群众、扩大党内民主、开展广泛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加强党内监督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要求。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自我革命的基因内嵌于生命机体。我们党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正是基于这样的底气,才能彻底检视自身、常思己过,敢于刀刃向内。勇于自我革命正是党的伟大所在。
  其次,自我革命是保证党根基永固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执政就清楚认识到,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一劳永逸的,“守住江山”殊为不易。早在解放战争胜利前,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两个务必”,及时为革命胜利后党的建设划定了重点和方向,为党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巩固执政地位、永葆先进性提供了精神武器。新中国成立后,党勇于解决自身问题,开展整风整党和“三反”运动、进行干部廉洁教育、整顿基层党组织等工作,增强了党的纯洁性和全党团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自我革命的决心和行动史无前例。习近平指出, “我们党历史这么长、规模这么大、执政这么久,如何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的问题,习近平给出结论:“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的窑洞里给出了第一个答案,这就是‘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经过百年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实践,我们党又给出了第二个答案,这就是自我革命。”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重点强调,“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总书记进一步对大党独有难题进行深刻的阐释,为党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坚持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指明了努力方向。
  再次,自我革命是承担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实现千秋大业,必须加强自身建设,必须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古人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在前,治国、平天下在后。而欲修其身,则先正其心。正心,于个人,是人性的修养,于政党,则是党性的修养。刘少奇明确提出“共产党人的修养”这一理论命题,论证了党性修养的必要性。习近平强调,“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对我们党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新要求,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各种因素具有很强的危险性和破坏性这决定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既要培元固本,也要开拓创新,既要把住关键重点,也要形成整体态势,特别是要发挥彻底的自我革命的精神。”对中国共产党而言,越是接近民族复兴,越是充满风险挑战,越要将自我革命进行到底。
  三、中国共产党基本执政规律的现实要求
  规律的客观性表明,深刻认识、积极顺应、自觉运用党的执政规律,党就会更加强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人民至上、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自我革命的思想观点,深化了对民心向背律、发展要务律、自我革命律等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当下,全党要强化“两个确立”意识,自觉遵循、自觉运用党的基本执政规律。
  1.自觉运用人心向背律,坚持执政为民,牢牢凝聚人心。人民是党执政的最大底气。现阶段,部分党员干部存在脱离群众的危险,甚至出现了部分党员凌驾于群众之上,作威作福;热衷装点门面、漠视百姓需求;群众工作方式方法简单粗暴等不良作风,这些现象严重腐害了党在人民心中的形象,侵蚀了党的凝聚力。新时代新征程,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势必要瞄准群众工作的问题“靶点”,使群众路线得到真正落实。一是强化群众本体意识,以人民为师。在工作时,党要以群众史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塑领导干部的权力观、价值观,强化领导干部的群众观念。在决策时,党要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评价时,党要以人民群众为“裁判”“考官”“评委”,充分发挥“百姓口碑”的试金石作用。二是聚焦群众关切,增进人民福祉。引导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将“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激励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了解民生所需,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的举措,回应和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三是立足新形势新要求,探索群众工作新途径。“互联网是做好新时代群众工作的重要阵地,也是重要手段”,“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党要践行网络群众路线,既要利用网络舆论来了解民意、吸纳意见,又要积极利用网络传播规律进行舆论引导、凝聚共识。
  2.自觉运用发展要务律,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党要着力解决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全面、不可持续的问题,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落实到实处。如党要贯彻落实创新发展理念,必须加快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塑造发展的新动能和新优势,从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培育创新文化、强化基础研究、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等方面为贯彻创新理念提供体制和政策保障。再如,贯彻落实开放发展理念,必须直面当前外部经济挑战巨大、内部市场发展迟缓、增长的内生动力亟待重塑等问题,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既坚持对外开放的经济发展规律,又遵循经济规模越大,国内循环的比重越高的发展规律。对内,坚持走自力更生之路。在供给侧,要加快产业升级,补齐技术短板,解决“卡脖子”问题;在需求方面,要摆脱过度出口依赖,将生产能力重点转向满足国内需求。对外,一要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国内国际两大市场联动效应。二要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
  3.自觉运用自我革命律,坚持刀刃向内,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这是我们党对自我革命的经验总结。这要求我们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执着推进党的自我革命。自觉运用自我革命律,作为“关键少数”的党员领导干部要当先锋、作表率。正如毛泽东所言,“指导伟大的革命,要有伟大的党,要有许多最好的干部。”干部自我革命精神淡化,政治信仰动摇,缺乏实干担当精神严重危害党的事业,自我革命必须强抓干部课题。一是历练干部实干精神。自我革命既是“精神自觉”,又是“实际行动”。党要做深做实干部政治素质和理论素质考察,强化干部斗争精神,还要加强实践锻炼,在重大斗争中磨砺干部,强化干部的实干担当。二是增强干部干事本领。领导干部加强自我提升,要统筹古今中外多种思想资源,尤其是掌握党的理论和历史这一“元资料”,提升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三是完善干部监督制约机制,以党内监督为主,促进各类监督协调贯通,让干部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尤其是要强化政治监督,督促全党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持续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增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实效。
  文章来源: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公众号文章  2024年3月13日
  网络编辑:静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