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中共党史与党建

肖光文 李晓曈:新时代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基本依据、价值意蕴和实现路径

发布时间:2022-09-05
字体: 打印
分享: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历史决议明确要求,“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这深刻反映了党对意识形态工作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达到一个新的境界,为加强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新时代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充分发挥主流意识形态的理论维护、价值认同、战略指引等系统功能,对于巩固执政基础、弘扬主流价值、维护政治安全、凝聚精神合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学界研究成果基础上尝试就新时代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的基本依据、价值意蕴和实现路径进行思考分析,以求教于学界同仁。

一、新时代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的基本依据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始终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新时代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百年历史的经验总结,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学说指导的内在要求,也是有效应对“两个大局”,充分发挥意识形态系统功能的现实需要。

  (一)历史依据: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百年历史的经验总结

  重视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是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的重要经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始终围绕着革命的中心任务来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早在1921年党的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就明确要求任何思想宣传工作都必须接受党的统一领导,“不得刊登违背党的原则、政策和决议的文章。”延安时期,毛泽东在总结革命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党的思想领导与文化领导,以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加强党的全面领导。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由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因而现时的中国新文化也不能离开中国无产阶级文化思想的领导,即不能离开共产主义思想的领导。”1942年,毛泽东又指出:“掌握思想领导是掌握一切领导的第一位”实现党的思想领导就是在理论文化、政治意识、价值体系等意识形态层面占据主导地位,实现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为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任务凝聚思想力量,提供精神支撑。

  新中国成立以后,为凝聚全社会思想共识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国共产党更加注重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把意识形态工作摆在重要战略位置。1954年,毛泽东在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指出:“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党逐步确立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基本方针,并且强调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作用。“文化大革命”时期,由于“左”的错误影响,意识形态领域阶级斗争严重扩大化,给党和国家造成了严重损失,留下了极其深刻的教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伴随改革开放深入发展,为确保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党中央把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强化社会主义主流价值引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进入21世纪,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要求,党的十六大提出:“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党的十七大继续强调,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要求我们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文化的马克思主义方向,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教育人民和弘扬主旋律中的价值作用[7]。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注重加强意识形态工作,认为意识形态工作极端重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全面加强,推动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思想支撑。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从制度层面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对于推动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由上所述,重视并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具有深厚的历史逻辑,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历史的经验总结。

  (二)理论依据: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学说指导的内在要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高度关注意识形态,形成了一系列关于意识形态的论述,为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由此可见,无产阶级统治地位的确立与巩固,要求在观念上层建筑构建反映无产阶级核心价值的意识形态,在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基础上,实现意识形态对革命胜利、政权巩固、社会发展的保障功能。恩格斯认为:以科学态度对待社会主义,“必须以高度的热情把由此获得的日益明确的意识传播到工人群众中去”。这就要求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把党的指导思想宣传到广大人民群众之中,进而不断增强人民的思想认同和政治认同。列宁在《怎么办?》中提出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灌输论”,认为人民群众不会在头脑中自发形成无产阶级革命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要求通过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对人民群众进行系统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以激发人民群众的阶级意识,进而动员组织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题中之义。马克思认为,意识形态总是与现实中的物质生产相适应,“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识形式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因此,意识形态不仅关涉观念上层建筑,还必然触及现实社会生活的物质基础。在社会主义运动中,无产阶级政党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既要防止主流意识形态被瓦解所引发的革命失败及政权颠覆,也要实现对无产阶级政权合法性正当性的全面巩固和辩护。列宁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的意识形态”概念,认为相对于马克思所批判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虚假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具有科学性特征。“任何科学的思想体系(例如不同于宗教的思想体系)都和客观真理、绝对自然相符合,这是无条件的。”正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科学性特征,使其具备引领社会价值方向、凝聚社会思想合力、维护政权合法性与发挥批判力等多方面基本功能。因此,无产阶级政党一旦失去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就不能确保社会意识形态的正确发展方向,进而导致意识形态实质内核与形式表达的割裂,脱离反映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与总体价值的基本要求。由此,无产阶级政党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这既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学说的重要内容,也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内在要求。

