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成芳:论正确党史观的当代建构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党史的研究、学习、教育,高度注重培育正确的党史观,广大党史党建理论工作者也为不断完善阐发正确党史观作出了积极贡献。“正确党史观”作为一个重要政治术语明确提出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2021年2月,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首次提出“树立正确党史观”,同年11月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的说明》中重申“要坚持正确党史观、树立大历史观”。“正确党史观”的提出和运用,是对党历来重视党史学习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科学总结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掌握了解释历史和现实的学术话语与理论话语先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党史观的理论自觉和中国精神纲领的完善方面达到了一个新境界。10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唯物史观和大历史观视野,用历史决议、纪念活动等方式牢牢掌握了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叙述权、阐释权、评价权,确立并不断赓续正确的党史观。1945年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2021年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这三大历史决议——特别是第三个历史决议更是集大成者,以及《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论中共党史摘编》《习近平论中共党史》等经典文献,接力建构和阐发了正确党史观及其方法论,集中体现了高度的历史自觉、历史自信、历史主动精神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对于全党全社会树立、培养和坚持正确的党史观具有根本的规范性意义。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正确党史观的建构是科学解释和意义形成的持续过程,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需要不断完善巩固、久久为功。
一、建构正确党史观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
“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高度重视历史科学和正确历史观的建构,通过创立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把空想社会主义发展成为科学社会主义,深刻总结共产党人革命斗争的历史经验,给世界范围内的共产党人树立了重视研究和书写自己历史的光辉榜样。100年来,中国共产党继承了这一光荣传统,领导中国人民创造了彪炳史册的历史奇迹,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形成了一系列极其丰富的历史文献,为形成正确党史观奠定了丰厚的历史基础。习近平指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既有客观需要,也具备主观条件。”
1.建构正确党史观是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需要
历史总是在解决问题中为自己开辟道路的,历史的进步需要并表现为历史主体能够实现从错到对、由乱到治、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跨越。“改革开放以后,党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硬,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振奋了民族精神,凝聚了民族力量。同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不时出现,网络舆论乱象丛生,一些领导干部政治立场模糊、缺乏斗争精神,严重影响人们思想和社会舆论环境。”特别是一些表现在历史观上的错误思潮,不仅“乱”而且“乱”到与事实相反,严重威胁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习近平指出:“现在,一些错误倾向要引起警惕:有的夸大党史上的失误和曲折,肆意抹黑歪曲党的历史、攻击党的领导;有的将党史事件同现实问题刻意勾连、恶意炒作;有的不信正史信野史,将党史庸俗化、娱乐化,热衷传播八卦轶闻,对非法境外出版物津津乐道,等等。”
形形色色的历史虚无主义,以虚无、丑化、污名化等手法否定中共党史、否定领袖、否定英雄、否定成就、否定党的领导。其实质是妄图通过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制造思想混乱和内部分歧,割裂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否定中国共产党历史从而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中断中国共产党执政进程、解构社会主义制度、颠覆中国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使中国改革走上改旗易帜、改变道路、改变制度、改变方向的邪路,以至发生政治剧变、社稷易代、江山易主。“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一历史之问仍然具有庄严的当代价值。汤因比曾指出:“人类灵魂的分裂是任何社会分裂的基础”。“如果一个统一国家不是受到渴望政治统一这股潮流的影响,无论是罗马帝国还是其他任何统一国家都不能建立或维系下去”。党史观上的历史虚无主义,目的也是要在中国制造社会成员的“灵魂分裂”,阻止中国的统一和复兴。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在复兴关键期的中华民族更加需要树立正确党史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意义是被建构的”,而不是“被发现的”;“建构的过程就是形成意义的过程,建构的价值就是意义的价值。因此,科学解释或说明的过程就是意义建构的过程,解释或说明建构就是揭示意义”。
因此,建构正确党史观,不仅要弄清楚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历史成就和成功密码,更要弄清楚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中华民族之间的正确关系,弄清楚中共党史与中华民族历史、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现代化之间的正确关系,弄清楚中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世界社会主义、人类社会发展的正确关系,从而克服我们党内部可能存在的分歧,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统一,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知来路、守初心、强自信、跟党走,同心同德走好未来的路。
2.建构正确党史观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奠定思想基石
习近平指出:“如果历史观错误,不仅达不到学习教育的目的,反倒会南辕北辙、走入误区。”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所要完成的任务颇多,其中把正确党史观真正落实到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建设中,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确立正确党史观和大历史观,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首先,历史观历来具有基础性。古语云:“‘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以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因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同样,兴人之国,必先正其史、兴其史。历史标记着初心、由来、过程、愿景、成功、失败、反思、经验和教训。由于历史本身具有基础承载性,历史观可以说是民族文化的地基,是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地基。从建筑工程角度看,如果地基建不好,那么地面上的建筑和屋内的装修即便花再多的功夫,都有可能因坍塌、破碎、垮掉而失去意义。从理论上讲,正确党史观之于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好比唯物史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厦的关系一样,具有基石性作用。如果抽掉这块基石,就好比掏空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地基;夯实了这块基石,就会筑牢当代中国思想上层建筑的大厦。
