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中共党史与党建

贺新春 李文瑞:树立正确党史观的内在逻辑、科学内涵与根本遵循

发布时间:2023-03-06
字体: 打印
分享: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持续抓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引导人民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抓好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树立正确党史观。党史观是人们对中国共产党发展历史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见解。树立正确党史观应以唯物史观的理论视阈、唯物辩证法的思维眼光、实事求是的根本方法,认识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历经千辛万苦探索开辟的正确道路、形成的伟大理论、建立的伟大制度、铸就的辉煌成就、锻造的伟大精神,对党史上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作出科学的、理性的认识和评价。树立正确党史观不仅仅是理论上亟待回应的学术论题,更是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政治问题。
一、树立正确党史观的内在逻辑
  毫无疑问,错误的党史观是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的曲解、误读和亵渎,其危害不言而喻。而正确党史观则是人们基于历史事实对党史发展规律的准确把握、科学阐释、理性尊重和正确对待。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正确党史观的形成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科学的理论指导、强大的实践力量和独特的价值禀赋。树立正确党史观必须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角度把握其内在逻辑。
  (一)唯物史观为树立正确党史观提供了理论基石
  党史研究作为历史研究的重要领域,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这是树立正确党史观的理论基石和思想前提。党史观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要解码党史观的来龙去脉就必须将党史观置于特定的历史场域,以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党史观的本真面貌。马克思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也就是说,所有的历史活动并不是人们主观捏造的,认识历史、评价历史应该遵循“既定的”客观事实。就党史观而言,要深刻把握党史观的生成机理,就应该将其置于中国共产党所处的历史实践去把握,这也是正确党史观区别于错误党史观的分水岭。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明确指出,“这种历史观和唯心主义历史观不同,它不是在每个时代中寻找某种范畴,而是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各种观念形态”。树立正确党史观必须遵循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基本原理,否则将陷入唯心史观的泥潭。在这一点上,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继承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有着鲜明的党史观态度。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中共党史的系列重要论述,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恢宏视野就党史上的重大问题给出了明确答案。因此,我们党一以贯之的唯物史观既是认识和评价党史的原则方法,也是树立正确党史观的理论基石。
  (二)大历史观为树立正确党史观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大历史观以战略眼光把握历史发展内在规律和历史发展主题主线,突出强调审视历史要有宏大视野,善于从历史长河中远观过去、把握现在、开创未来,要求从整体上全面地看待历史而不是片面地评价历史,要善于贯通历史发展过程以洞察历史,而不是选取某个阶段肢解历史。从树立正确党史观的内在要求上看,只有树立大历史观,才能把党的发展历程、辉煌成就、宝贵经验总结好,才能为树立正确党史观提供方法论指导,达到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目的。马克思指出:“我们从一开始就意识到了这一历史运动的局限性和目的,并且有了超越历史运动的意识,我们应当把这一点看做是现实的进步。”习近平强调:“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因此,要树立正确的党史观就要善于以大历史观整体把握我们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成就、宝贵经验和发展规律,把党的百余年发展历程放到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发展史、世界社会主义运动500多年历史、中华民族近代以来18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去深刻探究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奋斗历程的演变机理、内在规律,从而从历史深处理解正确党史观形成的历史进程,为树立正确党史观提供科学的方法论指导。
  (三)党的百年伟大成就为树立正确党史观提供了实践基础
  党史观作为一种价值观念,如果缺乏实践基础,那么这种党史观必然难以成为人民群众的价值共识。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建立的伟大功业、铸就的伟大精神以铁一般的事实镌刻在中华大地上,成为树立正确党史观的深厚基础。自1921年成立以来,党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成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行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世界发展的贡献超过30%,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四个历史时期取得的伟大成就,并指出:“这一百年来开辟的伟大道路、创造的伟大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必将载入中华民族发展史册、人类文明发展史册!”习近平对党的百年辉煌成就的精辟概括,极大地凝聚了党心、鼓舞了人心、增强了信心,成为我们把握党史主流本质的根本指针。百年辉煌成就生动诠释了我们党在苦难中铸就辉煌的初心使命,在摸索中攻坚克难的顽强意志,在失误后拨乱反正的高度自省,在转折中开创新局的胆识魄力,在奋斗中赢得未来的使命担当,为树立正确党史观提供了物质基础、精神力量、道义支撑。
  (四)党史的资政育人功能为树立正确党史观提供了内生动力
  习近平强调:“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党史蕴含着丰富的资政育人资源,树立正确党史观就是要充分挖掘中共党史的独特价值,通过正确认识和揭示中国共产党历史的演进历程、内在特质、优良品格和基本规律,积极引导广大人民群众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奋进力量,更好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历史自觉、坚定历史自信,为树立正确党史观提供强大的内生动力。从党史所蕴含的独特禀赋来看,树立正确的党史观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共产党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的逻辑理路,能够在风云变幻的全球大潮中坚定信仰信念信心,更好地掌握规律、赢得主动、增长智慧、汲取力量。从现实需要来看,树立正确党史观是提高党史学习教育质量、引领党史研究朝着正确方向发展、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内在需要,可以更好发挥党史观照现实、启迪未来、以史为鉴、资政育人的导向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更加复杂严峻的今天,树立正确的党史观对于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挑战显得更加紧迫、尤为重要。所以说,中共党史所蕴含的独特价值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政育人优势,可以为树立正确党史观提供坚强保证。
二、正确党史观的科学内涵
  准确把握正确党史观的科学内涵,应从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出发,将党史置于历史长河中对其基本样态进行系统分析。具体来说,正确党史观主要包括正确党史政治观、人民观、时空观、使命观、学习观,这些内容构建和形成了科学的、合乎逻辑的党史观体系。