  (三)现实依据:应对“两个大局”的应有之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工作面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两个大局”决定了新时代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的现实逻辑。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来审视,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根本目的在于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追求转化为人民群众共同的奋斗目标,要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内在统一。坚持意识形态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方向,既要推进主流意识形态全面真实反映人民群众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普遍利益追求与全面发展需要,也要通过主流意识形态主动塑造人民群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发挥意识形态凝聚精神、统一思想的积极作用。通过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充分发挥意识形态塑造共同价值理想、凝聚奋斗动力的功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必然要求。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关系格局和力量对比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与交锋日趋激烈,外部敌对势力对我国的意识形态渗透与攻击从未停止。习近平指出:“当前,各种敌对势力一直企图在我国制造‘颜色革命’,妄图颠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这是我国政权安全面临的现实危险。他们选中的一个突破口就是意识形态领域”,外部敌对势力通过价值渗透的意识形态攻击手段来推销西方思想价值体系,试图摧毁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政权的合法性。面对外部各种复杂严峻的风险和挑战,能否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构筑意识形态安全的牢固屏障,关涉到国家政治安全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全局。因此,基于有效应对“两个大局”现实考量,防范化解国内外各种意识形态风险,是新时代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必然选择。

二、新时代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的价值意蕴

  新时代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是党的全面领导的集中体现,对于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抵制和批判各种错误思潮,促进党的意识形态转化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精神动力和共同理想信念,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实现党性和人民性的根本统一,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广大人民群众具有历史主体地位,是建构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依靠力量和根基所在。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是践行党的性质宗旨,坚守人民根本政治立场,坚持党性和人民性根本统一的集中体现。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正是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才取得了党和国家事业的伟大胜利。葛兰西在反思总结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历史经验时,注重意识形态的重要性,提出了“意识形态领导权”概念,强调意识形态在物质实践领域的能动性,认为意识形态不仅是一种思想意识,而且还是一种物质性存在,“如果没有物质力量,意识形态就只会是个人的幻想。”这就使意识形态从单纯的“思想体现”逐渐扩展到由现实生活所构成的国家、社会与人民各个领域,而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实现有利于充分发挥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和动员人民群众的作用,进而实现意识形态的“思想精华”向“物质力量”的有效转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为“人民是党执政的最大底气”。党与人民命运紧密相连,要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最高位置才能凝聚民心、稳固执政根基,发挥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作用。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有利于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充分尊重群众、依靠群众,在新时代凝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主体性力量,在错综复杂的利益格局中把握主要矛盾,找准价值定位和政治立场,不断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为民的初心使命,因此,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的根本意义就在于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引领政治发展的人民方向,始终坚持人民至上,进而凝聚人心、获得政治认同,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二)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价值引领作用