其次,中国共产党在国家建制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正确党史观在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具有政治基石作用。由于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所以,中国共产党是把中国社会各阶级阶层、各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各民族人民、各国家机构联系起来的纽带,正确党史观就是这一纽带的精神表现。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取得了伟大成就,但有些人却致力于“去其史”,目的是什么呢?就是要从我国的国体和政体中清除“最本质特征”“最大优势”“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挖掉新中国的地基、挖掉中国的政治基石。因此,建构正确党史观,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直接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兴衰成败。
3.建构正确党史观可以增强历史自觉和历史自信,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在新时代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胜利
首先,正确党史观是名指和能指的统一体,本身具有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的双重功能。正确党史观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一脉相承,既重视解释世界,更重视在科学思想指引下改造世界。通过坚持正确党史观,才能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取得成功,把握历史规律、掌握历史主动、赢得新的胜利。“对百年奋斗历史最好的致敬,是书写新的奋斗历史。”建构正确党史观不仅是向历史致敬,更重要的是为了创造新的历史。
其次,中国共产党是怀揣初心使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拥有彻底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大历史观,是推动我国历史前进的动力。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以共产主义者的辩证态度和历史自信指出:“人到老年就要死亡,党也是这样。阶级消灭了,作为阶级斗争的工具的一切东西,政党和国家机器,将因其丧失作用,没有需要,逐步地衰亡下去,完结自己的历史使命,而走到更高级的人类社会。我们和资产阶级政党相反。他们怕说阶级的消灭,国家权力的消灭和党的消灭。我们则公开声明,恰是为着促使这些东西的消灭而创设条件,而努力奋斗。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专政的国家权力,就是这样的条件。不承认这一条真理,就不是共产主义者。”“全世界共产主义者比资产阶级高明,他们懂得事物的生存和发展的规律,他们懂得辩证法,他们看得远些。资产阶级所以不欢迎这一条真理,是因为他们不愿意被人们推翻……对于被推翻者来说,这是痛苦的,不堪设想的。对于工人阶级、劳动人民和共产党,则不是什么被推翻的问题,而是努力工作,创设条件,使阶级、国家权力和政党很自然地归于消灭,使人类进到大同境域。”所以,在进入共产主义之前,由于敌对力量还存在,伟大任务还没有完成,伟大胜利还有待夺取,共产党必须存在并且必须加强,必须树立正确党史观,用历史映照现实、开创未来,推动党从建党100年走向执政100年、走向千秋万代。
4.建构正确党史观在国内国际上均具有普遍意义
在国内,首先是因为肩负的初心使命决定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普遍利益、整体利益、长远利益的代表。中国共产党不是宗派主义的政治组织,不是凌驾于人民之上而是存在于人民之中,始终是人民利益的代表者、捍卫者、实现者。与此相适应,或者建构正确党史观以巩固坚持党的领导的政治共识,或者以错误党史观把党的领导加以弱化淡化边缘化直至瓦解,二者必居其一。早在研究制定第一个历史决议的时候,毛泽东就已经指出,“这个决议不但是领导机关内部的,而且是全党性质的,同全国人民有关联的,对全党与全民负责的……如果讲得合乎事实,在观念形态上再现了24年的历史,就对今后的斗争有利益,对今后党和人民有利益。正确和错误的标准自然是马克思主义,但人民利益同样是标准”。
其次,中共党史不是作为中国历史叙事顺便提及的补充要素,而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最可歌可泣的壮阔篇章。中共党史不是中国共产党组织内部的小历史,而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从大历史观角度把中共党史放在中华民族史中去认识和考察。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最终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因此,建构正确党史观是涵养、提升和巩固中华民族正确的历史思维、理论兴趣、价值追求的整体需要,是建设中国人民集体记忆和精神家园的需要。
在国际上,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壮大是人类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之基之福。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深刻改变和塑造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增加了世界的光明面和正能量。100年来,中国共产党日益成为国际政治链条中的重要环节、核心支点、和平发展力量,帮助人类社会清除负能量、增加正能量,是100年来世界正义力量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由乱到治、贡献稳定性和正能量的典型。世界社会主义500多年的发展历程经过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全面实践、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从苏联模式到中国道路的四大发展阶段。众所周知,当苏联共产党还是世界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时候,《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在苏联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曾经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论是其正确的观点还是其存在的错误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力和政治后果。
当前正处于世界社会主义第四个发展阶段,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领头羊,中国共产党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中共党史”的书写和正确党史观的确立,其意义已经超出国界,具有了更广泛的世界意义。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地坚信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坚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作世界历史发展大方向的引领者,同时从实际出发把西方当作战略合作伙伴而不是简单地当作制度性竞争的对手,坚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在历史长周期发展中超越自己、赢得未来。显然,中国共产党代表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方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同时就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正是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今天焕发出生机活力,由于有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担当、中国贡献,使疫情打击下的世界经济供应链更有保障、避免更大的通货膨胀和经济倒退。因此,建构正确党史观,把胸怀天下进行到底,必能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总之,正确党史观的当代建构至关重要,可以持续为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大厦奠定底层逻辑基石,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更好推动历史车轮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而这一建构需要通过理论本体建构、政治主体建构、社会基础建构三者互相促进来实现。