  (一)正确的党史政治观:坚持“党史姓党”的政治属性
    (二)正确的党史人民观: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内在统一
  历史究竟是谁创造的?这是树立正确党史观的核心问题,关系到立场和原则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唯物史观认为,历史是人民书写的;而唯心史观则认为,历史是英雄、神灵创造的。之所以形成这两种截然对立的历史观,其根源就在于立场问题。唯物史观站在人民立场上,指明了人民群众在推动历史发展中发挥的主体性、革命性作用;而唯心史观则颠倒是非黑白,把历史归结于上帝、神灵的创造。人类历史表明,“一切真正的革命运动,实质上都是人民群众起来摧毁腐朽的社会制度的斗争”。历史在人民的探索与奋斗中缔造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又带领人民开创了历史伟业,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始终与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党性与人民性写在自己旗帜上。树立正确党史观首先要充分认识到人民群众与党的建立、发展和壮大以及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之间的关系。习近平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纵观党的百余年历史,就是一部与人民同心同德、同甘共苦的奋斗史。人民性也是党史观的基本精神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中共党史的重要论述,其鲜明的立场就是人民立场,这为我们树立正确党史人民观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指南。
  (三)正确的党史时空观:坚持“历史方位”的时空坐标
  历史与现实、时间与空间是我们认识事物的基本范畴。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任何历史都不可能也不会因时间和空间的转移而失去它原有的样态。认识历史、评价历史应该尊重历史存在的时空环境,不可妄加推断和猜测,更不能主观地加以修饰和曲解。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空间和时间,时间以外的存在像空间以外的存在一样,是非常荒诞的事情。”正确的党史观就是要全方位认识中国共产党在历史长河中的发展规律以及在此过程中对世界格局产生的重要影响,进而从时间与空间上标注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历史方位。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因此,从时间上来看,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的伟大历程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历史雄辩地证明,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也没有辜负历史和人民。从空间上看,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世界意义就在于,它深刻地改变了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而且正通过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人民造福。从时空的视野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能够更加全面展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全貌,这样构建起系统全面多维的跨越时空的正确党史观,才能经得住历史与实践的考验。
  (四)正确的党史使命观:坚持“初心使命”的政党责任
  正确看待政党的历史使命是把握一个政党内在特质的关键。习近平强调:“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肩负起了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树立正确的党史观就要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特性出发把握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追求、历史使命、责任担当以及人类情怀。进一步说,这一使命体现在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有着远大的追求和崇高理想,就肩负起了一个政党的使命,始终以无产阶级政党的责任履行自己的诺言,为多数人谋利益、为崇高理想奋斗不息。总体来看,百年大党的奋斗历程以铁一般的事实向世人宣告,作为使命型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胸怀崇高的理想追求,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历史使命。
  (五)正确的党史学习观:坚持“实事求是”的学习原则
  党史是已经发生的客观存在的历史,主要记录着中国共产党过去发生的一系列党史事件、党史活动、党史会议、党史人物等,这是把党史刻在大地上的既定事实,不容置疑和歪曲。然而,党史的发展并不可能原封不动地存在、复制,在此过程中必然要发挥人们的主观能动性对其进行挖掘、研究和阐释,也就是把党史写在书上。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对党史进行研究学习过程中由于人们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的差异性,会在一定程度上出现对党史的不同认识,实际上这就关涉到人们对待党史学习的态度问题,也就是以什么的学习观或者研究观去实现党史的创造性转化。习近平强调,学习党史“要了解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来龙去脉,汲取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经验,正确了解党和国家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由此可见,正确的党史学习观是准确把握党史来龙去脉的关键。因此,正确的党史学习观必然蕴含着马克思主义优良学风的高尚品格,体现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学习立场,突出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学习原则,我们要在深入调查和文本研读的基础上构建系统学、全面学、贯通学的党史学习观,以达到对党史的准确理解和科学阐释。
三、树立正确党史观的根本遵循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的系列重要论述内容丰富、体系完善,旗帜鲜明回答了树立正确党史观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为树立正确党史观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和根本遵循。
  (一)始终坚持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与方法
  习近平强调:“唯物史观是我们共产党人认识把握历史的根本方法。如果历史观错误,不仅达不到学习教育的目的,反倒会南辕北辙、走入误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与方法,构建树立正确党史观的基本范式。我们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始终坚持以唯物史观把握中国发展大势。从党成立早期开始对唯物史观的学习传播到创建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实践应用,从确立最高奋斗目标到明确党的最低纲领,从遵义会议的历史转折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实践到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伟大事业,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伟大飞跃,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抓住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实事求是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开辟了事业发展的正确道路,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历史功绩。习近平强调:“只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我们才能不断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由此可见,坚持唯物史观的根本方法就是我们提高党史认识新境界、把准正确党史观方向盘的根本遵循。
