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中共党史与党建

吴传毅: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发布时间:2023-01-11
字体: 打印
分享: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严厉惩治腐败,集中整饬党风政风,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严肃性等固有属性得到充分彰显,党心民心军心凝聚到新的高度,为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重要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党的建设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我们准确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基本要求和重点任务,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具有重大意义。
一、新时代党的建设工作的根本遵循
  不同时代党的建设工作具有不同的目标指向和实践要求,这是由党在不同历史阶段所处的社会环境条件所决定的。党的建设工作要求也不一样。新时代党的建设工作必须反映新时代的集体意愿和社会诉求,遵循新时代党建工作的客观规律和内在逻辑,明确新时代党建工作的指导思想、主题主线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三个重大命题进行了深邃的理论思考和积极的实践探索,并取得了巨大成就。三个重大命题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苏联共产党、印度国大党等世界上的老党大党曾经执政时也取得过巨大成就,得到过人民的广泛支持和拥护,但后来又都丧失了执政权,这其中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如何以此为鉴,不重蹈他人的覆辙,对此,习近平总书记作了深邃的思考。长期执政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目标。只有长期执政,才能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行,才能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中国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流血牺牲艰辛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艰辛探索出来的,离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所有的成就都可能毁于一旦,更谈不上创造新的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作过许多重要阐述,这些重要阐述是新时代党的建设工作必须牢牢把握的指导思想。
  (二)主题主线: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中国共产党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围绕长期执政这一目标,必须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党的先进性是指中国共产党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大势、必须紧跟时代进步的潮流,践行“三个代表”。“顺历史者昌、逆历史者亡”,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只有顺应历史发展规律,增强历史自觉与历史担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越性才能凸显出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才能持续。不能践行好“三个代表”,中国共产党就没有先进性可言。党的纯洁性集中表现为中国共产党除了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之外,“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不能让任何想把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割裂开来的动机和目的得逞,不能让任何力量把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阻隔开来。党的纯洁性是多方面的,集中体现为思想纯洁、政治纯洁、行动纯洁。思想纯洁即始终弘扬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政治纯洁即始终践行党的性质和宗旨,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行动纯洁即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不移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此,必须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抓好党的自身建设,把我们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三)总体目标:把我们党建设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即把我们党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强领导核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抓好党的自身建设,确保党……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一个组织没有强有力的领导核心便没有凝聚力战斗力,一个国家没有强而有力的领导核心更不可能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战斗力。国家更像个“超大规模的组织”,一般而论,国家不是人为建立起来的“超大规模的组织”,而是一个自然形成的组织。中国是个有着十四亿多人口的大国,五十多个民族,各民族的文化不同,行为习惯存在一定差异。在历史长河中,各民族文化都打上了地理环境的深刻烙印,都受到社会环境的深刻影响。没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就铸就不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就形成不了强大的凝聚力战斗力,更不可能有强大的社会组织动员能力,中国社会不仅会停滞不前,甚至还会出现倒退。中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们具体利益是多元化的存在,有的以财富多少作为价值追求,有的以奉献多少作为价值追求,有的以自我价值实现作为价值追求,具体利益的多样化势必会造成人们思想和行为的具体差异。在此情形下,没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来凝聚全社会的共识,中国社会就很难形成价值共识,就很难画出最大同心圆,社会就难以形成合力。中国共产党要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就必须是真正具有强大凝聚力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唯其如此,中国共产党才能真正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二、新时代党的建设工作的战略布局
  新时代党的建设工作的战略布局彰显我们党的战略思维。我们党一直以来就注重战略布局,党的建设工作也注重战略布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就明确提出进行了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的战略布局。党的十九大根据新时代对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求,对党的建设工作作出了重大战略布局,并明确提出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这一重大战略布局反映新时代的诉求,彰显新时代党的建设的内在逻辑。