二、正确党史观的理论本体建构
既遵循世界文明发展大道,又最大程度增进自我认同,乃古今中外强党强国之公理通则。“中国作为一个文化传统极其深厚、哲学慧根十分发达的泱泱古国,它的民族文化认同心理更较其他民族为甚。”古语云:“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显然,自古以来“正名”就是理顺话语体系并借此形成思想认同的正道,对成就事业具有思想前提性意义。可以说,正确党史观的理论本体建构也是一项“正名”工作,即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理顺党史观话语体系,并通过理顺党史观话语体系实现文化认同和政治认同,为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认识论前提。正确党史观的理论本体必须回答为什么要学习和研究中共党史,党史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是什么、成就有哪些、意义是什么、成功经验是什么、失误和错误有哪些、性质是什么、教训是什么等重大问题,以达到分清主次、澄清是非、凝聚共识、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等目的。概而言之,正确党史观建构应当包括明确当代建构正确党史观的目的、哲学基础、内容体系和实现方式等方面。
1.建构正确党史观是从思想上把握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和世界历史进程的理论创造活动
所谓正确党史观就是对党史形成的正确的基本方法、基本看法、基本立场和基本态度,是中国共产党在成熟时期思想上的第一命题和初始性公理,它确立了中国共产党思想的基本格局、视野、方法和理论的初始地平线,也真正明确了中国共产党全部学说的内在独特规定性,是中国共产党的自我认同。中国共产党领导并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不仅要解决好基本路线、方针、政策问题,而且还必须解决好关于党史观有没有、对不对、好不好的问题,正确党史观与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内在相关、紧密相联。“正确党史观”这一核心概念的提出、运用、阐发与社会化,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有话语先机意识,及时建构理论,主动解释当代中国”,“向世界解释自己,提升自己的话语阐释能力”的积极表现和成功做法。
关于建构正确党史观的方法论问题,习近平指出,“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要坚持以我们党关于历史问题的两个决议和党中央有关精神为依据,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要实事求是看待党史上的一些重大问题,既不能因为成就而回避失误和曲折,也不能因为探索中的失误和曲折而否定成就。要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澄清对党史上一些重大历史问题的模糊认识和片面理解,更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
总之,坚持“回顾历史”的正确目的和方法,尊重叙述党史的历史决议和党中央精神的“依据”,对党史“主题主线、主流本质”的“准确把握”,对“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的“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对“成就、失误和曲折”的“实事求是看待”,明确“旗帜鲜明”“反对”什么、“加强”什么、“澄清”什么、“正”什么“清”什么、“固”什么“培”什么,是规范性建构正确党史观的方法遵循。运用这一方法符合历史事实地叙述党的百年奋斗的初心使命,客观公正评价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充分肯定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全面深刻反映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对人类所作出的历史性贡献,贯通历史、现在、未来,总结概括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就是正确的党史观,相反的就是错误的党史观。这里的“正确”包括立场正确、态度正确、观点正确、评价正确等方面。立场正确、态度正确是首要的,但还不够充分,因为仅有立场正确、态度正确并不一定能得出正确观点和给予正确评价。所以,立场正确、态度正确、观点正确、评价正确是一个有机整体,缺一不可。正确党史观可以确立叙述范式、规范评价标准、形成共同语言、铸牢思想内核,牢牢掌握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叙述权、解释权、评价权。
2.正确党史观理论本体必须建构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之上
只有站在科学制高点和道义制高点的高峰上,才能正确把握中国共产党历史与世界历史、中国历史及其相互关系。列宁指出:“沿着马克思的理论的道路前进,我们将愈来愈接近客观真理(但决不会穷尽它);而沿着任何其他的道路前进,除了混乱和谬误之外,我们什么也得不到。”正确党史观要建立在科学理性、人民立场、实践的基础之上,其哲学基础只能是也必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习近平强调:“唯物史观是我们共产党人认识把握历史的根本方法。”“要坚持用唯物史观来认识历史,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扬经验,吸取教训。”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争夺历来都不是哲学词句上的争夺,而是关乎真理与谬误的胜负之争。
众所周知,以美国为代表的反华势力曾在中国革命胜利的前夜就围绕历史观问题大做文章。对此,毛泽东发表了《唯心主义历史观的破产》等一系列文章进行了有力批驳。毛泽东指出:“艾奇逊胡诌了一大篇中国近代史,而艾奇逊的历史观点正是中国知识分子中有一部分人所同具的观点,就是说资产阶级的唯心的历史观。驳斥了艾奇逊,就有可能使得广大的中国人获得打开眼界的益处。对于那些抱着和艾奇逊相同或者有某些相同的观点的人们,则可能是更加有益的。”“艾奇逊说:‘中国人口在十八、十九两个世纪里增加了一倍,因此使土地受到不堪负担的压力……一直到现在没有一个政府使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国民党在法典里写上了许多土地改革法令,想这样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些法令有的失败了,有的被忽视。国民政府之所以有今天的窘况,很大的一个原因是它没有使中国有足够的东西吃。中共宣传的内容,一大部分是他们决心解决土地问题的诺言。’”毛泽东指出,在不明事理的中国人看来,很有点像。人口太多了,饭少了,发生革命。但他反问道:“革命的发生是由于人口太多的缘故吗?古今中外有过很多的革命,都是由于人口太多吗?中国几千年以来的很多次的革命,也是由于人口太多吗?美国一百七十四年以前的反英革命,也是由于人口太多吗?艾奇逊的历史知识等于零,他连美国独立宣言也没有读过。华盛顿杰斐逊们之所以举行反英革命,是因为英国人压迫和剥削美国人,而不是什么美国人口过剩。中国人民历次推翻自己的封建朝廷,是因为这些封建朝廷压迫和剥削人民,而不是什么人口过剩。俄国人所以举行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是因为俄皇和俄国资产阶级的压迫和剥削,而不是什么人口过剩,俄国至今还是土地多过人口很远的。”
就这样,唯心主义历史观或者故意进行错误的解释和说明,得出一些似是而非的结论,误导人们的视听,或者停留在表面的、机械的、浅薄的思想动机层面,遮蔽人们对历史真相的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把握。“资产阶级思想由于它的出发点和目标始终是(虽然并不总是有意识地)为事物的现存秩序作辩护或至少是为这一秩序的不变性作证明,就必然要遇到一个不可逾越的界限。”“历史成了盲目力量的一种——从根本上讲——非理性的统治……因此只能被实用主义地加以描述,但并不能被理性地理解。”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其立论基底是历史唯物主义实在论的本体论立场,而不是历史唯心主义的非实在论的纯粹思辨演绎的方法论基底;其出发点是历史长周期的大历史观的整体性基础,而不是单纯微观细节的考量。所以,只有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分析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方向,分析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伟大社会实践,才能正确地解释历史和创造历史,在人类历史发展的大视野中形成正确党史观。