  意识形态建设决定价值观和文化的发展方向。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价值观是基于对特定事物作出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而形成的心理认知与精神认同,具有稳定性、长期性的特点。由于社会主体多元化、交往环境开放化,不同价值群体之间存在着多元化的价值观取向、价值差异与冲突。在现代国家治理中,占据统治地位的政权必然要求在价值观上占据统治地位,也就是使国家核心价值观在社会思想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进而发挥主导引领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在价值信念层面的集中体现。因此,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基于一定共同体历史文化、现实实践、时代问题的基础上形成的普遍性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实发展需要的系统性融合和创新性发展。这从根本上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合理性认同与道义性认同层面所占据的优势。在合理性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反映了中国人民的发展需要,基于唯物史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进行价值性提炼和升华,从总体上反映了国家现代化、社会体系有序化、人民自由全面发展的科学要求。在道义性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遵循公平正义的价值标准,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三)有利于批判各种错误思潮,维护意识形态安全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科技革命与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不仅带来了全球共同发展的新机遇,同时西方霸权主义等意识形态,也对构建公平正义的世界秩序提出了严峻挑战。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坚持“丛林法则”“零和博弈”的霸权主义思维,对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宣扬“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影响着当代中国形象的塑造。由上所述,西方不断发起对中国的意识形态挑战,制造了诸如新自由主义、“普世价值”、历史虚无主义、“意识形态终结论”等种种错误思潮,目的在于以文化和价值虚无的方式渗透、冲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人民共同理想信念,以达到其政治颠覆的目的。由此,能否有效防范化解外来错误思潮的入侵、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关键取决于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坚强领导。一方面,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有利于引领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充分发挥其意识形态批判与维护功能,促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人才、学科、理念、制度等层面进行系统化升级和全面性提升,从理论、历史、价值层面来主动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科学性和正当性,从而有效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另一方面,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有利于增强意识形态话语权,充分发挥其话语建构与提升功能。话语权是对主流意识形态核心价值追求的交往形式与现实应用。“思想领导权的实现路径就是话语权。话语权包括提问权、论断权、解释权和批判权等。”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是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重要形式。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才能站在人民立场上科学审视历史发展形势,形成把握时代脉搏并探索新发展任务的意识形态提问权;才能回答与解决时代课题,拥有作出正确价值判断与理论创新的意识形态论断权;才能讲好中国故事,具备传播中国价值信仰与文化魅力的意识形态解释权;意识形态话语权内在包含批判权,而批判权是实现话语权的有力斗争形式,要旗帜鲜明批判错误思潮,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四)有利于凝聚精神合力,构筑共同理想信念

  新时代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有利于坚持正向价值引领和维护,不断筑牢中国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进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能够保证从正向维度来引领社会主旋律,引导社会主体形成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道德素质、精神涵养。从根本上看,新时代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所发挥的正向引领与思想维护功能,根本要义在于把宣传教育、价值引领、意识形态批判等思想形式真正根植内化于社会主体内心之中,在推进宣传教育和主体内化的有机互动中,凝聚全社会共同奋斗的精神合力,树牢共同理想信念。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就是马克思主义真理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新时代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有利于促进社会主流价值的人民主体性内化,即政党意识形态社会化,把党的理想信念不断转化为人民的理想信念,使党与人民的理想信念形成内在一致。而这种理想信念教育与主体性精神力量培育的根本支撑点就在于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有效领导。中国共产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决定了意识形态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马克思主义价值信仰的理论逻辑与历史逻辑的现实表达,这种系统性理想信念既是党领导人民实现各阶段奋斗目标的真理性支撑,也是实现共同富裕与自由全面发展的有效支撑。总之,新时代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有利于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系统性功能,凝聚精神合力、构筑共同理想信念。

三、新时代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的实现路径

  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是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保证。全面总结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基本经验,积极探寻新时代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的实现路径,针对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着力从指导思想、主体责任、队伍建设以及制度建构等方面下功夫。

  (一)坚持以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重要论述为指导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特别重视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对于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时代背景、基本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作出了全面系统论述,为新时代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提供了基本遵循,指明了方向。首先,在意识形态工作的指导思想上,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指导我们夺取党和国家事业胜利的强大思想武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质属性的体现。新时代巩固党对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地位必然要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进而使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能够充分反映党的意志和人民意志,并实现两者的有机统一。其次,在推进意识形态工作理论建设上,要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为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提供学理性支撑。习近平指出,要“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实现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学理性支撑,只有从理论上科学阐释党的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正当性和必要性,才能有效增强政治认同。最后,在构建意识形态工作新阵地上,要加强网络意识形态的系统化治理。在现代社会,网络空间已经成为意识形态的主阵地,“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从而科学引导舆论导向,清除干扰主流意识形态的消极因素,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助力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积极作用。由此,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提供了根本指南。