  (一)政治建设:确保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即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一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政党是政治组织,讲政治是政党的本分,天经地义,不讲政治才不正常,这不是什么高深的理论,而是最基本的政治常识。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这是回归政党本质属性的应有之义。世界上政党很多,但为谁执政,不同政党有不同回答,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显著标志,是政治建党的关键。毫无疑问,我们党的政治立场就是人民立场。只有坚守共产党人的政治立场,才能保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精神状态,才能确保我们党在政治上始终先进、纯洁、成熟和坚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也是对党的建设历史经验总结得出的结论。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支部建在连上”,强化党对革命武装的政治领导。毛泽东同志多次强调:“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到什么时候都得讲政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丢失了我们共产党人的远大目标,就会迷失方向,变成功利主义、实用主义。所以,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事关党的性质、党的宗旨、党的立场。
  (二)思想建设: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思想根本和永葆先进性的精神动力,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经受住血与火的考验,表现出坚忍不拔的政治品格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就是因为他们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只有继承和弘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追求和政治品格,精神上才不会“缺钙”,才不会得“软骨病”,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在“权与权、权与利、权与色”等各种利益的“围猎”中,保持政治清醒和政治定力。反观现实,一些党员干部缺失理想信念,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从而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究其原因,一些党员干部从一开始就缺失理想信念,反倒是迷信厚黑学,迷信所谓的“官场潜规则”;抑或理想信念不坚定,遇到诱惑时,缺失政治定力,甚至心甘情愿被围猎;抑或迷上风水先生,认为“自家祖坟好”。所以,对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教育任何时期都不能松懈,要狠抓实抓长抓,真正抓出实效,要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保持共产党人政治本色,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当前,我们必须看到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系数加大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不能因循守旧,必须与时俱进。
  (三)组织建设:培养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要管党,首先是管好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要把从严管理干部贯彻落实到干部队伍建设全过程”。干部管好了就能发挥以上率下的作用;干部管不好,上梁不正下梁歪。但要管好干部不容易。干部手中有权,权与人性弱点纠合在一起,就可能偏离权力设置的宗旨。元朝张养浩在《三事忠告》中有云:“人徒知治民之难,殊不知治吏为尤难”。官吏治理不好,就会成为农田里的害虫、森林里的火星、细胞里的癌变;官吏治理好了,就会是船上的帆、屋上的梁、车上的轮。选人用人是千古难题,其中夹杂很多复杂因素,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选人用人只有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的原则,才能真正把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选出来。所以,对组织部门的干部要求要更高,组织部门的干部更要讲党性。从某种意义上说,选人用人的腐败是最大的腐败,这有一定道理。在选人用人上搞“唯票论”不行,选人用人必须体现党管干部原则,必须体现组织意图,但组织意图不等于个人意志。民主集中制是党的组织原则,选人用人的民主集中制要求体现组织意图,但是组织意图必须与群众路线保持一致。所以,党管干部原则和组织意图与群众路线不矛盾,对那些在工作中摆花架子,做表面文章,弄虚作假的干部,抑或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的干部不仅不能使用,还要视情节给予批评或纪律处分。
  (四)作风建设:持之以恒推进党的作风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工作作风是一面镜子,折射出党员干部的灵魂,也直接反映出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围绕作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中央“八项规定”作为作风建设的切入口。“八项规定”只是一个切入口,绝不是最高标准。作风建设体现在方方面面,既体现在认知层面、行动层面,更体现在情感层面。人的情感总会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如果情感没有到位,外在的行为总会反映出来,装是装不出来的,抑或装得一时,装不得一世;欺骗一时,但欺骗不了一世。作风建设要到位,就必须从价值层面、情感层面解决。“四风”问题是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必须坚决整治好。“四风”问题直接折射党的作风问题,党的作风建设存在的其他问题,都与“四风”问题有关,抑或由“四风”问题派生出来。“四风”问题从根源上讲,是封建思想留下的毒瘤。“四风”不破、“四风”不除,党群关系就不健康,良好的政治生态就很难形成。
  (五)纪律建设: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纪律是多方面的,但政治纪律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是遵守党的全部纪律的重要基础”。政治是统帅、是灵魂,在各项纪律中,政治纪律是最重要的纪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是最为重要的政治纪律。没有严明的纪律要求,党内不讲政治、不讲大局、不讲核心、不讲看齐,我们党就没有凝聚力战斗力。中国近代以来的社会实践活动充分证明了“四个自信”的实践逻辑、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中国有着五千年历史文化积淀,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基因,中国是世界古老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明,所以,试图改变自己的基因,丢弃属于自己的东西,照搬别国道路或模式注定不会成功。新中国七十多年的发展成就充分证明,坚定“四个自信”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思想基础、理论基础和力量源泉。“两个确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要原则,是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宝贵经验,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党和人民事业兴衰成败。“两个确立”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强大的政治保证和思想指引。捍卫“两个确立”,全党就有了根本遵循,全国人民就有了主心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就有了掌舵人,党和国家事业就能坚持正确的前进方向,就能做到乘风破浪不迷航。