3.正确党史观的理论本体是一个完整的理论形态的科学认知体系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梳理了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顺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演进顺序、中国共产党自我认识顺序,形成了由总判断、一系列重要论断、一系列具体评价和经验总结构成的正确党史观。
其一,对党的历史作出肯定性总判断是正确党史观的主轴。第三个历史决议开篇写道:“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已经走过一百年光辉历程。”这段话从整体上、本质上把握中国共产党历史,是给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定性、定格、定主题主线主流本质的“卷首语”,统领整个决议全文,高度凝练地回答了“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它表明:中国共产党作为扎根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觉地主动地把中国梦和共产主义巧妙结合起来,所走过的激荡百年史改写了近代以来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失败黑暗历程,是走出黑暗走向光明的成功光辉历程。
其二,与时俱进总结党的理论和实践,用一系列重要论断构成正确党史观的大梁。在理论上,第三个历史决议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三次理论飞跃: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政治保证、祖国统一、外交和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阐发的“十个明确”的战略思想和创新理念等,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深化和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在实践上,第三个历史决议明确指出党的百年奋斗取得的前后相继的四个伟大成就:“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党和人民百年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这样就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是伟大成就连着伟大成就、由伟大成就贯穿起来的历史的重要结论和集体记忆,从而正面解构了历史虚无主义所鼓吹的错误党史观以及一度出现的把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对立起来、割裂开来的错误看法。因为“历史虚无主义否定革命,宣传中国共产党领导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只起破坏作用’;否定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称是‘误入歧途’;宣称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没有资格搞社会主义,新中国成立后搞的是‘小资产阶级的空想社会主义’;把党的历史说成是‘一系列错误的延续’;否定已有定论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贬损革命前辈,诋毁党的领袖,抹黑英雄模范”。第三个历史决议把四个阶段层层递进、紧密相连的伟大成就,放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的大坐标中认识和把握,指出党和人民百年奋斗对于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伟大意义,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
在领导核心和指导思想上,首次明确将“两个确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重大论断写进第三个历史决议,成为正确党史观的突出亮点。“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这是深刻总结百年党史在领导核心和指导思想问题上的丰富经验得出的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历史根据的重大结论,对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赓续巩固领导核心和指导思想,赓续巩固中华民族的精神根基,完成时代使命具有重大意义。
其三,以史为鉴、立足当下、面向未来,形成了一系列具体评价和总结,构成正确党史观意义之网的关键支点。第三个历史决议概括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在于五大方面:党的百年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党的百年奋斗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党的百年奋斗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党的百年奋斗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党的百年奋斗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这五条概括视野宏阔,展现了正确党史观的大视野大格局:“既立足中华大地,又放眼人类未来,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关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世界社会主义、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贯通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第三个历史决议全面提炼概括了党的百年奋斗,形成了10条宝贵历史经验: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坚持统一战线,坚持自我革命。“这10条历史经验是系统完整、相互贯通的有机整体,揭示了党和人民事业不断成功的根本保证,揭示了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力量源泉,揭示了党始终掌握历史主动的根本原因,揭示了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根本途径。”第三个历史决议从13个方面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理论和实践的最新成果,重点总结九年来的原创性思想、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作出了庄重的结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活力,党心军心民心空前凝聚振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其四,正确评价党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失误和曲折,是正确党史观反思失误吸取教训的警示篇。怎样看待党在前进道路上的失误和曲折历来备受瞩目,特别能体现中国共产党的坦荡性、郑重性、严肃性、智慧性和自我批评精神。“要坚持正确党史观、树立大历史观,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正确对待党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失误和曲折,从成功中吸取经验,从失误中吸取教训,不断开辟走向胜利的道路。”基于此,第三个历史决议在前两个历史决议的基础上,再次郑重指出和评价了历史上几次严重错误的性质、影响,赓续作出了正式结论:“1927年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叛变革命,残酷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由于党内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思想发展为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并在党的领导机关中占了统治地位,党和人民不能组织有效抵抗,致使大革命在强大的敌人突然袭击下遭到惨重失败。”