  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根本遵循树立正确党史观,就是要从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中正确认识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必然性,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就是要从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基本观点理解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历史必然,增强捍卫“主心骨”的政治意识;就是要从中国共产党取得“四个伟大成就”的辉煌事业中把握我们党践行初心使命、取得事业成就的基因密码,深化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科学认识;就是要在大党史观中继承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在党史中把握历史大局和发展规律,汲取奋进的力量。
  (二)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
  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关乎党史观的方向问题。从党史发展的脉络来看,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阶段。在这四个阶段中,中国共产党有艰辛的探索,也有辉煌成就,当然也经历了曲折、出现过失误。但是,历史发展不是盲目的,在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中必然有一个主题贯穿全过程,对中国共产党而言这个主题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也是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习近平强调:“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主题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本色,是我们把握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密钥。
  要准确把握党史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就必须深入学习和研究“三个历史决议”以及党中央有关精神。“三个历史决议”是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党史上经验教训的全面总结,是中国共产党人自觉自省的高度体现,体现着唯物史观原理和辩证法思想,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规律,是确保党的发展始终保持正确方向的纲领性文件。要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就必须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和国家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和重要人物。深刻把握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发生的重大事件,从中汲取党推进伟大事业的宝贵经验,就是从中国共产党党情出发,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重要会议取得的成果,科学认识重要会议的历史意义,从重要会议中切实感悟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奥秘;就是要从具体的历史条件出发,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党史上的重要人物,正确看待领袖人物对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作用。
  (三)实事求是看待党史上的一些重大问题
  实事求是作为共产党人的传家宝,也是树立正确党史观的正确态度和科学思想方法。实事求是就是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探究事物发展之间的联系和内在规律,以增强预见性、发挥能动性、把握主动性。在如何洞察中国共产党党史演变机理和内在规律这一问题上,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秉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毛泽东指出:“共产党不靠吓人吃饭,而是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吃饭,靠实事求是吃饭,靠科学吃饭。”在对待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态度上,习近平也强调:“对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扬经验,吸取教训,在这个基础上把党和人民事业继续推向前进。”这都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实事求是态度,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历史与现实相统一的方法原则。
  树牢正确的党史观还体现在对其主题主线、主流本质的准确把握上,要善于在党史中总结经验、把握规律、开创未来。树立正确党史观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科学的思维方法,善用唯物辩证法学习党史、评价党史,避免以“形而上学”的狭隘思维看待党史,特别是对党史上的一些重大问题要实事求是、全面客观作出评判;必须准确把握中国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实际情况,用大历史观具体分析党史上的具体问题,既不能用现在的事实去评价过去的党史,也不能简单地用过去的党史来评价现在的事实。正如习近平所强调的那样:“既不能因为成就而回避失误和曲折,也不能因为探索中的失误和曲折而否定成就。”
  (四)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严重冲击着人们对党史的正确认知和判断。习近平指出:“现在,一些错误倾向要引起警惕:有的夸大党史上的失误和曲折,肆意抹黑歪曲党的历史、攻击党的领导;有的将党史事件同现实问题刻意勾连、恶意炒作;有的不信正史信野史,将党史庸俗化、娱乐化,热衷传播八卦轶闻,对非法境外出版物津津乐道,等等。”这深刻指明了当前树立正确党史观面临的突出问题和严峻挑战,也是历史虚无主义的现实表征。从动机上看,历史虚无主义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打着“学术研究”“还原历史”“揭示真相”的幌子,对中国共产党的既定历史进行重构、歪曲、诋毁、污蔑的言行。本质上看,历史虚无主义的根源是唯心史观,就是通过肆意贬低、丑化党和人民的领袖,全盘否定他们的历史功绩,对革命先烈、英雄模范、道德楷模进行污蔑诽谤、调侃戏弄;而对历史上一些恶贯满盈的历史罪人有意渲染、美化、翻案,为殖民统治者标榜历史功绩;常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方法割裂历史发展的连续性,用部分否定整体,有的甚至拼凑一些历史碎片,纠缠于某一些细节,进而否定历史规律,企图抹黑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篡改历史结论,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其危害不言而喻。
  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树牢正确的党史观就要“坚持理论武装同常态化制度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党史观上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要深刻把握历史虚无主义的新动向,充分认识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严峻性、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要深化对“四史”的学习、研究、宣传和阐释,深刻揭露历史虚无主义的丑恶嘴脸,让正能量更加充沛、主旋律更加响亮。要完善意识形态领域法治建设,依法打击亵渎历史、污蔑英雄、捏造事实、断章取义等党史学习宣传上的乱象,不断用法治的力量维护意识形态领域的朗朗乾坤。要增强价值观自信,在全社会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人们价值判断能力,增强群体思想免疫力。
  (作者:贺新春,赣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李文瑞,赣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1级博士研究生)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22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