  (二)明确落实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的主体责任

  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实现必须与意识形态的主体责任结合起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的党委主体责任,对意识形态组织责任划分进行科学规范,不断加强党委领导意识形态责任建设。党中央在2015年和2016年先后颁发了《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和《党委(党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等文件,进一步明确了抓好意识形态工作、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主体责任及相关要求。一方面,落实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是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具体体现。在意识形态领域,要把握意识形态总体方向和战略性地位,实现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既需要通过各级党组织贯彻党中央的各项指示要求,也必须依靠各级党组织来落实相关工作,不断提升党的意识形态建设能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组织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系列活动,既是加强党的建设的生动实践,也是各级党委领导意识形态工作的集中体现。另一方面,落实党委(党组)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主体责任要求各级党委(党组)发挥好意识形态分析研判、正面宣传、抵御防范的基本职能,为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提供可靠保障。习近平强调:“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全党动手。各级党委要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要认真分析、科学判断思想领域的重大问题,做好战略引导和统筹安排。意识形态工作极端重要而又复杂多变,各级党委(党组)必须高度重视并时刻关注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新问题新变化,把握好意识形态发展的大势;必须履行好正面宣传教育的主体责任,把党的理论、方针和政策落到实处,理直气壮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必须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特别是在学校、网络新媒体、党政机关等重点领域阵地自觉抵制西方各种错误思潮的渗透、腐朽落后文化的侵蚀,构筑维护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安全壁垒,营造良好的意识形态环境。

  (三)提升党员干部的意识形态工作能力

  新时代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必须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意识形态工作能力,建立一支政治立场坚定、业务能力精湛、意识形态工作能力过硬的队伍。当前,意识形态领域面临全球化、网络化、市场化的冲击与挑战,在多样化思潮激荡中科学审视局势、把握方向、站稳立场、化解风险,必然要求提升党员干部意识形态工作能力。意识形态工作能力主要体现为思想辨别力、理论创新力、共识凝聚力和话语支配力。首先,广大党员干部要加强理论学习,提升理论素养,坚定理想信念,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科学审视意识形态发展形势,在正向价值引领与错误思潮批判的双向互动中凝聚思想共识,不断提升意识形态话语权。其次,新时代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需要领导干部发挥带头示范作用,主动担当作为,努力做先进思想的倡导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充分运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有效发出“中国声音”。最后,广大党员干部要有斗争精神和阵地意识,敢于在各种错误思潮面前亮剑发声,勇于同国内外敌对势力、敌对分子作斗争,旗帜鲜明地反对一切企图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要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阵地意识,提升互联网等各类意识形态阵地的管理能力,切实把凝聚民心作为意识形态建设的旨归,持续加强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四)构建和完善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制度

  习近平指出:“制度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问题。”新时代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必须加强制度建设,构建科学有效的制度体系,推动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规范化长效化。首先,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这一制度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重大思想文化制度创新,事关当代中国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提供根本制度保障。新时代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首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要深刻把握坚持这一根本制度的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增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树牢制度意识,维护制度权威性,进一步建立健全贯彻落实的体制机制,增强制度执行力,切实将根本制度转化为实际效能,全面落实到意识形态的实际工作中,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支撑。其次,建立健全党管意识形态制度。党的领导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保证。新时代要结合实际创新党管意识形态工作的法规制度,切实把党的全面领导贯彻到意识形态工作全过程和各个方面,通过建立健全具体体制机制,着力解决意识形态领域党的领导弱化问题。不断强化党的组织纪律制度,健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推动全党抓意识形态工作,以制度形式规定各级党组织的政治责任和主体责任,明确党员领导干部意识形态工作职责。最后,健全完善意识形态督促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从根本上讲,意识形态工作是政治工作,体现党员干部的政治责任、政治意识、政治能力。新时代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必须对各级党组织及党员干部的意识形态工作进行有效监督考核,纳入党建工作和巡视巡察范畴。通过不断健全意识形态监督考核的内容、方法、程序等机制,推动意识形态监督考核工作规范化、常态化。还需要建立健全意识形态责任追究制度,对意识形态工作组织不力、落实不到位和违规违纪行为,导致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不良后果的,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确保意识形态工作制度有效管用。实践证明,只有不断坚持和完善意识形态工作制度体系,全面提高党员干部的制度执行力,才能切实保证新时代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思想教育研究》2022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