“由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党内的错误领导,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不得不进行战略转移,经过艰苦卓绝的长征转战到陕北。‘左’倾路线的错误给革命根据地和白区革命力量造成极大损失。”“遗憾的是,党的八大形成的正确路线未能完全坚持下去,先后出现‘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等错误,反右派斗争也被严重扩大化。面对当时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党极为关注社会主义政权巩固,为此进行了多方面努力。然而,毛泽东同志在关于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理论和实践上的错误发展得越来越严重,党中央未能及时纠正这些错误。毛泽东同志对当时我国阶级形势以及党和国家政治状况作出完全错误的估计,发动和领导了‘文化大革命’,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利用毛泽东同志的错误,进行了大量祸国殃民的罪恶活动,酿成十年内乱,使党、国家、人民遭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教训极其惨痛。一九七六年十月,中央政治局执行党和人民的意志,毅然粉碎了‘四人帮’,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灾难。”
关于改革开放以来党是否存在失误和如何评价的问题,习近平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的说明》中给予了明确的回答。他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党的工作中也出现过一些问题,但总体上讲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是顺利的,方向是正确的,取得的成就是举世瞩目的”。习近平强调:“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两者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不能互相否定。这就一举在重大政治问题上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澄清了模糊认识,形成了共同语言和政治共识。
其五,聚焦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深情眺望和主动谋划远大未来,构成正确党史观的未来篇。第三个历史决议指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似风华正茂。“过去一百年,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我们一定要继续考出好成绩,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新气象新作为。”第三个历史决议重申了党的十九大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的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第三个历史决议强调,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全党必须清醒认识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仍然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始终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从伟大胜利中激发奋进力量,从弯路挫折中吸取历史教训,决不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奋力实现既定目标,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不懈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必须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站稳人民立场。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做到难不住、压不垮,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航船劈波斩浪、一往无前。第三个历史决议强调,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需要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要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
至此,由肯定性总判断作为正确党史观的“主轴”、一系列重要论断构成正确党史观的“大梁”、一系列具体评价和总结构成正确党史观意义之网的“关键支点”、正确评价党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失误和曲折构成正确党史观的“警示篇”、深情眺望和主动谋划远大未来构成正确党史观的“未来篇”等核心内容,组成了正确党史观的理论本体。
4.建构正确党史观理论本体的实现方式,是经过充分酝酿讨论,发扬民主达成巩固共识,最终由中央全会郑重制定并通过权威的历史决议文本
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可以看出,注重以历史长周期和大历史观的眼光看待历史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大特点也是一大优点。“中共中央特别重视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提高干部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水平”,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大力进行理论研究工作,着重从思想路线的高度总结党的历史经验”。
100年来,党中央以科学的郑重态度研究历史、评价历史、对待历史,形成了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三个历史决议文本。三个历史决议文本的起草工作都分别成立了专门的文件起草组,在党中央和毛泽东、邓小平、习近平的直接领导下,经过非常认真、慎重、长时间的准备、讨论、撰写工作,形成征求意见稿后又在党内外一定范围内征求意见,并根据意见进行修改完善。这是党在思想上、政治上成熟和稳健的重要标志。1945年,毛泽东在《对〈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草案的说明》中指出:“这个决议有两个问题:做不做?如何做?不做就是怕犯错误。看趋势是要做,但决议现在还有缺点,还需要修改,所以今天也只要求基本通过……我们现在只能准备在二三十年后来看,这个决议还是功大过小,那就很好了。如何做?交七大还是交七中全会讨论通过?原来是准备交七大的,后来决定交七中全会。这是一个政策性的问题,不是随便决定的,因为这样可以避免大会把重心放在历史问题上。”“我们现在学会了谨慎这一条。搞了一个历史决议案,三番五次,多少对眼睛看,单是中央委员会几十对眼睛看还不行……这很好,叫做谨慎从事。要慢慢来,天塌不下来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经过三番四复的研究,现在还是基本通过,选举了新的中央委员会之后,再拿去精雕细刻。但这样是不是还会有漏洞呢?还可能有……有漏洞就改,原则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在《对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意见》中,邓小平提出: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这是最核心的一条;建国30年来历史上的大事,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要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包括一些负责同志的功过是非,要做出公正的评价;通过这个决议对过去的事情做个基本的总结。还是过去的话,这个总结宜粗不宜细。习近平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的说明》中指出,这次全会决议起草要聚焦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要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个重点,要对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的评价注重同党中央已有结论相衔接。