  (六)制度建设:构建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完善党内法规制定体制机制,注重党内法规同国家法律的衔接和协调,构建以党章为根本,若干配套党内法规为支撑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党内法规主要包括党章、准则和条例,它们的“法律位阶“不同。党章是最根本的党内法规,是制定其他党内法规的基础和依据;准则是对党章某一重大关系的具体化。在党内法规体系中,准则是效力仅次于党章的重要党内法规,属于基础性主干性的党内法规,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和稳定性;条例是对党的某一重要工作作出全面规定。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执政党,有着崇高理想和政治追求,有着九千多万党员,对党员或党员干部的要求必须高于国法,因而需要通过党内法规严格规范党员或党员干部的言行。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视个体、社会、国家三个层面的道德建设,个体强调道德修养,德是立世之基;社会强调道德教化,通过道德教化官民;国家强调以德治国,即选人用人强调贤德贤能等,并以此建立起较为系统完整的道德体系。党内法规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含的道德体系的要求,对党员或党员干部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这与党的先进性纯洁性高度契合。
  (七)反腐斗争: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不移惩治腐败,是我们党有力量的表现,也是全党同志和广大群众的共同愿望”。腐败是社会的恶性毒瘤,影响为政者的形象,影响党群之间的关系,腐败也是封建时期引发朝代更替的根本原因。封建社会的腐败集中表现为土地兼并。土地兼并引发的矛盾突出表现在一个朝代的后期。土地兼并是封建经济发展的结果,是地主土地私有制和地主阶级力量“野蛮生长”的表现。当土地兼并严重时,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突出,封建国家同地主阶级的矛盾突出,这些矛盾的发展就可能直接导致农民战争的爆发。封建社会的腐败不仅表现在土地兼并上,还表现在统治者的纵欲享乐、奢靡无度等各个方面。历史经验表明,反腐斗争从根本上讲,取决于执政者超强胆识和政治勇气。没有超强胆识和政治勇气,就难以推行。反腐其实就是同形形色色的利益集团或寡头作殊死的斗争。历史证明,一些反腐勇士常常把自己反下了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南山可移的决心坚定不移地拉开了反腐斗争的序幕,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巩固发展,凝聚了党心民心军心,巩固了党的执政之基。当前反腐斗争正在不断巩固和深入,正在积极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
三、新时代党的建设工作的重要保障
  党和国家重大战略布局需要保障条件。新时代党的建设工作要取得成效,就需要从多个方面多个维度进行保障。政治生活保障、方法创新保障、主体责任保障等是新时代党建工作的重要保障。
  (一)政治生活保障:严肃党内政治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严格执行党章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各项规定,敢于坚持原则,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带头弘扬正气、抵制歪风邪气”。我们党是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实践中不断发展壮大起来的。党的百年发展史,就是一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史。正因为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党内政治生活,我们党才成为当今世界最有力量的政党,才拥有强大凝聚力和战斗力,才能够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克服困难、化解矛盾,保持积极向上的状态。党内政治生活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它可以使党员干部的党性得到进一步淬炼。但是,反观党内政治生活,民主集中制在有的地区有的部门执行不够好,这其中既有民主不够的问题,也有集中不够的问题。民主不够表现为“一把手”权力不受约束,从查处的贪腐官员来看,这个比例较大。集中不够表现为党组织作用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上级党组织意图得不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没有得到落实。民主集中制是民主与集中水乳之间的交融。民主的过程中有集中,集中的过程中有民主,民主是正确集中的前提和基础,离开民主讲集中,集中就成了个人专权专断;集中是民主的必然要求和归宿,离开集中讲民主,就会导致极端民主化和无政府状态。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阐述深刻揭示了党内集中不够和民主不够两个方面存在的问题,为我们开展党内政治生活把准了脉,开好了处方,同时也为领导干部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提出了刚性要求。
  (二)方法创新保障:发挥巡视和派驻监督等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巡视是很重要的监督制度。巡视和派驻监督克服了以往存在的“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下级监督太难”的现象,它是在中国古代督查制度基础上的重大创新。中国古代督查制度对维护中央集权制度,一定程度上保持政令畅通发挥了积极作用,只不过中国古代督查制度只对皇帝私家天下负责,它服务于中国古代皇权统治。而中国共产党创设的巡视和派驻监督制度不是对个人负责,而是对党和人民的事业负责。为使巡视和派驻监督制度落到实处,党委政府必须实行权力清单制度。巡视和派驻监督,尤其是巡视,必须根据权力清单进行巡视。权力清单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重大创新,其实质就是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权力清单制度既包括权力正面清单,也包括权力负面清单,它方便了人民群众的监督,真正实现了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里的法治追求。
  (三)主体责任保障: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的党委对主体责任认识不清、落实不力,有的没有把党风廉政建设当作分内之事”。出现这种现象,根本原因在于主体责任不明确。一些地区领导或部门领导责任意识缺失,对业务工作重要性的认知相对到位,但对党建工作重要性的认知不到位,少数领导认为党建工作费时费力,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抑或认为党建工作仅仅是组织人事部门的事情,还有少数领导怕得罪人,怕在民主测评时候丢票,只想着做“老好人”,对党建工作中存在的“甩锅”现象、“内卷”现象、“鸵鸟”现象、“划水”现象等视而不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坚持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一起抓,要同谋划同部署,要建立党建工作考核机制,继承和弘扬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支部建在连上”的光荣传统,真正发挥出党建工作的重大引领作用,克服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两张皮”的现象。2020年3月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了《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这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也是全面从严治党的“牛鼻子”,抓住党委党组这个关键责任主体,牵住党委党组这个“牛鼻子”,全面从严治党就会取得重大成效。
  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新时代党的建设重大课题,必须正视国际国内形势的复杂变化,正视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利益多元化的客观存在,审时度势,以时不我待的精神抓好党的自身建设,坚持党的自我革命,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迈上新台阶。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湖湘论坛》2022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