由此可见党中央的郑重态度和求实精神。每一个决议在形成之前,都会把在这之前形成的有关党史党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认识成果吸纳进来加以提升、确定和巩固,每一个决议的形成过程都是坚持真理的过程、发扬民主的过程、增长智慧增进团结增加信心增强斗志的过程。因此,三个历史决议是三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光辉文献,是一脉相承、层层递进书写正确党史观的历史文本。第一个历史决议奠基,第二个历史决议确认第一个历史决议,第三个历史决议又确认前两个历史决议的基本结论和重要作用。“1945年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实事求是总结党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经验教训,在重大历史关头统一了全党思想和行动,对推进党和人民事业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其基本论述和结论至今仍然适用。”第三个历史决议是集大成者,对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的论述和评价同党的历史文献既有论述和结论相衔接的同时,在文本规范上实现了结构性重建,在叙述内容上实现了与时俱进,把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特别是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等重要会议上对党的历史所作出的总结和论述进行充分总结,体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党的百年奋斗的“新认识”。第一个历史决议和第二个历史决议分别为成功召开中共七大和中共十二大奠定了坚实的政治思想基础,第三个历史决议同样将为成功召开中共二十大奠定坚实的政治思想基础。
总之,正确党史观不是纯粹思想推演、逻辑思辨的产物,而是建立在党的百年奋斗实践的成就和经验教训基础上的观念体系。它向人们昭示中国共产党办事是谨慎的,坚持的理论是科学的,指引的方向是光明的,开辟的道路是正确的,取得的成就是伟大的,积累的经验是宝贵的,过往的路是极不平凡的,党在前进道路上也有过严重曲折和失误,但是党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始终是可以信赖、依靠和追随的伟大、光荣、正确的坚强领导核心。正确党史观是伟大的理论创造,用唯物史观和大历史观正确看待评价了中国共产党自身以及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中华民族、中国社会、世界历史的关系及变迁,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政党学说的理论宝库。正确党史观理论本体建构至关重要,但是这仅仅完成了正确党史观建构的最基本的工作,在此基础上还要用好这一宝贵的思想理论成果,将其建构在中国人的头脑中和社会里。
三、正确党史观的政治主体建构
马克思指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所以,理论形态的正确党史观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正确党史观不是少数人发明的真理或供少数人知晓的秘密,而是在党中央和党的伟大领袖领导下通过广泛凝聚智慧并用历史决议加以明确表述的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的根本观点和总体看法。因此,正确党史观必须为广大人民群众所了解,必须为广大党员、党和国家的公职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所掌握。根据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生作用的直接程度,正确党史观的政治主体建构依次应当有三个主要着力点,即三大关键主体人群。
1.持续加强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的正确党史观修养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的作用。毛泽东曾深刻地指出:“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习近平在总结第一个历史决议时也指出: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建党以后特别是党的六届四中全会至遵义会议前这一段党的历史及其经验教训进行了总结,对若干重大历史问题作出结论,“使全党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认识达到了一致,增强了全党团结,为党的七大胜利召开创造了充分的条件,有力促进了中国革命事业发展”。由此可见,党的高级干部是否具有正确历史观和党史观,是否在正确历史观和党史观上认识达到一致至关重要,这关乎党的代表大会能否胜利召开,召开了能否制定出正确路线方针政策,能否使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达到空前统一和团结,进而关乎能否领导人口超大型社会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成功。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苏联共产党在党史观上出现了严重错误和裂痕,党内出现了反对派,那些人最终成为党公开的敌人。雷日科夫曾这样描述:“戈尔巴乔夫和中央政治局在宣布向公开性、言论自由、全面民主化过渡的同时,并没有把对于从斯大林时期就在许多方面被《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歪曲的党和国家的历史加以科学、客观、慎重地重新审视的主动权抓到自己手上,却把这一极为尖锐的、具有强大震撼力的信息工作交到了自己的潜在敌人手上。那些人后来果然成了公开的敌人,并以此为自己赢得了真理和正义斗士的美称,而且还因此赢得了如果不是带领社会大多数也是带领相当一部分人前进的可能。”
对于把正确党史观内化为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自觉的思想认识,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创造了非常有效的方式和途径,即通过学习历史和中共党史,寻根铸魂、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在形成第一个历史决议之前,毛泽东亲自主持编辑了《六大以来》等党的重要文献,并把《甲申三百年祭》历史论文列为延安整风运动干部学习的重要文献,旨在通过集体学习潜移默化地培养、滋养、涵养党的高级干部的正确的党史观和历史观。第三个历史决议对此作出高度评价:“党从1942年开始在全党进行整风,这场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运动收到巨大成效。”改革开放以后,党中央高度重视真理标准大讨论的重大意义、理论务虚工作和集体学习活动,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反复强调学习中国革命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史等的重要意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一再强调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等“四史”,尤其强调中国革命史是最好的营养剂,中共党史是必修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长期以来,中共中央政治局持续开展集体学习,给全党树立了光辉榜样。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总结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成功经验,强调“要用好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制度,推动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带头学党史、经常学党史。要用好干部教育培训机制,继续把党史作为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必修课、常修课”。要把中共党史纳入党委中心组学习的必修课,建立党史学习教育的长效机制,持续加强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的正确党史观的培养。
2.持续加强全体党员正确党史观的养成教育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共产党员就是人民大众身边的模范,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也应当表现在拥有正确党史观方面。中国共产党已经拥有9500多万名党员,几乎占到14亿人口的1/14,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就应当是一个正确党史观的模范践行者。但是,在现实社会里,包括党员在内,人们思想的多样性是一个客观实际。1945年,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预备会议上指出:“要知道,一个队伍经常是不大整齐的,所以就要常常喊看齐,向左看齐,向右看齐,向中看齐。我们要向中央基准看齐,向大会基准看齐。看齐是原则,有偏差是实际生活,有了偏差,就喊看齐。”不齐是常态,承认不齐是尊重现实生活和个性;看齐是纪律,喊看齐是塑造共性即塑造党性。中国共产党是一所大学校,是一所在尊重个性与共性统一基础上,提升共性塑造党性的大学校。“只要14亿多中国人民始终手拉着手一起向未来,只要9500多万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与人民心连着心一起向未来,我们就一定能在新的赶考之路上继续创造令人刮目相看的奇迹!”过去,一些党员党史知识少得可怜,一些党员没有正确的党史观,对一些错误的党史观言论人云亦云、以讹传讹、听之任之,爱惜羽毛、明哲保身;甚至一些党校教师,不仅没有做到党校姓党、在党言党、在党爱党,相反以嘲弄、戏说和八卦党史为荣,影响极为恶劣。因此,加强全党范围内正确党史观教育势在必行。
习近平强调:“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是要教育引导全党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不断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增强历史定力,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养成教育作为教育学倡导的重要理念和实践,在习惯形成上强调良好习惯训练、语言习惯训练和思维习惯训练,在教育目的上重在培养成功的人格,塑造良好的行为习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同样适用于党员正确党史观的养成,可以用多种多样的途径和方式对党员进行正确党史观养成的习惯训练、语言训练和思维习惯训练,用党的历史和英雄人物的事迹培养共产党员的优秀人格,塑造良好的行为习惯。一名党员可以不是党史专家,但必须认同党的伟大历史;也许达不到正确党史观的最高境界,但必须坚守正确党史观的基本立场,这是党员最基本的党性修养。
3.持续加强广大人民群众的正确党史观培育
新中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人民是最大的政治主体,也是最根本的政治主体,人民当然也是正确党史观的政治主体。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血脉在人民,正确党史观培育必须面向人民大众,开展广泛的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学习和教育活动。重点在于用亲切感人的共产党的真人真事教育广大人民听党话跟党走,自觉地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团结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显著的精神标识。”“任何想把中国共产党同中国人民分割开来、对立起来的企图,都是绝不会得逞的!9500多万中国共产党人不答应!14亿多中国人民也不答应!”因此,必须善于把学党史与为老百姓办实事、解难题结合起来。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人民是最理性的阅卷人,人民有自己评判政党、评判历史的标准,总是根据政党能否给自己带来利益、幸福和尊严来选择对政党的态度的。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认同不认同的关键,在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满足与否。所以,要善于向人民讲述和由人民亲自讲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生动故事,用最新的传播理念和传播技术进行广泛的国内纵向比较、国际横向比较,定格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团结抗疫、发展经济、创造奇迹的感人场景和幸福生活。中国共产党内部要紧密团结,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要紧密团结,全党要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看齐和凝聚,全国各族人民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56个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团结在一起。
四、正确党史观的社会基础建构
众所周知,社会基础对政治上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具有承载性、支撑性、涵养性作用,正确党史观只有在全社会扎根才能成为普遍性的思想和深厚的社会力量。因此,加强正确党史观的社会基础建构,在虚拟空间和实体空间中普遍形成以全媒体为特征的正确党史观知识传播格局、以现实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为主要内容的健康生活方式,将潜移默化地有效塑造全社会的政治价值判断和政治道路选择心理,巩固当代中国的国家政治认同,更好地解决知识和信仰、知识和认同的同一性问题,增强对党的历史认同、价值认同、情感认同。社会基础的领域极广,建构好四大基础具有更为关键和长远的意义。
1.建构好正确党史观的互联网空间基础
互联网已经成为人类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善于把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建构正确党史观的最大增量。习近平指出:“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现在还要加一条,用得好是真本事。”互联网虽然具有虚拟性,但仍然是由人创造的意义空间,是现实生活的延伸和发展,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不能成为谣言传播中心,必须充满正能量。曾几何时,一些网络大V、意见领袖大肆歪曲党史国史军史,影响甚劣。通过净网行动,情况大为改观。5G时代中国已经走在世界前列,要继续加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把传统大报、大刊、大台、大社打造成有公信力、号召力、震撼力、凝聚力、引领力的大网、强网、客户端、公众号、工作室,大力引导和培养红色大V、正能量网红和网上人民力量,在互联网上形成正确党史观的铜墙铁壁。
2.建构好正确党史观的各类展示平台和主题公园等微观基础
“要用好红色资源,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全社会更好知史爱党、知史爱国。”随着我国社会加速转型,社会发展赖以存在的基层单元也在发生结构性变迁,中国社会公共空间不断扩大,城乡社区中的居民相互交往不再局限于“熟人”,而是进入公共领域的所有人。这需要党和政府自觉重建社会有机体,继而提升正确党史观培育效果,不断巩固覆盖全体人民大众精神家园的归属感、凝聚力和向心力。各类展示平台、主题公园是实现正确党史观政治社会化的有效途径,使正确党史观的核心要义通过培育涵养为社会大众所了解、熟知、认同并内化于心,进而成为人们基本的价值遵循。在北京建立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举措,永久性地集中展示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史、光辉成就,更好地形成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记忆。长征文化主题公园的设立,也将具有巨大深远的精神哺育价值。此外,全国各地的红色广场、纪念馆、展览观等,汇集了丰富深厚的党史红色资源、红色基因、红色文化、先进文化。需要进一步采用最新声光电多媒体融合技术升级改造。特别是要根据第三个历史决议对全部展馆的布展设计、展示大纲、解说词、宣传册进行规范表述,清理清除一系列不准确不正确甚至是歪曲和错误的概念、判断、评价。加强各级各类图书馆(室)、机关书屋、农村书屋、边境地区村镇文化站点建设,使之成为获得正确党史观学习资料最便捷的图书中心、信息中心和思想引力场,成为聚集正说正念正能量、抵制迷信歪理邪说的坚强的民间信仰堡垒。把“四史”教育一体化融入大中小学教材体系建设,着力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用最新技术和正确党史观制作精品课件、打造思政“金课”。
3.建构好正确党史观的组织基础
组织行为学研究表明,社会是由众多组织组成的,只有组织起来行动才有力量。不论是个人,还是家庭、企业、社会团体、政党、军队、阶级、民族及国家,增强组织性都可以避免随意性。首先,要在党组织系统、民主党派组织系统、政府组织系统、人大组织系统、政协组织系统、公检法和国家监委组织系统、军队组织系统等政治核心系统中进行正确党史观建构。其次,要在干部教育组织系统、国民教育组织系统等政治神经系统中进行正确党史观建构。“要用好干部教育培训机制,继续把党史作为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必修课、常修课。要用好学校思政课这个渠道,推动党的历史更好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发挥好党史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最后,要在各类社会组织、企业组织系统等社会微观系统中进行正确党史观建构。“要用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形成的良好机制,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满腔热情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将正确党史观融入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为富民强市强区强企强村强校及社会和谐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4.建构好正确党史观的经济基础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这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于建构正确党史观仍然适用。表面上正确党史观属于意识形态,与经济基础是两码事,建构正确党史观不需要考虑经济基础。其实不然,正确党史观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政治思想观念,人们思想动机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总是深藏在经济事实之中。如果“同最响亮的词句相对应的到处都是最可怜的现实”,那么正确党史观就无从建立,即使建立了也不能长久。现实的经济基础强大了、人民生活富裕了、全社会衣食住行的科技含量提高了、公平正义民主权利更有保障了,会反过来更加增强全体人民的历史自信。历史和现实紧密相连,现实和历史一体贯穿。“对百年奋斗历史最好的致敬,是书写新的奋斗历史。”创造新的奋斗历史当然包括创造新的经济长周期发展奇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经济向着实现共同富裕方向前进。强大的经济基础与正确的党史观相互促进,共同塑造光辉的未来。
五、结 语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站在全新的历史方位,应对“两个大局”,统筹推进“四个伟大”,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和历史自信,明确提出树立和坚持正确党史观问题,对于塑造当代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立场和方向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正确党史观”的明确提出、运用、阐发及其社会化,是中国共产党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新方位对百年奋斗深刻内省与对伟大梦想、伟大事业、伟大工程、伟大斗争自觉前瞻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这个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在新时代的一次伟大“寻根”,也是面向未来的一次自信眺望和主动谋划,在致敬历史的同时具有强大的向现实和未来敞开的续梦筑梦圆梦功能,进一步理顺了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中国人民、马克思主义、世界社会主义关系的总格局,进一步疏通了历史、现在和未来的总进路。通过在正确党史观上的理论自觉和有效建构,正确党史观被明确纳入中国思想上层建筑的建设视野和基础工程,整体承载并优化了中国理论、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的内涵结构。
党中央对正确党史观的强调,把历史思维更深地植入了追求现代化的国民视野,把过去、现在和未来贯通起来思考,秉持大历史观不断回答了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历史课题。20世纪初,鲁迅对于“怀古”与“创新”曾经有过一段辩证分析,充满了理性的光辉和现实的启迪。他指出:“夫国民发展,功虽有在于怀古,然其怀也,思理郎然,如鉴明镜,时时上征,时时反顾,时时进光明之长途,时时念辉煌之旧有,故其新者日新,而其古亦不死。若不知所以然,漫夸耀以自悦,则长夜之始,即在斯时。”
创造了灿烂文明的中华民族,近代以后遭遇到文明难以赓续的深重危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与近代以来那些林林总总、昙花一现的政党不同,能在前人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摆脱被欺负、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成为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得到人民衷心拥护、坚持自我革命、朝气蓬勃的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就在于她一经诞生就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怀揣伟大的初心使命,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并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科学真理,秉持民族大义,行走人间正道,形成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领导中国人民坚定不移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其中的艰难曲折、巨大代价和伟大成就,也需要在“怀古”与“创新”的理性分析、辨证把握中认真加以总结,继续进行既有“根”又有“方向”有“创造”的奋斗。这就需要坚持正确党史观和大历史观,才能认识和把握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我们如何才能继续取得成功的密码。
党中央对正确党史观的强调,把历史认知和历史自信有机统一起来。历史认知是历史自信的重要基础,能不能正确对待自身的历史,是一个政党安身立命的基础。“历史的客观性决定,一个国家或民族不能任意选择自己过往的历史,也不能允许人随意解读、虚无过往的历史。”“对客观历史的科学认识,正是历史前进的正确起点。”对历史进程的认识越全面,对历史规律的把握越深刻,党的历史智慧越丰富,对前途的掌握就越主动。发挥历史主动精神,就是要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学会区分本质和现象、主流和支流,要准确把握党史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百年党史是一部不懈奋斗史、不怕牺牲史、理论探索史、为民造福史、自身建设史,“正确党史观”就是对这部历史的正确看待、科学评价。
10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以高度的历史自觉、郑重的历史态度和积极的历史主动精神,作出了三个重要的历史决议,特别是第三个历史决议科学总体地把握和评价中国共产党的100年历史,“贯通把握历史、现在、未来”,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揭示了贯穿百年的成功密码,确立了全党坚强的领导核心,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次伟大飞跃的理论成果的指导地位,求道、得道、明道、弘道,牢牢掌握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叙述权、解释权、评价权,清晰作出了对重要人物、重大事件、重大理论的科学评价,是对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丰富和发展,体现着强烈的历史自觉、彰显着深邃的历史观照,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把握历史规律、辨析历史方位、判断历史大势,引领走向未来。
总之,正确党史观至关重要,它评价过去、确认现在、开启未来,它增长智慧、增进团结、增加信心、增强斗志,总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大时刻发挥关键作用,总能为在关键时期顺利召开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奠定政治思想基础,总能为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提供镜鉴。持续建构正确党史观,是中国共产党政治成熟和理论创新的又一个显著标志,也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政治成熟和思想进步的又一项任务。党的二十大将在成功建构的正确党史观基础上胜利召开,必将更好赋能新时代中国发展进步,伟大的中国人民必将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用正确党史观坚定信念、启迪智慧、激发干劲、创造新的历史伟业,书写新的奋斗历史。
(作者简介:徐成芳,内蒙古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2022年第3期